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重生2004:独行文坛

作者:长夜风过 | 分类:女生 | 字数:0

第171章 全面崩盘!

书名:重生2004:独行文坛 作者:长夜风过 字数:2.3千字 更新时间:01-07 01:24

《“书中自有黄金屋”,“天价书”惊爆赠金20克!》

《买到就是赚到!张潮再开出版界先河!》

《“天价书”变“福利书”,张潮再度施展障眼法!》

……

一天之间,从网络平台到报纸、电视,全是张潮精装限量版赠送20克黄金的新闻。

记者们很快就找到了几乎所有买到限量版的书迷,拍下了他们手执黄金薄片、一脸笑容灿烂的照片。每片黄金都有单独的编号和张潮签名的錾印。

一下把收藏价值拉满了!

当然没有买到的毕竟是绝大多数,尤其是那些限量版发售前退群、取关的“前书迷”,更是悔到肠子都青了。

不到3天时间,限量版书+金片的黑市价格已经炒作到了1万元,单独买书也要3000元!

而心浪博客又及时上线了另一条新闻,把舆论氛围推到了顶点——

《10万元大奖已被领走,“琴心剑胆”原是高校教师》

全文自然信守了承诺,没有提“冯铮”这个名字,但是白晔等人自然知道这个“高校教师”是谁。

参与了“琴心剑胆”这个账号运营的常丽华等人顿时全炸了,打不通冯铮的电话,就一个劲儿地追问白晔:

“白老师,那篇文章我也是出了力的,全文模仿张潮的文风是我的提议吧?我这儿还有聊天记录呢!这10万块,我怎么也有一份吧?”

“白老师,文章里那30多条‘黄暴黑’摘抄可全部是我连夜找出来并录入的,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吧?这10万块,我怎么也有一份吧?”

“白老师,文章最精髓的那句‘抵御黑潮,才能迎来蓝天!’是我提出来,可不是小冯。这10万块,我怎么也有一份吧?”

……

白晔脑浆子都要沸腾起来了,完全安抚不了众人的情绪。

10万元在2006年绝对不是一笔小钱,像冯铮这样的高校青年教师,每年拿到手的不过六七万。这在搞文学批评的群体当中还算高的了。

毕竟文学不景气,文学批评的市场就更加萎缩。80年代繁荣一时的文学批评杂志大部分都停刊了,还活着的几乎全靠拨款,征订量多的一期也不过两三千份。

不是谁都像白晔一样头衔长的一张名片排不下,经常能当各种文学活动的座上宾的。

况且白晔的承诺还只是墙上的大饼,可张潮的10万块已经实打实地被冯铮领走了!

白晔只能耐心地给大家做工作,表示会找冯铮好好谈一谈,尽量让他把10万元拿出来给大家分,并且高风亮节的表示:“我一分也不要,都是你们的。”

但挂了电话,白晔就开始发愁。他倒是想找冯铮的学校领导向冯铮施压,但他心里清楚,这件事情实在太龌蹉了,人学校领导也在学术界有一号,能不能答应还是两说。

而且冯铮敢去把钱领了,就肯定做好了和所有人翻脸的准备。自己逼急了,他把事情一曝光,那就整件事就不止是不可收拾,而是全面崩盘了!

就在白晔心乱如麻的时候,《少年如你》《蜗居》《你的名字》三本书迎来了首印之后最大的一波销售浪潮。

原本这次的争端仅仅局限在文学圈里,最多就是通过博客这种传播方式外溢了一些影响力而已。

但是“黄金书”和“10万元大奖被领走”两条新闻一出,“张白之争”彻底破圈,几天时间里就成为了全社会关注的焦点事件。

为张潮“找茬”更是引发了全民热情,已经蔓延到了许多不、甚至不关注文学的人群当中。

花二三十块买本,找到一处“黄暴黑”,就能赚到3000块,这种好事傻子才不做。

远在长福的张潮老爹,也把三本翻出来,仔仔细细地翻阅,还偷偷摸摸注册了一个心浪博客的账号……毕竟零花钱实在太少了……

虽然大部分的“黄暴黑”,已经被“琴心剑胆”列举了,但是肯定还有漏网之鱼,在广大人民群众的人海战术下,三本陆续又被找到了30多处“黄暴黑”——不过其中大部分实在很勉强。

甚至《少年如你》里程念被大雨淋得全身湿透都被当成了“黄色描写”——“找茬者”很认真地推理道:衣服淋湿了就会贴在身上;如果是白衣服还会变得透明;尤其程念是个女生……

还有《消失的爱人》里尼克和艾米吵架时用了一个脏词,也被算成“语言暴力”。

但张潮不管那些,很爽快地都认下来,又是10万多的奖金给了出来。

春风社、花城社、长江社,三个出版社的主编都要笑麻,各地书店、书城的订货电话就没有停过,印刷厂又开始加班加点了。

白晔直到看见自家的闺女,休息的时候都从包里翻出一本《蜗居》津津有味地在翻,才反应过来:“坏了!”

《莫让“黄暴黑刊”占据青少年的精神世界》的目标人群从来就不是张潮的读者,或者资深一点的文学爱好者。此文的精髓就在于通过断章取义,来误导没有看过张潮作品的吃瓜群众。

一旦把群众误导成了“群氓”,形成的巨大舆论压力,足以压垮绝大多数人!

但这一切的前提是,大家没有看过张潮的书。现在张潮通过制造热点,让这些吃瓜群众开始看这三本了,断章取义的误导效果自然就烟消云散。

更可怕的是,看过书的吃瓜群众肯定会愤怒地发现——3本,加起来60多万字,所谓的“黄暴黑”描写一共就70多处,合计不到6000字,连总篇幅的1%都不到,这还是在算进了上下文的情况下。

吃瓜群众为什么花钱买书?不就是《莫让“黄暴黑刊”占据青少年的精神世界》误导没读过的人认定张潮全是此类描写,大家才纷纷下场“淘金”。

结果,钱花了,“金子”没淘到,那怪谁?

很快,名为“琴心剑胆”的博客留言板就被冲烂了——“骗子”“哗众取宠”“垃圾文章”“傻 X”“别让我知道你是谁”……

相应的,为张潮“鸣冤”的文章也越来越多——

《拨云见日:走出“误解”的张潮》

《“黑潮”原来不黑,张潮到底得罪了谁?》

《朗朗文坛,容不下阴谋横行!》

……

矛头几乎直指白晔等文学批评家。尤其是之前参加过“当代散文发展研讨会”的作家们,被白晔、贾平娃等人用人情压制了几个星期,现在终于都爆发出来——

《“张白之争”源起——一场令人难忘的文学讨论会》

《“大时代中的大手笔”会议实录》

《文坛不是花坛,更不是酱坛!》

……

而压垮白晔的,是之前的忠实追随者常丽华的一篇公开文章——

《“10万大奖”究竟该归谁?一篇檄文背后的肮脏内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31528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