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救世秦皇

作者:尘心追月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387章 老来得女

书名:救世秦皇 作者:尘心追月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52

谁能想到,赵迁的目标,这次居然是秦王的后宫!

而且还是一个老太婆!?

因为华阳夫人,的确是赢家王族里最关键的一环,也是最容易对付的一位。

之所以容易对付,正是因为常年躲在深山老林里的秦国判将——樊於期。

给曾经的秦国公子成嬌当了十几年的师父,樊於期对咸阳宫何其熟悉,对宫内的那些老面孔又哪个不识。

而他叛逃至此,隐忍多年,又何尝不是在等一个机会?

如今,这个机会终于出现在了自己的面前。

再反观赵王,同样也是在寻找这样一个突破点。

“诸位稍等。”

樊於期起身,走到木床旁边的一个铁箱子前面,打开了锁头,从里面拿出一份地图。

那是一份咸阳城的城防图,还有咸阳王宫的布局和守备设置,一看就是他闲来无事时,花了不少时间精心绘制的。

“虽然这地图有些年月了,城防或许也换了规矩,但想来多少也有些用处。”樊於期将地图递给赵迁。

“多谢樊老。”赵迁展开图纸,仔细地看了看。

樊於期在旁指点,并将王宫内的大体情形和安插的钉子具体情况都说了个清楚。

说罢,樊於期捻着花白的颌须道:“恕老夫直言,此事关系重大,还需要有贤才来主导才行,碌碌庸辈,能成大事。敢问赵王想派谁前往咸阳?”

一句话,把赵迁问住了。

这也是他一直挠头的问题,计划是挺好,但谁去执行呢?

樊於期肯定是没法回到秦国了。

至于赵国王廷中的人,更没法出面,否则马上就会被识破。

这怎么办?

一直没说话的刘公公眼睛滴溜溜一转,随即说道:“王上,你早上不是让赵嘉去找太子丹吗,要不就让太子丹去执行此事如何?”

“太子丹?”赵迁眉头一动,思量着可行性。

樊於期说道:“要说这太子丹,还真是极为合适的人选,如果他能以质子的身份前往秦国,此计必成。”

赵迁犹豫道:“道理是这个道理,但赵嘉毕竟跟咱们不是一条心,那燕丹又岂会听咱们的安排?”

“这到未必。”樊於期眯了眯眼道,“如果王上出面,跟燕国签订个永不互犯的盟约,再割让出几个城池,想必燕王必然心动。如果说服了老燕王,还怕那太子丹不从么?”

“要是这样的话,定能说服那老燕王,只是要舍却几个城池的话……”赵迁一脸肉疼地说道,“只怕朝堂会有非议,说我这新王登基不久,就对人家割地就和。”

樊於期轻叹了一声:“大丈夫,成大事者不拘小节,要知道不舍得鱼饵,不可能钓到大鱼。”

这一刻,他仿佛又回到了从前,回到了那个教导成嬌的年代。

赵迁一咬牙,拍着大腿说道:“那就按樊老的意思办,为了表示诚意,我亲自去趟燕国。”

樊於期哈哈一笑道:“王上最好是能把燕丹给带到这里来,老夫亲手给他制定方略。”

“一言为定!”

赵迁与樊於期定好了方案,带着郭开和刘公公驰马回了邯郸。

一天之后,一队人马直奔燕国国都蓟城而去。

——————

秦岭的一处山坡下,晶莹剔透的小河旁的另一个木屋之中,几乎也是同样的场景,几个壮年男子围坐在一位花甲老人身旁,正在谈天说地。

原来正是李斯受了秦王的指派,前来探望吕不韦,吕文、吕武则陪伴在左右。

“呵呵,听了吕老的理政之道,在下受益不尽。”李斯恭敬地说道。

“李相过讲了,这点理政的道行,其实说白了还不就是人情世故,只不过面对的不是普通人,做的也不是百姓的家事而已。”吕不韦笑着说道,“在我退隐之后,朝堂还算平稳,这比什么都好。”

李斯点了点头:“想当初,在吕老将王权交接给王上时,我还真怕那时的朝堂出现什么问题,毕竟挟持太后的嫪毐余党还没有全部肃清,而以华阳夫人为首的楚系势力又蠢蠢欲动。”

“所以说王上高明啊。”吕不韦叹道,“当年他借用昌平君之手,收编了郢城的山匪,又让这些由山匪所组成的西楚军与嫪毐的叛军拼杀,致使两败俱伤。”

“老夫隐退之时,已听说楚系势力必然发难,就连项燕也急匆匆地来到了咸阳,可后来王上任命昌平君为相邦,就此化解了危局。”

李斯叹了口气,说道:“却也是因为此事,王上将胡羽所生的二公子送给了项燕,从此母子分离,再难团聚。”

吕不韦同样感慨道:“此事曾听王上说起,但他也是提了个大概,说想让此子来推翻一统之后的大秦,但要是此子不堪重任,就让我家吕雉嫁于刘邦,然后重整天下。”

关于一统之后的安排,嬴政前些日子已经来跟他们沟通过了,并且还给了吕武一块太公祖令。

“嗯,不错,但愿一切的发展,都能如王上的计划。”李斯道,“这次我来,也是王上让我给吕老带来几样东西。”

“哦?莫非王上还要赏赐些财物?”吕不韦想起了曾经独属于他的那个藏宝阁。

李斯笑道:“这次的财物可不是一般的货色,吕老稍等。”

说罢,他走出门外,从坐骑马鞍后取下一个长方形的木箱,然后回到屋里。

打开木箱,一柄精美的佩剑出现在众人的面前。

吕不韦和吕文的目光被瞬间吸引,而吕武则更是眼珠快要瞪了出来,直直地盯着这柄霸气十足的宝刃,口水都快流到嘴外了。

李斯拿起宝剑,介绍道:“这柄佩剑,名为赤霄剑,是前几日欧平送到王宫的。”

“想来吕老还不清楚,这欧平乃是欧冶子的后人,他带着他们所有的族人,已经归附了咱们,为王上打造王陵外围的合金保护层。”

“而这欧氏家族,正是当年黄帝先祖焚毁上古神兵之后,所指派专门保留铸造工艺的一支极为古老的家族,只听命于炎黄的直系血脉后人。”

“当年武王暗自授命于欧冶子和干将,让他们造了一批神兵利刃,于是便有了除了轩辕剑之外的八大神兵!”

他缓缓地抽出剑刃,双手捧着递到吕不韦的面前,继续道:“王上在找到他们之后,便命他们重造一把绝世神兵,留于现世,用于替代轩辕剑,而日后王陵建成,轩辕剑以及另外八口神兵,将永远埋存于王陵之中。”

吕不韦心中震骇,双手微颤着接过赤霄剑:“这柄宝剑,是王上给老夫的?”

“是,但更确切的说,是送给吕雉的。”李斯解释道,“王上想在将吕雉嫁于刘邦之后,由吕雉送与刘邦,这样更能得到他的信任,然后叫他在适当的时机举此神兵起事。”

(后有记载,刘邦手执赤霄剑,于丰西泽斩白蛇起事)

吕不韦接过赤霄剑,颇为郑重的地说道:“吕某领命,只是刚才李相的意思,王上是想用这口利刃代替那轩辕剑?”

李斯点了点头。

代替轩辕剑,足以说明这口赤霄剑的作用和意义,也说明又一个历史重任再一次落于吕家。只见李斯又从木箱中取出一个布袋,同样恭敬地递到吕不韦的手中。

“这是我当年给吕老看的那枚太公祖令,一直携带在身边,如今也到了用它的时候了。”

吕家三人同时一惊,立马站起了身。

李斯也起身道:“吕氏宗族,第二十四代传人,吕文接令!”

吕文眉头一动,连忙单膝跪地,拱手道:“吕文在。”

李斯将祖令递到他手上,同时说道:“天承一脉现在正式命你,日后将吕雉嫁于刘邦,并且助其一统。若刘邦先于吕雉命陨,则命吕雉掌控天下要政,延续秦制,确保华夏之兴旺!”

吕文恭敬地接过祖令,提高了声音,略带着颤音说道:“太公第二十四代子孙,吕文领命!”

起身之后,他看了看身边的吕不韦和吕武。

吕不韦哈哈大笑道:“想不到啊,想不到,咱们叔侄三人都接了祖令,真是造化,造化。”

“多事之秋,能人自当尽力。”李斯从那布袋之中又掏出那最后一道祖令道,“王上之前所说的让刘邦的王朝同样‘兴于姜姓,亡于吕氏’,你们可别忘了,一定要传下祖训,世代相传。这最后一道祖令,就留给你们的后世,如今一并接令吧。”

吕不韦颤微微地接过那最后一道祖令:“此等大事,岂敢忘却,吕氏子孙自当领命。”。

“稍等,还有一样太公留下的东西,要物归原主。”

还有?

吕不韦正在疑惑间,就见李斯从木箱里又拿出一个锦袋。

“吕老猜猜,这里面的册子是什么典籍。”

吕不韦好奇地摇了摇头。

李斯打开锦袋,将册子取出道:“这是刚从武王陵中拿出来的,乃是当年大周朝伐纣时,太公所著的《太公兵法》,也正是依靠此典籍,武王才以少胜多,攻克朝歌,打下了大商朝。”

“啊?”吕家叔侄同时大惊失色,表情比刚才见到赤霄剑时,何止变幻了数倍。

吕不韦颤抖地接过典籍,恭敬地将其放到身旁的香案上,带着吕文、吕武即刻就拜了下去。

叩拜间,三人的眼角都泛起了泪花。

等他们起身后,李斯才又说道:“这兵法,王上已经誊抄了一份,如今将原本归还吕氏,并且希望吕武在日后帮助刘邦培养人才之时使用。”

吕武的脸上瞬间洋溢起无比灿烂的笑容,他看看身边的叔父和哥哥,乐颠颠地将兵法收于怀中。

荣幸啊,八百多年前祖宗遗留下来的绝世经典,就这样被自己收入囊中,何其幸运!

(后来,吕武化名黄石公,考验张良为其拾屡,也正是暗示他乃是吕氏,之后便将此兵法传给张良,这才成就了‘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的美谈,此乃后话)

叔侄三人还沉浸在喜悦之中,就听李斯说道:“还有一事,王上要我转告吕老。”

“李相请讲。”

“这件事,是武王刚刚告诉王上的。”李斯停顿了一下,然后说道:“吕老可曾记得,十年前你曾经纳了一个小妾,为你传宗接代?”

吕不韦略微想了想,说道:“没错,是有这事,后来她因难产而死,我还自责了好一阵子。”

李斯颇为郑重地说道:“听武王说,你那小妾的确是难产而亡,但她腹中的胎儿却被武王救回来了,如今正养在吕氏的老家齐国,也就是说,吕老您还有一个亲生女儿尚且在世。”

“什么?!”

大惊失色的吕不韦一个趔趄,栽倒在椅子上,久久无法平静。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