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手机里的大明朝

作者:叫天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389章 醍醐灌顶

书名:手机里的大明朝 作者:叫天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14

恭送皇帝离开之后,各级文官自然是回各自的衙门。一路上,互相熟悉的官员在结伴而走同时,也都在讨论着刚才的事情。

“真是没想到,陛下新打造出来的火枪竟然如此厉害!”

“真的是太厉害了,想都想不到的厉害啊!”

“不瞒各位,当时听到陛下说我们是井底之蛙时,我心中就憋了个气,陛下要不给个交代,这官我都不当了。”

“真的是井底之蛙,陛下没说错。一个多月前,陛下其实已经提醒过这枪的构思,说要从后部装弹,但是当然所有人都说不可能,结果陛下就打造出来了。”

“陛下有神仙帮助,还有太祖皇帝指点。真的是犹如脱胎换骨一般,非吴下阿蒙也!”

“是啊,要不是太祖皇帝指点,认了神仙当恩师,又有谁会帮陛下打造出如此厉害的火器?”

“……”

其实要说感受最深的,还要数站在最前面的内阁辅臣和六部尚书他们。

其中内阁首辅王家屏看到工部尚书手中的那把新式火枪,就严肃的对他说道:“此乃天降国之重器,一定要小心保管。此枪只能京师军器局打造,不能放到地方上去。”

大明的军器局是分为中央和地方的,中央所在,自然是工部直辖这个老。

内阁辅臣赵志皋看到他们说话,忽然走近,表情严肃,紧皱眉头,插嘴问道:“太祖皇帝显灵,是对我等不满?”

这都过去了两百来年了,甚至都有土木堡之变,也没见有太祖皇帝显灵。可如今,太祖皇帝偏偏显灵了。

一开始的时候,他们其实是质疑是不是真的太祖皇帝。但是如今见到皇帝打造出了这么厉害的火枪,那毫无疑问,要不是真的太祖皇帝,谁会这么帮大明朝?

这么一来,赵志皋就困惑了。

难不成当下情况之严峻,比起当年土木堡之变的时候还要严峻?以至于太祖皇帝在明英宗时期都没显灵,可在这万历年间不得不显灵了?

他就有这個疑惑,便问了出来。

听到他这话,这些大明朝最高级官员不由的都陷入了沉思中。

说真的,他们肯定不愿意承认,当下竟然会比土木堡之变的时候还要严峻。真要是这样的话,就只能说明他们这些当臣子的实在无能。

但是,要是不承认的话,又怎么解释太祖皇帝在以前的时候都没显灵,却偏偏在他们这个时候显灵了?

如果不是非常时期的话,太祖皇帝至于要显灵吗?

想想也知道,显灵不是想显灵就显灵的,肯定是要付出代价的。要不然的话,天天都有显灵的事情了!

想了一会儿之后,这些人都感觉到心头沉甸甸的。

最终,就听到王家屏用沉重的语气说道:“套虏蠭屯于陕,土蛮猖獗于辽,贡市诸夷复虎啖狼贪于宣、大,虚内以事外,内已虚矣,而外患未休;竭民以供军,民已穷矣,而军饷积缺。”

说到这里,他扫视眼前的同僚,沉声说道:“我大明朝内外交困,确实非以前可比啊!”

张位听到这话,点点头,跟着说道:“你们注意到没有?陛下还说了天下各国,倭国想吞并我大明,西夷又占各地富饶之处,可不只是我们大明朝周边而已。如此种种,我等皆是不知,真乃几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也!”

赵志皋听了他的话,立刻便断言道:“唯有太祖皇帝能算出来,故而显灵指点陛下!”

他不是用疑问的语气来说这个话,而是肯定。这么说起来,这些事情也都能解释了。

明白了这些事情之后,每个人的表情都很严峻,感觉到了肩膀上的压力。

一会之后,他们几乎不约而同的转头看向后宫方向。

皇帝既然已得太祖皇帝指点,那便是得到了太祖皇帝的认可。

无形之中,万历皇帝在他们这些文官的心中威望,明显和以前不同了。

与此同时,远在倭国肥前的名护屋,到处都是兵营,一队队的倭军,都在操练之中。

不远处的山头上,有一群倭寇将领正簇拥着一人遥望明国方向。

倭人原本就矮,这个被簇拥之人更是矮上加矮,都快成侏儒了。

但是,所有的倭人,都不敢对他不敬。

这矮倭也有一种气势,极有威慑力。

这个矮倭不是别人,正是统一了倭国的丰臣秀吉。如今他已经调集了三十万大军,留十万大军于本土,另外二十万大军整军待发。

此时,他遥望明国方向,转身看向簇拥着他的倭将,再看看到处都是的倭军,大声喝道:“看看,龙虎之将,熊罴之士,飚击而进,电掣而过,战胜攻取,前歌后舞,四百余州,可指顾而定矣”。

四百余州,指的就是大明。

听到他如此豪迈之语,他的手下将领纷纷单膝跪下,大声拍起了马屁。

“唐人文弱,岂能敌过我神国武勇之士,我军必胜!”

“三月便可直入唐国京师,扩我神国版图!”

“……”

这些话,很多都是丰臣秀吉之前就说过的话,此时听到他的手下将领再次说出来,他不由得仰天哈哈大笑。

就似乎他的军队,真的能三个月就攻入明国京师,灭亡明国一般!

兴奋了一阵,他转头看向朝鲜方向,又有点不满了,当即下令道:“派人去催,朝鲜要敢不应,就先灭了朝鲜!”

万历二十年正月十八日,也就是朱海军差不多联系上万历皇帝的时间,丰臣秀吉派小西行长与宗义智率先渡海至朝鲜,最后确认一次朝鲜是否愿意作为日军“入唐”的向导,要求他们二人在三月内报告消息。

但是,很明显,丰臣秀吉有点等不及了,就想着早点灭了明国,完成他的丰功伟业。

可根据消息,小西行长、宗义智还滞留对马岛,依旧在和朝鲜沟通中。

因此,他便下令再去催了。他的耐心,已经所剩无几。

………………

在金銮殿上开枪之后的第二天,朱海军联系万历皇帝,见他刚从兵仗局出来,便问他道:“这是提高他们待遇了?”

万历皇帝听了,立刻点头,表情中还略微带了一点心疼说道:“俸禄翻倍,可以吧?这都是从朕内库中出的啊!”

朱海军听到这话,便问他道:“那你有没有计算过,打造一把新式火枪要多少钱,造一颗铜子弹要多少钱?”

万历皇帝听得一愣,当即摇头说道:“朕就顾着快点打造出这新式火枪,因此并未算过恩师所说这些。”

“这怎么行!”朱海军听到他这话,立刻便对他说道:“你得从原料就开始算,这样才能心中有底,然后看什么环节能不能改进,保证质量的前提下降低成本。不需要你去想,就让各生产线的人动脑子,给予重赏就成。”

“我告诉你,这法子一定有用,会为你节约成本的。”

“另外,你也只有计算出了各项成本,你才好和外廷结算吧?等到全火器时代,打仗就是打钱,就比如说,伱的子弹消耗,就全是钱,这必须要有一笔账才行!”

万历皇帝听到这话,连忙说道:“恩师说的是,昨日朕射击的那五颗铜蛋壳,朕都让人捡回来了的。”

说到这里,他又叹了口气说道:“这铜用来制钱就不够,如今又要另外拨出来打造子弹,朕感觉,铜价又要涨了!”

朱海军听得一笑道:“所以说,你打仗就一定要能赚钱才行。成本你能算出来,然后打胜仗了,能得多少好处,算一算看,你就知道,打仗是越打越穷呢还是越打越富?”

万历皇帝一听,当即诧异道:“打仗还有越打越富之说?”

汉武帝打匈奴,虽然把匈奴打残,打跑了,但是也把国库打空虚了。

这远的不说,就说近的,万历皇帝自己知道的,那次打仗不是大把往外花银子,竟然还有越打越富的?

朱海军这番言论,让他很是诧异。

这种在后世的人看来,其实是常识来的,朱海军见万历皇帝这么诧异,便想也不想就对他说道:“当然了,比如,你打倭国,灭了倭国,倭国有名的金矿、银矿,还有铜矿,不都成了大明的了!用俘虏挖矿,还能省成本,得到的金银铜运回国内,只要能超过你的用兵成本,不就是赚了么?”

他说到这里,看到万历皇帝眼睛一亮,就继续对他说道:“而要越打越富,首先必须要赢,其次必须是要少死人,能轻松赢得敌人就更好,帅要智,将要勇,兵要精,你得往这方面下功夫对不对?”

万历皇帝明显是有些兴奋了,继续在听着朱海军说道:“打仗,不只是开疆拓土那么简单,你还要会算。当然了,有经济账,也有政治仗,不会算这些,你就不是合格的皇帝。你的手下,也不是合格的官。”

“你现在这个时候,内乱不少,不好好治理,回头就要花钱,甚至花很多钱。所以,你想想看,平时要不要好好治理?”

听到朱海军没有继续说下去,万历皇帝不由得感慨道:“听恩师一番话,真是醍醐灌顶,朕一下茅塞顿开了!”

以前的时候,他从没有往这方面想过。就想着自己花钱,从外面搂钱,却没想到,要是不好好治国,他从外面搂来的钱,也最终是要花出去的。

早知道这样的话,就不会一直窝在后宫了!

朱海军看他兴奋的样子,便还给他举例道:“你这个时候的军服,是给钱给军卒,让他们按照自己的身材去做军服。这种做法,其实成本不小。”

“任何东西,如果大批量做的话,成本都会远小于一件件做。你不是要采用募兵制么?对于军卒的身高体型有要求,回头开一个军服厂集中生产,就用我告诉过你的那种流水线生产方式,军服方面的成本绝对会降下不少。”

“同样的道理,生产其他东西,也都是这个思路,你就都能降低成本。并且设立工厂,给百姓开薪水,也能让百姓得到赚钱的机会。百姓有钱,国家就能富足……”

朱海军趁着这个机会,给万历皇帝介绍了下工厂模式,以此代替这个时代的手工家庭式作坊。

等万历皇帝有了初步的概念之后,珍妮纺纱机,飞梭等等工业革命时代的划时代产品就都能拿出来了。

原料矿产之类,有军队的保证,可以从外国获取,提高国内福利,避免出现羊吃人的情况,朱海军相信,在他的监督之下,这应该不难达到。

万历皇帝听着朱海军的介绍,犹如打开了一扇天窗,不断地点头,笑容不断,最后,等朱海军说完之后,他就忍不住对朱海军说道:“朕本来对以后怎么做,其实还是有点迷茫的。如今听恩师一番话,这心中就有底了!”

朱海军听了一笑,这才哪到哪,虽然说着容易,但是困难还多着呢!

不过这时候,他也不去打击万历皇帝的积极性。

看看时间差不多了,他就正色对万历皇帝说道:“接下来,你还是要多做一些能得到百姓拥护的事情,或者说,普通的说法,就是要惩恶扬善。比如,报效朝廷的,就一定要褒奖,给其应有的荣誉。反之,就要严惩。”

听到这话,万历皇帝不由得皱了眉头,想了下说道:“恩师是说谁?”

朱海军能说出这话,当然是先查了资料的,因此,在万历皇帝问了之后,他就马上回答道:“你看,你都不知道谁忠谁奸吧?”

他这话一说,顿时让万历皇帝有点脸红,于是,就继续接着说道:“你要想知道谁忠谁奸,就必须要有自己的耳目。而你的耳目呢,一般认为,是直属于你的锦衣卫和东厂,这也是设立这两个衙门的由来。”

听到这话,万历皇帝立刻便明白朱海军的意思了,连忙说道:“恩师的意思,是现在的锦衣卫指挥使和东厂提督都有瞒朕之举?”

朱海军听了,看着电脑上的资料回答他道:“你现在的锦衣卫指挥使是刘守有,东厂提督是张诚吧?我念给你听听,他们两人在历史上是怎么记载的。”

“张诚以司礼监掌印太监兼掌东厂及内官监,权力比张鲸有过之而无不及,又一个权阉代之而起。他最后的结局,是在宫中一人独大,最后被你干掉。”

“刘守有,史料记载很少,就只有说他被张鲸案牵连而罢官,后又被启用。”

万历皇帝听得眉头紧皱,说实话,至少这个时候,他感觉用张诚用得很顺手。但是,朱海军说了,他就又问道:“那朕还能用谁?”

“宦官陈矩在历史上的名声极好,甚至死后还有百官自发前往吊唁、送葬。你赐谕祭九坛,祠额题为“清忠”,并颁布了保护祠和墓的敕令。”

“另外一个宦官田义,他死后,你非常悲痛,下旨将模式口承恩寺西侧的一大片土地赐给田义作茔地,并享受了很高的待遇。”

“骆思恭,锦衣卫指挥使,在抗倭援朝战事中立下不少功劳,其他方面也有功劳,得到你的赏识评价,流传后世。”

万历皇帝听到这话,便试探着问朱海军道:“恩师的意思,是朕用他们?”

朱海军一听,认真地摇摇头说道:“历史记载不一定对,比如和文官关系好的,就容易被他们夸奖,从而留下好名声。而和文官关系好坏,其实不能决定这人到底好不好。我只能说,我给你提供了这些信息参考。”

说到这里,朱海军又更为认真了一分道:“如果权利没有监督,就容易腐败,全靠品行来支撑,是非常难的。因此,我建议你,对东厂提督和锦衣卫指挥使这两个重要的官职,一定要有监督,这样你才能知道他们有没有骗你,有没有做什么坏事!”

万历皇帝听到这里,同样认真了起来,甚至都向朱海军行了一礼,然后严肃地说道:“恩师这些金玉良言,朕都听懂了。朕一定会好好想想,怎么用好这两个衙门!”

朱海军看他这样子,便笑了下,他知道万历皇帝其实不笨,就是缺乏点拨而已。如今该说的都说了,最后万历皇帝能用多少,就看万历皇帝自己了。

心中这么想着,他便换了轻松一点的语气,对万历皇帝说道:“如今有历史记载,确实有忠义之士的事迹,其实非常值得你表彰,以为全国上下的模范和学习榜样!”

一听朱海军这么肯定,万历皇帝不由得大喜,这个不用费脑子,自然是极好了。

于是,他便连忙问道:“恩师,是哪个官?”

说完之后,他看到朱海军摇摇头,便立刻又追问道:“是哪个宦官?宫女?勋贵,武将……”

万历皇帝一口气说了好多个,但是却一直得不到朱海军点头,他就疑惑了,道:“难不成还是普通百姓?”

食君之禄,忠君之事,出忠义之士,他能理解。但是和朝廷什么都不搭的,却出忠义之士,他就有点想不明白了。

毕竟朱海军所说,那可是留名史册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