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救世秦皇

作者:尘心追月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389章 昭告天下

书名:救世秦皇 作者:尘心追月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52

栎阳城,这个曾经的秦国大都,近些年来越加繁华。

因为修建郑国渠的关系,务工的人口激增,各方面的需求也较之以往增加了数分,各地来此做生意的商人小贩更是多了数倍。

今天是郑国渠竣工的日子,得到消息的嬴政专程提前赶来,巡视了两天之后,回到栎阳城,参加竣工大典。

这条贯通于洛水与洛河的人工水渠,无疑是历史上人类改造大自然的一大杰作,是秦国造福百姓的一大壮举,也会给嬴政的功德增添浓墨重彩的一笔。

大典自然是由始作俑者郑国来主持,曾经的韩王韩安进行监办,原来的韩廷相国张平则是忙着跑前跑后。

孟、西、白,三个老氏族出人出力出钱,力求将庆典办得隆重大气,热热闹闹。

一套流程下来,到了嬴政登台致辞的环节。

他缓步踏上临时搭建的高台,清了清嗓子,放开了嗓门喊道:“大秦的子民们,今天,是一个值得庆贺欢腾的日子,因为我们实现了一个壮举!”

“从此以后,我们的良田将会更加肥沃,我们的生活会更为富足,我们的子孙后代将受益不尽!”

说到此处,台下掌声雷动,百姓们一个个脸上都洋溢着快乐的笑容。

嬴政继续说道:“修建这郑国渠,所带来的好处还不仅如此,我们更好的解决了这几年中,天灾所导致的流民问题,让更多的囚徒重见天日,更让市井繁华了起来。”

“所以寡人觉得,类似于这样的造福于民的大型工程很有必要持续,只有这样,大秦才能更为强大,百姓们才能更为富庶安逸。”

台下的百姓互相看了看,心里似乎在说:怎么,难道秦王还要在别的地方再修条水渠?

只听嬴政高呼道:“现在寡人决定,在北部边界的山峦,建立一条长城,用以连接旧时的烽火台,以更好的抵御北方匈奴的侵袭,以安社稷!”

台下顿时议论起来,有称赞的,也有质疑的,还有琢磨着自己能参与什么的。

过了几息,嬴政示意安静,继续说道:“寡人知道,你们在质疑这长城的作用,但寡人想提醒你们,夕兽曾祸害四方,使得黎民人心惶惶,这长城便是能够起到镇压龙脉的作用,使得类似夕兽这样的异兽再不降临世间!”

哗……

一提到夕兽,百姓们一片哗然,再也听不见那些质疑之声。

虽然在大秦没人见过夕兽,但百姓最信任的无疑还是百姓。

洛邑的那些受害的百姓,更不会集体说谎,而秦王率领大军围堵截杀夕兽的事迹,更是人尽皆知,广为流传,奉为佳话。

而在场的所有人,谁又能担保不会出现第二只夕兽?

既然秦王说为了镇压龙脉,从而不再出现异兽,那大家还质疑什么?

要说修建运河也好,水渠也罢,都是为了以后的日子过得更好,属于锦上添花。

可要是受到那夕兽的威胁甚至伤害,那可是要命的事情,属于家破人亡!

只要能想明白这个道理的,都知道应该怎么选择。

略微停顿了片刻,嬴政又开口道:“大家不用犹豫,也不要质疑,修建长城一事,即便再难,寡人也势必运行,如果你们不想再受那异兽的威胁,就助寡人一臂之力,咱们同舟共济,早日将长城建造完毕!”

此时的台下,哪还能听见质疑声,沉默了几息之后,突然爆发出一片欢呼声。

“镇压龙脉!”“防范异兽!”

“是啊,还要抵御匈奴!”

“誓死追随王上!”

寥寥数语,嬴政便将百姓的情绪调动了起来,可见其如今在百姓心中的地位绝非一般。

趁着这个气氛,嬴政命人将几筐竹节投入火中,引得噼啪直响。

台后又上来一伙舞狮子的,上下跳跃地表演了一番。

嬴政见台下情绪高涨,知道百姓已经接受建造长城的计划,便退下台去。

羌瘣和索林迎了过来。

“王兄,韩安似乎有话要对你说。”羌瘣压低了声音说道。

秦王心里清楚,韩安帮着修完了水渠,也算是完成了之前他交代的任务,但也到了下一步如何发落韩安的时候。

嬴政点点头:“将他叫到临宫来。”

栎阳曾经的王宫并不算太大,如今一直是闲置的状态,由三家老氏族轮番打理,多数时间都是他们的家眷在那住上一段。

而来到栎阳的时候,嬴政便带的一众人等,住进了这个曾经的王宫。

没等典礼结束,嬴政便策马回了栎阳宫,并让郑国主持大局。

坐在椅子上闭目眼神休息了片刻,韩安进了房门。

“王上。”韩安声音不大,躬身行礼道。

嬴政睁开眼睛,冲韩安笑了笑,伸手让道:“坐吧。”

“罪臣不敢。”

亡国的君主,再也高傲不起来了,在秦王面前当然要毕恭毕敬。

嬴政将沏好的茶叶推到韩安面前说道:“你是不是在心中忐忑,不知道下一步我会怎么处置你。”

韩安沉默了片刻,随即轻轻点了点头,可见内心的确焦灼。

“放心吧,寡人不会杀你。”嬴政道,“我说过的话,从不曾食言。况且你的命,对我来说也没多大的意义。”

韩安这才长舒了一口气,拱手道:“谢王上宽宏大量。”

“之前让你带着部分战俘来此地修渠,也是为了给你赚些功绩,堵住朝堂上的一些口舌。”嬴政喝了一口茶,然后说道,“现在你帮了郑国不少的忙,郑国渠也提前完工,你出的力,寡人都看在眼里,朝堂再不会对你有所非议。”

韩安道:“这水渠本就已经收尾,我也只是带人出些蛮力,真正加快进度的,还得是郑国大人。”

曾经的下属,如今却变成了自己的上司,并且还要在秦王面前为他说好话,这落差可不是一般的大。

“你可知道,寡人为什么让你来修郑国渠?”嬴政问道。

对于这个问题,韩安早就想过,于是直接答道:“这修渠的主意,本来就是韩廷的提议,而初心却是想要疲秦,王上想必是要借此对韩廷进行惩治。”

嬴政笑了笑说道:“这只是其中一个原因。在这几年里,郑国的心态逐渐的发生了变化,从最开始的被迫修渠,到后来的尽心竭力,他的心锁逐渐打开,也彻底臣服于我朝堂,派你来此,也是彻底断了他的念想。”

“况且,郑国的祖上本就是郑国的王室,他父亲正是因为怀念郑国,才给他取了这个名字,此时你韩廷覆灭,也算是解开了你们两族之间几十年的仇怨。”

“从此以后,你们都是秦民,不可再互相敌视,互相欺凌。”

郑国在韩廷任职的时候,其实也因为自己的身份而对韩廷有所不满,否则韩安又怎能派他来秦国献计?任谁都知道,在当时这可是个送命的差事。

郑国心里也明白这一点,要不怎能改衔易帜转投大秦?

韩安点了点头说道:“王上此意,是想让我真正能在大秦立足,韩某感激不尽。”

“你明白就好,如果寡人一开始就想杀你的话,就不会让你陪着郑国修渠了。”嬴政道,“如今水到渠成,寡人想让你前往郢城养老,你感觉如何?”

“郢城?”韩安问道,“听闻王上此前已将郢城赐封给了昌平君。”

“不错。”嬴政道,“昌平君仁德宽厚,定不会亏待你,要是去别的地方,我不敢保证那些老氏族不会为难你。”

的确,对于一国的老氏族而言,最难接受的就是敌国的君主,现在主张将韩廷王室处决的,也大多是这部分人。

韩安思量了一下说道:“好吧,我去郢城,那我的家眷……?”

“留两个子女呆在咸阳。”嬴政道,“其余的,你就带去吧,也包括你身边的几个大臣。”

这对于韩安来讲,已经是最好的安排,他躬身施礼道:“如此,那就谢过王上了。”

接着嬴政给昌平君写了道旨意,让昌平君接收韩安,又让跟随他来栎阳的蒙武带着旨意,护送韩安前往郢城。

韩廷王室的着落安排妥当,三家老氏族的族长陪同郑国前来复命。

“庆典结束了?”嬴政问道。

“回王上,庆典已经结束。”郑国拱手道,“臣等特来复命。”

嬴政点了点头,问道:“韩安在栎阳的这段时间,跟你们配合的怎么样?”

郑国道:“韩安还算本分,对于修渠也很上心,原本他的那些部属也并没掀动什么风浪。”

嬴政笑了笑:“你心里对韩廷的嫉恨,如今也消散的差不多了吧,否则你怎会不难为韩安?”

郑国正色道:“郑家对韩氏的恨,乃是灭国之耻所致,与大秦并无关联,怎可用到公事之上。”

“哈哈哈,寡人就喜欢你这公私分明的性格。”嬴政大笑道,“要是朝堂的人都这样的话,那百姓的日子也会好过些。只不过,你日后再想寻仇,只怕也没机会了,我已经将韩安派去了郢城。”

孟林劝谏道:“王上难道不怕那韩安脱离了管束,再生出什么事端?”

嬴政冷笑道:“那就看昌平君的想法了。用韩安来考验考验昌平君,也不是亏本的买卖。”

众所周知,昌平君前一阵子让嬴政赶离了相位,肯定心存不满,如果借着韩安来制造些事端,也不是没有可能的事。

而所有人不知道的是,嬴政在私底下与昌平君的协议,正是让他找个机会回到楚国去。

韩安或许就是那个机会。

三个族长见秦王已做了决定,也不好再多说什么。

“郑国,寡人见你能力出众,又立了建渠这个大功。”停顿了一下,嬴政说道,“不如这栎阳的郡守,就由你来做吧。”

郑国一惊,连忙跪拜谢恩,领了王命。

三家族长在旁不约而同地对郑国一阵庆贺。

六、七年的时光里,他们眼看着郑国精心竭力地修渠,心里早已对其认可,如今秦王将郡守之位给了郑国,三族长也都是心悦诚服。

几人告退后,蒙恬进门禀告道:“王上,师尊回来了,离城门还有五里。”

“走,出城门迎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