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贫道应个劫

作者:黄笔鹤 | 分类:仙侠 | 字数:0

一三五章 赤索飞虹

书名:贫道应个劫 作者:黄笔鹤 字数:0 更新时间:01-07 01:03

陇山,一座僻静山谷中。

方圆数里的松柏树木,顽石花草,都被身神施法挪走。

是的,挪走,不损树木花草根茎,如同乾坤挪移一般,众神合力施展搬运术,清空了一片场地。

中央用青石化成丹台,上面一尊三尺小丹炉,已被烧得透红。

一个个力士不断往炉底投放柴薪、木炭,烘烘烈焰滚,些许高温透出,烧得虚空扭曲。

“沉香、白檀各二两二钱,岑陵香八两八钱,玄参两斤…”刘樵将臂上拂尘一甩。

让刘樵炼制金丹、灵丹一类,那他的烧茅打鼎之术,还不够格,但是炼一炉丹砂,那是手拿把掐。

下面力士依言,将提前称过、炮制成粉药材倒入炉中。

药入炉中,加大火力,刘樵时而还吐口三昧火助之。

“添云母一斤六两,朱砂二斤七两…”

“呼呼…”云母入炉,霎时将丹炉里面引燃,如同火药一般,“嗤嗤”作响。

此时朱砂一入炉中,被炉中火焰卷起,“噼里啪啦”打在炉壁上,好似炒糖豆,又像一锅铁砂在炉中卷动。

这般一直烧炼,不知用了几束柴,几堆炭,太阳也从正中垂到西边。

一直趺坐闭目的刘樵忽然睁眼,掐指算过,起身道:“用无根水,开炉!”

这些力士以前也随刘樵炼贯了丹,自然知道无根水何意。

力士端一钵净水,自丹炉口外灌入,“嗤嗤”白烟腾起,好似火上浇水一般。

“哐当…”又是四个力士上前,熄灭火台,架开炉盖。

刘樵走上去一看,满意颔首道:“好、好,只待喂服蜈蚣七日,贫道又得一门大法…”

黑漆漆的炉中,一堆银白砂砾,颗颗饱满,介子般大,如一片银沙,堆在炉底。

刘樵收好炉中炼好的丹砂,轻笑着向缩在石缝中的异种蜈蚣走去。

“小乖乖,赶紧吃吧…”

“呼哧…”蜈蚣摇头挣扎,但又反抗不了。

……

五关境内,群山峻岭中,密密麻麻的军队、三五人一列,甲胄折射光芒似蜿蜒的蛇麟,艰难行走在山路中。

中军队列中,一宽袍大袖,金冠丝條的耄耋老者,骑在一头丈高的墨麒麟背上。

“吉立,前面的山岭险峻,是个什么所在?”耄耋老者挥鞭问道。

一位黑甲小将,打马上前道:“回老太师,那厢乃黄花山也!”

闻太师闻言,额上神眼张开,隔着百里远远望了一眼,摆手道:“我见那山似有兵戈之气隐伏,传令扎营歇息。”

“是…”几个军校连忙下去传令,扎营休息,可不是真休息,而是让甲士披甲,军士取兵器戒备。

真正行军,一副甲胄数十斤,没人可以一直穿着走数千里,都是放在车上,赤缚行军,待战时,才披甲。

吉立不解道:“这是五关境内,朝廷辖区,按说岐贼不可能越过五关前来埋伏啊。”

闻太师摇摇头道:“不似军士,倒像一伙草寇,这世道…一伙草寇竟也像劫掠朝廷大军…”

“老夫去探一谈,吉立,你在此地统御军士…”

吉立躬身道:“遵命…”

闻太师一拍墨麒麟,那异兽四蹄裹云,似腾云乘雾,离地丈许,须臾径过百里,到那山顶上。

“果然有埋伏…”闻太师悄悄看去。

只见那山后面,约莫上万人,一眼不见边际,皆衣衫褴褛,手持竹枪、藤牌的草寇。

闻太师正看时,侧后一声大喝,冲来一将。

面如蓝靛,发如朱砂,獠牙生上下,执一杆大斧,跨马而来。

闻太师见他模样,暗道:“彼辈模样,不似凡人,倒像异士,真英雄气象,若能收伏,踏平西岐,亦是助力。”

“你这老汉,竟敢探我军机,且拿了!”那蓝脸汉也是莽,见太师坐麒麟,也不觉有异,舞开山斧,大喝杀来。

太师急取双鞭挡住,斧来鞭往,斗二回合,闻太师一拍坐骑转身而走。

那蓝脸将哇哇大叫,纵马去赶闻太师。

闻太师听得耳后铃响,掐定金符决,元神五行真箓一闪,转身用金鞭一指,喝声:“着!”

“哐当…轰隆…”几声炸响,平地生起数到金墙,高如峰峦,厚如城墙。

四面金墙,将那蓝脸汉子裹在其中,挣脱不得。

却是太师五遁圆满,炼就神通,念动即起,无穷妙用,使金遁将那汉子遁住。

“老贼将吾兄长怎么了!”山坡下一声大喝。

又是二员猛士,个个身高丈二,一个青脸虬须持枪猛如龙,一个蓝脸勾嘴,似雷公,纵金双鞭。

这俩怪人身后还领一众喽啰,持刀舞枪,一发围上闻太师。

闻太师将金鞭一指道:“二位慢来!”

那二怪人见闻太师三只眼,心中惊讶,喝问道:“你是何人,敢在此行凶,将我兄长摄到那里去了?好好送回来,饶你一命!”

“哈哈,方才,蓝脸的要来杀我,被老夫一鞭打死了…”闻太师大笑道。

那二人脸色大变,怒火中烧,一个纵枪,一个双鞭,纷纷来打闻太师。

太师抡鞭迎上,冲杀上下,三骑交加,斗有二合,太师又掉转麒麟,朝东而走。

那二怪人大怒,纵马穷追不舍,太师故技重施,心念动出,周遭天地变幻。

金鞭一指,碧蓝海水凭空涌现,将那青脸虬须将,连同上万喽啰,尽数遁入水中,挣扎不得。

又一指,山间无穷树木枝丫,犹如铁树开花,荆棘蔓延万丈,须臾将那蓝脸雷公嘴的怪人也给困住。

正在中时,天空又是一声大喝:“好贼道,将我兄弟打死,岂可让你独生乎,拿命来!”

声如老龙吟,如霹雳雷声,震得天上云霭四散。

太师扭头看去,却是一个怪人,肋声双翅,震翼飞起如雷响。

此人面如重枣,带虎头冠,持一对钻锤,敲一下晴空霹雳,獠牙利嘴,着实凶恶。

“真是奇异豪杰!”太师不惊反喜道。

“五遁之中,遁不得此人…”太师法眼一观,知此异人玄妙,生来执阴阳之枢机,故五遁也不能遁他。

太师捻个决,将手上金鞭朝一座大山,指了三指,喝道:“搬山来!”

“轰隆隆…”一声巨响,似天塌地陷,一座大山,竟然拔地而起,而且速度非常快的飞过来。

“啊…”那双翅红脸的怪人还没飞到太师跟前,便被大山落下压住。

但他天生神异,猛力无匹,被这万钧大山压住,不仅未砸死,还兀自挣展不休,似乎要把山掀开一般。

“啊…轰隆…”那红脸怪人咆哮一声,竟然背着山,差点把山都顶起来,真与那五行山下孙大圣相似,兀自挣展。

“着!”闻太师异有些惊讶,又伸金鞭一指,五行遁术发动,须臾一道金墙蔓延,将那山同地脉焊死。

这下那红脸怪人再也挣扎不动,五行道术,物质转换,化水为油,点石成金,不过等闲。

此时那山勾连地底万丈地脉,别说他纵有无穷的神力,也难辟地开天一般挣扎出来。

闻太师转墨麒麟走近来,挥鞭朝那露出得头颅便打。

那人忙求饶道:“老师莫打,弟子服了,愿降!愿降!”

太师收鞭笑道:“你们不识得我,老夫乃当朝天子太师、尚父,行大军去西岐,你们竟然敢埋伏朝廷大军,此死罪也!”

“太师!您就是闻太师!”那红脸汉子满脸崇拜道:“真是该死,早知是太师路过,我等怎敢欺心,冒犯太师天颜。”

闻太师道:“你现在要死还是要活,若要活,我与你指个明路,随我往西岐平乱,待功成,也能锦衣玉带。”

“若太师不弃,某愿拜为太师麾下!”那红脸汉大喜道。

太师闻言颔首,一摆手,那大山好似被风吹起的鹅毛一般,飘呼呼飞回原位。

“太师,我还有几个兄弟,还请放了他们,我们兄弟同心,皆愿为太师效力!”那红脸生双翅的汉子道。

太师也不怀疑,依言收了神通,又将先前三人一并放了。

四人聚在一起嘀嘀咕咕半晌,都一齐来拜闻仲道:“我等愿为太师效鞍马之劳!”

“哈哈,好,你四人何名姓?”闻太师满意问道。

最先出来的獠牙持斧汉子道:“末将邓忠,拜见太师!”

红脸双翅的,使锤凿的也拜道:“末将辛环,拜见太师!”

青脸虬须,使枪的拜道:“末将张节,拜见太师!”

最后蓝脸,双铜鞭的也拜道:“末将陶荣,拜见太师!”

“好!好!好!”太师欣喜不已,连称三个好字。

随即道;“我见四位武艺超然,且先收拾粮草部众,随我回营,再着匠人,与你等打副好披挂甲胄!”

原来这四人不是他人,正是诸神下界讨封号的人间麟龙之辈,唤邓、张、辛、陶四天君的就是。

说这个,可能名声不显,但说起孙大圣闹天宫,打到灵霄宝殿,雷祖调来三十六员天君,攒住大圣,斗得不分上下的。

其中就有这邓、张、辛、陶四天君,余下还有马、赵、温、关等,共称十天君。

收伏四天君后,闻太师在黄花山休整半日,三军拔营,继续出关,朝西而去。

行不远,又见一山,绵延千里一岭,其间险峻,自不必提。

关键是山脚下,路边旁,有一石碑,不知何人所载,却是新立的。

太师望了眼石碑上字,眯眼道:“绝龙岭!好个绝龙岭啊!”

见邓忠、辛环等人疑惑,太师解释道:“我当初拜海外蓬莱老仙为师,学艺六十载,出师时,吾师金灵圣母曾言:我这一生,逢不得个绝字!”

邓忠等人笑道:“太师这话却是错了,吉人自有天相,大丈夫岂可因一字而定祸福,且西岐不过妖党术士,太师大法,挥手可平…”

闻仲心中蒙了层阴霾,面上却也是笑了笑,不在意模样,传令三军疾行,早日赶至西岐。

……

就在闻太师过绝龙岭时。

终南山,一座幽静山谷中,只见飞檐斗拱,庭台楼阁,好似世外仙境。

仙境中,几个道人,皆鹤氅丝條,云裳烟霞,持拂尘,或趺坐丹台,各自谈笑。

其中隐隐以一位双抓髻,黑白皂袍,相貌古拙的老道为首。

这时,天空一声风响,似雷鸣声过,地上落下一位面如蓝靛,朱发獠牙,手持铜棍的汉子,朝众仙人躬身一礼。

一位水合色,系丝條,挽高髻,蓄短髯的道人道:“雷震吾徒,事可成了也未?”

“禀师父,寻了他必经之路,已将石碑刻了个【绝龙岭】栽下,他应该是看见了…”雷震子嗡声回道。

随即又道:“他好像看见我了,但是没说什么,只是稍微停顿片刻,又领军往西去了…”

云中子闻言,叹道:“天数啊,他定要如此,不听其师言,我们既然劝不住,那也无法了。”

这时,最上首那黑白道袍,双抓髻的干瘦老道捻须一笑道:“你放心,我与圣母已经说好了,他这弟子不能屈死,须得逢个“绝”字,费这般心机,也不算亏他。”

“燃灯老爷说得是…”下首众仙皆颔首道。

燃灯道人也不多说,只是问云中子道:“吾叫你炼的东西,事成了也未?”

“还差些材料,且出炉至少得四十八天…”云中子摇头。

“他五遁超绝,这事关系重大,云中道友,你应该知道的…”燃灯老道捻须幽幽说道。

“贫道省得,燃灯老师放心…”云中子连忙颔首道。

……

拢山,距离刘樵炼就丹砂,眨眼已是七日功夫过去。

此时无名山谷前,一只大蜈蚣摇头晃脑乱窜,四周众力士、天兵,持刀枪、斧剁。

然而刀枪落在那蜈蚣身上,却只见火星四溅,仿佛无物。

刘樵捻手一指,掐个决道:“定!”

“呼哧…”那满地乱窜的蜈蚣,忽然顿住,只有眼睛乱转,焦急不已,却浑身犹如鬼压床般,根本动弹不得分毫。

刘樵却满意道:“好孽畜,吃了贫道七日丹砂,不知多少灵药,现在还敢反抗!”

这蜈蚣本来极为反抗,吃了丹砂,又吐出来,但被刘樵发现,吊起来打了三百鞭子后,那蜈蚣就再也不敢吐了。

然而第一次吞了丹砂后,那蜈蚣就食之若味,感觉自身灵性越来越强,智慧越来越高。

从婴儿本能般的智商,现在已经涨到三岁小孩一般。

蜈蚣有了智慧,知道自己打不过眼前的“恶人”,也反抗不了,既然反抗不了,那就只能愉快的接受了…

“真香…”蜈蚣。

蜈蚣每服一日丹砂,都感觉自身灵性再暴涨,以前想不明白的,都想明白了,以前不懂的,都能懂了。

随着“慧力”增长,蜈蚣的实力以及神通都在飞速增长。

想着忍气吞声,只待有朝一日,在一口干掉这个可恶的“恶道人”

只是卧薪尝胆,每天欣喜于自身慧力增长的蜈蚣却没发现,随着慧力增长,元神与躯壳的联系,也再越来越弱。

刘樵定住蜈蚣之后,一摆手,数十力士拥上,将蜈蚣抬入洞中。

而洞中,十余力士,手持勾刀、砍刀、还有油锅、火炭、数十般刑具已经准备好了。

“无量寿福,小子!你又有福了…”刘樵看着蜈蚣笑道。

秘术有言:服丹砂七日,小兽灵性渐生,当折磨其至死,以其绝大一股怨气,炼就神符。

而这股怨气,即小兽真灵真性,再将其遗蜕焚烧,如仙人羽化般,以元神吸尽肉身形质。

如此,有灵有性,有形有质,形质皆成,才能大能小,能隐能现,化出赤索不死之身。

“呼哧”蜈蚣眼神中带着惊恐,被力士抬入洞中。

刘樵摆了摆手,示意黄巾力士可以开始了,便负手走出洞外。

黄巾力士乃恶鬼所祭炼而成,生前怨毒至极,当然知道该怎么让一个活物,带着愤恨、恶毒而死。

少顷,洞中勾刀刮骨,利刃削肉声响起,蜈蚣呼哧惨叫、哀嚎不断传出洞外。

“此世无地狱,你作恶无人能报,贫道折磨你,也算惩戒…反正也不会真死…”刘樵心下道。

五狱磨躯壳,元真超形神。

后世有一种仙术,即通过折磨肉身,痛苦至死,以赎生前罪愆,而凭一股怨气,得以魂魄不散,化成厉鬼一般的仙人。

与此术便有些类似,都能省却大量的苦功、积累,直接一步速成超脱形体。

这种仙,也算鬼仙道果的一种,鬼仙者,即刘樵现在的阴神状态。

刘樵现在若是死了,不上封神榜,便可解脱登真为鬼仙,驻世百年,或直接转劫投生。

之所以说那蜈蚣有福,便是刘樵从修行之今,不知多少年苦功抽添水火,费多少精力积累,才修成阴神。

而那蜈蚣服丹砂养灵,仅仅只是受一番皮肉之苦,便可脱出阴神。

这对于一个法力道行都没炼出精怪来说,简直一步登天。

阴中超脱,一志不散,虽曰仙,实为鬼也。

只不过相对于浑身怨气,没有自己神志的鬼。

鬼仙是属于清明之鬼,拥有厉鬼的法力,但又有活人的道德、思想。

洞中的惨叫声一直持续了数个日夜,凌迟、油烹,火烤伤口,种种酷刑给蜈蚣精来了个遍。

一直到此时,洞中再无声息,刘樵趺坐洞前,闭目不语。

“禀法主,那小妖已是熬不住,要落气了…”黄巾力士来报道。

刘樵拖着拂尘,手上端着早已准备好的笔墨朱砂,走入洞中。

地上到处是残肢,碎肉,绿黑的血迹,四处都是,丈来长的蜈蚣躯体已经不见。

最大的,就是一个斗大的脑袋,被摆在地上,奄奄一息,无神的眼中带着怨毒。

刘樵毫不在意,抚掌道:“如今罪孽尽去,汝可以超脱矣!”

话音一落,蜈蚣仅剩头颅中,那对狭小眼睛失去最后一丝神采。

刘樵面容一肃,连忙趺坐在地,嘴唇微动,念出阵阵拗口晦涩的真言。

随着赤索真言念颂,蜈蚣散碎的肉身上,点点黑烟飘起,又有丝丝黑气落下,最终只有纯正一点灵光汇聚。

“唵!”刘樵急睁眼,念唵字咒,定住灵光不散,手中笔走龙蛇,一道符咒飞速画出。

将那灵光摄入符中,符咒上朱砂神光闪烁,如同一抹血色。

洞中气氛诡异而阴暗,一个道人盘坐,口中念咒不停,画符不断。

不多时,刘樵停下手中笔,二十一道符咒已画出,起身道:“尘归尘,土归土,如今此功将成矣,只差最后一步…”

又命黄巾力士,收起蜈蚣精散碎遗蜕,开火架炉,一并焚入炉中。

仙人尸解,并不是简单的把元神脱出就行。

而是用种种手段,将肉身中的精华带走,不久,肉身自然化去,此为“羽化超升”

而此功最终一步,便也是如此,以符咒摄其灵光,炼就法术,以其余下肉身精华烧炼,祭炼法术。

……

晃眼间,七日过去,刘樵白日口颂秘术真言,架火焚烧蜈蚣遗蜕,炼其精气,夜间逢无人处,吞符三道。

随着这个过程,只觉一股红气,渐渐养出,此气似在身内,如法力一般,又好似在身外冥冥之间。

伴随蜈蚣遗蜕的精气祭炼,符咒炼化渐多,此气也越发茁壮。

至第七日夜,三更时分,刘樵在深山,吞尽最后一道符咒,闭目感应。

少顷,睁开双眼,目中红光一闪,在黑暗的夜色中,好似灯火明亮。

“成了…”刘樵平淡起身道。

口颂真言,冥冥之中,红气被调动出来,捻手一指。

外界只见刘樵指尖腾起一缕红光,须臾便有丈许来长。

化作一个蜈蚣形态,似虚似实,百足翻飞,腾云乘雾。

“且试演一番…”刘樵心下道。

念头动处,红光一闪,须臾数十丈一条大蜈蚣,大似飞龙,疾似闪电。

在那山崖轻轻一啃,“咔嚓”似咬豆腐一般,便将崖壁咬下半边入肚。

刘樵又转换咒语,数十丈赤龙须臾缩小,变作指头大小,一条红光,满天飞舞。

时而化作红线,时而化作红光,犹如飞剑,果然大小如意,隐迹随心。

“好!这秘术比我想象的还要玄妙,最关键,再不用消耗法力…”刘樵有些略喜道。

果然不愧是秘术之称,这世上,能称秘术一类的,皆凶悍无匹,持之能逞强一时。

纵观刘樵所得两门秘术,一门天罡炁,一门赤索,论威力玄妙,不在道术至下,修炼也不比道术那么繁杂晦涩。

而且秘术施展不用法力,按杨戬所说,其法门九转元功,亦是秘术的一种。

7017k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