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救世秦皇

作者:尘心追月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392章 月氏来袭

书名:救世秦皇 作者:尘心追月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52

曾经隶属西羌的望东城,如今更名为凉州,也是凉州州府的所在。

(凉州,后更名为武威)

在嬴政将徐万派去嘉峪关,然后将河西走廊赐名凉州之后,并没有派遣实际的太守,这里是由曾经尉缭的同伴陈离代管。

想当初曹缭和陈离潜入嫪毐的府邸,为嬴政传递其内部的消息,算是立了大功。

后来秦王带着曹缭回了咸阳,打造使用“我器”的“我军”,也就是现在的虎贲军,却将陈离派来了凉州,只是当时建制不全,也就没给他实际的官职,只是行使太守的权力。

几次路过此地,嬴政都没进过望东城,如今又来到这里,却发现城郭的规模较之以前大了何止数倍,虽说没有金城那般繁华,但面积却是仿上仿下。

嬴政欣喜之际,见陈离带着一众部属已经迎了出来。

迎驾问安之后,陈离将秦王迎入城中,进了府邸。

“哈哈,不错,不错。”嬴政发自内心的赞叹道,“这座城改造的不错,没想到在如此环境之下,你竟有如此作为。”

要说环境,的确不怎么样。

秦廷的庙堂这几年都是昌平君掌握权柄,所以并没有向秦境之外的河西走廊倾斜什么新政。

官制人员都是陈离抽调的,平民百姓也都是各地的灾民,还有不少曾经的战俘或者奴隶。

虽说不向庙堂交什么税赋,但也没获得太多财物的支持。

幸好往来的商队持续不断,这才使处于翻新中的凉州城得以发展。

陈离拱手道:“虽说这里的环境是苦了点,但官员们都毫无怨言,百姓也都有了自己的土地,大家一起励精图治,总算没辜负了王上的良苦用心。”

话到此处,嬴政不禁有些汗颜。

他当初就是跟西羌王赌酒赢了而已,哪来的良苦用心?

虽说当时西羌王是有意为之,但毕竟也欠着人家的人情,更何况,这几年忙于奔波,也没太关注河西走廊的发展。

对于这处属地,他就是个不折不扣的甩手大掌柜。

“呃……”嬴政道,“这里的发展,实属超出寡人的预期,本以为金城已是不错,却没想你竟不输于沈俊。”

陈离道:“王上一路走来,可见官道已经重修,并且直通嘉峪关。”

“直通嘉峪关?”嬴政心头一惊,没想到他竟连官道都全修完了。

陈离点头道:“微臣知道王上会再走此路,所以将整条官道都重修了一番,并且还在途中新建了两座城池,只是还没完全成型。”

不但重修了官道,还建了两座城?

嬴政已经不仅是吃惊了,简直是难以想象,这家伙是想当郡守吗?

陈离继续说道:“王上应该记得,此途去往嘉峪关的半路还有一座以前月氏人造的小城,那座城也已经改造,微臣将其命名为甘州。”

“徐万大人整建嘉峪关后,便在关内建了一座用于落脚的城池,命名为肃州。王上到了之后,皆可在这两个地方歇脚。”

(甘州,后改名张掖,肃州改名为酒泉,亦是甘肃一称的由来)

“哈哈,好,好!”嬴政连声称赞,随即道,“陈离听封。”

陈离单膝跪拜,拱手行礼。

“陈离重建凉州,修缮官道有功,特此封为凉州太守,属下官员,皆升一级。”嬴政正色道,“凉州虽隶属陇西郡,但直属朝堂管辖,有本上奏于左相李斯。”

“命庙堂拨付纹银万两于凉州府衙,继续加速城池与良田的改造,不得懈怠。”陈离心头一颤,赶紧叩拜领命。

他身后的众官也都跟着叩拜接旨。

当晚,嬴政带着蒙家兄弟在城里逛了逛,然后大喝了一顿。

次日,队伍继续进发。

到了甘州和肃州,嬴政都带人巡视了一圈,歇息了一晚。

这两个城池,与凉州和金城多少有些不同。

金城本就在秦境,只不过是在黄河的沿岸新建的,城中当然全都是秦人。

凉州虽然地处河西,但西羌让出后,也都是秦人在掌控。

可甘州和肃州,却是有大约半数的西羌族人生活于此。

当初与西羌王的约定,也是以河西走廊的中线为轴,北面归大秦,以抵御匈奴的袭扰,南面归西羌,以便他们与大秦更好的做商货贸易。

估计西羌王当初也没想到,秦王竟然这么快就搞定了头曼单于,使得匈奴各部集体向北迁移,所以这几年,河西走廊所生活的百姓过的十分自在惬意,全心全力发展当地的农耕和商贸。

而大多生活在高原地段的羌民,也乐于接受秦人的物产和文化,所以移居到这里的人不在少数。

嬴政很高兴看到这种不同民族之间交融的景象,所以对河西走廊的发展更有信心。

一路行进,他常常派蒙毅去与当地的牧民换些货品,换来的牛羊就地屠宰,来给虎贲军改善伙食。

跟着秦王有肉吃,早就成了军中的定律。

过了肃州,前面便是嘉峪关。

总兵徐万早就得到消息,在关外列队出迎。

让嬴政感到意外的是,还有一伙羌军拥簇着一位身着稍显华贵的半百男人跟在秦军旁边。

西羌王!

“哈哈,叔父近来可好?”嬴政大笑着迎了上去。

与羌瘣结为兄弟之后,他与西羌王的关系自然更近一层,如今多年后相见,自然觉得亲切。

西羌王也是哈哈一笑:“早听说你来了西域,我刚好离着不远,所以在此等你。”

嬴政快步来到西羌王的近前:“这次走得急,本想去探望叔父,但怕入冬了不好走,正想回来时候过去呢。”

“还费那劲干什么,这趟西域,我还陪你一起过去。”

嬴政大喜道:“当真?”

西羌王点了点头:“羌瘣早就来信说了,你要去精绝办点要事,让我陪着你。”

“那可太好了,走,喝酒去。”嬴政拉着他就往关里走。

此时,徐万已经凑了过来,拱手道:“徐万见过王上,这边请。”

后面的军士分列两边,这才露出嘉峪关的真容来。

好一座雄关!

城墙高耸,挡住千军万马,塔楼屹立,鸟瞰芸芸众生。

进了城门,更多的守军亦是分列两侧,恭迎秦王。

这一路的所见所闻,全都超乎嬴政的想象,先前是新建的几座大城,重修的丝绸之路,眼下又是这雄壮的关隘,似乎已经隐隐超过了函谷关的架势。

宴席早已备好,只等着众人落座。

嬴政和西羌王坐在一桌,徐万在旁作陪,其余的人各自坐于下首。

几杯寒暄问候之后,三人喝了一杯,也打开了话题。

“叔父,西羌近来局势如何?”嬴政问道。

西羌王道:“高原之地,从来都没人愿来侵犯,除了内部纷争,西羌还算安全。”

“内部纷争?”嬴政道,“莫非族内有些问题?”

“不算什么大事。”西羌王道,“有两个老家伙,不太赞同与你们因为通商而融合,害怕最后姑娘都嫁到了大秦,日后西羌断了香火。”

嬴政还真没想到这一点,要说别管哪国那族的姑娘,谁不想过上安定舒心的日子,而大秦的男子,明显能给羌族姑娘更为优越的生活。

“他们担心的不无道理。”嬴政思量了一下,说道,“要不我颁布道法令,不让大秦的男子娶外族的姑娘?”

西羌王琢磨着他的提议,就听徐万说道:“微臣到是觉得,应该如此。毕竟对于人数较少的羌族民众来讲,保护血统也是重中之重。”

“要是单单大秦颁布条例的话,不免有人冒险违犯。”西羌王道,“不如我也这样规定,两族互不通婚,但羌族的夫妻可以迁入秦境定居,这样可否?”

“当然没问题。”嬴政道,“别说是普通的百姓,就是叔父你去咸阳定居,都一点问题没有。”

三人哈哈大笑起来。

看着整个河西发展的这么好,嬴政的心里别提多高兴了,这一高兴就一个劲地劝酒,最后把徐万喝到了桌子底下,把西羌王喝得直说胡话。

蒙恬和蒙毅兄弟俩,带着李信,张勇等人更是和关中的将领们打成一片,与西羌的将士也不见外,都是喝的热火朝天。

西羌王带着这些将士都是他的近臣,华夏语都说的十分流利,也早就习惯了中原的文化和习俗,所以很容易合群。

再说了,去往精绝的时候都要合在一处,提前熟络一下也是应该。

放松了一晚,第二天整装出发,嬴政和西羌王各自带着部众,跨出嘉峪关,再度踏上前往精绝之路。

“时间过的真快啊。”西羌王似乎还没醒酒,晃了晃脑袋说道,“几年前我陪你去精绝,也是同样的场景,感觉就像是昨天一样。”

“是啊。”嬴政也感慨道,“那时的我,真是满心忐忑,不知前方是吉是凶,有无险恶,多亏了叔父你在身旁,要不然就连他们的话都听不懂。”

西羌王大笑道:“我第一次见你,就知道你不是普通的君王,所以才将这半边的河西之地送给你,果然,就连匈奴在你面前,也是铩羽而归。”

“头曼单于,你见过吗?”嬴政问道。

西羌王摇了摇头:“我们和匈奴始终在争斗,要想见面,除非有一方被俘。”

嬴政心道:自己和头曼的第一次见面,还真就是有一方被俘了。

“其实他挺仗义的,最起码很是信守承诺。”嬴政道,“我正是看他重信义,所以没有杀他,他答应我在有生之年,不会再进犯中原,并且还送给了我一块和氏璧,被我制成了传国玉玺。”

“呵呵,有了这个保障,也就解除了北面的隐患,你终于可以放手一搏了。”西羌王笑道。

“已经在准备了。”嬴政道,“说起来也有些愧对叔父,羌瘣在陇西帮索林建立虎贲军,这次没能回来。”

“哪里的话。”西羌王满不在意地说道,“我让他跟着你,就是要多锻炼锻炼他,只要是留着性命,想怎么使唤你随意。”

嬴政道:“他和索林在建立义渠的虎贲军,不如你也派去些羌族的勇士,跟着一起训练,他早就想有一支属于自己的队伍了。”

西羌王哪能不知道虎贲军的英勇,稍一思量便点头道:“我这就派人回去,让大长老安排一下。”

正在此时,前面的探马飞速奔了过来。

“报……!!”探马飞身下马拱手道,“禀王上,前面发现敌情,疑似月氏的队伍。”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