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手机里的大明朝

作者:叫天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416章 郎有情妾有意

书名:手机里的大明朝 作者:叫天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14

就见秦翼明冲上土坡顶之后,马未停,人却一跃而下,然后快走几步,在抵消冲势的同时,已到了秦良玉面前,用非常惊喜的语气向秦良玉说道:“姑,陛下,陛下回来了!”

秦良玉听得有点懵,不知道他说的是什么意思?但是她看自己的侄儿,都四五十岁的年龄了,却如此欣喜,那肯定是有天大的好消息,才可能会让他如此吧?

但是,就眼下的局势,还能有什么天大的好消息?陛下,陛下都不是被满清鞑子给抓了吗?就算逃出来了又怎么样?这南京的大明天子,真的是不提也罢!

此时秦翼明见秦良玉的样子,便知道自己太激动了,以至于说的话让姑姑听不懂,于是,他就连忙从头解释道:“我在巡查关隘之时,遇到了朝廷官军的人,为首那人叫陶可法,是曾公子的手下大将,他说……”

说到这里时,他又激动起来,不由的顿了顿,然后提高了一些声音,接着往下说道:“……他说陛下,就是崇祯皇帝杀回来了,已经灭了满清,收复了京师和南京等地……”

这一次,他的话没说完,就见秦良玉一下激动起来,立刻盯着他问道:“你说谁,崇祯皇帝,陛下?陛下杀回来了?”

她的话语中,充满了不可思议,还有无尽的惊喜之意。

对她来说,她这辈子最认可的大明皇帝,就是崇祯皇帝。

不但是因为崇祯皇帝非常礼遇她,甚至当场作诗赐给她,更因为崇祯皇帝的勤政为国,她当然也是看在眼里,心中非常佩服的。

在她心中,崇祯皇帝比其他大明皇帝都要尽责!

之所以局势还是越来越坏,甚至连京师都被流贼攻占,他知道,这不能都算到崇祯皇帝的头上,而是遍地的官员腐败,武将贪生怕死。

原本秦良玉以为崇祯皇帝肯定是死了的,但是此时听到自己侄儿说,崇祯皇帝没死,还杀回来了,并且灭了满清。不管是哪一个消息,都让她非常震惊和欣喜。

此时,秦翼明听到秦良玉的追问,便立刻回答道:“说是太祖皇帝显灵,还有神仙帮助,所以陛下才能起死回生,扭转乾坤。”

“有一首童谣,天落石,太平兴,皇帝来了天下定。”秦翼明说到这里,变得更兴奋了一点,语速也快了起来,解释道,“天落石,指的是陛下得到神仙赐下的法宝相助,能搬运石头到天上砸敌人,太平兴,指的是陛下所领的军队,因为号称太平军。皇帝来了,天下定就是指陛下所向无敌,很快就会平定天下,还天下一个太平。”

秦良玉听到这里,一下伸手抓住秦翼明的手,抓得紧紧的,然后欢喜之余又带了一点忐忑,再度确认道:“真得?”

秦翼明用力点点头,马上就回答道:“朝廷的人说的,又岂会有假?”

秦良玉听到这话,明显放心了一点,但是她又马上追问道:“那陛下如今在哪?”

秦翼明听到这话,不由得挠了挠头,没有立刻回答。

秦良玉一见,不由的又担心了起来,表情严肃地立刻喝问道:“该不会是你编出来骗我的吧?”

秦翼明听到这话,连忙摇头,赶紧回答道:“不不不,我……我没骗姑姑,真是陶可法给我说的。他如今沿江而下,出川去打探陛下所在了。估计等他回来,我们就有陛下的确切情况了。”

秦良玉听了,又开始激动起来,就见她思考了片刻,然后转头看向边上的马万春说道:“你也出川一趟,去打听下陛下的消息,然后赶紧回来禀告。”

马万春早在边上听得异常兴奋,此时一听奶奶的话,当即毫不犹豫地抱拳领命道:“奶奶放心,孙子一定打听到确切消息再回禀奶奶!”

“好!”秦良玉听了,立刻接着吩咐道,“田里的农活,都让女人干了便可。石柱的男人,都操练起来,随时听从陛下的旨意。”

她之前固守石柱而不再出战,除了阻击张献忠导致损失惨重之外,也因为四川的官员根本不听她的建议,轻视于她,就算她再拼命也没什么用,只会白白牺牲石柱儿郎的性命。

但是,如今她知道了崇祯皇帝杀回来了,再奉旨出征的话,就不会白白牺牲石柱儿郎的性命,就算死,也会死得有价值!

马万春看到奶奶像换了个人一样,再也看不到半点风烛残年,奄奄一息的样子,他也很高兴,立刻便飞奔下马,准备去打探消息了。

………………

与此同时,李自成的残部,要比蜀地的人知道更多消息,此时,就聚在湖广荆州府的江陵商议有关事情。

坐在主位上的,是李自成的三弟李自敬,边上坐着李自成的夫人高氏。

这支李自成的残部,实际掌控者是李自成的侄儿李过。此时,就听李过在对大堂内的人说道:“根据目前收到的消息,太平军的兵锋,北边已经攻占了南阳,估计很快能占领襄阳。而崇祯皇帝本人亲领的大军,已经占领了武昌,并且沿着长江快速西进。估计再有半个月左右,朝廷官军便能合围荆州府。”

李自敬听到这里,有些疑惑地问道:“怎么会那么快呢?难不成沿途就不打仗?直接到我们这?”

李过听到他的话,便转头看向他,表情严肃的点点头说道:“之前我们被满清鞑子的军队连续追杀,兄弟们便都被冲散了。这其中,也有很多人对我们大顺国失望。那何腾蛟和堵胤锡趁机劝降,就已经降了不少了。”

“不过更多的是,我们的手下兄弟听说了朝廷的土地新政之后,又听到那崇祯皇帝竟然灭了满清鞑子,因此便纷纷溃逃了。朝廷官军兵锋所至,就没有抵抗的!”

李自敬一听,满脸愁容,焦急说道:“这可如何是好?这可如何是好?”

说着这话的同时,他看看高氏,又去看李过和大堂内的其他人,很是有点手足无措的样子。

李过看看他,没理他,而是转头看向高一功等人,问他们道:“你们有什么想法?”

高一功见他看着自己说这个话,便知道他是想问自己的意思。

他先看看自己的姐姐高氏,顺带着也看了一眼李自敬,然后才看向李过说道:“如今朝廷携灭满清鞑子之威,又有土地新政,人人有田分,赋税也远低于过去,我们原本就士气不高,一旦开战的话,我觉得,根本没法打!”

说到这里之后,他严肃的表情,认真的说道:“大明皇帝有旨意,说我们只要归顺,就会赦免我们。说实话,我觉得这是我们唯一的出路!”

李过听到这话之后,并没有马上表态,而是再问其他人。

其他人要么躲躲闪闪,不想表态,要么就干脆和高一功差不多的意思。

于是,李过便转头看向李自敬和高氏,对他们说道:“我们的死敌,是满清鞑子。但是如今,明国皇帝已经灭了满清鞑子,也算是替陛下报仇。我的想法,和老高差不多,归顺朝廷是唯一出路。”

明国皇帝的旨意中涉及到他们的,是不赦免李自成,但是李自成刚好已经死了,其他人都可以赦免,这是李过等人之所以想归顺的一个原因。

当然最重要的原因,还是如同高一功刚才所讲的,他们根本无力抵抗大明军队。

要是刘宗敏还活着,他是最恨朝廷的,说不定会竭力反对。但是,在场的这些人,却没有刘宗敏的死犟。

在原本的历史上,堵胤锡单骑入营,最终劝服了李过领着大顺军残部归顺南明,一起抵抗满清鞑子,并不是说堵胤锡的口才堪比诸葛亮舌战群儒,而是大顺军残部本身就有这个意愿。

毕竟大顺军被满清军队追杀之下,已经分崩离析,最主要的是,能捏合大顺军的李自成死了。

至于被推选出来的李自成三弟李自敬,根本就没什么能耐,史书上也就只是在这个时候出现了下,更多的是大顺军名义上的主而已。他的号召力,甚至还没高氏强。

这不,此时此刻,他就不敢开口,反而是高氏说道:“听说满清的那几个奴酋都死在大明皇帝手中,不管如何,也算是为我们那么多死在鞑子手中的兄弟姐妹报仇了。如今,我们的兄弟姐妹归顺朝廷,是更好的出路,我也没什么意见。大明皇帝就算想报仇,我也认了!”

听到这话,高一功却不干了,当即说道:“姐,我们可以先派人去谈判,要是明国皇帝要杀姐的,我这脑袋不要了,也得和他们对着干!”

李过听了,也是表态,说一起共进退,如果明国皇帝不是赦免他们所有人,那就只能对着干。

商议的最后结果,是高一功亲自去谈判。

………………

崇祯皇帝,在武昌这边,也正在接见。

何腾蛟,是崇祯皇帝封的湖广巡抚,在弘光朝的时候,更进了一步,拜其为副都御史,总督豫、楚、川、黔军务。不过此时,他自然是以湖广总督的身份觐见的。

和他一起觐见的,还有堵胤锡。

堵胤锡在崇祯朝的官职是武汉、黄州兵备道,并长沙监军。到了弘光朝之后,为湖广按察司副使,提督学政,设“君子营”。

要是没有朱海军的蝴蝶效应,那这个时候堵胤锡便会单骑去见大顺军残部,说服大顺军归顺南明,改为忠贞营,一起对抗满清。

此时,崇祯皇帝看着跪在他面前的何腾蛟和堵胤锡,一般来说,他的注意力肯定在何腾蛟身上,毕竟何腾蛟是湖广巡抚,而堵胤锡的官还要低几级。

但是,他以前的时候,就听朱海军说过这两个人的事迹,因此,他更重视堵胤锡。

在打量了一番之后,崇祯皇帝便让他们平身。

他能看到,何腾蛟和堵胤锡两人还是很激动,于是,他便对他们说道:“你们对于湖广一带的贼寇如何看得,可有良策献上?”

何腾蛟一听,便立刻奏道:“陛下,就是这李贼余部攻陷了京师,微臣以为罪不可赦。如今仰仗陛下天威,太平军更是所向无敌,很多流寇都纷纷逃离。微臣以为,灭掉这些贼寇,指日可待。”

他是朝廷中算正统的官员,对于流贼是没有好感的。在原本的历史上,虽然大顺军残部归顺了朝廷,改为忠贞营,但是他一直不给好脸,甚至想让忠贞营和满清互相杀,最好同归于尽那种。

此时,蝴蝶效应之下,朝廷军力最强,他所想的,自然是剿灭这大顺军残部了。

崇祯皇帝听了,不置可否,而是转头看向堵胤锡,再开口问道:“堵卿以为呢?”

堵胤锡听到这话,稍微犹豫了片刻。

大顺军攻入了京师,逼得眼前的皇帝杀了女儿,又逼死皇后,两个儿子至今还失踪不知所踪。他估计,皇帝肯定是非常恨这些大顺军残部的。

但是,他的看法又不同,万一如实说出来的话,是不是会惹恼了皇帝?

堵胤锡在心中犹豫了片刻之后,决定还是说出心里话道:“陛下,微臣以为,天下大乱久矣,天下百姓莫不盼着早日天下太平,此乃民心所向。”

“微臣有听到一段童谣,说天落石,太平兴,皇帝来了天下定。很多听到这童谣的人,都盼着陛下早日到来,如此便能天下太平。”

“如今陛下之太平军,战力乃是天下无双,灭掉满清军队便是明证。但是微臣以为,如若征讨当前贼寇,就怕他们闻太平军之威名,不战而逃,如以前一般流窜而战,则天下生灵涂炭,太平之日,何时才能真正到来,便未可知。”

边上的何腾蛟听到这话,眉头便皱了起来。

但是,堵胤锡反而越说越大声起来,继续道:“当前之贼寇,其贼首李自成已死。剩下诸人,微臣记得,皆在陛下特赦范围之内。因此,微臣斗胆,对于当前贼寇,以招抚为主。如此,天下太平,便是指日可待也!”

说到这里,他一掀官袍,又跪倒在地,磕首同时恳求道:“只要陛下开恩,微臣愿前去招募他们!”

你要说,崇祯皇帝恨不恨大顺军,那肯定是恨的,至少在当初大顺军攻打京师的时候,是最恨的。

但是,到了后来,他发现了,是他手下的文武官员,还有那些皇亲勋贵,甚至连宫里的太监,才是最可恨的。

他们趴在大明的身上吸血,临到头了不但不尽忠职守,反而开门迎贼。要不然,大顺军不一定能打进京师!

因此,他便在四前怒吼控诉:诸臣误朕!

特别是他被朱海军救了之后,躲在慈善寺的那段日子里,听说了那些臣子开门迎贼的迎贼,劝进的劝进,甚至还把他的三个儿子都献了出去。

这个时候,他最恨的,就不是大顺军了,而是那些皇亲国戚,勋贵官宦。

后来,大顺军在京师搞追赃助饷,搜刮那些人的财物,甚至把他们一个个拷打致死。崇祯皇帝听说之后,最是幸灾乐祸,然后,甚至对大顺军的观感也改变了。

这些贪官污吏,杀得好,杀的妙!

他让他们捐款时,却一个个都是两袖清风,身无余财的表现。结果,却被大顺军搜出了七千多万两,如果加上大顺军军卒私底下藏起来的银子,这么多的财富,简直让人瞠目结舌!

还两袖清风,身无余财,呸!

再加上朱海军给崇祯皇帝讲解的历史,知道到了南明时期,那些官员还在党争,窝里斗;就只有这些曾经的反贼,为了大明的江山社稷和满清鞑子拼命!

这时候的崇祯皇帝,自然把他的国仇家恨,都算到了那些贪官污吏的头上了。因此,他对于当前的大顺军残部,其实压根没有堵胤锡想象那样痛恨。

此时,他看到堵胤锡为了天下早日太平为那些贼寇求情,说真的,在他心中,认为堵胤锡是真的一心为公,担心这些贼寇又流窜起来,为了天下早日太平,宁愿冒着得罪自己也要为这些贼寇求情,想要招抚他们。

于是,崇祯皇帝便露出了和蔼之色,点头说道:“堵卿言之有理,朕便给卿一道招安旨意,由卿去招抚他们。”

边上的何腾蛟听到这话,不由得有些意外,他看看皇帝的脸色,琢磨了下,没敢反对。

至于堵胤锡,却是大喜,连忙领旨。

于是,堵胤锡走陆路,几乎是沿着直线,直奔大顺军残部的老巢,荆州府而去。

崇祯皇帝则是继续领着太平军,沿江而上。

堵胤锡怕大顺军残部会攻打太平军,惹恼了皇帝,从而错失招抚,便在进入大顺军残部控制区的时候,就大张旗鼓地广而告之,说他领皇帝旨意前来招抚。

大顺军残部这边本来就人心惶惶,听到这个消息之后,都是大喜,连忙向上禀告,就怕错失这次招抚的机会。

于是,正在路上的高一功,便立刻赶去迎接堵胤锡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