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嚼龙

作者:屠龙氏 | 分类:仙侠 | 字数:0

第186章 天生犯冲

书名:嚼龙 作者:屠龙氏 字数:0 更新时间:01-07 01:03

「这些称呼都是郑某,却又都不是郑某,你们随意叫哪个皆可。」

自称郑仙、郑安期的青年说话之时,语气自始至终平平淡淡,更是一直以「我」和「郑某」自称,全无盛气凌人之意,但听在三个年轻人耳中,反而比张口闭口都是「本侯」的丁承渊更有高人风范,也更加值得敬重。

至于他口中一宗之主、大齐封君的身份,单凭天上那顶遮云蔽月的金色树冠,便知此人修为深不可测,自然没有虚言哄骗三个年轻人的必要。

因为方才齐敬之开口请求将煎人寿赐还,这位琅琊君的目光自然而然又落回到了这柄长刀之上,口中轻吟道:「飞光飞光,劝尔一杯酒。吾不识青天高、黄地厚,唯见月寒日暖,来煎人寿!」

闻言,齐敬之的眼眸就是一亮,当即全神贯注倾听起对方的吟唱。

「食熊则肥,食蛙则瘦。神君何在,太一安有?」

「天东有若木,下置衔烛龙。吾将斩龙足,嚼龙肉。使之朝不得回,夜不得伏。」

「自然老者不死,少者不哭。何为服黄金,吞白玉?谁似任公子,云中骑碧驴……」

吟唱至此,琅琊君郑仙忽地停下,轻笑道:「说起任公子……」

「天下任氏源流有三,一为帝鸿氏之后,姬姓;二为东夷祖君太昊之后,风姓,已为圣姜所灭,至今仍在包括齐国在内的诸姜禁册之列……」

「三为帝夋之后,乃是真正的天庭遗族、日月所生,这一脉任氏曾建立有儋耳之国、牛黎之国以及无肠国,比之天衣教里那些自称上古天庭后裔的家伙可要正统得多了!」

这位琅琊君没头没脑地讲述了一番任氏源流,旋即目光落在齐敬之身上,饶有深意地一笑:「上古天庭一系的任氏想着复苏帝夋道统也就罢了,仙羽山凤氏源出凤鸟氏,不过是上古天庭掌握历法的历正而已,就不要再为了这等妄念奔波劳碌了。」

齐敬之听得心头一动,想了想便开口问道:「前辈的意思是,那位云中骑碧驴的任公子乃是上古天庭遗族,帝夋之后、日月所生,才是这柄煎人寿的真正主人,终有一日,晚辈也需要物归原主?」

「煎人寿?」

琅琊君郑仙闻言一愣,旋即反应过来,颇有些哭笑不得地道:「这名字是你起的?」

齐敬之罕见地有些赧然,不由得讪讪一笑:「前辈方才所吟唱的诗歌,晚辈孤陋寡闻,当真是头一次听到。这柄长刀上拢共只刻着那么几个字,晚辈挑来拣去,也就「煎人寿」听上去还霸气些……」

「哼,不学无术!」

琅琊君郑仙笑骂了一句,语气倒是温和依旧:「这首诗名为《苦昼短》,你这刀本应叫这个名字,只是刀中似乎曾经内蕴月母一系的神力,昼短则夜长,月母对此只会欢喜,无论如何都谈不到一个苦字,这名字却是用不得了。」

他略作沉吟,又开口道:「套用诗中词句,当属「飞光」最为醒目,此外若是不怕风大闪了舌头,叫「斩烛龙」最为贴切,至不济也该叫「斩龙」「嚼龙」,哪个不比……」

话说一半,琅琊君郑仙忽地一顿,旋即就改了口:「纵使你脸皮极厚,可既然身处这东夷故地,旁的名字也就罢了,这「嚼龙」二字却是叫不得的,切记!」

至于为什么不能叫「嚼龙」,他没有说原因,齐敬之也就识趣地不问。

「飞光刀?斩龙刀?」

少年想了想,摇头道:「前者太文,后者太俗,至于「斩烛龙」,虽然与「煎人寿」算不上对仗,意思却是差不多,可以权作备用,只是在晚辈遇到烛龙之前,还是接着叫「煎人寿」吧!」

「嗯?」

琅琊君郑仙闻言,再看向长刀煎人

寿的目光里就多了一丝嫌弃,当即抬手将这柄长刀扔向齐敬之,笑着呵斥一声:「真是有辱清听,更白白浪费我许多口舌!」

齐敬之顺利拿回长刀,心情立时大好。

他扫了一眼刀身上的铭文,不由想起了小松山神庙里那尊不知名的白衣女神,忍不住好奇问道:「前辈,我大齐百姓皆尊奉月主,也就是月御之神、广寒清虚天尊,不知您方才提到的月母,又是何方大神?」

琅琊君郑仙瞥了少年一眼,语气里兀自带着嫌弃:「你打听这个,是怕任公子来寻你索要宝刀吧?你这柄刀虽然被月母的神力祭炼过,只可惜半途而废、未成气候,人家任氏才不会放在眼里!」

「至于月母么,其名常羲,传说乃是帝夋之妻,生育了十二轮大月,更据此创制了时历,亦即一年十二个月的由来了。」

「这都是远古神话了,无论月母还是帝夋,皆已与上古天庭一道湮没于万古风烟之中,你们听听就好、莫要深究,以免招来祸端。」

齐敬之听了若有所思,嘴里嘀咕道:「月母创制时历,凤鸟氏则是掌握历法的历正……」

琅琊君郑仙耳力颇佳,当即含笑点头:「你想得不错,月母正是凤鸟氏的顶头上司,祂们这一系皆有观天之道、执天之行的神职,你是仙羽山的传人,能得到这柄刀,说不得也是因缘际会,冥冥之中自有天定。」

齐敬之闻言心中一紧,虽是半信半疑,但也不得不承认,若非自己得到了《仙羽经》残篇,又为了获取修行所需的肉食深入小松山,还因此与一窝狐狸精起了纷争,只怕还当真碰不上这把刀。

他委实不喜欢这种巧合,更不想将自身际遇皆归于天定,见琅琊君郑仙的心情似乎颇佳,又想到对方已经多次提及仙羽山,双眸中便有光芒闪动。

齐敬之想了想,当即试探着问道:「然而晚辈听说,凤鸟氏乃是东夷少昊金天氏曾使用过的名号,怎么又成了上古天庭的历正,还牵扯到了仙羽山凤氏?」

郑仙瞅了一眼金色树冠上的秽海和鸟巢,见里头依旧不曾消停,就收回目光,朝齐敬之摇了摇头:「东夷少昊的血脉在根子上只是玄鸟,所谓五凤来仪的凤鸟氏,包括后来以金乌为图腾的金天氏,都不过是往自己脸上贴金罢了!」

「故而东夷的凤鸟氏与上古天庭的凤鸟氏绝不可混为一谈,否则你这个仙羽山传人如何能在齐国自由行走,还不早被当做东夷余孽料理了?」

说到此处,这位琅琊君已是反应过来,哑然失笑道:「你刚才真正想问的便是这个吧?好好一个少年人,竟是恁多的心眼,心肠比我这个几百岁的老家伙还要九曲十八弯!」

他虽是这样说,看向齐敬之的目光里却带着笑意,显然对于少年的聪慧和谨慎很有些欣赏。

「只不过么,上古天庭的后裔、道统也没强到哪里去,武成圣王敕封天主、日主和月主,就是不许帝夋乃至日母、月母死灰复燃。你们三个都是生在圣姜之国,应当知晓自己该站在哪一边吧?」

郑仙看向齐敬之,见他神色依旧如常,便微笑道:「你身为姜齐血脉,拜入仙羽山倒也无碍,只是莫要跟着凤氏一起犯傻。」

「今日是你运气好遇上了郑某,若是换个脾气暴烈的,譬如蚩尤司司正冀安世那等圣姜门庭里出了名的凶人,单凭你背着这柄由月母神力蕴养过的长刀,又恰好出现在此时此地,除死之外再无别的下场!」

对于琅琊君能一眼瞧出自己是姜齐血脉,齐敬之并不意外,或许正因如此,对方才只是夺去煎人寿把玩了片刻,而不是将他当做居心叵测的上古天庭后裔,顺手一刀给宰了。

「至于琅琊君口中的冀安世,大概与出身渤海冀氏、如今已经殉职的九真郡镇魔都尉

沾亲带故,若是那位脾气暴烈的蚩尤司司正因为冀都尉之死,迁怒到我这个城中硕果仅存的缉事郎中身上……」

齐敬之原本就不贪图这顶官帽子,在恶意揣测了一番丁承渊赠送腰牌的用心之后,事了拂衣去的决心愈发坚定。

与此同时,他忽然意识到,一直以来因为琅琊君郑仙似乎无所不知,自己竟是始终不曾自报家门,属实有些失礼了。

面对这位温文尔雅、颇有君子之风的前辈高人,齐敬之没有抱拳,而是再一次拱手为礼:「晚辈齐敬之,祖籍大齐麟州怀德郡,多谢前辈赐教!」

他又朝身旁两人略一示意:「这是九真魏氏的魏豹,前辈已经知晓,这一位是哥舒大石,在安丰侯府中当差。」

齐敬之没有介绍哥舒氏的源流,一来琅琊君应当知晓,二来天狗老道曾经郑重劝告过哥舒大石,要他将「山戎残种、觚竹遗族」的身份彻底抛弃,时刻以圣姜道统为尊。

琅琊君的目光落到哥舒大石身上,轻轻颔首道:「哥舒氏的紫髯碧眼儿,的确是一副好刀鞘!」

说罢,他忽地探手一抓,手里立时多了一柄黑漆漆的三尺长刀,刀身上黑气缭绕,凄凄然犹如哀戚鬼哭。

郑仙看着这柄黑刀,脸上竟露出了追忆之色,半晌才叹息道:「数百年忽忽而过,再次见到这柄刀,才是当真一场大梦,转眼物是人非!」

听琅琊君发出了与齐敬之相同的感叹,哥舒大石也是个看似粗豪、其实颇为内秀的人物,当即上前一步,抱拳恭敬问道:「敢问君上,此刀何名?又有什么来历?」

闻言,郑仙屈指在刀身上一弹,引得颤鸣声声,更有刀鬼虚影浮现。

这头刀鬼并不敢朝琅琊君张牙舞爪,反而俯首帖耳,瞧着颇为乖顺,不见半点择人而噬的凶威。

琅琊君看了几眼,同样将这柄刀扔回了哥舒大石手中,摇头道:「比起先前那个有着八百年道行的刀灵,这一头刀鬼就太过稚嫩了,想来是重新孕育不久,不过正因如此,倒是正合你修行所用。」

他略作沉吟,复又继续说道:「这柄刀我也不知原本何名,倒是数百年前曾落在丁令威手中,被他唤作陈太丘刀。」

「陈太丘?」

哥舒大石一愣,旋即问道:「君上,这陈太丘是个人名?」

琅琊君点点头,耐心解说道:「大约是千年前,相距姜齐不远曾有一个妫姓陈国,因为遭了妖祸,竟而举国覆亡。陈国有一支宗室出逃到齐国,其后仍以故国为氏,称妫姓陈氏。」

「这个陈字本是陈列之意,凡有行列者,譬如军旅,亦可谓之陈,故而陈氏颇为擅长统兵布阵。后来齐国妫姓陈氏有一分支田氏,更是接连出了好几位英才,一时间风头之盛,连持戈世镇东海的姜姓丁氏都盖了过去。」

闻听此言,齐敬之三人都是默默点头。

对于姜姓丁氏的手段,他们方才已经亲眼见证,这妫姓陈氏能压过世代担任虎贲氏、修行《虎钤经》的姜姓丁氏,确有非常之能。

就听琅琊君继续说道:「想必你们也猜到了,陈太丘便是妫姓陈氏的一位杰出人物,无论是刀法还是战阵之学,俱是一时之选,只可惜英年早逝,不过两百余岁就暴毙而亡,被陈氏风光大葬于族中墓地。」

「也正是在陈太丘死后不久,妫姓陈氏、田氏达到鼎盛,自觉羽翼丰满,竟于五百余年前悍然举兵反叛,想要鸠占鹊巢、篡齐自立,结果便是身死族灭、瓦解冰消,只有一些不曾参与作乱的远支以及奴仆之流侥幸活了下来,陈、田二氏也因此上了姜齐的修行禁册。」

「当时丁令威亲率虎贲,前去捣毁陈氏的家庙和墓地,因他向来酷爱碑帖书法,在陈太丘的墓碑前驻足良久,

始终不舍得出手毁去,竟因此得了刀灵认可。此刀自行破墓而出、甘愿认主追随,丁令威却是不甚在意,随口就将其命名为陈太丘了。」

提起丁令威时,这位琅琊君的心绪明显有着起伏,脸上亦有几分黯然显露。

他轻轻摇头叹息一声,忽又朝齐敬之笑道:「旁的不论,单说给佩刀取名字时的糊弄和随意,你和丁令威倒是半斤八两。」

听到这里,饶是齐敬之养气功夫颇为不俗,脸上也禁不住露出古怪之色。

倒不是因为被琅琊君打趣不会取名字,而是他听对方说起妫姓陈氏的叛乱,方知原来自己和陈二竟然还是世仇,难怪天生犯冲、相看两厌……

「不只是妫姓陈氏,以后遇上姜齐修行禁册上的那些姓氏,譬如作为东夷太昊后裔的风姓任氏,极可能是少昊金天氏后裔的金氏,以及出自妫姓陈氏的田氏,都要多加几分小心!」

「对了,朱衣侯曾提及有一脉邓氏,尊奉的同样是东夷旧主、少昊金天氏……」

「除此之外,上古天庭后裔也需多加留意,天衣教之流自不必说,便是帝夋后裔的任氏、仙羽山凤氏,这可都是与我结下了因果的,今后遇上了可得多长几个心眼!」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