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重生2004:独行文坛

作者:长夜风过 | 分类:女生 | 字数:0

第198章 史上最高规格的毕业答辩

书名:重生2004:独行文坛 作者:长夜风过 字数:2.2千字 更新时间:01-07 01:24

张潮接完孔磬冬的电话以后,自己也是满脑子懵圈。仔细捋了一遍,也不能确定是谁在这节骨眼折腾他。

谨慎起见,张潮特地跑了两个学校的教务处,仔细核对了自己的出勤记录、作业和期末成绩,确定在这些“硬指标”上没有问题,才放下心来。

至于说论文与,他有120%的信心可以通过。

燕大给他安排的答辩时间是6月5日。张潮赶在答辩前1周,完成了论文最终稿的修改,报送了答辩材料。

然后窝在家里,一遍一遍地过自己的论文,包括引用的参考文献,务必做到万无一失。

这次他用“诗意的逃逸”来统摄整篇论文,在原先探究王小波技巧的基础上,指出王小波创作的终极目标不是为了炫技,而是通过创化一个“诗意世界”,解构规训、无趣的现实世界,从而完成一次精神上的叛逃。

他的在传统意义上是无意义、无历史、无道德、无文化、无结构、无价值的,是对传统文学彻底的叛逆与颠覆。

张潮还在其中融入了大量自己创作的感想和体会,从同为创作者的角度,解析了王小波在写作《万寿寺》时的心理特征。

不知不觉,张潮为答辩准备的笔记,都写了一二十页,预设了各种老师可能会提出的问题。

通常来讲,本科的毕业答辩并不需要这么复杂的准备过程,问题通常来讲也是常见的那么几个,无非就是“选题的原因”“论题的价值”“理论基础”“方法和思路”等等。

哪怕是燕大也差不多,最多就是老师水平更高,问得更细而已。

但是有了上级部委两司主任上门复查成绩的事情发生,不由得他要更加小心翼翼。

果然,在答辩前3天,张潮被特地叫去燕大中文系的系主任办公室开会。在场的除了系主任温如敏,曹文宣、孔磬冬外,还有钱立群等老教授。

张潮向几位老师问过好后,温如敏道:“张潮同学,你的论文我们都看过,问题不大。但是呢,确实有些人很关注你的毕业问题。

你也不要有太大的情绪。因为你的情况确实很特殊,大家关心也是正常的。只要咱们行得正、坐得端,任何考验都不怕。”

张潮笑着道:“各位老师放心。不管‘关注’,还是‘关心’,我都不怕。”

温如敏点点头道:“那就好。你是燕大‘作家班’时隔十多年重办后的第一届、也是第一个学生,也是我们燕大‘作家班’在新世纪向社会交的第一份答卷。

我们也想让社会上、高校届那些质疑者心服口服——如果要提高你毕业答辩的规格,不知道你有没有信心?”

张潮听完反而松了一口气,对论文他还是有十足的把握的。于是答道:“当然有信心——但不知道是什么规格?”

温如敏道:“一般一个答辩小组是4个指导老师,1个正教授带几个副教授或者讲师。但是你的答辩小组,可能要用6个人组成。除了本校的2个教授,还要再从南大、复大各请1个教授,最后部委再委派2人旁听。

答辩过程全程录音录像,作为资料保存。”

张潮听完以后,好一会儿才问道:“这是不是全国中文系有史以来,最高规格的本科毕业答辩?这是以后大家都这样,还是就我这样?”

钱立群教授这时开口问道:“如果就你一个人是这样,你会不会觉得这是针对你,甚至欺负你?”

张潮开始沉默,答案不言而喻。

曹文宣叹了口气道:“要说是‘针对你’有点言重了。但这是燕大‘作家班’,燕师大‘作家研究生班’,以及南大、西北大、复大等想开办或者复办类似班级都面临的一个问题——

怎么说服社会,我们这些大学开办‘作家班’是为了文学繁荣服务,而不是变成某种特权渠道。2年前因为你,大家才有了这个行动;2年后,人家同样要看你的表现,来衡量‘作家班’的价值。”

张潮问道:“难道这2年来,我的创作成绩还不足以证明这份价值吗?”

曹文宣道:“如果以你的创作来作为标杆,那能达到这个标准都不能用寥寥无几来形容了,根本没有第2个。所以重点是‘学术水平’的考核,这还是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的。

这就是今天燕大而不是燕师大让你来开这个会的原因。”

钱立群接着道:“我虽然退休了,但是这次答辩,本校教授里有我1个——说起来,我也已经很多年没有给本科生做答辩指导老师了。

这次你的答辩,要求会比普通的本科生严格一些,但是绝对不会离谱。你既然开了风气之先,那有没有勇气,再为‘作家班’树立一个高的学习标准。”

张潮想了想才说道:“这些都没有问题。但是我总不能由着那些无聊的质疑者揉来搓去,不管他们是具体的某几个人,还是不特定的许多人。

既然我全盘接受了这些条件,那我是不是可以提出自己的一些要求?当然,这些要求不会影响答辩过程。”

温如敏道:“要求只要合理,你尽管提!”

张潮道:“我希望我的答辩全过程不仅要录音、录像,还要全程直播。如果学校协调不了媒体资源,那么由我来找。一场本科毕业答辩,一般就15分钟;就算我特殊点,翻一番,也就是半个小时。

相信不少电视台对报道我还是有点热情的,这也占用不了他们多少时间。”

张潮一语既出,几位教授都感到有些棘手——直播毕竟不可控因素太多,张潮表现得好,自然皆大欢喜;如果表现不好,那燕大也跟着丢人。

但是张潮从来不打无把握之战,看他胸有成竹的样子,似乎笃定自己能在直播里大放异彩?

就在众人都沉默之际,孔磬冬率先打破了僵局,他有些促狭地笑道:“哪有光让张潮吃亏的道理?既然给他准备了史上最高规格的毕业答辩,那么就得允许他享受史上最隆重的答辩通过仪式嘛。”

钱立群也点头道:“既然已经打破规矩了,那不妨再放肆一点。张潮有这个信心,我们还缩手缩脚的,让学生看了笑话。”

温如敏作为系主任,考虑得自然要更周全一些,他想了一会儿才道:“原则上我同意媒体可以来现场报道,但是是否采取现场直播的方式来呈现你的答辩过程,我还要和学校领导商量。

兹事体大,还要仔细斟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