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手机里的大明朝

作者:叫天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242章 李自成

书名:手机里的大明朝 作者:叫天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14

此时,朱海军再问崇祯皇帝道:“去年的那场大疫,情况是怎么样的,你说说看?”

崇祯皇帝听到这话,脸上不由的露出了恐惧的表情,稍微犹豫了一会之后,他才回答道:“去年的瘟疫,大概从八月份开始一直到十二月,死的人数最多,外城几乎死绝。据报,京师人口死了二十来万人左右。”

明末的京师,总共也才百万人口左右,死了二十来万人,相当于五个人里面死一个,确实是惨绝人寰了。

朱海军听完崇祯皇帝的话之后,很快抓到一些关键信息,便马上问道:“你的意思,换句话说,就是死的基本上是外城的人?”

崇祯皇帝听了,点点头,马上回答道:“那种疙瘩病没法治,这瘟疫一起,就只能是隔离。一开始还在外城进行隔离,但是死的人越来越多,最后没办法,就只能是以内外城墙为隔,进行隔离。”

朱海军问了,再追问道:“那内城有没有人,能死于瘟疫呢?”

瘟疫这个事情,实在太大了,因此底下人也不可能瞒报,崇祯皇帝就回答道:“也有几处,但是隔离之后,后续没发现再死人。”

听完这些信息之后,朱海军便对崇祯皇帝解释道:“这种瘟疫就是老鼠身上的跳蚤携带了病菌,咬到人之后传染上的,然后才是人传人。根据你的说法,内城的老鼠应该没有这种带来了鼠疫的病菌,所以在内城应该还没事,但是最好也远离老鼠。”

换句话说,也多亏了内外城之间是有城墙相隔,老鼠过不来,所以内城的百姓才幸免于难,要不然的话,明末都城这么密集的人口,估计会更惨。

或许要是没有这场鼠疫,可能李自成还打不下京师,历史最终会怎么样?还真的不好说。

朱海军还看到过一种说法,说李自成攻入京师的时候,其实是还有鼠疫的,不过已经到了末期,规模不大。

但是随着李自成军队杀进了京师,原本有的隔离又被破坏,所以鼠疫又发挥了作用。这也是李自成军队为什么在山海关败了之后,便一败涂地,也没有像样的抵抗,一蹶不振。

此时,崇祯皇帝听到朱海军的这些解释之后,虽然他听的不是很懂,但是他也听出来朱海军应该确实知道这个瘟疫是怎么回事?大概意思能听懂,便松了一口气。

随后,他便带着感激之色对朱海军说道:“多谢……”

说到这里,他就不知道怎么称呼朱海军好,因此便停住了。

因为按照朱海军的说法,可以叫他海军,但是对于古人来说,直呼名字并不是一种亲密关系的叫法。根据记载,万历皇帝当初称呼他臣子的姓名,被他臣子直接上纲上线批了一顿。

崇祯皇帝想到太祖皇帝称呼他为贤婿,而成祖皇帝又称呼他为国师,他从中得到启发,便对朱海军说道:“朕封你为天师,便以天师称呼你可好?”

朱海军听了有点无语。自己这是升级了?从国师变成天师,那龙虎山的那位怎么办?不过对他来说,这只是一個称呼而已,也不可能有实质的好处,根本就无所谓的。

于是,他便对崇祯皇帝说道:“无所谓,你想怎么称呼都可以。”

听到这话,轮到崇祯皇帝有点无语了。不过仔细想想也是,给不了别人什么,只有一个虚衔,有什么用。

他并不是一个善于言辞的皇帝,因此,接下来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

朱海军见了,便对他说道:“现在时空通道能量还不够,没法给你传送东西,估计要到明天才可以。如果你们实在搞不到吃的话,就喝水吧,至少死不了。”

“当然了,最好能够搞到吃的。这样伱们吃饱喝足,等到晚上天黑的时候,看看是不是可以摸黑出城。要不然,等过几天,京师不再那么混乱之后,你们要想再出城就难上加难了。”

最后,他又对崇祯皇帝说道:“我得关掉时空通讯了,节约点能量,要不然明天都不一定能给你传送东西。”

说完之后,他看到崇祯皇帝想问话的意思,不过他也没管,就直接关掉了。

因为他知道,要是给崇祯皇帝解释的话,估计一时半会都解释不清楚的。而在他看来,崇祯皇帝也不需要搞清楚事情,如今最为重要的就是节约时空通讯能量。只需要偶尔上去看一看崇祯皇帝的情况,就可以了。

在关掉和崇祯位面的通讯之后,朱海军想了一下,便打开了和永乐位面的通讯,把这个情况通过方孝儒给道衍大师说了一下,看他有什么办法。

但是道衍大师是人,不是神,隔着一个位面,怕是神都没法,他又能有什么好办法?

不过再怎么样,道衍大师的经验丰富,根据历史记载的情况,也终归给出了几条建议。朱海军听得有道理,便准备回头和崇祯皇帝那边说一下。

再说崇祯皇帝这边,看到朱海军自顾自就消失了之后,他便沉默了。

过了好一会儿,他抬头看到王承恩躺在床上,但是没有睡,睁着眼睛看着他时,崇祯皇帝便对他说道:“天师说明天会给我们传东西吃,但是在此之前,如果有能吃的话就最好了,吃饱喝足,等天黑之后或许可以看看怎么逃出城去。”

王承恩没有去追究这个天师的真假,而是听了崇祯皇帝的话之后,便立刻挣扎着起床说道:“奴婢这就去找吃的。”

然而他原本就是强自撑着,然后被崇祯皇帝按到了床上之后,他提着的那口气已经泄了,此时想再起来却是有点艰难。

崇祯皇帝一见,便对他说道:“大伴好好休息,朕以后可离不开你。快睡会,朕自己去看看,这是旨意。”

说完之后,他便站起来,准备转身走向门外。

王承恩见了,感激万分,连忙提醒道:“皇爷,小心一点。要不然您歇一歇,回头奴婢稍微眯一会儿,就可以缓过来的。”

崇祯皇帝听到这话,脚步稍微顿了一下,不过没有转身,还是出门去了。

他转了一会儿,也看到了李邦华留下的绝命词,又去门口那边看了看,发现外面有些乱。他也不敢出去,最终又无奈的转回后院。

崇祯皇帝没有去打扰王承恩,而是自己坐在台阶上,看着院子中那刚刚长出来的青菜发呆。

此时的他,感觉自己太没用了,真的是手无缚鸡之力,干啥啥不行。什么事情都要依靠别人,真的能夺回江山吗?

豪言壮志说得容易,做起来人才知道真的是非常艰难,如今连肚子都没办法解决。

这一刻,他是真的有点沮丧。

…………

而在此时,李自成由一个身穿大红绯袍的明朝太监引领,以胜利者的姿态,领兵从德胜门而入,走德胜门大街,绕了半圈皇城,从承天门入了紫禁城。

他手下大将刘宗敏已经控制了紫禁城,在门口迎住他。

李自成一见,便连忙问出他最为关心的问题道:“可有抓到皇帝?”

刘宗敏听了,摇摇头回答道:“宫里就发现了上吊的皇后,还有两个公主,死了一个,伤了一个,据说是被皇帝刺死的。至于皇帝,还在找。”

李自成听到这话有些失望,便低头看向给他牵马的那个太监道:“王德化,你那皇帝会去哪里,知道么?”

王德化一听,连忙讨好地说道:“奴婢的皇上就只有一个,就是陛下您啊!至于那个狗皇帝,性格偏激,谁说都不听的,奴婢想着,估计去哪寻死了吧。”

站在李自成后面的另外一个太监,听到说话,便开口训斥道:“万岁爷还没说要收你呢,要咱家说,你可是明朝狗皇帝的心腹,是不是你把那狗皇帝藏起来了?”

王德化听到这话,便看向那个太监,脸色很不好看地说道:“杜勋,咱家可是开了德胜门迎陛下进京的,由此可见,咱家对陛下忠心耿耿,又岂会藏那狗皇帝!”

李自成听到他们争吵,便不耐烦的说道:“够了!”

他一发火,不管是哪个太监,都不敢说话了。

李自成看向这些明朝的太监、宦官,对他们大声喝道:“都给朕去找,生要见人,死要见尸!”

王德化和杜勋等人听了没办法,只好领着各自的手下如鸟兽散,分各个方向去找崇祯皇帝了。

看到他们离开,在李自成身后没说话的军师宋献策,便向李自成建议道:“陛下,如今京师已为我大顺国所有,不宜再乱了。”

李自成听到这话点点头,当即传旨道:“传朕旨意,敢有伤人及掠人财物妇女者杀无赦。”

想了一下之后,他又再次传旨道:“严守城门,任何人没有朕的旨意,不得放出城。”

之前的时候,只要是大顺军的人,出入各城门自然是没问题的。如今李自成看到没有找到崇祯皇帝,他就又加强了戒备。

随后李自成便骑马前行,开始欣赏这个他做梦都没想过,能踏足的地方。

承天门的两侧,分别是太庙和社稷坛,过端门之后,两边便是六科直房。

李自成一行人,一边走一边兴致勃勃地议论。

他和他的手下至少在进京师之前,最高的也就是牛金星这样的举人而已,压根就没资格来这地方。看着这些以前高高在上的老爷们办公的地方,他们点评着,心情就格外畅快。

但是当李自成走过了六科直房,要去到午门时,就看到护城河的两岸,有不少军卒都在打捞尸体,大都是宫女服饰。

看到这一幕,宋献策便不由的有点感慨道:“这些女子可比那些没卵的人有气节多了!”

刘宗敏看着那些尸体,却是对李自成说道:“好多还是长得很好看的,死了真的是太可惜了。”

说到这里,他又兴奋起来,对李自成说道:“陛下,宫里头还抓到了好多宫女,其中有个特别漂亮,就给陛下您留着。”

李自成一听,当即哈哈一笑,当即挥手道:“是么,去看看!”

说完之后,他就有点迫不及待的打马前行。

一帮子军汉,以刘宗敏为首,便起哄一样地兴高采烈,跟着李自成身后而去。

落在后面的宋献策看到这一幕,欲言又止,最终不敢扫了他们的兴,也没有上前拦阻。

李自成果然看中了一个叫做窦美仪的宫女,给不了皇后,却毫不犹豫地承诺会封她为妃。

其他将领也都有看中的,李自成也很大方,让他们尽管挑。

………………

再说崇祯皇帝这边,饿的实在有点受不了,他记得天师曾经说过,可以喝水充饥,便又去找水喝。

这后院确实也有一口井,但是关键的问题是,面对这口井,他却无计可施,不知道怎么样把水提上来,一个不小心,还把那桶给掉到了井里面。

他气喘吁吁的站在井边,甚至都有一种冲动。自己这么废,直接跳井算了。

正在这时,他忽然听到前院好像传来动静,顿时,他吃了一惊:忙着提水,却忘记了警戒。

于是,他连忙奔向边上架着的梯子,想要翻到隔壁去。

还没等崇祯皇帝爬梯子,就听到身后传来了一个声音道:“陛下,微臣……回来了。”

崇祯皇帝听这话,便转头看去,发现说话的人,是之前离开的李邦华。

就见他已经换了一身便服,肩上有一个褡裢,鼓鼓的,显然里面装了不少东西。

虽然此时是三月份的天气,还有点冷,但是此时的李邦华,却是满头大汗,汗水沿着他那花白的胡子,往地上流。气喘吁吁的样子,让人看到,怕他下一刻倒下都是有可能的。

李邦华看到崇祯皇帝转过头,便又接着说道:“微臣……微臣带……吃的来了!”

这时候,在房间里的王承恩也被惊醒了,出了房门一看,便连忙过去搭手。

不一会儿之后,三个人便在房间里吃上了。

只是一些烙饼而已,但是崇祯皇帝却吃得很香,吃到后来,他却忽然流泪了:“朕……朕从未想过,这烙饼竟然如此之香!”

说完之后,他看向李邦华,非常真挚的说道:“国难显忠臣,李卿此饼,朕记一辈子!”

李邦华听了,却也非常激动的说道:“陛下相信微臣,此足以让微臣死而无憾!”

本来的话,他一直认为崇祯皇帝是个刚愎自用多疑的皇帝。但是这次,没想到他走了之后,皇帝真的是相信他,一直留在这里等着他,也不枉他拼了老命来回赶路。

王承恩这边,去打井水没成功,最终是李邦华想办法把井水打了上来,他们一边喝着井水一边吃。

他们三个人中,其实就李邦华的生活经验最丰富。不是说他的年纪最大,而是他当初进京赶考的时候,因为家无余财,是和他爹一起从江西走到京师的。很多事情都得亲自去做,所以动手能力是三个人中最强的。

吃饱喝足之后,崇祯皇帝和王承恩的困意又上来了,一个哈欠,接着一个哈欠,毕竟他们两人其实也就只是眯了一会儿而已。

而李邦华昨晚夜宿在这里,虽然睡不着,但是多少睡过一些时间的。

因此,李邦华就对崇祯皇帝和王承恩说道:“陛下先睡会吧,等到天黑了,我们再看看怎么出城。”

崇祯皇帝和王承恩在这个时候确实扛不住睡意,便由李邦华看着动静,他们两人只是一躺床上就呼呼睡着了。

看到崇祯皇帝让王承恩也睡床上,李邦华又对崇祯皇帝的印象有了改观。

他默默的看了一会沉睡中的两人之后,便退出了房门,去了前院坐着。

李邦华想着京师的事情,感觉还是前路渺茫。他忍不住在心中问自己:大明朝真的还有希望吗?

崇祯皇帝之前没有听他的劝,让太子去南京那边。如今皇帝和三个儿子都还在城内,真的很难逃出去。如果他们四个人都没能逃出去一个的话。不管是谁继位,南京那边的朝堂上估计都会吵翻天。

就算退一步,崇祯皇帝或者他的三个儿子,有一个逃回去了,就如今朝堂上的风气,估计照样党争不断。

如此危局之下,朝堂上下不能团结一心,共同对外的话,真的是很难中兴大明朝!

当前的局势,和北宋灭亡之时的局势,真不一样。

想着这些,他也愁。

愁着愁着,不知道什么时候,他便坐在那里睡着了。

李邦华其实也累,虽然比崇祯皇帝和王承恩要好一些,但是他毕竟是七十高龄了,哪能经得起那么多的折腾。

更不用说,他一路匆忙躲避着贼军回府,然后为了担心泄露消息,也不要府里的人帮,自己拿了吃的,又一路躲着贼军匆匆赶回来,这也费尽了他的心神。

终于,漫长的这一天过去了,夜幕开始降临。

但是,不管李邦华还是王承恩,又或者是崇祯皇帝,都还睡得很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