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手机里的大明朝

作者:叫天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347章 汉光武帝和崇祯皇帝

书名:手机里的大明朝 作者:叫天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14

京师紫禁城武英殿内,满清的御前会议正在召开。

信使退出去之后,多尔衮便问底下的几个人道:“明军竟然已经开始北上,攻下了南皮和沧州,按理说,消息应该还没传过去的。难不成那崇祯帝只是南下虚晃一枪,然后就北上了?”

“还是说他已经自信到他可以一边南下打南京,另外一边还可以派兵北上来打京师?”

说真的,他很是有点疑惑。根据之前收到的消息,明军的兵力也就不到五万而已。那崇祯帝哪来的胆量,还敢分兵?

武英殿内的这些奴酋,都是领兵打仗出身,因此他们也都想不明白,那崇祯帝到底打的是什么主意?

根据之前收到的消息,那崇祯帝既然已经领兵南下到了扬州的话,肯定是去打南京的。要是虚晃一枪,然后就北上打京师的话。有那么多的粮草物资,够他这么折腾消耗吗?所以,基本上来说,他是分兵了。

但这么一来,就更是说不通了,他才多少兵力,还要分兵?

倒是站在最外侧的洪承畴想到了什么,看到其他人默不作声,似乎想不明白的样子,他便开口奏道:“主子,崇祯帝如今用的那一套,和流贼当初的均田免赋差不多。因此,以奴才之见,应该是有大量刁民投靠了崇祯帝,使得他的军队也如当初的流贼一样急剧扩大,以至于让他认为,他的兵力足够多,可以分兵了。”

洪承畴之前一直在围剿流贼,最是清楚不过,当流贼提出了均田免赋之后,有多难剿灭。

还有一个原因,是洪承畴自认为是了解崇祯皇帝的,因此,他不认为崇祯皇帝懂兵事。认为兵力足够多之后再分兵出击,其实也蛮符合崇祯帝那急功近利的性格。

想当初松锦之战的时候,他就是想稳扎稳打步步推进之策,结果就是圣旨天天催,甚至还派了钦差过去催,以至于他不得不出兵才打了败仗。

此时,代善听到洪承畴的话,便开口说道:“兵多有用的话,我大清何以崛起白山黑水之间?”

他这开口说话,显然是赞同了洪承畴的意见,觉得应该是明军扩张迅速,所以才有分兵之举。

多尔衮听了,点点头,然后说道:“朕要剿灭的,是那崇祯帝,而不只是那黄得功!要不然,就开挖一个皇陵,逼他赶来京师。”

要挖皇陵的消息散布出去之后,这边其实是一直还没动手的。就是想吊着崇祯皇帝,让他能尽快赶来阻止。

但是,如今多尔衮觉得崇祯帝既然分兵两路的话,那就有必要挖一个皇陵,催一催崇祯皇帝,让崇祯皇帝赶到京师这边来。

洪承畴一听,心中咯噔一下,连忙奏道:“主子,等消息传到扬州之后,那崇祯皇帝自然会领兵北上,没必要开挖皇陵。”

说完之后,他怕多尔衮多想,便连忙解释道:“挖皇陵的事情悬而未做,要挖未挖,才最能让崇祯皇帝最着急的速度赶来。要让他以为,只要他尽快赶来,就有可能会阻止皇陵开挖。如此一来,击败他才轻而易举。”

“如果是已经开挖皇陵了,奴才就怕他觉得反正已经开挖皇陵了,他就不会那么急,就会有备而来报仇。如此,要击败一支哀兵之师,怕是代价会更大。”

多尔衮听到他这话,还没开口说话,就听到边上的豪格看着洪承畴冷笑道:“本王听说京师很多人都反对我们大清挖皇陵报仇,你是不是也是其中一個?如今用了别的借口来为你原有的主子效力?”

多尔衮重视洪承畴,有重用他的意思,而洪承畴也很舔多尔衮,这让豪格很不喜欢他。抓住了机会,便立刻攻击他了。

然而多尔衮却知道洪承畴是什么样的人,因此根本不给豪格攻击的机会,都没等洪承畴辩解,他就直接说道:“洪卿对大清忠心耿耿,朕是放心的。”

说完之后,他看到洪承畴露出一脸感激的表情,便又对洪承畴说道:“卿对明军是最了解的,那卿来说说我们接下来该怎么做?”

洪承畴一听,想也不想,就连忙带着感激回答道:“奴才有多年对付流贼的经验,像明军如今这种有大量刁民参与的军队,其实也是乌合之众。只要以精锐击溃明军的精锐,也就是直属黄得功的那部分军队,那么其余便会兵败如山倒,不战而胜。”

说到这里,他顿了顿,又马上接着说道:“又或者等黄得功继续北上之后,以一部分军队横插其背后,也可以轻松剿灭黄得功所部。”

多尔衮听了点点头,不过他并不大满意,说出自己的看法道:“如果我们剿灭了黄得功所部,那崇祯帝会领军北上吗,还是会被吓得不敢北上了?”

洪承畴听到这话,毫不犹豫的回答道:“主子放心,只要挖皇陵的消息传到崇祯皇帝的耳朵里,他必然会领军北上的。”

多尔衮听了,正想说话时,忽然就听到一向沉默不语的济尔哈朗开口说道:“崇祯帝突然在山东出现,并且迅速攻占了山东,然后南下攻占徐州,扬州等地。光凭大义名分,没有点实力是不可能的。”

多尔衮难得听到他说话,便转头看向他,当即问道:“那你是什么看法?”

不管怎么样,崇祯皇帝都代表明国。多尔衮对于和明国的交战,还是非常重视的。

武英殿内的其他人,也都转头看向济尔哈朗,不知道他有什么看法。

他们都知道,济尔哈朗一向比较稳重。这个时候突然这么说,肯定是有什么缘故的。

只听济尔哈朗恭敬的回答多尔衮道:“这段时间,我一直在收集崇祯皇帝那边的消息。感觉他能这么快就攻占了这么多的地方,除了他突然出现的时机比较合适之外,还有他那均田免赋的做法,也赢得了很多刁民的拥护。”

“除此之外,还有一点是我一直没想明白的。就是他攻占这么多地方,哪怕有之前这些原因,可那些大城坚城,如果据城而守的话,他要打下来肯定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但为什么他就能轻松打下那些城池呢?”

他说时机合适,其实就是指崇祯皇帝在大清这边刚强制执行剃发易服的时候。不过这是多尔衮下的旨意,他不敢明说,只是说了时机合适而已。

多尔衮之前倒没有多想,此时听到济尔哈朗的这番话,顿时,他也有点困惑了。

他认为济尔哈朗说的对!崇祯皇帝凭借以上的那些理由,打下几个城,几个地方,那没问题,但是如今打下这么多地方,那肯定就不只是以上几个理由可以解释的了。

在多尔衮皱着眉头想这个问题时,就听到济尔哈朗接着说道:“我听到一段童谣,感觉有点蹊跷,说不定和那崇祯皇帝不断赢得胜利有关系。”

说到这里,他便郑重的说出了他听到的那段童谣道:“天落石,太平兴,皇帝来了天下定。这段话明显是指崇祯皇帝,还有他所领的太平军。但是在最前面的这一句天落石,这是什么意思?就没想明白。”

对于武英殿内的这些人来说,童谣什么的,那只是糊弄愚民的手段而已,谁也不会写相信。

听到这段童谣,确实如同济尔哈朗所说,一听就知道肯定是崇祯皇帝那边编出来的,为他制造声势而已。

不过说真的,天落石,这是什么意思?他们也想不出来。

多尔衮想不出来,就转头看向洪承畴问道:“这种东西,你们汉人最是擅长,你知道是什么吗?”

洪承畴确实聪明,但是对于未来的东西出现在他这个位面所产生的影响,就算他把脑袋想破了,他也不可能想得出来。

因此,他就只好惭愧的回答道:“奴才愚钝,想不明白这天落石是怎么回事?”

说完之后,他的脸上稍微有点犹豫。

多尔衮本来就看着他的,因此,他脸上的这点犹豫之色,立刻就被多尔衮看到了,于是,多尔衮就马上说道:“洪卿不要有什么顾虑,想到什么尽管说来便是!”

洪承畴听到这话,便只好犹豫的回答道:“奴才想了一下历史上,真要和天落石有关联的话,怕是只有汉光武帝那会了。”

有关汉光武帝一直有一个传说,虽然正史没有详细记载,但是不少野史都有:“夜有流星坠营中,昼有云如坏山,当营而陨,不及地尺而散,吏士皆厌伏……光武复与敢死者三千人,从城西水上冲其中坚……乘锐崩之,遂杀王寻……莽兵大溃,走者相腾践,奔殪百余里间……”

换句话说,至关重要的昆阳之战中,天落石,把王莽的军队给砸了,从而奠定了汉光武帝的霸业。

洪承畴想来想去,就只想到了这个传说,和天落石有点关系。

但是,汉光武帝是光复了汉朝,崇祯皇帝要是也会天落石的话,那是不是也会光复明朝?

这两个背景似乎都很像,因此,要真是“天落石”是这样理解的话,对于民心士气就会有很大的影响。

但是有一点也是他想不通的,就是汉光武帝那会儿是真的天上掉下了石头。这崇祯皇帝,他凭什么从天上掉石头?他又怎么样能够做到让天上掉石头?

此时,多尔衮听到洪承畴的话,不由得眉头皱了起来。他一听汉光武帝,就知道不是好事。

不过有点遗憾的是,武英殿内的这些人,包括多尔衮在内,都不知道洪承畴所指的具体事情是什么。

于是,在多尔衮的追问之下,洪承畴便把汉光武帝的事情说了一遍。

他这一说,就把武英殿内彻底说安静了。

不过豪格最先回过神来,当即大声嚷道:“都是瞎扯,那崇祯帝要是真有这能耐,他还会被流贼攻破京师,又是杀老婆,又是杀自己女儿的?”

代善听到这话,瞅了他一眼,眼神中带着一点不屑。

豪格要不是杀老婆,说不定如今大清的皇位就是他的了。就凭这,他就没资格说人家杀老婆。

武英殿内又安静了下来,一会之后,由济尔哈朗打破安静道:“既然没什么结果,那不如我们集中主力,以多打少,用绝对的胜算,把黄得功所部灭了,抓了俘虏之后,自然就能问的一清二楚,清楚崇祯皇帝有什么底牌了。”

他说出这个话来,说明他对明军是非常的重视。因为在此之前,大清军队和明军打仗总是以少胜多,已经打出了心理优势的。

但就算是这样,他还是说了,要集中主力,以多打少,用绝对的胜算去打黄得功所部。

这不,豪格听到这话,当即露出鄙视的脸色说道:“还要那么麻烦干什么?给我五千人马,我就把黄得功的脑袋给提来!”

然而,多尔衮压根没理他,而是看着济尔哈朗说道:“那就把集结起来的五万人马派过去,先灭了黄得功所部吧!”

代善听了,也没有意见。

最终,满清这边就决定,由爱新觉罗·勒克德浑为主帅,洪承畴随军,领从大同、宣府等地筹集起来的原明朝边军,还有部分满洲八旗,一共五万人马,南下先行剿灭黄得功所部,搞清太平军的真实状况。

在满清军队刚一动身之时,一直关注着的慈善寺和尚便发现情况,就立刻把消息带回寺里了。

中通和尚听到消息,便打开对讲机开关,向崇祯皇帝那边做了禀告,说京师城外的五万鞑子大军往南而去,具体情况未知。

此时的崇祯皇帝,已经领军到达了东昌府。军队稍作休整的同时,也在等待登州府那边把新造好的膨胀式前装线膛燧发枪运过来补充军队。

说真的,就崇祯皇帝所领的五万人马,新兵极多,就算是老兵,其实也没多少打过仗的。满打满算,打过正规战事的,也只有三四千人而已。

就这样一支部队的战斗力,和原本历史上那些农民起义军的战斗力估计差不多。一般情况下,这样的军队去和满清军队打的话,基本上是不可能打得过的。

因此,崇祯皇帝要做的,就是不断的增加他的优势。

大型无人机就不用说了,他已经调集了他能调集到的最多大型无人机,然后剩下的,就需要朱海军那边等到时空通讯能量一够,再给他传送大型无人机。

初步估算,等他到京师附近的时候,他的大型无人机能达到三十架左右。

崇祯皇帝所能凭借的另外一个杀手锏,就是膨胀式前装线膛燧发枪了。

不管是射程,还是精度,都秒杀这个时代的燧发枪。最为关键的是,就算是新兵,只要训练一段时间,就能用这种燧发枪杀敌的。

因此,对于崇祯皇帝来说,他的军中如果这种燧发枪越多,那他的军队战力就越强。

根据对讲机联系所得到的补给信息,补足这次的燧发枪之后,第一军中就有1万人使用新式的燧发枪。

五万人中有一万人用新式燧发枪,崇祯皇帝的心中就会踏实很多。

但是,他一听中通和尚的消息,说五万鞑子大军突然南下,联系到黄得功刚打下了北直隶的两座城,沿着京杭大运河又往北推进了不少距离,他就感觉,那五万鞑子大军该是和黄得功的行动有关。

而黄得功所部才一万人马,大型无人机只有两架,新式燧发枪也只有两千左右。在平原上面对优势兵力的敌人,他就有些担心了。

于是,崇祯皇帝通过对讲机告诉辎重营的王承恩,他要继续北上,让王承恩到德州等着他。

随后,崇祯皇帝这边,便下令急行军,所有辎重之类,比较重的东西,全部用船沿着运河运送,部队轻装前进。

当然了,为了安全起见,小型无人机也放远,为军队警戒,以避免突然有敌人杀出来。

这么一来,第一军的行军速度一下子便加快了。原本一天走六十里的,如今改为一天走八十里,甚至一百里都有。

军中的武将,比如许谨,陶国祚、冯国用等人,对于太平军一天竟然可以走这么远的路,都是感到非常惊讶。

但是,崇祯皇帝却一点都没什么自豪的,反而有点失落。

因为他知道,他的这支军队,一天走了一百里,已经是极限了。但是,朱海军那个世界,却有军队曾经在道路非常不好的情况下,一天一夜内奔袭两百四十里。

崇祯皇帝最开始听朱海军说起时,他感觉还没什么。但是如今自己亲自领军赶路之后,这才真正体会到,朱海军那个世界的那支军队,是有多么了不起!

紧赶慢赶之下,崇祯皇帝所领的第一军,终于赶到了黄得功所在的沧州。与此同时,黄得功这边也已经获得消息,那五万鞑子大军,是真的冲沧州这边而来的。

并且已经不远,大概两天的路程就到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