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贫道应个劫

作者:黄笔鹤 | 分类:仙侠 | 字数:0

五十章 见师

书名:贫道应个劫 作者:黄笔鹤 字数:0 更新时间:01-07 01:03

刘樵二人待文王车舆过后,才出了城,一路朝南而去。

常龙大包小包的提着些酒水礼品,嘟囔道:“师祖为何不住城里,要住在偏远南郊?”

“他在钓鱼。”

“钓鱼?”

刘樵颔首道:“不错!漫天洒下钩和线,从此钓出是非来。”

常龙听得一脸懵逼,只好愣然赞道:“师祖果然是大仙,竟然有这般大的能耐。”

向南郊走了不久,一条溪水,两岸绕翠兰,绿柳垂丝條。

“这便是蟠溪了,你端正言行,师祖就在前面不远,莫丢了我的脸面。”

刘樵笑着说罢,见常龙左手两坛酒,右臂一篮子菜,怀里抱了丝绸,肩上还挂着包袱,走得十分艰难。

便把包袱里的剑取下来,斜背在自家肩上,笑道:“我帮你拿着些。”

“果然轻巧多了!”

……

走不多时,到了一片竹林,林中一条小道,一圈篱笆围着三两间茅屋。

刘樵师徒整理衣装,敲了敲院门进去,那茅屋走出一个童子。

双丫髻结丝绾,面如冠玉,眼似寒星,青衫大袖宽风。

那童子一出来,看见常龙,便是一楞,驻步原地,露出警惕之色。

常龙只看了一眼,忙撩下手中礼品,掣出长枪,便要去打,肩头却被刘樵轻轻按住。

“师父,这童儿不似仙家,倒像个鬼魅妖魔!”常龙面露慎重,小声说道。

刘樵不动声色摇摇头,示意不要轻举妄动。

“道兄,贫道金室山炼气士刘樵,这位是我徒弟,敢问这厢可是子牙公隐修之地么?”刘樵抱了抱拳道。

那童子闻言,面色一松,忙闪身避过,不敢受礼。

并作揖道:“原来是师兄,不敢当大礼,老爷到蟠溪垂钓去了,快快请进!”

当即引刘樵二人进了院中,少顷,又闪出四个童儿,皆一般模样打扮,给师徒二人斟上茶水,端来点心瓜果。

常龙扯了扯刘樵衣袖小声道:“师祖座下,怎么有五个小鬼?”

刘樵见了那五个童子,便知是五路神,也小声解释道:“它们原来都是鬼神,被你师祖做法收服,你收敛着些,莫露了凶相,吓着它们。”

少顷,竹林中略微有脚步声传来,刘樵师徒皆耳目清明之辈,远远打量过去。

便看见姜尚扛着根竹竿,提着个打满水的空桶,晃晃悠悠的回来了。

“师父,一别数年,弟子朝夕思念,师父风采依旧如此飘然…”刘樵忙迎上去接过木桶道。

“还好,你这几年隐于何处?弓马武艺可曾落下?”姜尚淡淡捻须道。

“不曾,不曾,我隐于洛阳金室山中,时常习练武艺,还收了个弟子,姓常名龙。”

刘樵忙拉过常龙,指着姜尚道:“这是师祖,快快行礼!”

常龙端正身形,整肃衣袍,大礼作揖道:“弟子常龙,见过师祖。”

姜尚上下打量两眼,见他头陀打扮,貌似彬彬有礼,捻须问道:“你原形是个什么?”

却是一眼就看穿其变化,知道妖精幻化的。

“不敢瞒师祖,弟子是涧中水蛇开灵,因师父在山中常颂道经,念及师祖名讳,弟子心钦慕之…又喜师父不嫌弃…遂于师父座下,添茶倒水,牵马坠蹬…”

常龙当即一长串吹捧,吹捧刘樵,吹捧姜尚,言德行有多高云云,奇门遁甲,卜算之术,道法有多广云云。

令他这个荒野小怪,一见就生呐头便拜之感云云。

当然有些话是刘樵教的,有些话,是他凭借马屁天赋自己悟的。

作用还是有的,这一通无知之人的吹捧,比那些熟人刻意吹捧更令姜尚欢心。

忙摆摆手道:“言过了,言过了,我哪有那么厉害,都是同道抬爱,才让姜某略有些薄名…”

刘樵见他二人商业吹嘘,一说就停不下来的模样,连忙打住道:“好了,好了,师父,咱们进屋聊吧。”

看了看手中装满水的木桶,有些不解道:“师父这是去打水的?”

“额…不是,老夫是钓鱼去的!”

“那鱼呢?”

刘樵看着姜尚那略有些羞涩的老脸,顿时明白了,感情这一条鱼都没钓回来。

果然,老姜头还是那个老姜头,一点没变。

还得是你啊!

鱼没钓到,硬是把水都要舀一桶带回来的人。

姜尚把鱼竿往那墙角一扔,嘟囔道:“你俩随便坐,我去弄些茶水来。”

“不用,不用,上好的酒水,还有菜,四热四凉,八菜一汤,我都带来了。”

怎么能让老师父招待呢,刘樵连忙招呼常龙道:“快,去与那几个童儿,把桌子支开,布置酒菜。”

……

却说那武大郎,挑柴时误打误撞,当街打死军门王相,早惊动了文王车架。

西岐众文武皆发言,直接斩了,要武大给王相赔命。

文王闻说此事原委,便道:“他系误伤,先将这地上画个圈,让他站在里面等我等归来,再细查此事。”

却是因忙着去灵台占验,便在城南画地为牢,让武吉站在里面等着。

文王有先天数,为圣者,周天万物莫不尽之知,所以也不怕他跑,所以后世又有“画地为牢”词语,便是形容此圣。

武吉思及家中还有一老母要赡养,不由嚎啕大哭。

时有上大夫,右丞相散宜生过路,见武吉在圈里哭,便问其原因,知他苦衷之后,便放他回去道:“我会奏请岐伯,你先回去置办棺木衣物完毕,再来尝王相之命。”

武大一阵感谢,径自回了家,向母亲讲明此事,母子俩痛哭一场。

他母亲是个明通事理的,忙问道:“你说曾遇上两个相士给你相面,是怎么回事?”

“我打柴到蟠溪,遇一老叟直钩垂钓,便与他谈笑,好心教他要用弯钩挂饵,他不领情,反咒我面相不好,进城打死人!”

“进城时又有一道者,生得面若冠玉,道貌不凡,我又管了闲事,他说我左眼青,右眼红,恐伤人命,叫我小心…”

武大愤愤说罢,又骂道:“都是这两个妖道咒的,我当时就想打他们来着!”

“嗨呀,那俩相士,正是高人,他们既有先见之明,你快去找他们,若要救你,还得他们其中一个!”

武大听母亲之言,忙收拾东西,往蟠溪跑去。

却是思量那道者虽然仙风道骨,看着就不似凡人,但好像是个游方的,不知何处去寻。

唯有那老叟,时常在蟠溪垂钓,不曾挪窝,或许还能找到。

那武大是个打柴为生,脚步迅疾,不一时,即到蟠溪,不见老叟垂钓,便四处寻找。

过一竹林,见几间茅屋耸立,心下大喜,知高人隐于其中,这回却不敢莽撞,上去敲门。

一童子出来道:“家师正与仙家宴饮,你的事,他们已尽知,且随我来。”

武大连忙应诺,见那童儿说罢,转身进屋,便忙也跟上,带着点紧张,扭捏的推开房门。

“啊!这…”一进去,不由惊呼一声。

外间看来,只是破茅屋几间,方圆不过几十尺,推门进去,却仿佛天地变幻一般。

雕梁画栋,亭台楼阁,水榭花坛,莲花亭中,四下打量,如一个高堂府衙一般,占地数十亩。

说来也奇怪,外间明明是晴天白日,这洞天之中,却是月满星空,照得飞檐斗拱,一片星辉。

“有…有人在么?”

刚才引路的童儿也消失不见,武大茫然的在这府苑转来转去。

又走了许久,转过许多间明堂堂的锦绣华庭,才见一方数亩莲花池。

片片青莲叶,水雾弥漫中隐约有粉红莲花,在月色中煞是好看,武大顺着走廊,椅着栏杆观看,池中还有一尾尾锦鲤游荡,他一时看得痴了。

“可是武郎来了!我等你多时,且来池中一叙。”

武大正贪看美景,蓦的,一道熟悉的苍老声音响起,他回过神,心下大喜,忙转头道:“是姜太公么,你在哪里?”

这才见那池中央,隔着数百丈,有童子泛舟,中间一座数丈宽的亭阁,坐了三个人。

一苍髯皓首的耄耋老人,身着白衣,面色慈祥,坐于上首。

下首左侧,坐者一髻高挽,面如冠玉,颌下三寸黑短须,身着黄色八卦衣的道人,依稀好似白日见过那个。

右侧,是一胖胖头陀,额束金箍,项带一串粗流珠,身披一领淡鹅黄,敞胸露腹,笑意盈盈。

武大再是愚钝鲁莽,此时也是明白过来,如何不知,这满座的,尽是神仙高人。

忙不跌跪道:“弟子武吉,拜见各位仙长!”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