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嚼龙

作者:屠龙氏 | 分类:仙侠 | 字数:0

第195章 长养圣胎

书名:嚼龙 作者:屠龙氏 字数:0 更新时间:01-07 01:03

琅琊君追思起道祖、古帝与人皇古史,一时间谈兴颇佳,继续往下讲述道:「神游境第一步的灵台已经大致解说清楚,接下来便是第二步的神形。」

「修士以心相长坐灵台、怡神守形,这心相的诸般奇异之处就会渐渐外显于修士的身躯之上,产生种种神异变化,故而谓之神形。」

「修持到这一步时,修士同样要做出取舍,有的人会选择返璞归真,看上去平平无奇、其实内蕴锦绣,有的人则是放开胸怀、渐生非人之貌,望之如神似魔,也因此被称为后天异人。」

听琅琊君这么一说,齐敬之登时意会,意识到若是有合适的功法,自己这个圣姜之后没准儿也能像卢敖那般头角峥嵘。

他也终于明白了为何抟象殿主庆元子和天衣教虎君道人会生就一副狮虎之貌,日后再见到类似崔子韬那样虎眉斑斓、虎牙尖利的人物,自也不会大惊小怪。

郑仙哪知少年在短短一瞬间就转过了这么多念头,当下接着说道:「修士到了神形这一步,极容易遭遇形变之劫,也称作身劫,若是渡不过去,轻则身上长出些不该有的东西、又或者身体残缺、器官失灵,重则道心尽毁、走火入魔,化为狰狞扭曲之物,死得惨不可言。」

「通常说来,修士对自身血脉和体内神藏的开拓越是深入,遭遇的身劫就越多越烈,最终成就的神形也就越是玄妙,至于个中如何取舍,一看天生血脉、二看功法感悟、三看修士自己的心意。」

在齐敬之听来,这所谓的形变之劫就是类似迷神之劫一类的劫数了。

修士在成就心骨、开启灵窍之后,天地间的五色、五音、五味一起涌来,难免会猝不及防,从而目盲、耳聋、口爽。

与之相应的,当自身的容貌、肢体在短时间内发生剧烈改变时,修士的身心怕是也会承受极大的负担,当真是不可不慎。

当下只听琅琊君继续说道:「所谓的门户之别,自壮命境内炼时就在心田里播下了种子,心骨、启灵、餐霞、心相、灵台,一步步浇水施肥,至神形这一步终于显化在外,从此再难改换。」

「这种由内而外的变化不大可能瞒人,成了就是成了,不成就是不成。一门之中谁是真传道种、谁又是边角料,到此彻底分明。」

「譬如丁令威的肉身长久没有灵性主持,以至于自行尸解化鹤,正说明上代玄都观主乃是倾囊相授、并未藏私,而他本人也确实将《仙羽经》修到了极其精深的地步。」

听到此处,齐敬之的目光在郑仙那双宛如碧海青渊的眸子上停留了一瞬,旋即飞快移开,心中却是略松了一口气:「幸而修士可以对神形进行取舍,不是非得将自己修成怪形怪状不可。」

「至于丁令威,只能说无极之野绝不是什么寻常所在,一旦迷途其中,后果极为严重。帝鸿氏立下无穷之门,为修士指引归途,当真是功莫大焉!」

与此同时,齐敬之对形变之劫愈发小心在意。

寻常人别说容貌和肢体大变,就是忽然破了相,一时间恐怕都很难接受,起码他齐敬之的内心深处,就不大愿意变得长喙尖爪,抑或周身生羽长毛、灿若烟霞。

想想当初的卢敖,只是长了两根玉角,就被松龄县众人传成了妖魔,只得躲在家里不再出门,便知琅琊君口中的道心失守、走火入魔,绝不是危言耸听。

「最后再说第三步的道种,修士在自身的心相和神形稳固之后,就要内外相合、凝聚道种,接下来还要让道种飞出灵台,沐浴在雷劫罡风之中,淬炼九转、反哺神形。」

眼见齐敬之脸上露出疑惑之色,郑仙立刻摆手笑道:「你是想问这雷劫罡风是从何处而来的吧?这就不得不提到伏皇了。」

「伏皇,也就是伏

羲氏,有感于人族修士的道种依旧脆弱,遂以自身领悟的阴阳变化之理为祭品,祷于无极之野,使人族修士的灵台之外遍布雷劫罡风,一来可以抵御外魔,二来能淬炼道种,待得道种九转,自然道心坚固、道基圆满。」

说到这里,琅琊君略作犹豫,还是补充道:「一直以来,这世上就有一种传言……说伏皇曾经试图以春风化雨之法降服东夷之地,遂化身太昊,开创东夷龙纪,以祖君龙气压制和驾驭大地野性。至于究竟有没有这回事……反正咱们圣姜是不认的!」

「总之太昊的这种尝试虽有成效,却是治标不治本,其后传位于少昊金天氏,开创东夷凤纪,改以金乌巡天治世,妄图攫取大日权柄,再之后便有了高阳氏悬天而治,天与地变得泾渭分明,东夷之土野性复萌。」

「待得我圣姜受命、举族迁来,族中百姓多被邪神妖魔、东夷野人戕害,不得不狠下心肠,历数千载光阴伐山破庙、荡平夷部,移风易俗、深植法理,这才渐渐安稳下来。」

「饶是如此,还不时有包括诸姜在内的人族古国毁于妖祸,譬如那千年前举国覆亡的妫姓陈国。」

闻言,齐敬之不由得心生感叹。

原来人族圣贤不但在这俗世间筚路蓝缕、以启山林,为后世子孙打下一片大大的疆土,同样也在修行道途上、无极之野中披荆斩棘、修桥铺路,为后辈修士开拓出一条通天之路。

如此圣德巍巍,齐敬之身为人族子孙,当真是既感且佩!

他当即忍不住问道:「敢问君上,我姜族之祖炎皇又是因何功绩位列上古人皇?」

闻言,琅琊君先是沉吟片刻,方才开口答道:「你昨夜已经见识了数种道火,此时告诉你料也无妨。说起这第四境修士的道火之法,乃是燧皇、炎皇乃至帝鸿氏的共同功绩。」

「在神游境的修行法门完善之后,人族修士只要凝聚道种、淬炼九转,就勉强有了入野寻找机缘的资格,只是依旧步履维艰、凶险重重。究其原因,便是道种之中的杂质远不曾祛除干净,外头的身躯更是驳杂不纯,以至于始终无法一同入野。」

「然而这个问题颇为棘手,若是修士一味地躲在无何之乡、高坐灵台之上,枯坐于无穷之门前闭门造车,几无可能将之解决。」

「燧皇,也就是燧人氏有感于此,乃以御火之道为祭,祷于无极之野,许人族修士在入野归来之后,将自己收获的诸般灵物作为薪柴,于灵台之上点燃道火,以之焚炼道种与身躯,使之更加契合无极之野。」

「只要能禁受住焚身之苦,人族修士便可将道种和身躯之中的杂质尽数炼去,在内则圆满无漏、成就阳神,谓之纯阳真人;在外则霞举飞升、身入无极,谓之羽化真人;若是二者皆备,证得形神俱妙、与道合真,谓之妙道真君。」

听到这里,齐敬之已经大致摸清了脉络,知道如今人族的修行之法乃是古之圣贤们以大慈悲、大法力、大智慧一步步摸索、接续而来,目的就是要降低入道修行乃至入野遨游的门槛,好让更多资质相对平庸的族人能够有一条循序渐进的修行之路。

听琅琊君话语里透出的意思,修士只要除尽体内杂质,成就羽化真人,便可将身躯一并带入无极之野,而第四境大成的妙道真君,则必定能够做到这一点,已经堪比那些传说中的先天生灵。

念及于此,齐敬之便忍不住开口说道:「修行路上颇多险阻,甚至原本连路都没有,古之圣贤为了我等后人,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实在是令人敬佩。」

「燧皇初创道火之法,想必同样有着不足之处……君上方才提及炎皇和帝鸿氏,想来是这二位又做了改进?」

郑仙闻言,当即微微一笑:「不错!人族修士有了道火,不但多出一

种磨砺自身的手段,更可举火于野、抵御外魔,其中的好处不言而喻。然而道火酷烈、桀骜难驯,不知多少修士禁受不住焚炼之苦,道种身躯尽作劫灰。」

「炎皇,也就是神农氏,不但同样善于用火,还入野遍尝灵物、穷究药理,遂以「七情配伍、君臣佐使」的炼药之法为祭,祷于无极之野,许人族修士以自身道种为基,居中搭配诸般灵物,再以三花、五气为辅而调和之,最终成就最为契合修士自身的独门道火。」

「这种道火就要温顺多了,也是自此之后,无极之野中属于人族的星星之火才真正多了起来,而且每个人的道火皆有不同,渐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之势。」

齐敬之闻言就是点头,姜祖炎皇以炼药之法驯服道火,果然无愧于神农氏之名。

「只不过这种方法的门槛仍旧有些高,不少修士无力兼顾燃火与合药,不但将冒死得来的诸般灵物白白消耗,以至于蹉跎岁月、难以寸进,还有可能一时不慎,将自身灵台付之一炬,落得个台焚人亡的凄惨下场。」

「于是帝鸿氏在祂还称有熊氏的时候,乃采首山之铜,铸黄龙升天鼎,以之约束道火、调节火候,再逐步加入君臣佐使诸药,从容炼成灵丹大药,以之负载自身圣道、孕育姹婴灵光,故而此药又被称为圣胎。」

「有了此鼎,积薪、道火、合药这三个步骤得以真正贯通,修行第四境彻底完善,名之曰长养圣胎!一旦大药成就,便是圣胎妙道真君!」

「炼骨壮命、天人交感、游神御气、长养圣胎,我人族修士经此四境,终于将原本的后天之躯炼制成入野遨游的车驾,不但得以复返先天,更将修行前路彻底接续,从此神圣可期。有熊氏凭此圣德,被人族共尊为轩辕圣皇。」

郑仙说到此处,眼见齐敬之的眼神有些飘忽不定,不由笑道:「你想的不错,郑某的金鼎便是先祖效法轩辕圣皇所铸。他日你若能踏入第四境,自然也要入野拾取薪柴,积蓄足够之后再于灵台铸就鼎炉、点燃道火,为自己炼制大药圣胎。」

齐敬之点点头,忽而抢在这位琅琊君的前头高声吟诵道:「暑往寒来造化间,谁将大药驻朱颜?」

郑仙哈哈一笑,同样高声答道:「金灶神釜、还丹金液,升天住地、于俱长生!」

下一刻,这两个无论年纪、地位、还是修为境界都相差悬殊的圣姜修士对视一眼,俱是会心一笑。

笑过之后,郑仙忽又一声轻叹:「当初郑某野心太大,鼎中大药只炼成一半就难以为继,好在只是这一半就让我迈入了第五境,得以突破三百年的寿元大限,浮海逍遥至今。」

齐敬之不由一愕:「第四境圆满竟只有三百年的寿元么?」

他嘴上问的是寿元,心里想的却是旁的,又忍不住点头道:「难怪虎君道人在君上面前连反抗都不敢、只一心想着逃遁。我记得他才被放出金枣时,君上就说自己已有近五百年不履东岳泰州之土,想来就是这一句彻底吓坏了他。」

郑仙闻言不由得哈哈一笑:「三百年已是凡人四五世的光阴,你这少年怎么还嫌少?」

「第四境修士所言的三百年寿元,乃是自身维持在巅峰的时间,没有病痛、亦无衰老,待得日月煎寿、天人五衰之后,那些个苟延残喘的时日却是不算在内。」

齐敬之点点头,复又开口问道:「君上曾提及诸姜所占据之地,除了太岳祖州、东岳泰州、西岳华州,还有尚未立岳的南、北二州……不知这立岳二字又作何解?」

「你这年轻人心气倒高!」

郑仙闻言就是一笑:「咱们移居东夷的这一支姜族,初祖曾被炎皇封为太岳之官,执掌族中祭祀,故称太岳圣王。」

「其后武成圣王、九合圣王

相继治世,又分别立下西岳和东岳。」

「简而言之,圣姜五州之所以只有三岳,乃是因为我姜族在这东夷故地只诞生了三位圣王。」

「至于这已经立下的三岳是个什么模样,还是将来你自己到无极之野里瞧吧!」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