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贫道应个劫

作者:黄笔鹤 | 分类:仙侠 | 字数:0

一一二章 九龙金阙

书名:贫道应个劫 作者:黄笔鹤 字数:0 更新时间:01-07 01:03

刘樵在山下等了足足一天,也不见姜尚下来,便想着:“估计师父是被老师祖留着玩耍了…唉,这有了师父忘了徒弟呀…”

等得着实无趣,便想着索性四处逛逛,毕竟来一趟昆仑山,可不容易呀。

“静法道长,这昆仑山,有什么好景致么?”

“不敢称道长,上仙才是道长…”

静法连称不敢,随即道:“这麒麟崖下,昆仑万里之地,有著名的三宫和二十八座古观,都有好景色。”

刘樵摆手道:“道长们清静修持的地方,我去叨扰,不好。”

实际是来了昆仑,到处都是道士,老道士小道士,男道士女道士,看的刘樵都厌烦了,好像这个地方只有无数的道人一般。

“额…也是,我等凡夫俗子待的地方,尘溺污秽,不是仙家的好去处。”

静法讪讪一笑,又指北方千里外,隐隐一点光芒的山头道:“那个放光的,唤九龙台,据说千百年前,教主曾在九龙台召集十方仙圣讲经说法,好不热闹…”

刘樵摆手打断道:“何为十方仙圣?”

静法一愣,摇摇头道:“弟子哪能得知,只听前辈相传,遂古之初,祖师初传仙道,有许多天生异人,或四极神魔,皆转修仙道,祂们应该是最早的仙人…”

又指偏西数十里外一座荒山,道:“那边有个玄都丹台,不过现在已荒草丛生。”

刘樵问道:“那丹台是个甚去处?”

“额…据传说,不知多少万年前,是大老爷当年在丹台炼出九转仙丹,遂称玄都台。”

年代太过久远,静法也有些不清楚这些传说是不是真的。

刘樵又打听了些景致、禁忌之类,至少知道那些地方不能乱闯,这才架一阵云,出了紫竹观。

临走前,嘱咐静法老道,若姜老爷回来,着人来丹台寻自己。

说是丹台来寻,但刘樵却先去了九龙台。

云光一闪,径过千里之程,到了那方光的山头。

凑近一看,原来是数百丈见方,通体金碧的一方法台,不知用什么材料铸造,好似鎏金。

台上有壁,上阳刻九龙,张牙舞爪,栩栩如生。

“果然是个好地方,竟有丝丝道韵…”刘樵略一感应,心下惊喜道。

道韵,即炼气士悟道的地方,会有玄机道韵,使蚊虫退避,杂草不生。

后人可凭此参悟,有机缘悟得前人道韵,以获得法术。

九龙台上,有百十个三尺见方的石墩,高三五寸,细细感应,几乎每个石墩都有丝丝道韵。

不过这些道韵并不是元始天尊留下的。

多半是那些听天尊讲法的神人仙圣有所领悟,而悟道留下的玄妙道韵。

“那这般岂不是代表至少百十个天纵之才于此悟道,简直骇人听闻…”刘樵心下惊骇。

能悟道,还能留下道韵的,都不是普通人,与听不听大能讲法无关。

换言之,无天赋才情之辈,纵然天天听天尊讲法,也只是对牛弹琴,空言口困。

不知黄角彻悟神仙术时有无道韵留下,但刘樵自己了悟黄庭之时,这般大法,也只有丝丝道韵,还转瞬消逝散去。

“这些道韵,虽然都很微薄,但至少也有千年时间,历千万年而不散,这岂不是…”刘樵都不敢往下猜了。

这意味着,当年来九龙台听道的,至少有一百多位天纵之才,都悟出过不在黄庭之下,甚至黄庭之上的大法。

在九龙台中四处转转,发现每一个留下道韵的石墩,侧边都以龙章凤篆刻下小字。

“太昊三十六年,赤须子…证服饵之术于此…”

“太昊三十九年,郁华子,证炼金之术于此…”

“太昊七十二年,陶朱公…证服炁之术于此…”

“黄帝十四年,九灵丈人…悟元真造化符禁…”

“炎帝三年,务成子,悟游神御炁于此…”

愈是最初的道法愈是简陋,随着时间发展,道韵愈发浓郁玄妙。

刘樵一个个石墩看过去,有的石墩,限于年代着实久远,字篆已不同,如同甲骨文,甚至比龙章凤篆还久远。

能认出的有十余个石墩,还大多是三皇年间,也有五帝之时。

上古之时,神人共居,太昊即伏羲,即是人皇,又是天帝。

三皇各治世有百十年,但后来治三界,则各有千年以上,炼气士的纪年,多以天帝纪年。

据黄角大仙所言,天帝也是换届上任的,一般少则千年,多则数万年,天帝或自己隐退,或转劫而去。

然后由众仙真推举,三界之中最德高望重的神圣继任。

刘樵听道这儿时,也感叹过:“好嘛,原来上古时天庭就开始选举制了…”

从开天辟地,太昊(伏羲)、炎帝、黄帝、少昊、颛顼、帝喾…太一、到如今殷商祭祀的窮高。

不知多少万年过去,道经无记载,黄角大仙也说不清楚有多少任天帝,期间还有许多自称天帝的。

“这些悟道的上真,貌似都是教主的徒弟,不知如今又去了何方,三界中未曾听闻其名呀…”刘樵有些疑惑。

又或是是自家太过孤陋寡闻了。

但至少黄角大仙讲的大能里面,貌似并无这些悟道之人声名,一个也没有。

能悟出这般大法的,就算都隐居避世,也不至于一个留名的都没有吧?

摇摇头,着实想不清楚。

看着这一尊尊玄妙道韵的石墩,刘樵有心想留下挨个参悟一番。

但又怕姜尚回来找不到自己。

“唉…这里每一个位置,都是一般大法呀,可惜…”观看半晌,刘樵忍着不舍,架云离去。

这些道韵,也只有神仙杀劫过后,若还活着,再来参悟了。

一路纵云飞过,底下三三两两的道人,有人、亦有獐头鼠目的异类,或山间或摘花,或踏青,吟诗作赋,也有的在山中四处闲逛。

刘樵心下感叹:“这些求道之士,不论人或精怪,都心定志坚,天赋才情也有,但一心想着得到上真传法,天天闲逛,岂不荒废光阴…”

“这般的,索求于人,还不如去那九龙台下枯坐,或有机缘,直接参透那些上真道韵,自己了悟大法…”

但只是心下感叹,每人有每人的想法,有自己的路,人家愿意这样去走,可能也不耐枯坐自己参悟,岂又说的上对错呢?

刘樵倒是想枯坐九龙台,直到天荒地老,只要活着,也得把这些上真留下的道韵参透,融成自己的东西。

可惜,没这个时间。

一路纵云,也懒得再去玄都丹台,免得又有什么玄机道韵,弄得自家心痒难耐,从此都不想下山了。

……

姜尚刚辞别南极仙翁,还未下麒麟崖,就听背后一声大喊:“是姜尚么?”

“果然有人叫我,不可应他。”姜尚心下暗道,想起师父师兄嘱咐,便理也不理,埋头往前去。

后面那人见此,大声道:“姜丞相!子牙公!”

姜尚依旧不答,闷着头走。

那人似有些恼了,架阵风倏忽赶至姜尚身后,再次大声道:“好你个姜子牙,太不念旧情,你下山当了丞相,就忘了寒窗同学,我真看错你这凉薄之人!”

耳听这声音熟悉,又被言语一激,姜尚不自觉转头看去。

只见这人,顶扎一字青纱巾,迎风大袖轻绡,麻鞋踏云雾,身被宝剑,颌下髭髯。

仙风道骨,一派玉虚名士的模样,正是自家唯一的好基友申公豹。

玉虚宫中客,再没有比这俩地位更低的了,可谓难兄难弟。

一个能言善辩,性格跳脱,一个沉默寡言,所以非常要好。

姜尚一见是他,也高兴的上去道:“兄弟,我不知道先前是你叫我。”

申公豹责怪道:“还不是你现在得了富贵忘却昔日故交,不管谁叫你,总是相熟的,你却漠然不回,这可不是道人礼数。”

“哈哈,兄弟你莫介意,我才出宫时,是师父吩咐我,谁叫也不能答应,所以闷头走哩。”姜尚笑道。

又连称:“得罪,得罪…”

申公豹撇撇嘴,倒也不是真个介意,搂着姜尚肩膀道:“我见南极师兄递了个东西给你,莫不是仙丹,且弄两丸与我也尝尝鲜。”

“哪有甚仙丹,乃是个图卷,叫封神榜,叫我下山张挂起来。”姜尚苦笑道。

“害,我听师兄们说,你下山竟然当了丞相,当真好福缘,不知你如今保那个?”申公豹转过话题道。

“我在西岐,当然保岐主了!”姜尚说罢,看着他道:“你问我这个干嘛,莫非动了凡心?”

“嘿嘿,咱俩兄弟,你竟然当了丞相,那我肯定也不能落后喽!”

申公豹在山上过得也很是清苦,见昔日挑柴烧火的兄弟,如今下山都能当丞相,想想就威风八面。

与其求仙学道,不如也下山挣个功名,至少,宁为鸡头,不做凤尾。

便道:“只是我与你有些挚肘,你保西岐,那我就保成汤。”

姜尚愕然道:“师弟你说那里话,这是师尊的法旨,并非我想享人间富贵,你…这般,岂不与我对立?”

“害,那确实不好…”申公豹一听,捻捻须,忽而眼睛一亮道:“要不你和我一道去保成汤吧,商王是正统,你为左相,我居右相,岂不妙哉!”

“商灭岐兴,此乃天数,何敢逆之,你此言,着实顽笑。”姜尚喝道。

申公豹闻言,也是怒道:“那这般,只能对立,我是不会保岐主的,要保就保正统。”

又嗤笑道:“我修行千年,也不敢妄言天数,你才四十年修行,尚未入仙流,怎敢言天数?”

“你的本事是你的,我的修行是我的,岂在年头多寡。”姜尚摇摇头,抬脚就要走。

“兄弟,你跟我一起保商吧,我怕你斗不过我…”

申公豹连忙拦住道:“你不过会些五行道术,奇门遁甲而已,你看我,能把头摘下来,顷刻之间,遍游三山五岳,还能再长回来!”

“似我这般,才不枉学道一场,得个不死之身,你有何能,扶岐灭商,不如烧了封神榜,跟我一起去朝歌吧?”

姜尚摇头道:“头能落下来,遍游三山,还能长上,这是神魔手段,兄弟你虽修行千年,但你的本事,我也清楚,断然不成的。”

又道:“你既然想下山,还是随我去保岐主吧,也不枉你一身道行。”

“哈哈…不如咱们打个赌赛如何,我若能砍头不死,你即烧了封神榜,随我去朝歌…”申公豹捻须道。

“若不能呢?你岂不是死了?”

“你先看我割条口子,若不能,我有仙丹,你用仙丹给我把口子止住血,也不至于丧命,我即随你去保岐主。”申公豹道。

姜尚见他想的周全,又想着让他吃个亏,涨涨记性也好,便道:“若果然如此,那就依你!”

“一言为定,不可反悔!”申公豹问道。

见姜尚重重颔首,申公豹便把头上青巾去了,抽剑在手,左手捏发髻,右手将剑照自家一刎。

没有割半边口子,而是整个将头割了下来,躯体未倒,腔子里红光氤氲,未见丝毫血迹。

把头一抛,一颗六阳魁首,径自飞上九霄,飘飘荡荡,真有个遍游三山五岳的模样。

“这…”姜尚即惊且惧,真把头给砍下来了,这可如何是好?

“戾…”

正在此时,天空一只白鹤飞过,一把将那头颅叼住,径往北海去了。

姜尚一拍大腿,焦急道:“这孽障,怎把头衔去了!”

却是认出那鹤乃南极仙翁门下,随侍教主的白鹤童子。

姜尚正呆呆看着,不知如何是好,忽而后背被拍了一掌。

扭头一看,却是南极仙翁,连忙道:“师兄怎么来了,你门下白鹤童子把申公豹的头叼去了,你快救他一救!”

“你原来是个呆的,此乃左道幻术一流,你也当真?还要烧封神榜,要真个烧了,你可知后果?”南极仙翁怒其不争道。

又道:“救什么,叫你埋头走,莫答应,你不听,这下好了…你赶紧下山,不必管他,他这邪术止住红门,若一时三刻,头不回身,自然飙血而死。”

姜尚哀求道:“师兄,你放了他吧,他多年道行不易,数载功夫,丹成九转,如此死了,着实可惜…”

“你要饶他,他可不会饶你,到时自有三十六路兵来伐你,你可别后悔!”

姜尚摇头道:“后面有兵来伐我再说,现在还无此事,若坏他性命,岂不是我先行不仁不义?”

南极仙翁又劝几遭,奈何姜尚一直哀求,无法子,只得念声咒语。

天边白鹤须臾赶回,离着数丈,将那头颅抛下,刚好栽在躯体上,只是倒转了方向,把脸朝背。

申公豹用手端着脑袋一转,磨正了方位,红光一闪,严丝合缝,不见丝毫刃口,血流。

南极仙翁呵斥道:“你这孽障,使左道之术,要惑子牙烧了封神榜,且拿了,到玉虚宫面见师尊才好!还不退去!”

申公豹心下暗恼,但也不敢多说,径自走了。

姜尚再次辞别南极仙翁,这才朝麒麟崖下来。

刚下金桥,刘樵也正好纵一团云雾回来,远远见着姜尚,连忙迎上去道:“师父怎么去了这许久,莫非师祖着实想念,还要留你过夜?”

“额…哦,是留为师过了一夜…”姜尚闻言,略显尴尬的颔首道。

刘樵羡慕道:“到底是儿子比孙子亲,师祖对师父真好…”

姜尚讪讪一笑不答,心下吐槽,我能说是在玉虚宫跪了一夜么。

不能说,要说了岂不被这孽徒笑死。

刘樵看师父神色,毫没有上山时的春风得意,反倒有些狼狈忧虑,不禁道:“师父怎的不高兴?”

“唉…说来话长…”想起申公豹离开时嫉恨的表情,姜尚心下难掩失落。

毕竟是多年的难兄难弟,怎么变成这样呢,非得水火不容,非得攀比…

对于亲传大弟子,姜尚也没什么好隐瞒的,把此事原委,推心置腹,尽数说与刘樵。

“师父不必伤心,该走到一起,自到一起,不是同道人,那也强求不得…”

刘樵对于这事毫不意外,从姜尚上山时不带自己那一刻,就注定了这样。

若带上自己,就是因,以自家法眼,申公豹左道小术,怎么能瞒得过。

别听申公豹时常吹得厉害,修行千年云云。

实际千年都是在开灵、炼形的状态,真正入道修成法力,也不过一二十年罢了。

不然怎么是姜尚的师弟,异类得到就是这般。

量他才几年法力,四处吹嘘有千年道行,也就只会来骗…来哄…来蒙蔽姜尚一个九十多岁的老同志。

姜尚叹道:“你说的道理我怎么不知,只是这数十年感情,着实有些心下难受,唉…”

“世间总是这般,如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人亦如此,没有谁能陪着谁走过一生…”刘樵宽慰道。

又庆幸道:“好在师父没把封神榜给烧了,不然麻烦可就大了,你我师徒粉身碎骨,亦不足抵罪。”

姜尚摇头一叹,又道:“走吧,先回西岐,你师祖有些事着你去办,回去细说…”

刘樵心下疑惑,自己就是个小虾米,师祖能有啥事叫自己去办?

见姜尚卖关子,也只好架起云雾,依旧载了姜尚,径出昆仑山。

一路上,师徒俩也不说话,姜尚心情不好。

刘樵心下也有些忧虑,晃眼封神已经开始,自己黄庭道术还没真正修证完善,遂也不想多说话。

只在心里不断想着,该如何把衍化身神这一关解决,还必须得在正式封神前解决。

不然,错过封神,诸神应位归真,以后再想修成身神,可也得看诸神同不同意了。

7017k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