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贫道应个劫

作者:黄笔鹤 | 分类:仙侠 | 字数:0

六十五章 怪异

书名:贫道应个劫 作者:黄笔鹤 字数:0 更新时间:01-07 01:03

杨任二人送刘樵师徒回来,便见道德真君又现身于殿中。

黄天化取先天葫芦递给真君,疑惑道:“师父这神砂千年才堪堪炼成一炉,几乎费尽紫阳洞所有珍奇,怎么…”

道德真君淡淡道:“若无此人,你等是取不得太微遗宝的,得了便宜还卖乖?”

黄天化垂首不语。

“而且你还分了太微护身至宝龙须扇,只留给他一个破铁片,天数一饮一啄,日后你早晚得还他些东西,这是你欠他的…”

真君把玩着手里葫芦,语重心长道:“师父我给他一丸神砂算什么,只盼能抵了你这机缘,免得日后天数循环…”

……

刘樵师徒得了一丸神砂,驾着风雾,欢欢喜喜的朝东而去。

“有了这一丸神砂,此行也算有了保障…”

看着常龙手里的玉瓶,刘樵心下不住感叹道:“道德师伯还是个厚道人啊!”

常龙捧着玉瓶,累的喘吁吁道:“好是好,只是太重了,又不敢放入宝囊…”

这神砂师徒二人都不敢往囊里放,概因神砂最厉害的不是重,也不是用来砸人的。

神砂中有乾坤迷颠的仙禁,是道德真君以乾坤于芥子微尘的妙法,祭炼而出。

内蕴乾坤之力,与宝囊缩物之力相冲,一但放进去,极有可能把宝囊给撑个粉碎。

所以道德真君专以葫芦盛之。

驾着风雾走了不远,出青峰山约莫千余里。

见那下方一城池,刘樵便道:“先不急着去,且下去找个地方休整修整,理理囊中物件儿再走。”

常龙颔首点头,驾着雾落郊外一山坳中,收敛凶像,作个和善头陀打扮,随刘樵走出。

前面正是一片村舍,略有炊烟腾起。

常龙扭头笑道:“师父,这村人还算仆实,见我们来了,过来迎哩!”

却是村口站了几个村人,隔的远远的,见来了俩道人,便上前迎道:“二位道者往何处去?”

“我师徒往城里去,走累了,想借个宝地歇息一会儿。”刘樵稽首一礼。

“这厢不迎外人,快走,快走!”几个村人神色焦躁道。

常龙走上前,从囊里掏出一吊钱道:“我们不是来抄化的,也不过夜,只是寻个干净厢房,我师父打坐调气,少倾就走,该多少钱,不会少你们的。”

这村人里四五个青壮,把个锄头,草耙一挥道:“那也不行,要进城,离着几十里就是青州,时间还早,你两个翻了山走不远就到了。”

“这庄不留外人进,也莫在庄外游荡,否则咱们就抓了你们,拿去报官…”

刘樵抬眼望了几人一眼,笑道:“既然不迎外人,那便不打搅了,我辈道家,天为罗盖地当床榻,那里不能歇息。”

言罢,招呼常龙就走。

这些村人遮遮掩掩,神色焦躁,肯定有问题,刘樵只是想寻个干净地方,好整理一下上回寒窟探宝的收获,可不想惹麻烦事儿。

这般待客模样,又是深山村落,难说整村青壮忙时种田,闲时兼职土匪,打家劫舍,抢掠行商,做些见不得人的事儿。

再者说,山高必有怪,岭俊常有精,现下法力堪堪不足一年,还急着去东海,那有闲心去招惹这些麻烦。

只是他师徒二人刚要走,一个络腮银须的老者被搀扶出来,叫道:“二位道者留步…”

“后生不懂礼数,我庄中最是好道,只是最近出了些烦心事,大家心里郁闷不乐,怠慢了道家,万望恕罪!”见刘樵二人顿住脚步,老者拱手道。

常龙摆手道:“说什么怠慢不怠慢,要是礼敬出家人,还不请我们进去饮茶?”

“这是自然,这是自然,二位请进,请进…”老者笑着侧身招手道。

刘樵并不言语,只是目光打量着那搀扶老者出来的一个女眷身上。

妇人貌似二八,一身朴素布衣,难掩身姿妖娆,云鬓秀发,肤白细嫩,着实娇俏,正搀扶着那老者。

此时见刘樵目光炯炯,妇人玉颈雪颊腾起一片红霞,似羞含怯的垂下头,不敢与之对视。

常龙见师父目不转睛,疑惑望去,却是笑脸渐收,眼睛微凝。

那老者见他们如此,闪身挡住妇人,面路不快的提醒道:“二位先生失礼了…”

“嗯…哈哈,贫道见这夫人玉面,出家人常不闻女色,一时惊异,长者勿。”刘樵转过目光,赔罪道。

那老者闻言面色稍霁,朝村中道:“二位先生请…”

注:道人尊称为先生,和尚尊称为长老。

刘樵想了想,又看了看那几个眼含焦虑,神色落寞的青壮,略微思索,便略一颔首。

那老者姓周,大概是庄里乡老一流,辈分高,且地多宅广,有田,有地,有青砖瓦房,仆人,丫鬟,显然一个乡中豪强。

这庄里大概是少有道家人物来,所满庄的妇孺,姑娘,也顾不得男女大防,一个个缩在街头巷尾,或门缝里面。

看着太公祖爷领着俩穿着怪异的人进庄,都争相来看,如观稀奇一般。

却是这个时候,不如后世道人那么光泛,一般人家,莫说见,就是听都没听到道士一词。

能认识的,都是见识广博的文人、豪族,才会敬仙好道,知道方外有高人。

不过相比后世,这时候的出家人但凡作道人打扮,不说尽是炼气仙家一流,但也都是有技艺,有本事的风尘异人,常擅捉妖拿怪,镇鬼驱魔。

周太公一路领刘樵回家,一路攀谈,言他有三个儿女,大郎在州衙为仓曹吏,二女远嫁到数百里外的淄州也是豪贵人家。

正说着,一个瘦瘦高高,穿月白锦袍,约莫十六七岁的清秀少年迎上来问道:“爹,这二位是?”

“这二位是路过的世外人,这般打扮,唤做道人,称先生,或道家。”周太公跟那少年科普道。

随即朝刘樵二人介绍道:“小儿不知礼数,见笑了,这是我家三郎,大名唤个清字…”

刘樵含笑点头,叙过礼数后,周太公自带着那娇俏妇人走了,只是纷纷周清领师徒两个去厢房歇息。

周清亲自把师徒二人带到一间收拾干净的客房,有些好奇道:“先生,不知这道家,与我们在家的人,有甚区分?”

刘樵见这少年眼光澄澈,笑道:“在家的,心出身不出;出家的,身出心不出;避世的,身出心也出。”

心出身不出,便是人总有烦恼,遇上困难,第一时间就想躲避,时常晚上幻想,白天又去劳碌。

身出心不出,便是隐世,虽然不染尘俗,但却总想着功名利禄,以隐世出名,再入朝为官。

身心俱出,才是真道人。

周清有些懵懂,摇摇头正要退出去,刘樵叫住他道:“你问我个问题,我也问你个问题如何?”

“额,先生尽管说…”周清正对这世外之人好奇,只是不知用什么话题攀谈,闻言忙回道。

“我见这庄中人,都神色焦躁,莫非有什么妖鬼作怪么?”

周清摇摇头道:“没听说有妖精,只是日前庄外常有外乡人,或客商,或转乡的小贩来卖些东西,然庄里却走失了许多小孩儿。

我爹怀疑是外来的人给拐走了,所以令几个后生天天在庄口守着,不准外人进来。”

又提醒道:“对了,入了夜,二位先生就莫往外逛,爹派了庄客日夜轮班值守,恐把二位当拐孩子的抓了,到时不好说清楚。”

待周清走了,常龙才从榻上跳起,走过来道:“师父,那妇人貌似不是个凡类,但又毫无异样,只是身上腥风,瞒不过我!”

“哦?或许是那妇人来月事了,这你也能闻到?”刘樵笑道。

常龙“……”

刘樵笑了笑,便自掏出癫仙的破碗,竹竿,还有那个匣中铁片,也不理常龙,自顾自的研究起来。

但却有些心不在焉。

刘樵善相面,常龙会闻风嗅气,观那妇人,从神色,面貌来看,着实不像村姑。

但又没有丝毫妖气,邪气,且眼光清澈,还娇羞的望了刘樵一眼,着实有些奇怪。

常龙见师父不说话,便无趣的走到一边,也掏出乎乜子的禅杖,把玩起来。

师父都不管,他操什么闲心,再者说,还着急出海寻仇,那有时间管这些凡人勾心斗角的破烂事儿。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