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重生2004:独行文坛

作者:长夜风过 | 分类:女生 | 字数:0

第150章 我有一个更好的故事,你要不要听?

书名:重生2004:独行文坛 作者:长夜风过 字数:2.5千字 更新时间:01-07 01:24

张潮回到北大街东院的时候,已经是半夜2点多了,浑身疲惫不堪,澡都没洗,就趴在床上睡着了。

他跟着余占冬他们把人押回所里以后,只呆了一会儿就离开了。至于那位相声表演艺术家后来有没有请到什么领导,他也没兴趣去了解。

第2天早上起来,张潮觉得浑身上下疼得厉害,脱光了去浴室照了下镜子,才发现至少有七八处瘀青,最严重的是左边肋骨,一个拳头大小的紫黑色印记,看着怪吓人的。

张潮先给夏所长打了个电话,说自己去处理一下身上的伤,早上就不去所里报到了。

接着吃了个早饭,就去了燕大的校医院。

一通检查下来,伤都在皮肉上,没有伤到骨头、韧带什么的,张潮才放下心来。

下午他就照常去了豆腐胡同,照例把车停得远远的,走路进了所。

夏所长一看他来了,连忙道:“你怎么来了?不是让你在家好好养几天吗?”

张潮道:“我早上去医院检查了,就是些瘀青和血肿,大的已经放了血、贴了药,小的自己慢慢就吸收了。下午也没别的事,就过来了。”

夏所长道:“以后可不许这么干了。抓坏人那是我们警察的事,你这大作家要真伤了哪儿,我们全所可就吃不了兜着走咯!”

张潮连忙保证道:“昨晚不是没经验吗,脑子一热就……以后保证在后面老老实实地呆着。”

这时候余占冬走了出来,见到张潮来了也很惊讶,不过还是笑道:“那以后有经验了,你还要第一个冲上去不成?”

张潮也笑了起来。

夏所长眼睛一瞪道:“还敢说!就是因为你没个正形!所以昨晚差点出事!”

张潮连忙为余占冬开解了几句,就跟着余占冬进了办公室。

今天几个民警再看到张潮,明显热情了很多,尤其是凌丹蕾,一双丹凤眼直往张潮身上瞟。

张潮道:“怎么,我今天多长了个鼻子不成?”

众人哈哈笑了出来。昨晚张潮的行为虽然冲动,但是也博得了他们的认可。

张潮最近这两三个星期,在豆腐胡同派出所蹲点体验生活,真切感受到了校园以及文学、文化界以外的人间烟火气,就好像阿飘长了腿,能脚踏实地了。

这也是张潮为什么坚持要来的原因。创作,是一个自我销蚀的过程。作家一动笔,就是在“内耗”——这里的“内耗”,不仅仅指的是个体经验,更多的是精神因素。

所以一个作家停下创作的脚步,往往不是他没东西可写了,而是他无法再从创作中寻找到感动了。一旦这种状态延续的时间够长,这个人就丧失作家的能力。

金庸在写完15部武侠以后就逐渐封笔,到80年代连明报的社论都不写了。而等到1999年,他再次起心动念,开始修改自己的作品,却几乎都是在画蛇添足。

所谓的“世纪新修版”,虽然文字上更精美、逻辑上更严密,却没有人觉得比早前的“三联版”更好。

张潮上一世看过《倚天屠龙记》的新结尾,周芷若在张无忌眉笔掉落于地以后,又啰里啰嗦地补充了一大段话,告诉张无忌再过十年八年,他心里又会念着她周芷若了……

张潮对此的评价只有一个:“金庸只是想弥补自己的遗憾,但与本身无关。”金庸的才气还在,但已经不是一个作家了。

今天所里比较清静,警情不多。余占冬等人都在给昨晚的行动补充一些材料。

张潮也比较安静,自己写自己的东西,偶尔询问一些问题。

就这样一直到晚上快下班,张潮站起来道:“昨晚的行动让我开了眼了。今晚我请大家吃饭,务必赏我这个脸!”

其他民警都望向余占冬,余占冬见张潮十分真诚,也推辞不过,就让大伙各自给家里打个电话,交代晚上不回去吃了。

吃饭也没出胡同,就在所旁边的火锅店,除了要值班的给打包外,在所里的其他人基本都去了。

虽然没有酒,但这顿饭也吃得宾主尽欢,余占冬对张潮的评价又上升了一个等级——这小伙子,能处!

散场以后,张潮把自己的车开过来,坚持要送余占冬回家。

车开了十几分钟,就陷入到燕京下班高峰期的车流拥堵中。

余占冬问道:“能抽烟吗?”

张潮笑道:“别人不行,您没问题。”

余占冬把窗户打下来,点上一根烟,先深吸一口,缓缓吐出烟圈,才道:“你小子,别憋着了,想问什么问吧。”

张潮讶道:“您怎么……”

余占冬道:“要是这么点事都看不出来,我这20多年就白干了。你也别老和别人打听了,他们也不敢说。”

张潮沉默了一会儿,才道:“我确实对您很好奇。尤其是知道您当年是公安大毕业的高材生,却在这个小派出所当了半辈子片警……”

余占冬道:“嗨……什么高材生。都什么猴年马月的事了……你真想知道?”

张潮点点头。

余占冬叹了一口气,道:“其实也没什么不能说的。20多年前,我刚从大学毕业,分配到了局里的刑警队。当时年轻,就想破大案。我们当时的队长姓程,是局里的破案能手,也是我崇拜的偶像。”

“后来大案真的来了,细节我就不能详说了——大概就是我们辖区发生了一起恶性的杀人案。”

“程队长当时的行动很果断,判断凶手就在我们辖区,还没有走远,马上封锁了进出要道,展开了大排查。凶手确实被我们堵在了窝点里。”

“后来凶手露面了,我们就去抓人。人呢,是先被治安联防队给抓住的,过程,比较激烈吧。”

“再后来,他就死在了我们的审讯室……”

“结果经过对现场以及他们躲藏窝点的进一步勘察,以及对他身份的核实,我们才确定凶手应该是两个人,其中一个是他的儿子,而且主犯就是他儿子。”

“他露面是故意的,为了吸引我们的注意力,让他儿子成功跑出了包围圈。而且这不是他们第一次犯案,在其他地方他们还背着两个案子。只是当时的条件落后,没办法及时并案,导致出现了漏洞。”

“人死了,主犯跑了,案子没破,得有人担责任。79年这种事就入刑了。出事这一年刚好被抓了个典型。程队长把事都扛了,判了5年。”

“队里好几个兄弟都被扒了警服。我年轻,大学刚毕业,就背了个重处分,来了豆腐胡同,一呆就到了现在。这就是我的故事,很无聊吧?”

张潮沉默了很久,才道:“人抓住了吗?程队长呢,他后来怎么样了?”

余占冬道:“抓住了。98年,在火车站,买假票的时候被铁警连他连票贩子一块按住了,他挣扎得太厉害,被瞧出来不正常,带回去按了指纹查出来了。

程队长……出来以后就做点小生意,95年的时候得肝癌死了。这个故事,值得写成书吗?”

张潮想了想道:“我有一个更好的故事,你要不要听?”

余占冬:“哦?”

张潮跟着车流往前开了一阵,又被堵住了,才道:“如果程队长出来以后,从来没有放弃抓捕这个漏网之鱼……”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35434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