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手机里的大明朝

作者:叫天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181章 大明朝的宰相

书名:手机里的大明朝 作者:叫天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14

朱元璋和马皇后自去坐了,边上放着瓜子,糕点,还有茶水。

很显然,这两人单独看朱海军剪辑出来的那个视频,估计是看出经验来了。

当然,他们两人也没有忘了罗贯中,赐座,同样也给了零嘴。

罗贯中不知道这是要干啥?忐忑地坐下,面向一块白布。

要说皇帝、皇后要和他煮茶论英雄,不对,是喝茶吃糕点聊天,那也不至于皇帝和皇后背对着他而坐。

要是他在京师多待几天的话,估计是知道干什么了,但是此时此刻,却是不知道干啥,很是不安。

偷看了下边上的宫女内侍,却见他们一个个都很兴奋一样,纷纷看着白布那边,他就又纳闷了。

这个白布,有什么好看的,能看出個啥?

他正研究着白布呢,忽然,一道光束从太子那边射出,投射到白布上,让他顿时一惊。

随后,罗贯中又见识到了太子操作投影仪,顿时有些傻眼,这明显超出了他的认知。

要是他在京师,要是他不是埋头写书,估计这个时候就知道是什么了。

当然,如果他有互联网可以看,或者有手机可以用,就算在天涯海角埋头写书也一样能知道爆炸性的新闻。但是,明朝这个时代的通讯,大都还只是口口相传而已,他就显得闭塞了。

朱标操作完了之后,便赶紧去自己座位坐了,然后对朱元璋和马皇后说道:“父皇,母后,马上开始!”

说完之后,他又对朱海军说道:“贤弟,那为兄就不管你了,倒是要见识见识这个《三国演义》电视剧是什么样的?”

说话间,就见白布上突然有了动静。

一支支的军队在厮杀,或者对阵,或者攻城,或者水战,或者行军布阵等等。

朱元璋看了一会,忍不住转头对马皇后说道:“这怎么回事,军队为何没有丝毫杀气?”

马皇后自然也看出来了,白了他一眼道:“要你多嘴!”

朱元璋讨了个没趣,便转头继续看了起来。

说实话,这个开头对他来说,远不及之前看到的那个视频更让他震撼。

罗贯中第一次看到威名赫赫的洪武皇帝,竟然被皇后这么说却一点都不生气,很是有点意外。

对于屏幕上突然出现的那些战场画像,他虽然震惊,但是也和朱元璋一样的感受,没有杀气,一看就是假的。毕竟他也曾在张士诚手下当过谋士,见识过真正的战场是怎么样的。

只是他搞不懂,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过了一会之后,画面一变,转到了长江上,同时四个大字从右侧窜出,是为“三国演义”。

简化字这个,朝廷已经有在推广,而罗贯中又是写书的,肯定也是了解,并有在学。

但是他的书稿是这几年来写得,用的就自然还是繁体字,并且是从上到下的写法,还没有改过来。

此时他看到“三国演义”这四个字时,脑海中回想到刚才的那一幕幕,突然之间感觉好像有点熟悉。但是,他一时之间想不起来,这种熟悉感从哪里来?

这时候的他,就更好奇了,完全忘记了这些东西为什么会在白布上,而是专心白布上呈现的内容。

这时候,屏幕上,从右往左出现人名和头像,第一个,便是刘备。

与此同时,雄厚男声响了起来:“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朱元璋看得有点奇怪,便又转头问马皇后道:“妹子,那刘备长这个样子?”

马皇后听到,转头看了他一眼,没好气地说道:“我怎么知道,你能不能不要说话?”

朱元璋听了,不以为意,就继续看屏幕了。

而罗贯中这边,看到刘备等人的名字,然后又看到那一行字幕,突然之间,他的眼睛一下睁大,露出不可思议的表情。

不为别的,他就觉得这底下唱出的词,最是能反应他写《三国通俗演义》的用意。

他都想不出来,但是这词却准确地表达出了他的用意。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相对于他而言,朱元璋却没有多少感觉。毕竟他们可不一样。

罗贯中是元末明初争霸中的失败者,年纪也大了,对过去大半辈子的经历有反思。

但是,朱元璋却是元末明初争霸中的胜出者,一直春风得意之中,又怎么可能会有这种感受。

事实上,这首词是明朝中期才子杨慎所作。

他被誉为明代三才子之首,并且是东阁大学士杨廷和之子。李贽称他文备众体、诸体皆长,将他与李白、苏轼并称为蜀中三杰。清初的王夫之更是称杨慎的诗为“三百年来最上乘”,誉其为“千古第一诗人”。

杨慎因卷入“大礼议”事件而被杖责罢官,谪戍云南永昌卫。正是历经坎坷才会创作出《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这首词。

当然了,朱元璋的眼光还是有的,他没能感同身受,但是不妨碍他感觉这首词写得不错,特别是用别具一格的唱法唱出来。

序幕过后,便是东汉文武百官上朝的画面,与此同时,旁白响起:“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听到这话,朱元璋轻松的笑容便没有了。

他一直想要做的,就是尽量让大明朝能长久一点,打破这个什么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宿命。因此,他就认真看了起来。

十岁皇帝登基,权臣和皇权相爱相杀,导致天下大乱。这个画面展示,还有旁白,顿时击中了朱元璋一直在考虑中的事情,也就是他和朱海军提过,怎么样保证皇权之下,皇帝继承不理想情况下的问题。

相比他来说,马皇后和朱标却没想那么多,带着好奇,睁大了眼睛看着剧情的推进,就连瓜子和糕点都忘记吃了。

至于罗贯中,就更是震惊了。说真的,他有那种“我草“的感觉,这不是自己写的《三国通俗演义》的开头么?这是怎么回事?

等到画面一转,刘关张开始出现的时候,他绝对可以肯定,这完全就和他写的书一样。

卖草席的刘备,自称中山靖王之后;卖肉的张飞,鲁莽的个性,还有丹凤眼的关云长,他们不打不相识,桃源之下,义结金兰。

这……这……这……

罗贯中的心情,简直难以用言语来表达了。

他所写书中的人物,竟然活过来了,这是书中天地?

没错,是神仙,那个神仙施展了法力,给他这个作者展示了书中天地!

明初这个时候,当然有用其他方式展现文字内容的。

比如说,元曲,历史上就非常有名。但是,戏曲这种表达方式,一看就是假的,在那唱而已。

这种元曲的表演方式,还和后世认知的很不相同。因为后世的各地方戏曲历史,其实都没有那么早。

要到十六世纪明朝中叶,戏曲才进一步发展,江南先兴起了昆腔,并出现了许多优秀的戏曲剧目。同时,产生于安徽、江西的弋阳腔也广受欢迎。再经过几百年的发展,才有了后世所看到的戏曲。

这种实景拍摄的方式,言行都一样,让人一看,就觉得这事是真这么发生的,犹如旁观了历史一般。

这种娱乐方式,对于只有歌舞为主的古代,绝对是降维打击!

就连话多的朱元璋,都一下看进去了。

等到一集播放完毕,“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争鸣……”传出来时,朱元璋就看得很满意。

要是元末明初这段历史,能像这个一样表达出来,他是很喜欢的。

这不,就见他站起来对马皇后说道:“看着还不错,只是可惜我要去处理国事了,妹子你先看着。”

基本的自制力,他是绝对有的。他在说完之后,看到朱标明显还想再看的样子,便问他道:“海军贤侄还在么?”

朱标一听,连忙点头说道:“在的,在的。”

说着话的同时,他因为看到他父皇站起来,就先暂停了播放。

既然朱海军还在,那朱元璋就不要求什么,转头再看罗贯中,忽然看到他老泪纵横,顿时,他就奇怪了,当即问道:“罗卿这是怎么了?”

罗贯中一听,顿时跪了下去,哽咽地说道:“草民……微臣见到书中天地展现,心情难以抑制,御前失态,还请陛下降罪!”

朱元璋一听这话,顿时哈哈大笑,当即过去,亲自把他扶了起来说道:“朕能理解,降什么罪?好了,皇后和太子都陪着卿看呢,你们继续!”

朱海军在看着呢,怎么都要表达自己的豁达,亲近。当然,就算朱海军不在,他也不可能因为这种事情就降罪,只不过态度不会这么亲切而已。

罗贯中这边,一听皇帝说皇后和太子陪着他看,顿时承受不住,连忙推辞道:“不不不,微臣不敢,微臣岂能让皇后和太子殿下陪着……”

其实,事实上是,马皇后和朱标都要看,罗贯中也在看而已。

朱元璋这么一个说法,同样是因为朱海军的缘故。要不然,作为皇帝,哪个臣子能让他说出这种话来?大明开国第一功臣都不可能!

另外一个位面的朱海军看到这一幕,便开口说道:“标哥,你让罗老先生不要过于拘谨了。他创造出的这部伟大作品,有足够资格让他在这里好好地看完。”

朱标听到他这话,有些意外,不由得问道:“贤弟,你说什么,伟大?”

这个词,对他来说,显然是非常大的一个词。只是一本书而已,竟然用上了伟大一个词,至于么?

听到他说的话,朱元璋有点意外,便转头看向他,不知道他和朱海军聊什么。

朱海军看出了朱标的困惑,便认真地说道:“罗贯中的这部《三国通俗演义》作品,是文学上的巅峰之作,还不是诗歌之类能比的。其写作方式,塑造的历史故事等等,让后人受惠无穷,甚至都养活了我这个时代一个叫起点网站某个历史版块的大群作者。当然了,这方面你肯定不在意,那我就说伱在意的。”

“就说在思想方面,《三国演义》传递了许多华夏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如忠诚、仁义、智谋、爱国等。这些价值观通过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得以体现,深入人心,对华夏人民的思想和行为方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你估计是没看过,等你看过就知道了。例如,作品中的诸葛亮、关羽等人物,以其忠诚、智勇的形象成为了华夏人民心中的英雄,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去追求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人生价值。”

“还有,《三国演义》还对华夏历史文化的传播和普及起到了重要作用。隔壁的倭国,或者干脆说在我们华夏的周边国家,全都知道《三国演义》或者了解《三国演义》塑造出来的人物。”

一口气说了这么多,然后朱海军看着朱标问道:“你说,这部作品,可以称得上伟大作品么?”

朱标听得非常诧异,道:“这……真得?”

说完之后,他觉得自己质疑了朱海军,便又连忙说话,解释道:“为兄的意思是,这只是一部书而已,有贤弟所说这么多的作用?”

朱元璋听到儿子的这些话,实在忍不住了,便咳嗽一声。

朱标听到,知道他父皇咳嗽是为啥,便把朱海军的话转述了一遍。

顿时,朱元璋听得也是非常诧异,先是看了罗贯中一眼,然后才跟着他儿子问朱海军道:“贤侄,这笔杆子真能有这么厉害?”

事实上,他是最清楚不过,教育一个人,让他们能按照自己所想得那样,真的是太难了。

别的不说,对于官员的廉洁性,对于开国勋贵跋扈的规劝,让文武官员能遵纪守法,他是真得费劲脑子,苦口婆心不知道说了多少次,可是效果并不明显。

因此,他就也有这个疑惑了。否则,以他的为人,才不会去质疑朱海军。

朱海军听到他们的话,感觉只是口头解释的话,有点无力。因此,他看了一眼目瞪口呆中的罗贯中之后,便去搜了个视频出来,这个视频中就截取了一些有关《三国演义》中的影像。

比如说,有警察局内供奉关云长的,也有社团大佬拜关羽的,还有历史人物学诸葛亮的,如此等等,快速让朱标看了一遍,然后才严肃地说道:“你们认识不到,只能说你们对于文宣这块认知还不够!”

“你们不知道,文娱作品,就是包括、影视剧、流行歌曲在内的这些手段,真的能影响一代人。比如说我们这个时候,曾有一段时间古惑仔影视非常火,因此影响那个时代的年轻人都好勇斗狠。不说这个,就那歌曲,你不是听过一些么?军中可鼓舞士气,严肃军纪,明白事理等等,你总该明白吧?”

朱标看完那些视频,又听到他的话,想着之前传到大明朝这边的通俗歌曲,他终于点点头,恍然大悟道:“为兄懂了!”

话说到这里,朱海军终于想起了什么,便马上又对朱标说道:“对了,你们肯定还没有文宣部吧,就是掌握舆论的,你可以建议你父皇专门成立这个衙门。主要就是用于宣传国家政策,导人向善等等,在社会稳定方面,会起到非常大的作用。”

朱标听得眼睛都亮了起来,连忙给他父皇转述了这些话。

朱元璋一听,顿时也是眼睛一亮。事实上,这种事情,他就有在干。

想要什么舆论导向的时候,他已多次让锦衣卫派人去推波助燃,只是他这种做法,是下意识地去做,却没想过如何系统地去做。

此时听到朱海军的话之后,他就立刻明白这个衙门的重要性了。

于是,他立刻便请教朱海军道:“贤侄能否给叔说说,具体该怎么个做法么?”

有现成的例子可以参考,他当然是要听听的,至于是否照抄,他自有决断。

朱海军听了,当然不会拒绝,便回答他道:“这个衙门主要是两个职能,一个是规范民间风气,比如禁止鼓吹违法犯纪的事情,奢华浪费的作风,鼓励美德之事,比如类似《三国通俗演义》这样的发行,还可以通过歌曲,报纸等方式。大明朝有忠义之士,铁面无私之人等等,也要多宣传。朝廷出了政策,也可以在报纸上进行详细解释,掌握话语权……”

朱元璋别的能听懂,但是不知道报纸是什么,便又向朱海军请教。

朱海军听了便回答道:“正好,你不是推广全民普及教育么,这个报纸便有了推出的基础。就是这样的……”

说着,他便把报纸的概念和运作,也都给朱元璋介绍了一遍。甚至他说的起劲之下,还给朱元璋建议,可以举办大赛,歌曲大赛等等,通过朝廷评选出优秀作品的方式来引导民间创作。

在这整个过程中,罗贯中始终保持着目瞪口呆状。他是万万没想到,自己的书竟然那么好,然后神仙竟然还说了那么多的言论,感觉不像神仙,更像大明朝的宰相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