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嚼龙

作者:屠龙氏 | 分类:仙侠 | 字数:0

第264章 协律都尉、寿宫之神

书名:嚼龙 作者:屠龙氏 字数:0 更新时间:01-07 01:03

稷下老兢信誓旦旦地保证之后,又想起先前齐敬之对雍门狄说过的言语,当即很有眼力见地主动请缨:“营尉初来王都,想是还不认得钩陈院官衙所在,老兢这就为大人引路!”

它一边说,一边还想伸手去牵斑奴的缰绳,却发现黑白虎纹异兽身上压根就没有这种东西,只好讪讪一笑,转身走在了前头。

齐敬之自然示意斑奴跟上,自己则终于有暇好好瞧一瞧大齐都城的煊赫气象。

其实只要不涉及所谓的“怪力乱神”,孟夫子很乐意给私塾里的孩子们讲述游学见闻、天下掌故,齐敬之也就曾经不止一次地从他口中听到这样的描述。

“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

“临淄之途,车毂击、人肩摩。连衽成帷、举袂成幕、挥汗成雨,家敦而富、志高而扬。”

这说的是淄河之畔,大齐国都人烟稠密、富贵兴旺的景象。

“临淄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击筑、弹琴、斗鸡、走犬、六博、蹴鞠者……”

这说的是都中百姓既有钱、又有闲,作为富贵闲人,有着种种消遣取乐的法子。这一条也最让松龄县没见过世面的孩子们心向往之。

于是,当这种自己多次听闻却始终无法想象的人道盛景真正展现在眼前,少年终于真正明白了何谓“摩肩接踵”,何谓“挥汗成雨”,何谓“志高而扬”。

好在无论是黑白虎纹异兽,还是少年腰间那枚金灿灿的令牌,无疑都有震慑人心之效,哪怕都中百姓再如何志高而扬、大街上再如何摩肩接踵,齐敬之都没觉出丝毫拥挤,前后左右都被留出了足够宽敞的空当。

然而也仅此而已了,街上的百姓们早就见惯了大世面,在恰如其分地表示过敬畏之后,并不曾真正远离,依旧自顾自忙着手头的营生和玩乐。

一路上,竽、瑟、筑、琴等乐音不绝于耳,吸引了许多人驻足倾听,更别提那些个设置了彩头的博戏之所,更是观者如堵,前一刻众多看客和赌徒还目不转睛、屏气凝神,满场落针可闻,下一刻忽就掀起了潮水般的声浪,鸡鸣犬吠、人喊马嘶,拍掌声、跺脚声、喝彩声、咒骂声,震动屋瓦、沸反盈天。

齐敬之目光所及,正好瞧见了一块写着“雍门琴行”四个字的店铺牌匾,当即朝稷下老兢好奇问道:“这个雍门氏……在国都的势力很大么?”

稷下老兢毕竟是积年的精怪,非但耳聪目明,将齐敬之的神情和言语都纳入心田,还能将自己的回话清晰送入少年耳中:“这个嘛……本来找我老兢探听消息是要花钱的,不过雍门氏是都中大户,尤其在西城这一片,营尉随便找个人都能打听到不少消息,小的就不昧着良心收钱了。”

齐敬之闻言就笑,只因对方这番话明摆着就是在伸手要钱。

偏偏稷下老兢并没有掩饰自己的市侩和狡黠,似乎正如它先前所言,所谓稷下监市的差事当真只是个虚名,其本职仍是稷下鬼市中保媒拉纤、兼吃两家的掮客牙郎。

其实松龄县里也有这类消息灵通、路子极野的城狐社鼠,齐敬之为了入城送货方便,也没少用山货巴结守门老卒,故而最是清楚该如何跟这种人打交道。

于是,他在般般不情不愿的目光中取出一枚买山钱,随手抛给了稷下老兢。

“哎呦,多了多了!小的谢营尉大人赏!”

稷下老兢的眼光何其毒辣,那枚买山钱被他死死攥在掌心,眨眼间就不见了踪影。

待得两人远离了“雍门琴行”,这个看似愁苦穷酸、老实可欺的家伙方才言道:“王都西面有三道城门,雍门居中,申门在北、稷门在南。”

“这雍门氏源出姜姓,本是顷王之后、姜齐宗室,后来血脉渐与国主嫡宗疏远,便分宗出来,又因为居住在雍门左近,遂以地名为氏,乃是城西数得着的大族。”

“那位雍门狄老爷子您也瞧见了,在城西的精怪之中算是老祖一类的人物,却也只是雍门氏的一介家臣罢了。”

齐敬之闻言轻轻颔首,既然是两千年之国、九先王之都,这座城池中自然会有与国同休、与城同存的世家世族。

他当即好奇问道:“如今雍门氏可有什么出色的人物?”

稷下老兢脸上却露出一言难尽的神情:“雍门氏近些年走了背字儿,先后有父子两代家主为国征战、殁于边野,皆被国主以军侯之礼厚葬。”

“与这两位军侯同代的出色族人也大都跟随战死,可谓满门菁华尽丧,以至于如今当家的都是些年轻人和半大的孩子。”

“雍门氏当代家主乃是主脉嫡宗里硕果仅存的独苗,名为雍门子周,年方弱冠、风采卓然,却不愿意继承父祖的军中基业,反而以擅琴之名显达于都中。”

“据说国主在听过他的琴曲之后,竟当场潸然泪下,谓左右曰:子周徐动宫徵、微挥羽角,切终而成曲。寡人闻之,视天地曾不若一指,忘死与生,恍惚间如见国破邑亡之季世,宗庙倾颓、先王失其血食,宫室荒芜、皆作樵山牧场!”

听到这里,齐敬之嘴角勾起一个讥诮的弧度:“在国主面前弹奏此等亡国哀曲,雍门子周竟然没被当场砍了?

稷下老兢摇摇头:“坊间传闻,雍门子周听到国主的评语,登时想起了战死沙场的父祖,心里生出家族衰微、祖业败落之忧,当即悲难自抑、伏地大哭,哀声久久不绝,闻者无不涕下。”

“国主大恸,亲自降阶扶起雍门子周,抚其背而长太息曰:千年富贵何足恃?雍门之琴良可哀!忠烈功臣子孙、竟而悲戚至此,寡人虽德薄,又何忍雍门氏绝嗣耶?”

“于是国主当场下诏,雍门子周荫封乐安侯,实授太常寺协律都尉,专司校正乐律、调和律吕。”

说到这里,就连稷下老兢脸上也难掩唏嘘之态:“唉,若非如此,以雍门老爷子的身份地位,又怎会放着好好的雍门氏家臣不当,整日在城西的古街巷中奔波劳碌?”

闻听此言,齐敬之明明行走在熙熙攘攘的热闹街市之中,心底里却是一阵阵地发寒。

他默然良久,再次开口道:“雍门氏的事情且放到一边,我瞧你对朝中动静知之甚详,那有关二次北拓、高禖坛与安丰侯,亦或是桓王旧宫之事,你都知道多少?”

对于齐敬之的问话,稷下老兢都听傻了。

它面带狐疑地看着少年:“营尉大人莫不是依旧存着灭口之心,想安个妄议朝政的罪名把小的弄死吧?方才我提起雍门氏和乐安侯之事时,都是只述其事,对朝政可不曾有半句议论!”

齐敬之嘴角一勾:“前头两件事也就罢了,桓王旧宫总没有涉及朝政吧?”

稷下老兢连忙摇头:“虽不涉及朝政,却是事关先王,小的哪里敢乱嚼舌根?再者……”

它顿了顿:“再者大人先前给的钱可不够!”

齐敬之一怔,旋即哑然失笑:“你倒是个识货的,只是我留着买山钱还有大用,可不敢挥霍太过。”

在他看来,买山钱上蕴藏的麟德山韵不仅可以用来催生空青,而且将来对上冷山龙尸或许也有奇效,自然要留下大部分以备不虞,反倒是般般这个麟山幼主,绝不能跟着前往北地,否则一旦有个什么闪失,他可就没脸去见老魈前辈了。

齐敬之想了想,翻掌取出一件散发着腐肉恶臭的囚服:“你瞧这东西如何?”

稷下老兢乍一瞧见这件囚服,面色愈发凄苦,只道今日出门没看黄历,怕是要被这个少年营尉扔进新开张的钩陈院大牢,成为其中的第一个住客了。

好在它终究眼力不俗,很快就察觉到了这件囚服的特异之处,眼底便有精芒闪过:“这是……亡人衣的遗蜕?”

在四具亡人衣尸中,这件囚服无疑是最为晦气、最不讨喜的。

齐敬之毫不在意地将之抛给稷下老兢,直截了当道:“先说好,这件东西可不是给你的,而是要交给你代为售卖,用以换取月华之精,又或是佛门七宝之精。”

“都中鬼市不只你稷下一处,上述这些东西大致是什么行情,我只要稍加打听便能知晓。只要与市价大差不差,无论你从这笔买卖中赚取多少差价,都是你的本事,我一概不问。”

真要说起来,亡人衣尸这种东西,真觉禅师和彭元宝多半不会要,将之扔到鬼市中贩卖倒是正好。

当下只见稷下鬼市的监市官眨了眨眼睛,想要竭力掩去眼底的垂涎之意。

它皱着眉头犹豫片刻,这才勉为其难地答应下来,一边手脚麻利地叠好囚服,一边还习惯性地讨价还价:“好教大人知晓,这件亡人衣的遗蜕……”

“单论品相倒还勉强过得去,只可惜是件囚服,终归是有些晦气,能不能卖得出去,多久能卖出去,又能卖个什么价钱,小的可不敢打包票。”

“哦?不见得吧?”

齐敬之似笑非笑地瞥了稷下老兢一眼,悠然道:“受难之恨、横死之怨,附着其衣、起坐如生,性寒、味辛、无毒,积衰气、寄亡魂。”

“晦气是对活人而言的,换成精怪和鬼物……难道不是越晦气越好?这件囚服不敢说是亡人衣中的最上品,但总不至于像你说的这般不堪吧?”

话音落下,就见稷下老兢这位监市官已是面如土色,一副想哭又不敢哭的可怜模样,腰身也弯了几分:“营尉大人说的在理!”

“的确有许多精怪和鬼物愿意花费大价钱,买一件亡人衣的遗蜕回去温养魂灵,还有不少买主是因为舍不得横死的亲人,用这东西挽留亡魂。”

“再有就是那些个神荫门庭,买回去孝敬自家的鬼神祖宗,又或是手头宽裕的鬼神用来赏赐座下阴差……总之亡人衣这种东西在鬼市里向来极为抢手。”

“这样么……”齐敬之暗暗感叹一声。

他此前还真是不曾想过,这些再晦气不过、再无用不过的亡人衣,竟能有这么多的用处。

于是,少年营尉嘴角一勾:“我虽没去过王都鬼市,不曾见过其中售卖的亡人衣遗蜕,但品相能似我这件一般完好的,只怕不多吧?还是那句话,你可以赚差价,只是要参照真正的市价来,莫要昧了良心。”

“哎呦,您真真是个懂行的!老兢我有眼不识真人,今后绝不敢在大人面前弄鬼!”

稷下老兢险些就要哭出来了:“我直说了吧,品相这样完好的亡人衣遗蜕何止不多,简直闻所未闻、见所未见!即便是它自己不想活了从而自杀而亡,总也该留下些痕迹才是,这一件通体上下却连个破口都没有!单凭这一条,价钱翻倍都是我老兢收着说了!”

又是一番试探和拉锯之后,齐敬之终于点头,替这件自己瞧不上的无用之物找到了去处,同时稷下老兢也谈成了买卖,算是皆大欢喜。

这位稷下监市将囚服珍而重之地抱在怀里,这才情真意切地道:“营尉先前垂问的那几件事,涉及朝廷近期的几桩大政,老兢我委实不知,更不敢贸然打听,实在是这座城池之中明里暗里的眼睛太多了!”

“至于桓王旧宫,我同样知之甚少。唯独有一条,便是那桓王台上、寿宫殿中有一位老祖坐镇!”

“老祖?”

齐敬之不由心生讶然:“类似雍门狄、隗夫人那样的精怪老祖?”

稷下老兢点点头又摇摇头:“怕是比它们还要奢遮得多!”

“故廷之精,名跋,如大夫,青衣大耳,呼之使人宜君将!”

“只要营尉能得跋老祖青眼,将来拜将封侯乃至裂土封君,全都不在话下!嘿,到了祂老人家这个份上,与其说是旧宫廷之精,倒不如说是寿宫之神!”

眼见稷下老兢满脸的向往和崇敬之色,齐敬之其实很想问一句,你们这左一个精、右一个神的,都是从哪本书上看来的?该不会如同黄历一般,王都中家家都有一本吧?

“故廷之精、寿宫之神……使人宜君将……”

少年营尉念头电转,已是明白了国主为何会将桓王旧宫划拨给钩陈院,原来还有这样一个缘故。

瞧瞧,还是精怪最了解精怪,先前骊山广野只说桓王台空旷、利于屯兵,却没想到寿宫之神这一茬。

“如此一来,纵使琅琊君不在都中,也不必担心钩陈院会群龙无首、无人主持了。”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