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重生2004:独行文坛

作者:长夜风过 | 分类:女生 | 字数:0

第194章 创业板也不错啦!

书名:重生2004:独行文坛 作者:长夜风过 字数:2.2千字 更新时间:01-07 01:24

张潮暗叹一口气,该来的还是来了,他对并入华宜一起上市兴趣不大。

一来他对“午夜潮汐”的定位和发展本来野心就不大,目前能做好文学作品保护、开发作品版权,兼顾一些文学创意项目的筹划、运营就可以了。

二来华宜这“贼船”也不是这么好上的。华宜在上市之初确实风光无限,但是很快飘上天的王氏兄弟就各种“作”,不是花几个亿买梵高的画,就是折腾什么影视城,“华宜系”的名声也一塌糊涂。

做文学经纪这行,规模小点不要紧,要紧的是名声不能臭。作家们在这个问题上都有点洁癖。刘振云这么好的一个顶级作家,因为和冯晓刚、华宜捆绑的太紧,导致风评受害。

至于王仲军伸出摇动的食指代表的那个数字,他一点兴趣都没有。1个亿嘛,山西邢有天那可是真金白银就放在港岛,自己只要答应做他的便宜女婿就行。

不过王仲军好歹是客客气气地来邀请,张潮也不好太生硬地拒绝,于是道:“我对‘午夜潮汐’的发展另有想法,所以它的独立性非常重要。除非……”

王仲军连忙道:“我们会最大程度地保证‘午夜潮汐’的独立性,除了上市需要的合并报表以外,‘午夜潮汐’的一切还是由你来掌控!——好了,你说,‘除非’什么?”

张潮笑道:“除非,这次并购把我摘出去,也就是我个人的作品从‘午夜潮汐’里独立出来。我想只有这样,华宜才会用心投入资源,把‘午夜潮汐’发展好。”

一句话像子弹一样击中了王仲军的心脏,让他脸上的表情都扭曲了一下,但是凭借十几年商海浮沉历练出来的涵养生生给压住了。

华宜上市最需要的就是净利润,现在整个国内的文化圈连同文娱界,就没有比张潮的更能产生“净利润”的项目了。

别看冯晓刚这两年的电影动不动就1个亿、8千万的票房,实际上华宜作为制作方,能分到到票房,再减去制作成本,一部戏票房好的时候也就2-3千万的收入。

但一个影视公司里不是每个导演都是冯晓刚,也不可能每部戏都赚钱。从冯晓刚电影里赚的钱,至少有一半要赔进其他项目里。

就算是冯晓刚,就能保证他的下一部电影一定是赚钱的吗?斯皮尔伯格都不敢这么说。

张潮就不一样了,他一年几乎能产出2部长篇,销量动辄百万起步,加上之前的作品还是源源不断地提供版税,他一个人在国内的版税收入就不低于2000万。

何况他还有大量的海外收入,包括《消失的爱人》《大医》的美国版税,日本集英社、角川社的版税和周边,台岛港岛的版税——虽然张潮从来没有透露过有多少,但是华宜公司在内部开会的时候,估算其总额应该超过国内的收入。

甚至可以这么说,张潮一个人产生的“净利润”,某些年份,可能会超过华宜整个公司。

而张潮创作成本呢?除了时间以外,可以说约等于零。

“午夜潮汐”签下的其他作家作品的收益,目前加起来都够不到张潮国内的版税收益的边。

所以收购“午夜潮汐”,其实就是想把张潮每年几千万的收益并入到华宜的报表当中。当然也不是白拿,王仲军兄弟还没有把张潮当成傻子,自然会给出足够的回报。

他还有一个隐藏的小心思,不足为外人道——如果能把张潮与华宜捆绑成功,那么华宜的业务就从两条腿走路变成三条腿走路。

之前的两条腿是冯晓刚的电影票房,和王晶花的艺人经纪。这两条腿固然都走得又快又稳,但是冯晓刚和王晶花的班底独立性都很强,动不动就要和自己议个价。

引入张潮,虽然也不受自己的控制,但利用得好,却可以反制冯晓刚和王晶花。三足鼎立,他和他的弟弟才能稳坐钓鱼台。

张潮的想法不是这样,自己把作品收益并入华宜报表,上市以后自己可能会多出几千万甚至上亿的额外收益。对但是对现在张潮来说,钱已经多到一定程度了,再多就是一串数字而已,对他的吸引力已经不大了。

更别说在美国那边,未来2年,有一个世纪大空头等着他去投机,华宜上市带给他的额外收益,几乎不太可能比得上这次的投机。

而拿来投机的钱,主要就是放在美国一直没有汇回来的《消失的爱人》与《大医》的版税。再过1年,累计应该超过1000万美金了。

把自己作品的收入都并入华宜的财务报表里,那到时候投机赚到的钱,算自己的算华宜的?要不要公开?虽然肯定有办法规避,但何必折腾。

两人各自盘算着自己的那点小心思。过了好一会儿,王仲军才有些苦涩地道:“看来张潮同学对参与华宜的上市计划一点兴趣也没有了?”

张潮道:“这个计划对别人来说,可能很诱人。但坦白讲,对我来说意义不大。我更看重‘午夜潮汐’作为文学经纪的纯粹性,现在我们运作的好几个项目前景都不错。

如果华宜愿意参与,相信会给你们带来不错的收益。这样对华宜在几年后冲击主板上市也有帮助。至于我自己的作品,相信华宜内部已经评估过价值了吧?”

王仲军点点头道:“其实也没有什么不能说的。我们估计如果你愿意带着‘午夜潮汐’并入我们华宜,会是除了我们两兄弟以外的最大股东,持股比例甚至要超过我弟弟仲磊……

上市以后你的身价,应该不会低于3亿人民币,甚至可能更高,5亿、6亿都有可能。”

张潮摇摇头道:“那你们算过没有,我的作品收益自然累加,到达3亿要多久?况且你说的这3亿是股票市值,不是现金。我要从股市里拿钱出来,作为大股东减持还要发公告。

减持多了,股价跌了,我还得挨骂。这种‘3亿’对我来说,确实没有太大意义。不过要是你们在上市前有认购计划的话,我倒是可以买一点。”

王仲军神情黯淡下来,知道是不可能说服张潮了。那么自己还能去哪里找可以帮助华宜冲击主板的净利润增长点呢?

张潮有些安慰性质地道:“王总,能创业板上市也不错啦!我这里提前祝贺您兄弟俩成为亿万富翁!如果没什么别的事,我先走了。”

说罢,拎起双肩包,潇洒地离开了茶室,只留下王仲军一个人在已经凉掉的清茶前落寞不已。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