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救世秦皇

作者:尘心追月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153章 祭拜中的发现

书名:救世秦皇 作者:尘心追月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52

与李斯讨论完了刘邦其人,嬴政决定休整一日,然后再带着刘邦去骊山祭拜刘安。

既然是休整,那就该休息,调整。

可休息的时间去干吗?

当然是陪几位夫人。

前一夜,嬴政忙着送子,这一刻,他想多陪陪南苏和胡羽。

上午,嬴政陪着南苏,聊天、喝茶,逗一逗南苏肚子里的孩儿。

晌午时候,陪着五位夫人用膳。

用过了午膳,嬴政陪着胡羽来到了蒙府的练兵场。

虽说胡羽几乎每天都来这里看新军操练,可是这次有嬴政陪着,心情自然极好。

“这几天看了新军的训练,感觉怎么样?”嬴政问道。

“当然好。”胡羽美滋滋地说道,“吾长这么大,还是头一回看见这样训练兵士的,真好玩儿。”

在胡羽的认知中,这练兵场上的训练永远要比宫中的歌舞要好上太多。

“他们这才只是练习一个基础。”嬴政略显得意的说道,“若是寡人将所有的神兵都造出来,那训练的方式可就大不一样了。”

“有多不一样?”胡羽好奇的问道。

“嗯……”嬴政其实也不知道哪里不一样,只能神秘兮兮地应付道,“到时候你就知道了。”

“切。”胡羽撇了撇嘴,说道,“王上你也没见过,别想蒙臣妾。”

嬴政:“……”

这时,尉缭刚刚结束一组甲士的操练,走到嬴政的身边,躬身问候。

嬴政扶了一下尉缭的手臂,殷切地问道:“怎么样,这几天有没有进展?”

尉缭笑了笑,说道:“回王上,既然是新军,练得又是新的方式,自然天天都有进展,特别是在初期,进步尤为明显。”

“好,好。”嬴政笑的合不拢嘴。

胡羽在一旁问道:“都尉大人,本宫来了几天了,见你的训练,都是让甲士做一些稀奇古怪的动作,有时候还练习翻墙啊,过河啊,什么的,这是为什么?”

胡羽问出了困扰她几天的问题,若不是嬴政陪着她,她也不好意思上前打扰尉缭,随便乱问。

“回夫人。”尉缭向胡羽拱手道,“这种训练方式,其实主要练得是甲士的个人基本素养,可以增强他们的体能,耐力,速度,爆发力等方面,而只有这些基础打好了,才能大幅提升其单兵的作战能力,否则,若是能力不济,不但不能更好的使用神兵,更会耽误阵法的运用。”

胡羽若有所悟地点点头:“原来是这样。”

“微臣见夫人每天都来观看新军训练,想必是出于爱好,不知有何见解,还望赐教。”尉缭谦虚地说道。

“赐教可不敢当。”胡羽笑着摆了摆手,说道,“吾就是好奇心作祟,看什么都新鲜。”

“觉得好的话,夫人尽可以随意观看。”尉缭笑着说道。

胡羽有些跃跃欲试地说道:“若不是吾身怀有孕,真想上去跟他们一起操练,王上你看那个小组,多有趣。”

嬴政顺着胡羽所指的方向看去,那一组甲士正在学青蛙的样子在向前跳跃。

烈日当空,从他们身上折射过来的光线,感觉颇为刺眼,大概是因为汗水的关系。

“呵呵,是很有趣。”嬴政笑了一声便板起了面孔,“不过,你可一定要忍耐住,等生产完了之后,爱怎么练就怎么练。”

“臣妾知道啦。”胡羽应承过后,还做了个鬼脸。

“这训练方法,你要是喜欢,可以推介到赵国去,如果赵王喜欢,也可以试着练练。”嬴政颇具诚意地说道。

“真的?”胡羽问道。

“当然是真的。”嬴政笑着说道,“你大可以让赵王他老人家派个使臣过来跟着你一起学,也免得你一个人无聊。”

“哈哈……”胡羽笑道,“还是吾王英明,回头臣妾便给父王写封书信。”

一国的军事,本是非常重要的核心机密。

可是嬴政对于新军这一点,似乎显得十分大度。

其实这也是他与李斯早就商定好的策略,将“我器”的威摄力凸显出来,让列国去捕风捉影,想研究又找不到头绪,只能天天听说秦国最近再弄什么神兵,训练什么新军。

这样一来,列国即便是有联合起来攻秦的计划,也会畏首畏尾,不敢轻易有所举动。

而秦国,就可以安心发展十年,这十年,是白衣老者与嬴政的约定,也是秦国进一步壮大的时机。

而嬴政,就可以专心发展自己的力量,以便率先夺回王权。

所以,对外宣传神兵“我器”,好处多多,不过当然不会让列国接触到核心的东西。

这时,尉缭对嬴政说道:“听闻王上将景家班的大部分工匠都派往了骊山,如此一来,咱们的赌约便取消了吧。”

尉缭大概是怕自己胜之不武。

嬴政却笑着摆了摆手,说道:“这倒不必,这景家班锻造神兵,靠的可不是人,而是那些已经制造出来的器械,只要操作器械的工匠数量够,就不会耽误神兵的铸造,况且,景凡他们已经又造出一整套的器械以备用,若是想加快生产的速率,则可以两组器械同时开动。”

“那这样说来,微臣还真的未必能赢了。”尉缭说道。

“哈哈哈……”两人同时笑了起来。

嬴政似乎是想到了什么事情,收住笑声后,问道:“对了,寡人记得都尉曾经说过,以前曾经写过一些关于军事,兵法方面的书籍。”

“不错。”尉缭点头说道,“若是王上想要鉴阅,微臣这就拿给王上。”

“好,那就有劳都尉了。”嬴政拱手说道。

嬴政留胡羽在练兵场观看练兵,然后与尉缭来到了蒙武给尉缭安排的住处。

尉缭所著的兵书和兵法,着实是不少,有的是用锦帛所写,有的是用竹简所著,有的是尉缭自己的著作,有的是尉缭对史上名家名著的解析。

嬴政喜出望外,挑着自己中意的,交给了赵高,命赵高送回宫中。

不过,嬴政也没有挑选很紧要的拿,毕竟尉缭还在全力开创新军的阵法,而自己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应付刘邦。

两人返回练兵场,尉缭继续操练新军,嬴政则陪着胡羽接着观赏。

而同一时间,秦境之内,还有另外两家新军也正在抓紧训练。

一处是嫪毐在雍城建立的新军,取名叫长信军。

一处,则是昌平君熊启所收编的山匪所组成的西楚军。

雍城,长信侯府。

“侯爷,这是今日所招募兵俑的名册,请过目。”师爷刘元将一部名册递到了嫪毐的眼前。

嫪毐接过名册,简单看了看,便转手递给了在他身侧坐着的一位将官打扮的武者。

此人名叫拓跋海,也是义渠部族的后裔,身强力壮,人高马大,武艺超群,据说还是义渠王室的宗族,在雍城颇受尊重,如今是嫪毐所建立新军的统将。

“自从秦王走后,一共招募了多少人?”嫪毐看向刘元,问道。

“回侯爷,一共招募了大约三万两千人。”刘元答道。

“好!”嫪毐喜道,“继续招募,不要停,等招募到十万人马的时候,本侯再进一步考虑还需不需要继续招募。”

“十万?”刘元颇感惊讶地说道,“这个数目,恐怕咱们的军饷,供应不起啊。”

“不用急。”嫪毐颇为沉稳地说道,“本侯会缩减一些蕲年宫的开支,若是还有所短缺,那就将山阳等地的税赋填补上。”

“这,恐怕不妥吧。”刘元疑虑道,“那些税赋可是侯爷的私产,若是都用来填补军用,恐怕……”

“这些兵士,不也是本侯的私兵吗?”嫪毐抬手阻断了刘元的话,“自己供养府兵,天经地义,更何况,不种了种子,岂能收获粮食?”

“哈哈哈,少主说的在理。”一旁的拓跋海笑道。

嫪毐看向拓跋海,问道:“你那边的训练情况,可需要什么支持?”

拓跋海微微面露难色:“回少主,这新兵是与日俱增,最难的,是没有那么多的兵器配备,若是没有兵器,那么日常的训练也就难以保证。”

的确,按照咸阳那边所提供的配制,军械也是一块空缺。

“那就向外邦购买,买不到就借,等咱们造出了自己的军械,再还给他们。”嫪毐说道,“听说秦王那边,可是造出了几样新式的兵器,咱们在这方面,可是不能落了下风。”

“是。”拓跋海拱手道,“属下遵命。”

“还有。”嫪毐看着拓跋海说道,“以后,不要再叫本侯少主,本侯的身份,不可以让任何人知晓,特别是在这个关键的时候。”

“末将领命。”拓跋海说道。

“你们两个都去忙吧,本侯要去跟太后谈一下军饷的事情。”嫪毐说道。

两个人应了一声,拱手退去。

看着他们的背影,嫪毐的眼珠快速地转动着,不知道在盘算着什么。

另一边,郢城外郊,西楚军大营。

几个百夫长围在一个千夫长的周围,眼神灼灼地看着千夫长手中的那一把飞弩。

“千夫长,这就是新式的飞弩?”其中一个百夫长问道。

“是啊。”千夫长说道,“这就是飞弩,怎么样,好看吧。”

“好看。”几个百夫长同声说道。

“怎么就这一把,吾等都没有吗?”其中一个百夫长问道。

“暂时是没有。”千夫长答道,“就这一把,还是好不容易才分到的,据说秦王送给了项燕将军五百个,而项燕将军又回赠了昌平君三百个。”

“吾也听说了,整个西楚军,只有千夫长以上的将官才能配备,余下的,听说是要组建一个飞弩营。”另一个年岁稍大些的百夫长说道。

“的确如此。”千夫长说道,“据说这飞弩比长弓要省下许多力气,而且射程要更远。”

众人一听此言,眼神更为热切。

“不过,当家的,你说项将军为什么要送给昌平君这么多,自己都带回楚国不是更好。”一个百夫长说道。

“什么当家的。”千夫长斥责道,“咱们现在已经不是在自己的山头了,以后都要以千夫长相称,记住没?”

“是是是,属下记住了。”那个百夫长挠了挠后脑勺。

千夫长瞪了他一眼之后,也就没在说什么。

“话说回来,这飞弩既然回赠回来了,咱们也别想什么原因了,用着便是。”另一位百夫长说道。

千夫长思索了一下,说道:“吾只是在想,项将军他,会不会在暗示着什么。”

众人都沉默了,思量着千夫长所说的话。

不知是谁又说了一句:“你们说,咱们有没有可能,以后会被项将军收编到楚国,而现在只是一个过渡而已。”

千夫长四下看了看,压低了声音说道:“吾将你们召集起来,就是想听听你们的意见,当初咱们扑奔着项将军的声名被招安成为西楚军,而这下一步,该怎么走,你们想过没有?”

其中两个百夫长摇了摇头。

没摇头的那几个,肯定是考虑过这个问题。

其中一个说道:“吾到是想过,毕竟这也不是小事,这全家人的意见,是既然有机会摘了那山匪的帽子,那就一定要把握好这个当兵的机会,毕竟,昌平君他也是楚人,为人也刚正,跟着他,错不了。”

“不错,不管大秦认不认咱,只要昌平君认咱,那咱就不再是山匪。”另一个说道。

“是啊,跟着昌平君干到底。”

众人纷纷附和道。

千夫长示意众人安静:“好,有你们这句话,咱们日后就认真操练,成为堂堂正正的西楚军!”

“好!”众人几乎是欢呼了起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