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嚼龙

作者:屠龙氏 | 分类:仙侠 | 字数:0

第259章 都中奇闻、利益罗网

书名:嚼龙 作者:屠龙氏 字数:0 更新时间:01-07 01:03

念及于此,齐敬之心中便生畅快之意。

他抓起空青尸所化的青铜瓿,向老僧和彭元宝道:“齐某手中的空青只此一瓿,既然两位诚心交换,不若一分为三,两位各取其一。”

话音才落,骊山广野忽地咳嗽一声,略有些赧然地道:“要不……还是一分为四吧?”

齐敬之一怔,接着便哑然失笑:“是了,早在歇马栈时,这厮就对空青尸垂涎三尺了,怪不得今日无事献殷勤,特地请我喝这蒲氏老酒。”

“拿人手短、吃人嘴短,友人之间互通有无,这本就是寻常事。况且我有空青尸在手,只要让其吞噬古铜之锈和山韵,便可渐渐将青铜瓿中的空青补足,倒也不差这么一点。”

于是,齐敬之很是干脆地应了:“那便一分为四!”

“善哉!”

见齐敬之做了决定,真觉禅师立刻合十一礼,虽说所得的份额凭空少了一截,脸上却无半点不满之意:“老衲稍后就派使者回寺,取来雌黄之精,送至钩陈院官衙。”

齐敬之身为堂堂的钩陈院营尉,至今不知自家的官衙在何处,闻言略一犹豫,终究没好意思开口询问。

他眼瞅着老僧又将目光投向了桌上的瘿樽和松香脂,不由得会心一笑:“若是禅师对松香脂有意,可用类似雌黄之精的佛门七宝来换。”

真觉禅师一愣:“施主需要佛门七宝之精?”

齐敬之肯定地点点头,要修复天地玄鉴便需要月华之精,怎奈得自镜甲天蜈的月华尸实在是产量有限,不得不借助七宝之精来尝试合成。

真觉禅师再次打量瘿樽中的松香脂时,目光中就带上了审视:“老衲观之,此物若干年后便是上好的琥珀之精,如今却是火候未足,想必是不合施主心意。”

“出家人不打诳语,此物用来燃香供佛却是正好,老衲志在必得。嗯,福崖寺中确实存着不少上品七宝,其中能称精华者虽然不多,但也足够与施主交换。”

齐敬之依旧毫不犹豫地应下:“就依禅师所言!”

眼见这位钩陈院营尉如此爽利,彭元宝亦是面露欣喜之色:“今日出来得匆忙,轻影钱却是带少了。彭某这就带着童子们回家去取,价钱必定让齐营尉满意!”

话说至此,齐敬之与福崖寺和彭氏的交易就算是谈完了。

至于具体的价钱,真觉禅师和彭元宝没说,毕竟以他们福崖四痴和彭氏上清童子的富贵身份,既然已经与钩陈院营尉达成一致,自然不会再如商贾一般讨教还价、锱铢必较,既无这个必要,更丢不起这个人。

齐敬之曾经常年给松龄县的大户们送野味,最是熟悉这等人的心思,知道此等人看似奢遮豪阔,其实最在意利益得失,遇事必定百般权衡谋算,绝不肯平白吃亏,然而一旦涉及自家脸面,又最能挥金如土,不肯让其他大户看轻了去。

因此少年心里虽是痒痒的,却也强忍着没问,反正他有钩陈院的虎皮在,想必这两家都会选择要脸,更何况旁边还有个骊氏的赤火彤鱼儿瞧着呢。

于是,初次见面的几人相视一笑,自然而然多出了几分亲近之意,尤其齐敬之由虎精一事对福崖寺形成的印象,也因为真觉禅师的性情行事而有所改观。

当下他便取了三个蕉叶杯,两杯各自倒入四分之一的空青,剩下一杯则用来盛放松香脂,再将这些奇物分别交给真觉禅师和彭元宝,与二人含笑拱手而别。

彭氏的三个奉钱童子重又化为三只青鸭,扑闪着翅膀掠水穿林而去,身穿五铢服的彭元宝亦是步履轻快,不一会儿就走得不见了人影。

真觉禅师则是慢吞吞地走出数丈,忽又转过身来,通过肩头的木球使者发声道:“异日齐营尉有暇,不妨来我福崖寺一游,老衲的师兄真猷和尚亦是久闻施主大名,只恨缘悭一面!”

齐敬之悚然而惊,心知这应当就是小松山虎精一事的后续了。

好在听真觉禅师的口风,福崖寺对此事的态度还算平和。当然这也多亏了他有钩陈院和琅琊君撑腰,否则眼前这个老僧可未必会这般好说话。

话虽如此,少年对福崖寺的忌惮之心却是再次抬头,不动声色地应道:“真猷禅师‘对虎诵经’的大名,齐某亦是如雷贯耳、心向往之,有机会必定登门请教!”

真觉禅师轻轻点头,再无丝毫留恋,转身飘然而去。

骊山广野望着老僧的背影,砸么砸么嘴,没头没尾地问道:“世兄瞧出来了吗?”

齐敬之却是听出了他的弦外之音,轻轻颔首道:“空青和枫香脂固然难得,却未必能被此等人物放在眼中。”

“依我看,他们与我做交易不过是恰逢其会、顺势而为罢了,主要还是想借此机会与钩陈院攀上关系、结下善缘。只是我没想到,他们二人攀不上大司马,竟连我个小小营尉都不愿错过。”

骊山广野立时不赞同了:“世兄莫要妄自菲薄,听他们方才话里的意思,随着咱们一路护送般般入都,世兄已经渐渐声名鹊起,即便放在这偌大的都城之中,也绝不是什么无名小卒了。”

“若是小弟猜得不错,他们之后给出的价钱一定远超市价,否则刚才岂不是白白浪费了一番口舌?”

齐敬之点点头,心知自己的名声只怕不仅仅是护送麟山幼主而来。

这大半年间,他斩杀福崖寺虎僧、追回青洪公玉枕、与洵江水神掰腕子、大闹九真郡并参与扳倒安丰侯、顺手将梅州北部的路神山灵近乎一扫而空,这一桩桩、一件件连同麟山客、剥皮魔君之类的匪号可都瞒不住有心之人。

没准儿在有些人眼中,他齐敬之一路横冲直撞、逢人就咬,根本就是个随时都愿意豁出性命去以小博大的赌徒,是个拿旁人的性命家业做垫脚石、不择手段向上攀爬的疯子,是个横行无忌、想要做庞眉第二的狂人。

对于这样的人,越是家大业大之辈就越是不愿轻易招惹。

齐敬之这么一琢磨,胸中胆气不免愈发雄壮。

“同样是行路,魏豹和哥舒大石押解安丰侯入国都请罪,如今也不知如何了,想必这一路上也不太平……”

“给韦应典的书信也已发出了许多时日,不知他何时才能赶到,若是来不及在都中相会,我便只好独自前往蔚州永昌镇了。”

齐敬之心中念头纷涌,摇摇头坐回茅亭之中,和骊山广野一起就着媚骨下酒,难得安安生生地吃了一回酒宴。

等吃喝得差不多了,骊山广野将躲在远处的蒲善、蒲喜唤过来结账。

齐敬之则是趁机开口,若不经意地问道:“对了,近来都中可有什么奇闻轶事?”

听见此问,两个黑小儿对视一眼,便由性情相对活泼的蒲喜答道:“近几日都中太平无事,也就是小两个月前,就在这国都南郊、天齐渊北岸,有一处大地忽然开裂,从地窟中飞出来一只黑色大鸟,在天齐渊上空大叫了三声,方才往东面飞走了。”

说到此处,蒲喜忽而压低声音,神神秘秘地道:“原本这件事过去了许久,已经很少有人再谈起。然而不知为何,近几日市井之间忽然又有许多人旧事重提,还说那只黑色大鸟唤作玄鸟,乃是不祥之兆,而玄鸟向东飞去,则昭示着灾祸应在了东海之地!”

“玄鸟?小两个月前?东海之地?”

齐敬之本是随口一问,没想到都中近来竟然当真有如此大事发生。

寻常百姓或许不知这件事的严重程度,然而他可是九真郡变乱的亲历之人,当然知晓玄鸟乃是东夷少昊金天氏的象征!

玄鸟突然出现在天齐渊这个大齐的腹心之地,本身就已经是捅破天的大事,而且算算时日,又恰好与九真郡变乱是差不多的时间,尤其那只玄鸟又是往东飞去……再一琢磨近日忽然起势的传言,这分明就是有人想要置安丰侯于死地。

蒲喜见齐敬之似乎对此事极有兴趣,当即喜滋滋地卖弄道:“对了,那处飞出了玄鸟的地窟中还留有一座石头祭坛,祭坛上摆满了青珪之玉,都用金色的布帛包着,一直铺到了东面石阶下。若不是镇魔院的人马来得及时,只怕那些青珪、金帛就要被围观的百姓哄抢一空了!”

黑小儿说起这事,脸上还露出可惜之色,明显是在为自己没能抢先到场而遗憾。

这下子就连骊山广野都来了兴趣。

他眉头皱起,目露思索之意:“以青珪束帛为祭……铺至祭坛东陛之下……这似乎是东夷祭祀高禖之神的规制啊。”

齐敬之不懂就问:“高禖之神是个什么神灵?”

骊山广野却没有回答,而是以目光示意两个黑小儿,接下来又是它们没资格听闻的秘辛。

没想到这一次蒲善和蒲喜都没有动,甚至蒲喜还得意洋洋地嬉笑道:“好教骊山老爷得知,如今满都城之人都知晓那处祭坛唤作高禖坛了,而且这名字正是出自浑天司鲁公之口!”

“听说朝堂上围绕着国主明年要不要登坛祭祀高禖之神,诸位大老爷已经吵了好几次了!”

听到此处,饶是骊山广野见多识广、熟知朝政,也不免瞠目结舌:“什么?朝堂诸公竟有人主张用东夷祭坛祭祀旧神?还为此吵了好几次?”

见他这副模样,齐敬之只好又问了一遍:“何谓高禖之神?”

骊山广野回过神来,苦笑一声:“说起来倒也没什么,此神乃是东夷之媒神,神职是管理婚姻和生育,是东夷诸王求子时所祀之神。”

作为一名颇为称职的灵台郎,又有古之彤鱼氏传承,骊山广野果然知晓不少上古的秘辛和禁忌。

当下就听他侃侃而谈道:“所谓高禖坛,当立于都城之南郊,广轮二十六尺、高九尺,凿四方石阶、围三圈矮墙。”

“每岁仲春之月,玄鸟至之日,王者亲帅六宫,祀太昊于坛,以少昊配,而祀高禖之神以祈子。具体的规制是:太昊位北朝南,少昊位东朝西,禖神位于东陛之南而面朝西方。礼用青珪束帛,共用一太牢祀之。”

齐敬之算是听明白了,合着这所谓的高禖坛并非只祭祀高禖之神,而是特地在春日玄鸟飞来之时祭祀太昊和少昊,对禖神的祭祀反倒像是捎带脚的,也就难怪骊山广野听说朝堂上的争论之后会是那般反应了。

于是,当骊山广野肃容正色、询问究竟时,更为稳重的蒲善便开口答道:“谈论此事虽有些犯忌讳,但说与骊山老爷听却是无妨,只因第一个向国主建言祭祀高禖之神的正是鲁公!”

“他老人家的意思是,那处高禖坛太过靠近天齐渊,干系甚大、不可轻动。然而与其耗费无数心力封印看管,还要时刻为之提心吊胆,倒不如效仿武成圣王并大齐先王故智,尽废东夷之祀,重新敕封一尊大齐禖神,彻底将东夷旧神取而代之。”

齐敬之听了不由点头,这种做法确实与他从前听闻过的武成圣王封神之道相合。

八主之神的体系中并非只有八尊神祇,那尊雄踞东海的司秋之神可不正是四时主的座下属神?如今再加入一尊禖神,确实是先王故智、无甚稀奇。

反倒是蒲善这个小精怪竟能将浑天司司正的主张讲得如此清楚分明,蒲氏酒肆背后的那位东主多半是个手眼通天的人物。

“鲁公的建言么……那反对鲁公的人又是什么说法?”

骊山广野追问了一句,只是立刻又摆了摆手:“嘿,其实猜也猜得出来。鲁公的意思明显是要虚封一位大齐禖神,将其并入八主之神的体系当中。”

“然而要敕封这样一尊列入国家祀礼的风俗神,哪怕不必通行天下、只配享于天齐渊的天帝庙中,对国朝气运的消耗依旧极大,绝非敕封一位城隍抑或山、水之神可以相提并论。”

“国主每次敕封的神位都是有数的,不知有多少活人死鬼为了得授一个神位,苦心孤诣地谋算、望眼欲穿地候缺,若是被这个突然冒出来的禖神插在前头而取消了名额,任谁也会怨愤难平,更不知牵扯到多少明里暗里的争夺。”

骊山广野说到最后,那语气当真是复杂得紧,其中既有发自肺腑的唏嘘感叹,也不乏看热闹不嫌事儿大的幸灾乐祸。

齐敬之却听得眉峰微蹙,在心中暗忖道:“安丰侯明显是被人算计,跟高禖坛扯上了关系。如此一来,原本只是神道纷争,如今又涉及到一个军侯之位的存废……”

“丁承渊乃至整个姜姓丁氏想要从中脱身出来,保全性命和富贵,只怕并不容易。”

少年细细体味着大齐国都中的波诡云谲,只觉眼前仿佛有无数名缰利锁纠缠,直如天罗地网一般,竟是处处陷阱、步步杀机。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