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重生2004:独行文坛

作者:长夜风过 | 分类:女生 | 字数:0

第243章 高端的商战,就是这么朴实无华

书名:重生2004:独行文坛 作者:长夜风过 字数:4.5千字 更新时间:01-07 01:24

潮汐文化与上美厂的“梦幻联动”,同时引发了动画、影视行业内外的双重震动。

根据媒体报道出来的内容,业内人士敏锐地发现了张潮似乎从日本引进了一种不依赖手工作画、成本还较低的动作制作技术。

原本大家看预告片,评估这部动画的投入怎么也不会少于3000-4000万元,毕竟是在成本高企的日本制作完成的。

但是最后据说才花了2000多万,还是在制作了中、日双版本的情况下,这就大家对这种动画制作技术的兴趣拉满了。

短短两三天内,张潮就从各种渠道收到了无数邀请,希望也能提前观影。

但是张潮全部都拒绝了,原因很简单,中国版《你的名字》进入了最后的制作阶段——广告植入!

这次张潮把寻找植入品牌的机会给了上次在日本一起观影的几大院线负责人,动画本身又在国内引发了这么大的轰动,所以进展格外顺利,很快就敲定了20多个品牌的植入。

每个品牌根据植入位置、品类、时长的不同,支付了20万到50万不等的广告费用,合计超过了600万,这一下就让张潮收回了70%以上的前期投资。

而心痒痒想要提前看到《你的名字》的国内同行,有些甚至忍不住专门飞去日本看了全片,效果就是一看一个不吱声,然后继续通过各种渠道疯狂联系张潮,想要进行合作。

而在普通影迷层面,《你的名字》的爆火,无意中带动了一家网站开始进入大家的视线范围:时光网。

这样的对话悄然出现在QQ群和各种聊天室里——

“你们看了《你的名字》预告片了吗?”

“当然看啦!但是好短哦,只有两分钟,张潮GG真小气。”

“嘿嘿,其实预告片不止一部哦。你把这个网址复制到浏览器的地址栏……”

“嗯!?”

“看到了吗?”

“看到了!哇!首页就是!这个时光网好棒!谢谢大虾!”

“谢谢大虾!”

“谢谢GG!”

……

成立于2005年的时光网,在今年并购了互联影库和电影博客,一跃成为web2.0时代最专业的中文电影专门站,有着全网最强大、最全面的影视数据库,拥有超过20万部的电影资料及130万影人资料。

俨然是全球除IMDb之外的第二大影视数据库。

时光网原本是专注于影评、影讯和行业消息的发布,但是《你的名字》的爆火让网站的创始人、CEO侯凯灵机一动,连夜改版网站,将《你的名字》预告片放在了首页最显眼的位置。

仅仅这样当然还不够,时光网还把日本版上映前发布的3部预告片,翻译了字幕以后,一起放在了中国版预告片的下方,一下子引发了病毒式的狂热传播。

毕竟日本那边已经上映了,3部预告片包含了更多的情节和画面,关键是能让如饥似渴的影迷、书迷们看到更多《你的名字》那瑰丽、绚烂的视觉效果。

在短短两天内就把时光网的访问量10万级别干到了百万级别,服务器差点没瘫痪。

毕竟大部分的门户网站,“电影”往往只是娱乐版块下面的一个小分类,还不如明星八卦。要想看到《你的名字》的预告片,至少要点开四五个层级的菜单,哪有时光网在首页这么直白明了。

时光网也正式“破圈”,从过去的小众影迷专业站,逐渐走向大众化的电影资讯站,几乎复制了东方兴“博客中华”的崛起之路。

“潮汐文化”原先给邢思媛打造的高冷炫富人设账号“柒公子”,又来了次火上浇油:

诺大的影厅内,只有一个长发婀娜的女子坐在最黄金的位置上,露出身材比例极好的背影;而巨大的银幕上正播放着灿烂精致的动画场景,不是《你的名字》还有哪部?

配的文字依旧是高冷的凡尔赛味儿:夜晚,东京,温暖的故事,让一个人的影厅并没有更冷。

这倒不是马伯慵他们特意安排的,而是邢思媛突然通过邮件发回来的。正常来说这,这时候她应该在美国上课,谁知道她突然就去了日本,还包下了一整个放映厅。

马伯慵、双学涛对邢大小姐的这一举动也只能报以“ORZ”的表情,然后马上安排美术人员作图、上线。

果然这期博客一更新,“柒公子”的留言板回复直接就爆了,虽然她之前的各种炫富花费比去东京电影院包场更奢靡,但是没有哪次像这样和大众关注的热点榫接得如此紧密。

尤其是“柒公子”开通博客以来,第一次回复了粉丝的提问——

「姐姐姐姐,你是包场看的吗?」

「嗯,检票太麻烦了。」

短短一句话,再次刷新了大家对“有钱”这个概念的认识,下面的跟贴飞快地就超过了3000条。

一方面是“原来大小姐也有和普通人一样的爱好啊”,另一方面是“普通人的爱好大小姐爱起来真是不普通啊”。

两种奇妙心理的交织下,“柒公子”的这期博客彻底火了,转发量很快超过了百万。

张潮也没有预料到这种情况,呆愣了半天了以后问道:“老马,邢大小姐的书写完了吗?”

听到这个问题,马伯慵的脸就微微扭曲,作为邢思媛的“文学导师”,每次改起她的,他都要呲牙咧嘴好一会儿。

不过他还是老老实实地答道:“已经写完了,正在做最后的修改。出版社也联系好了,就放在长江社。”

张潮满意地点点头道:“加油,争取在10月份就把书给出了。老马,你好好干,这可是个过亿的大生意!”

马伯慵心想张潮怎么最后还开起黄腔了?不过他也没多想,继续捏着鼻子帮“徒弟”修改文稿了。

张潮并没有注意到马伯慵的表情,又问起了双学涛《夜宴》上映这一个星期的情况怎么样了。和华宜的矛盾,张潮在内部只告诉给了双学涛,毕竟双学涛是法律出身,能提供更有建设性的意见。

双学涛道:“《夜宴》首日票房是700万,首周票房是3300万,比市场预估低了近30%。根据测算,到月底淡出院线为止,《夜宴》的票房大概在1.5亿左右。

这比上映前预估的2.3亿票房低了很多。即使算上后期的长尾收益,按照华宜自己公布的1.2亿成本,在《夜宴》这个项目上,他们也要亏3000万到5000万。”

张潮听完不禁“啧”了一声,华宜这下估计真要肉痛了。哪怕《夜宴》这1.2亿成本有虚报的成分,但损失在千万级别以上,也是板上钉钉的事。

自己和“大小王”的梁子也算是结死了。重生以后,他一直奉行的原则就是“就(发生的)事论事”,不因为自己上一世的记忆而提前下是非或者道德判断。

比如华宜公司,至少在他们刚起步的这几年,对国内电影市场的发展做的贡献是正面的。至于七八年甚至十几年后那些糟烂事,那和现在的华宜公司没有关系。

所以一开始张潮还愿意与他们合作。但既然现在对方已经开始下三滥了,张潮也不介意和他们彻底撕破脸对抗。但是面对接下来的竞争,张潮也没有十足的把握。

毕竟对手是程龙大哥的《Baby计划》,一同主演的还有古仔,算是票房号召力很强的了。

思考良久以后,张潮对双学涛道:“相比华宜来说,我们还很弱小。商战是残酷的,他们要是开始在影片宣传、舆论造势,甚至是院线关系方面做文章,我们得提前做好预案。

这样,你把大家都喊进来,我们一起开个会。……”

双学涛汇报的数据,在王仲军、王仲磊那里,自然有更准确的版本。

看着《夜宴》“惨不忍睹”的票房,王仲军脸黑得像墨水,王仲磊把办公室存放酒杯的镜柜砸了个稀巴烂,反正喝酒也已经不能缓解他内心的狂怒了。

现在的《夜宴》在媒体上已经完全“失焦”了,所有人都在讨论《你的名字》。要想扭转局面、重新成为舆论焦点,华宜计算过,至少要往宣传方面再砸1000万——但问题是,砸完1000万,大家就真的会重新关注《夜宴》,为它买票观影吗?

谁也不敢保证。宣传就是这样,一旦过了转捩点,边际效应会把达到前期相同效果的成本垒高到无法承担的地步。

别到时候1000万砸下去了,产出的票房还没有1000万——这反而很有可能发生。

但是不砸的话,等于放任《夜宴》进入了“慢性死亡”,预计再过1个星期,它在电影市场上就会悄无声息地消失。这在情感上又让王家兄弟无法接受。

毕竟这部电影,承载了他们太多的野心。

王仲军思考良久,最终还是痛下决心道:“《夜宴》已经救不了了。我们现在要把全部的精力,放在《Baby计划》上!”

王仲磊道:“可是《Baby计划》我们不是大股东啊!收益的大头是他杨老板的,难道要我们单方面投入。”

王仲军乜了一眼自己的弟弟,心中涌起一种“恨铁不成钢”的感觉,但还是耐心地解释道:“正是因为《Baby计划》的收益大头是杨老板的英煌,所以我们要把他拖下水。”

王仲磊:“嗯?拖下水?”

王仲军恶狠狠地道:“杨老板什么人?我们只要告诉他张潮的动画电影选在国庆档,就是为了狙击《Baby计划》,他自然会做一点事出来。

他可是12岁就和海盗做生意的狠角色,很多我们不方便做的事,他就能做。”

王仲磊疑虑道:“他再狠,也是在香港,这里是燕京……”

王仲军冷笑道:“我们只管和他说,我就不信他会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钱打水漂。”

王仲磊一捶桌子,道:“大哥,你要我做什么,说吧!”

王仲军道:“开公司以前,你不是认识几个四九城的大顽主?还能联系上吗?”

王仲磊一愣,问道:“……能,倒是能。可我们这不是商战吗,找他们有什么用?”

王仲军鼻子里“哼哼”两声,没有回答,而是看向窗外。燕京城此时已经夜幕低垂,天上的云彩堆积得很厚实,别说月亮,就连星星也看不见一颗。

英煌的杨老板,是在第二天接到王仲军的电话的。面对这个老奸巨猾、黑白通吃的杨老板,王仲军并没有隐瞒自己弟弟和张潮结怨的原因。

杨老板听完以后,虽然心里骂了无数个“丢雷……”,但是他毕竟已经年过六旬,年轻时的火气已经消磨得差不多了,此刻他考虑的是怎么避免出现损失。

同时,还是趁机狠狠敲王家兄弟一把。王仲军也没别的办法,只能咬着牙同意再让渡5%的内地票房收益给英煌,才让杨老板松口答应出手。

挂了电话,杨老板也陷入沉思当中。他虽然在香港颇有能量,但只要过了皇岗口岸,也就得老老实实做人。

张潮在大陆正经是文坛明星、媒体宠儿,官方对他也是“倍加呵护”,而且还同时是燕大、燕师大两所顶尖院校的毕业生,老师们更是个个声名显赫。

用“物理”方式对付张潮,恐怕会把自己都搭进去。

想了半天,杨老板终于拿定了主意,他用桌上的座机打了一个电话,半个小时后,一个梳着过时的锅盖头、戴着墨镜的男人,出现在了他的办公室里。

男人一见到杨老板,就摘下墨镜,热情洋溢地张开双臂,豪爽地道:“好久不见,杨生,有什么好生意介绍?”

杨老板当然不会和他拥抱,只是笑道:“你上海仔生意做得那么大,哪里需要我介绍。”

叫“上海仔”的男人也不觉得尴尬,自然而然地放下双手,客气地笑道:“我那些生意,哪里入得了杨生的眼。”

杨老板也不绕弯了,直接问道:“我记得你90年代是做盗版VCD的,全港1万多个档口卖的都是你的碟片。”

“上海仔”笑道:“都是十几年前的事啦,现在年轻人都用网路下载盗版电影看,这个生意早没了。”

杨老板笑道:“如果我现在要你搞一部电影的盗版,你还找不找得到门路呢?”

“上海仔”眼睛滴溜乱转,不过很快就道:“盗版无非就是去电影厅偷拍,厉害点的就去电影公司搞胶卷翻录……只要你杨生开口,香港还没有我搞不掂的电影。”

杨老板站起身,向前倾斜,盯着“上海仔”的眼睛问道:“如果不是香港的电影,你有办法吗?”

“上海仔”道:“乜电影?在哪里上映?”

杨老板答道:“一个动画片,在日本。”

“上海仔”露出轻松的笑容,道:“日本啊?日本盗录的我很熟。只要是在上映的,一星期内我帮你搞掂。”

杨老板这才坐回座位,轻松地道:“好。你要多少报酬?”

“上海仔”双手搭在杨老板的办公桌上,笑着道:“一分钱我都不要,我只要一个和杨生合作的机会!”

(两章合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