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嚼龙

作者:屠龙氏 | 分类:仙侠 | 字数:0

第139章 道友

书名:嚼龙 作者:屠龙氏 字数:0 更新时间:01-07 01:03

韦应典几句话的功夫,獭公的脸色已是数变,目光更是紧紧盯住了鬼面银甲的少年刀客。

齐敬之自然没有什么紧急传讯之法,若是此刻身处麟州,或许还能靠着于老城隍与孟夫子的面子,请阴司日游代为传递消息,城隍一系的鬼神虽不管人间事,但这等小忙应当还是能帮的。

如今洵江上闹出这么大的动静,怕是早就引起了本地阴司关注,没准儿只需燃起银煞血焰,就能瞧见一尊金甲人立在当空。

只可惜曲阿镇地处均州,与麟州近乎千里之遥,这交情怕是攀不上了。

齐敬之略一沉吟,忽地瞥见一旁獭公那患得患失的神情,心里就是一动,当即慨然点头道:「韦兄所言极是!我这就动用秘法,传讯本郡镇魔都尉!」

他说罢将左手一翻,银煞烛台立刻现于掌中。

「且慢!」

獭公见状,忽地上前两步,向齐敬之拱手道:「既然二位主意已定,郡城那边还是由老朽一并通传吧!」

同样是送信,由谁来送、信里又如何讲述今日之事,自然有着极大差别,眼见齐敬之不肯通融,这位曲阿后湖的守湖人立刻改口,要将送信之事揽下。

齐敬之心中一松,却依旧故作犹豫之状,片刻后才点头道:「我这秘法也委实不可轻用……既然如此,一事不烦二主,还请獭公速行!」

眼见那盏忽然而现的银烛台又倏然消失在少年刀客的掌中,獭公脸色顿缓,立刻点头道:「两位稍待!」

说罢,这位守湖人立刻走向了一个游方郎中,在他脚边的药箱里翻了翻,从中找出了一套开药方时所用的笔墨方笺。

不多时,獭公便写就了两张,小心翼翼地卷成卷儿,又从药箱里撕了两块白布,分别将两卷方笺包好。

接着,这位守湖人走到一个水獭洞前,伸手拔去了洞前地上的雉尾,朝洞内呼唤道:「小十七!」Z.br>

随着他话音落下,一只皮毛油光水滑的水獭便爬了出来,直起上半身攀住了獭公的膝盖。

獭公却没理它,重新将雉尾插好,转身到江边捡了一条最小的鱼,将一卷以白布包好的方笺塞进了鱼腹之内。

「小十七」亦步亦趋地跟在他身后,见状立刻伸出两爪,将小鱼接了过来,张嘴咬住了鱼头。

「还是送去西面十五里外的江神祠,交于老庙祝即可。嗯……路上离着左近的鱼鳖远一些。」獭公低声吩咐道。

「小十七」点点头,旋即扑通一声,钻入了江水之中。

獭公朝江水里看了一眼就收回视线,转身面向东南方曲阿后湖的方向,将手指放在嘴里,仰起头打了个响彻江天的呼哨。

不多时,一只白身黑翅的鸿雁就从那个方向飞了过来,落在了这位守湖人的肩头。

獭公将剩下的那卷白布方笺绑在了这只鸿雁的腿上,同样吩咐了一声:「送去郡守府正堂。」

鸿雁低叫了一声算是回应,在守湖人肩头一蹬,展翅飞上了长空。

獭公这连番举动堪称神异,不止是在近处旁观的齐敬之二人看得目不转睛,更远处的一众乡民更是静默无言,脸上尽是敬畏之色。

那些忙碌的医者亦是放缓了手里的活计,乃至伤患们的呻吟声都悄然低了几分。

「好一个鱼传尺素、雁寄鸿书!先前韦某只在书上见过,不想竟都是真的!」韦应典忽地开口,语气里满是赞叹之意。

獭公如释重负,转身看向两人,摇头苦笑道:「老朽既然做了这守户之犬,叫声自然得响亮些,让该听见的人都能及时、清楚地听见。」

他走到齐敬之身边坐下,叹息道:「今日尊驾能为了曲阿百姓

并那十几个渔夫一怒拔刀,老朽这心里其实是极钦佩的!只是这世间之事,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这一刀砍下去,不知会砸翻多少人的算盘和饭碗!」

「哼,砸了也好!」

韦应典从一旁取了先前要的黄酒和烧鸡过来,见没有合适的石头,干脆席地而坐:「岸边百姓生计无着、船上渔夫命在顷刻,凭什么那些尸位素餐之辈还能华屋高坐、锦衣玉食?」

「若非今日齐贤弟一怒拔刀,谁能想到这江底下还藏着天大的隐患?日后一旦闹将起来,他们被砸的可就不只是算盘和饭碗了!若是依着我,这些人都该来我贤弟面前叩首谢恩才是!」

獭公闻言一滞,当即默然不语。若真要叩首谢恩,他这个守湖人不敢说是头一位,也肯定排在前列。

齐敬之摆摆手,不在意地道:「不过是歪打正着罢了。我也是头一回做这样的事,事前没有思虑周详、准备万全,事中也没能义愤填膺、一时失手,此刻想来,多少有些莽撞了……」

「怎么,贤弟后悔了?」韦应典讶然看向齐敬之。

少年刀客当即摇头,一字一句道:「知行合一、俯仰无愧,齐敬之何悔之有?」

「快哉斯言!大丈夫立身天地间,这无愧二字最是要紧!」

韦应典闻言,不由得哈哈大笑,立刻倒了一碗黄酒在手,仰头一饮而尽。

酒液淋漓而下,立时濡湿了大片衣襟。

獭公在一旁耳闻目见,饶是他满腹心事,依旧为其豪情所感,脸上不免稍稍动容。

齐敬之轻笑一声,心头忽生一念,当即开口赞叹道:「老兄天生豪气,实在令人艳羡,若是愿意修行,必定成就不小。」

韦应典一怔,却是摇了摇头:「我家不过一介寒门,幼时便只有读书做官这条路可选,后来入礼部做个郎中小官,耐不得那些森严规矩,又没有靠山倚傍,自知升迁无望,索性辞官回乡。」

「前些年,修行机缘也确实遇上了一些,可皆得卖身投靠,替那些世家添柴烧火、做犬守门,为愚兄所不取也!便是你们镇魔院的两部功法我也瞧过,可就我这性子,又哪里做得来钓叟、当得了老农?更遑论我如今已是而立之年,连这添柴做犬的资格都没有喽!」

齐敬之点点头,轻笑道:「我有一门残经,乃是偶然得来,据说若无原主许可便无法修成。然而我未见其主,修行此法却已有小成,且至今不曾有人寻来问罪。」

「此残经原本连第一境也不全,被我机缘巧合之下补上了一些,如今已能修至第二境,不敢说自出机杼、别开生面,但无疑正在试着走出一条新路。」

少年顿了顿,再开口时,语气依旧淡然,却直如石破天惊:「这一门功法有隐患、无前路,但与你的性子颇为相合,不知老兄可愿学么?」

闻听此言,韦应典登时愣住,才倒上的一碗酒停在嘴边,一时间竟忘了喝,便连一旁的獭公也是双眼圆睁、惊诧莫名。

过了片刻,韦应典猛地回神,肃容道:「贤弟想要培植势力羽翼,甚至……开宗立派?」

齐敬之立刻摇头:「我自己亦不愿替人添柴做犬,又怎会以功法为绳索束缚兄台?不过是觉得彼此或可为道友,于道途上相互砥砺罢了。我修行日浅,一路行来虽多蒙先行者恩惠,但终究只是胡乱摸索、踽踽独行。前路漫漫,岂可无友?」

韦应典想了想,忽而指着躺在另一边地上的金睛水蝯问道:「我若学了贤弟的功法,能打得过这孽障么?若是不能,日后遇上类似的事,以我这脾气岂不是难得善终?」

齐敬之闻言略作沉吟,实话实说道:「实不相瞒,我在江底曾被这孽障驾驭蛟煞伏击,若非另有奇遇,未必能活着回到岸上。

哪怕不考虑江底的蛟煞,这孽障亦有第二境餐霞的修为,且已经吸纳部分蛟煞入体,筋强骨健、怪力无穷。韦兄即便学了我的功法,若无一柄利器在手、几分运道加身,到底谁把谁打趴下还犹未可知。」

「那就是有机会了!」

韦应典听了,反倒是哈哈一笑:「既然如此,若是他日那残经的原主前来问罪,愚兄自当与贤弟共担之!」

说着,他便长身而起,向着齐敬之一揖到地:「正所谓达者为先,韦应典见过道兄!」

齐敬之立刻起身,抱拳还了一礼。

两人复又坐下,气氛又与先前不同。

眼见不过三言两语之间,齐敬之与韦应典就定下如此大事,极为契合、无比珍贵的功法说送就送,来历不明、胡乱拼凑的残经说学就学,明明一个要拉另一个试验功法、替死垫背,另一个却毫不在意,只关心能不能把别人打趴下,一旁的守湖人不免瞠目结舌。

一约既定,齐敬之便将这件事暂且抛在了脑后,转而问道:「两位可听过大齐钩陈院这个衙门,可知晓庞眉其人?」

听他有此一问,獭公收拾好情绪,摇摇头疑惑说道:「斩蛟镇煞理应是镇魔院的职司,实不曾听说过什么钩陈院。」

韦应典则是在冥思苦想,片刻之后才迟疑道:「勾陈六星,乃六宫之化、帝之正妃。故而《乐纬》有载,勾陈「主后宫」。可听贤弟所言,这分明是个掌兵权、设都统、主杀伐的衙门,又与后宫有关……难不成是哪位先王用来护卫宫禁的国主亲军?」

他拍了拍脑袋,又摇头道:「真是怪了!礼部收藏有大齐历代典章制度,其中就有衙署官制,我多少也曾翻阅一二,可从未看见过这个名号,起码上溯三五百年,包括今上在内的三位国主临朝期间,都不曾有此设置。」

「再往前……我涉猎不多,可就不大清楚了,若是真有这个衙门,只怕距今已经相当久远,那位庞都统……恐怕是不知多少年前的古人了。」

见两人竟然都未听过钩陈院这个衙门以及都统庞眉,齐敬之点点头,又开口问道:「獭公,你久在江边捕鱼,可曾见过一只黑毛长臂、赤眼大耳的怪物?」

獭公闻言皱起眉头,思索道:「来往江上的船夫渔娘倒是时常提起,附近水中常有一只生着黑毛的爪子伸到船上讨要吃食,却无人见过其全貌。我受身份所限,从不到江上去,也就只是听闻,还以为是水鬼江伥之类。因为那只黑毛爪子从不伤人,我只道是那神仆镇压得力,是以尊驾欲入江追杀时,我才以此为由出言相劝。」

「原来如此。」齐敬之微微颔首,又看向韦应典。

韦应典见了,略有些迟疑地道:「听贤弟……啊!听道兄所言,此物有些像是魍象。如果道兄是在镇煞碑附近见到,那就更加八九不离十了。」

齐敬之闻言心头一动,不由追问道:「这又是何故?」

韦应典立刻来了精神:「说来惭愧,我能知道魍象此物,还是拜礼部的差事所赐。」

「所谓魍象,乃是一种经常在陵墓中出没的异类,身量如三岁小儿,赤目、黑色、大耳、长臂、赤爪,据说是木石之怪,更有传说此怪最恶,不仅以人为食,更喜食亡人肝脑!」

「好在魍象并不难对付,此怪最是畏惧松柏与猛虎,故而礼部每年会同工部修缮先王陵寝时,必要查看陵寝各处的松柏木是否有缺、神道路口上的石虎是否受损,这一木一石虽不起眼,却是半点都马虎不得!」

齐敬之不由点头赞叹:「韦兄果然见识不凡!我遇见的那只黑毛长臂怪物就是守在镇煞碑附近。」

「这就能对的上了!」

韦应典这位原礼部郎中脸上微露得意之色,抚掌道:

「毕竟那镇煞碑勉强也能看做是蛟龙之墓,想来那所谓的蛟煞与尸气也差不了太多。以我猜测,道兄遇上的那只魍象,应是被这头金睛水蝯降服,用作守碑之犬了。」

「道兄试想,魍象此怪虽然对墓主有害,但有它在附近镇守,其余水鬼江伥就不敢来了,那孽障要独占蛟煞岂不更加容易?」

他说着又看向獭公:「也难怪獭公说那孽障管束水鬼江伥得力,有魍象在此,那些鬼物自然是有多远躲多远,至于魍象自己,有蛟煞可以分润,自然也顾不上吃人了。」

说到这里,韦应典像是忽然想起了什么,脸色就变得古怪起来:「虽然不吃活人与亡人了,但若是碰上什么新鲜玩意,譬如……炒蚕豆之类,没准儿也会换换口味?」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