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贫道应个劫

作者:黄笔鹤 | 分类:仙侠 | 字数:0

第九章 训戒

书名:贫道应个劫 作者:黄笔鹤 字数:0 更新时间:01-07 01:03

“妙哉,姜先生妙法非凡…”帝辛在殿中抚掌笑道。

比干也伏身赞道:“此皆圣君贤德,使高名之士,伏此妖氛。”

见姜尚伏了妖孽,一时间殿内君臣,笑语盈盈。

唯有那苏妲己看着现了原形的玉石琵琶精,腹如刀绞,意似油煎,心下垂泪道:“妹妹呀,你来看我,回去便罢,你也修行千载,如何不知仙家命运,皆由自掌,去算什么命。

今遇上此恶道师徒,可怜千载修行,说什么元神道术,飞腾变化,俱为画饼…”

看着伏跪殿中的姜尚,刘樵师徒,恨得牙痒痒,暗中发誓道:“姜子牙匹夫,你下此毒手,吾不杀你,誓不罢休。”

心中愤恨,脸上却只得勉强露出笑容,朝帝辛道:“陛下可将此玉石琵琶赐予妾身,待我上了丝弦,早晚与陛下进御曲乐。”

帝辛当然允许,即命人收好玉石琵琶,送到妲己宫中。

妲己又奏道:“妾观那姜尚师徒,才术双全,乃清虚高名之士,陛下威服天下,正需此等豪杰,何不封他们在朝中保驾。”

“丞相意下如何,朝中可有官职空缺?”

此时帝辛还不似以后,多少有些清明理智,闻言先向三朝元老,先王遗留的顾命大臣比干问道。

比干思索片刻,奏道:“陛下,自日前钦天监监正老太师杜元铣,梅伯劝谏死节之后,司天台一直无高明法师任职…”

帝辛听比干又提起被自己斩首的太师杜元铣,金瓜击顶的梅伯,心下大是不喜,面色也是阴沉。

不过沉吟半晌,终是不敢在顾命大臣比干面前发作,只好郁郁的开口道:“封姜尚为下大夫,权知钦天监,其弟子权知司天台,以佐之…”

“臣姜尚(刘樵),谢陛下恩典…”

姜尚与刘樵伏首拜谢道。

师徒二人退出大殿之后,自有宫人送来敕命,官服乌沙等等。

钦天监衙门在宫外,二人也不急着去上职,出宫收拾了铺子,关了店门,便往宋家庄而去。

路上,刘樵忍不住夸赞道:“师父真是好本事,抬指间神火飞腾,翻掌间雷霆霹雳…”

姜尚闻言,极为受用的一捋胡须,谦虚道:“全靠你师祖秘授五雷法而已,其余算不得什么…”

“那也亏得师父本领,如今出了风头,不日将闻名于朝歌,连我这愚陋之人,也得了一身官袍乌紗…”

二人心里都很欢喜,闲聊几句,姜尚忽而把神情一肃,道:“当今天子,望之眼含暴戾,不似圣明君主啊…”

刘樵极为认同的颔首点头,又明知故问的道:“且大王身旁那妖艳宠妃,好似与早上妇人一般,不类凡人。

方才望向我师徒二人时,也是眼中浮现杀机,往昔也没见过,莫非师父以前得罪过她,惹的情债?”

一听此言,姜尚便转喜为嗔,反手在刘樵脑袋上给了一个大大的暴栗。

骂道:“你这孽障,师父我下山前只在昆仑待了四十年,遵守清规戒律,荤菜尚且吃不得,那敢去招惹女眷…

你还编排些什么故事,满大街去传,坏我名声,晚节不保倒也罢了。”

“我修行之人,不在乎名利,然,若是传到你师娘耳朵里,她又是个善妒的,到时撒起泼来,可怎么是好?”

刘樵讪讪一笑,认错道:“弟子知错,师父莫打我,弟子当时也是不知真相,又急于为师父洗清猥亵恶名,不得不出此下策。”

转而又夸赞道:“不想师父法眼如矩,神通广大,一眼看破妖精…”

姜尚却只是冷哼一声,道:“你也不必说好话,你胡言乱语,编排他人,已是犯了玉虚戒律。

只是看在你能临危不惧,持旗杆将百姓挡开,日后也还有些用处,这笔帐便先给你记下,若敢再犯,逐出门墙…”

说罢,见刘樵闻听“逐出门墙”,吓得面如土色,这才满意点头,教诲道:“须知修行中人,口开神气散,舌动是非生,你虽性格圆滑,却总爱打趣于人,日后若不谨记,早晚惹下口舌之祸。

咱们自家人,你说便说,倒还罢了,旁门修行之人,大多性情暴戾,到时你难逃苦厄…”

刘樵面色一整,心下也是暗暗庆幸有此明师,姜尚所言,字字诛心,直指他性格弱点,思虑自己也确实做得不对,以后当以此为戒。

“至于大王身边那宠妃,乃冀州候苏护之女,苏妲己也,殿中虽隔得远,却也瞒不过老夫法眼,她早已非阳人,与那妇人一般,是妖精元魂附体而已…”

姜尚言罢,叹道:“早望见朝歌妖气隐隐,今日观之,却都是此女搞出来的,有此妖妃蛊惑大王,怕咱们这官也做不长久,你我执掌司天监,可要万事小心,防这妖精暗下黑手…”

刘樵闻言,心下当官的喜气去了大半,知道妲己和琵琶精关系的他,略一思索,便知妲己求纣王给自家师徒的原因,不外呼通过朝廷,以后好清算自己师徒而已。

想到此,便也没心情与姜尚现聊,二人埋着头往回走,不一时即到了宋家庄。

宋异人夫妇,马老太婆听刘樵讲了事情首尾,闻二人皆当了官,也自是大喜不提。

没几日,姜尚当街捉妖,君前除怪之事,便传遍朝歌,一时可谓名动天下。

可惜师徒二人因在钦天监为官,便自此关了算命铺子,不然倒是日进斗金,不在话下。

不过这师徒一个本昆仑名士,一个来自后世,皆对钱财没什么执念,倒也不在乎这些名利。

本以为那妲己要来报复,警惕了好几天,也没见动静,宫中也无旨意,师徒俩个,倒也乐得如此。

刘樵也不会观星相斗,风水堪舆一窍不通,混在钦天监,纯属滥竽充数,一应事物,皆交给小吏打理。

自己反倒每日习文练武,因学全了文字,姜尚便又给了一摞道书,嘱咐刘樵日日颂读,若有晦涩不懂之处,随时请教姜尚。

钦天监是官衙,虽不是武库,但里面刀枪剑戟,十八班器械样样齐全,刘樵便早上颂读道经,下午练习武艺。

时间过的飞快,转眼又是大半年过去。

刘樵通读道经数十卷,十八班器械样样娴熟,骑射弓马,战阵之术,也是堪堪入门。

期间妲己一直没来找事,师徒二人几乎都快忘了这回事,直到这一日,姜尚趺坐于司天台上,忽而心血来潮。

修行之人,一心不起,波澜不惊,若有凶闲险之事,或于自身有关,方才会元神示警,心血来潮。

姜尚皱着眉掐指一算,便立知端的,暗道:“少时便有中官来宣旨,此番进宫,定有不良,吾观帝辛非圣主,也正好借此脱离殷商,去四海游荡一番,寻找贤主佐之…”

心下打定主意,便命人去唤来刘樵。

不一晌,刘樵满头雾水的来到司天台,下拜道:“弟子正在监中习练武艺,不知师父唤我,何处使用?”

姜尚却反问道:“刘樵,你拜入吾门下,有多少时日了?”

刘樵闻言一愣,又看姜尚表情,心中隐约猜到些什么,不由大喜,掐指算了算,答道:“回禀师父,自帝辛九年算起,刚好两年…”

“为师一直不曾传你玉虚大法,你心里可是怨恨为师扫蔽自珍?”

“弟子怎敢,自入玉虚门墙,师父一直谆谆教诲,且把一身兵法,武学倾心传下,此恩弟子万死难报,如何会埋怨师父…”

“嗯,自你入吾门墙,虔诚奉师,习文练武,不曾懈怠,又一心好道,可谓根性深厚矣…”

姜尚顿了顿,又道:“经过两年观察,一直持守我玉虚戒律,禀性纯良,为师也非误人子弟之人,此番却是当传你些真本事了”

虽有些猜测,然听姜尚亲口说出,刘樵喜不自禁,忙跪伏在地上,大礼拜道:“但凭师父秘传,弟子必不敢忘恩…”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