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贫道应个劫

作者:黄笔鹤 | 分类:仙侠 | 字数:0

第十章 法门

书名:贫道应个劫 作者:黄笔鹤 字数:0 更新时间:01-07 01:03

姜尚自袖中取出一面玉板,约莫尺许来宽,起身递给刘樵,道:“仙人者,又称炼气之士,炼气士者,采满天之华彩,表妙道之殷勤。

所谓食气者,神明而寿,此玉书,上录吾玉虚根本,乃修真之径,证果之门也,今吾传汝授,日后你传孙授,代代当秘而珍之,非遇至人,切莫传之…”

所谓吾传汝授,汝传孙授,便是我传你,你传孙,代代传承也,《西游记》中有诗为证:(休泄露,体中藏,汝授吾传道自昌)便是说的这个。

刘樵面色肃然,跪伏于地,高举双手过顶接过,道:“弟子谨遵师命,玉虚之法,不遇良人,必不轻传易授,他日若门下恶徒胆敢欺心,生不良之事,天涯海角,也当追回我玉虚正法。”

姜尚颔首点头,又叹了口气,满脸羞愧之色,道:“唉,也是怪吾愚笨,可怜在玉虚宫数十载,除了这根本法门,也没学到多少神通道术。

我师徒这一脉,比之你诸师伯门下,总是道术手段单薄。你日后少不得受到三代同辈轻视,思及于此,吾心中甚是羞惭,真愧为人师也…”

“师父且莫做此想法,弟子本愚笨之人,能得此长生大法,便已是邀天之大幸,叹师父倾囊相授,心满意足矣。”

刘樵确实是心满意足,想他区区后世一老百姓,能拜姜尚这兵家祖师,仙家门徒为师,已是不可想象,如今又蒙传下真法,如何还不满足?

当下又端正身形,实实磕了三个响头,以稍谢此恩,宽慰姜尚道:“师父也勿忧弟子,俗语云: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那一家的本事,也不全是师祖传的。

同是玉虚门下,皆自证自悟矣,弟子立志,我子牙一脉,不弱于人,便是弟子不孝,没练成大神通,但我日后代代相传。

总有一代麟凤之才,光大我师徒门楣,不负初代祖师子牙公传法之大恩。”

姜尚闻言,不由老怀大慰,满意颔首,又唤刘樵上前来,道:“为师没有多少道术,但五行之术,三教人人会得,奇门遁甲,乃为师自悟,此都传你,你附耳过来…”

刘樵当即凑上前去,姜尚口耳相传,一门五行大遁,奇门遁甲,默默记忆于心。

待刘樵背诵一遍,姜尚确认无误后,又道:“本还有个五雷法,乃吾师尊所传,是我道门真正的大法,三清之总汇,若是练成,抬指间,洞开天门,有三百六十天神调遣。

跺跺脚,五岳四牍龙神,四万八千地煞伏首听令,抬掌间,霹雳雷霆,捻个决,呼风唤雨,掐个指,风雷冰雹,上可梯云登天,下可潜渊于地,不可谓不厉害。”

“此法虽然厉害,但师父不传弟子,自有师父道理…”

刘樵也是好奇,这五雷法他后世也听过,《西游记》车迟国三妖中的虎力大仙便会此法,能呼风唤雨,一纸敕书,雷公电母都不敢怠慢,亲自奔走,兴云布雨。

姜尚赞赏的看了刘樵一眼,见他好奇,便解释道:“之所以不传你此法,原因有二:

其一,此法师尊传时慎之又慎,言乃盗取天机,篡夺天帝权柄之术。

其二,因诸神欲讨封号,遂纷纷下界,此法若无对应神圣助力,除了能打个雷霆霹雳,唬唬小妖小怪外,没有实际作用,所以便暂不传你。”

刘樵恍然,心下又有些疑惑,这五雷法这般厉害,几乎是抢了天帝的权力,越过天帝,直接下旨号令诸神,这般厉害的法术,为何后世区区一虎精,便能学之。

姜尚师徒却不知,这五雷法乃三教教主共同编纂,将其中密祝直接打入封神榜,与天宫相链接,至于为何要创下这一法门,便又与三界上层的争斗谋划相关了。

总之,三位教主是不会让自家弟子白白上榜,以后给那执掌神榜的天帝为奴为婢的,而道家弟子有了五雷法后,诸神听谁号令,各位看官想一想便明白其中妙处。

“行了,你收好法门,便挂了官印,莫要耽搁时间,径自出朝歌,自去吧…”

刘樵闻言吓一跳,忙又伏地道:“弟子犯了何错,师父这是要赶弟子走?”

开玩笑,虽然得了长生法门,五行道术,但能不能练成长生还是个大问题。

要是给姜尚学菩提祖师,把自己逐出门墙,错过封神机缘,以后修不成仙,自家再想去当个神圣,可就难了。

姜尚摇摇头,捻须道:“非是逐你,朝歌非久留之地,吾算得稍后更有灾祸将至,倒不如你我师徒暂且分别。”

“你此去,觅地潜修也好,访仙问道也罢,且莫再入朝为官,沾染俗气,难脱红尘,好好修行道术,四年之后,你到西岐寻为师,到时自有驱使。”

师徒二人正言谈,密授之间,司天台外一片忽宣哗,一中官携众,呼喝道:“钦天监正何在?速摆香案接旨,陛下有言相召…”

姜尚朝刘樵道:“必是宣我进宫的,你莫去接旨了,挂了官印,速出朝歌,若晚了片刻,恐稍后有性命之忧…”

见刘樵张口欲言,又道:“吾胸中自有五行妙术,到时遁走便是,你莫担心,且速去…”

刘樵一思虑,便知是妲己蛊惑纣王,怕是要谋害自己师徒,当下也知道事情严重性,也不在多说。

只是望着姜尚出去的背影,又下跪磕了三个头,起身便脱了自家官袍乌纱,把印玺扔在司天台上。

一路脚步迅疾的朝衙门外走去,过往同僚招呼也不理,只管埋头往外走。

约莫一柱香功夫,便出了朝歌城外。

也不知往何处去,便想道:“如今世道不平,诸侯相争,没有道术护身,总是不太安全。

还是去找个荒山野岭,结芦练法,隐居修行了事,待四年后,再去西岐投奔周王…”

打定主意,便不待紧走慢走,又恐后有追兵,便直接朝南方撒丫子跑起来。

而待刘樵走不久,约莫盏茶时间,果有一彪铁骑,约莫三五百骑,至门外四散,却正是朝廷追兵。

为何会有追兵?时间倒退一柱香前…

却说钦天监中,姜尚接了旨,果然是帝辛宣他进宫。

路上还遇上比干,俩人稍微聊了片刻,姜尚算出比干日后有难,便给了其符碟一封。

嘱咐道:“尚算出老臣相日后有一大劫,且将此符碟呀于砚台之下,届时若有难临,无处解释,便可观此符碟,庶几可脱危难。

尚言尽于此,乃卑职报丞相提携之恩万一也,我今面君,恐有危厄,从今一别,不知何日才能再目睹丞相尊颜。”

姜尚含泪拜别,比干却一头雾水,见姜尚神情诚恳,又着实不忍贤才身死,便道:“若先生面君果有灾厄,待我进殿面君进谏,可保先生无虞。”

姜尚摇头道:“数已至此,不必动劳,反累其事。”

言罢,辞别比干,便随中官一路进宫,拜礼之后,问道:”陛下宣臣而来,有何驱使?”

帝辛道:“日前爱妃献一图,曰鹿台,指名卿善风水堪舆,有营造之术。遂请卿代劳,建造鹿台,功成之日,自有升赏。”

待姜尚接过图纸,帝辛问道:“此台须多少日方可完工?”

姜尚奏道:“此台高四丈九尺,琼楼玉宇,碧栏玉谢,工程浩大,非三十五年不能完成。”

姜尚也是不想劳民伤财,故意夸大时间,希望帝辛放弃建造鹿台的想法。

帝辛一听,也是犯了难,朝妲己道:“爱妃,此台浩时日久,朕想光阴转瞬,岁月如流,人生几何,倒是朕可能在世呼?营造此台工,靡费民力,财力甚广,朕又不能享用,实无益也…”

妲己奏道:“姜尚方外术士,撒虚捣鬼,一派胡言,区区一台工,吾大商数千万黎庶齐心,如何有三十五年完工之理,狂悖欺君,罪当炮烙。”

“御妻所言甚是…”帝辛一时被妲己迷了心,忙不迭点头应是,言罢,招呼左右道:“来人,把姜尚拿下炮烙,以正国法”

“不需尔等动手,某家一死而已”

姜尚跑到宫外,言罢,按着九龙桥栏杆上,一窜翻下,把水打了个窟窿,却是借水遁走了。

待众力士,进奏官来报帝辛,道:“那姜尚畏罪,未待我等拿他,便投水而死…”

“也罢,便宜了这老匹夫”

妲己想了想,又朝帝辛道:“陛下,姜尚虽死,然俗语云斩草要除根,他还有一弟子,在司天台供职,须得拿了,或斩首,或炮烙,以全国法。”

帝辛自是同意,指内官传旨,调铁骑五百,前去捉拿。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