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救世秦皇

作者:尘心追月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206章 继任者

书名:救世秦皇 作者:尘心追月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52

“这是何物?”嬴政不解地问道,“难道李斯他早就识得此物?”

“此物,名曰‘太公祖令’。”吕不韦答道。

“太公祖令?”嬴政从名字上似乎已经猜测出了一些端倪。

“不错。”吕不韦面色平和,语速放缓,“王上可还记得,之前老夫送与你《吕氏春秋》时,因那个‘氏’字,老夫第一次讲起了自己的身世。”

嬴政点点头,说道:“寡人记得,仲父是姜太公的第二十三代玄孙,难道……?”

《第一氏族》

“不错,这太公祖令,正是先祖太公亲手所铸,这是九枚太公祖令其中的一枚。”吕不韦说道。

“啊?”嬴政张大了嘴巴,吃惊地看着手中黑得发亮的太公祖令。

“当年,据说先祖太公留下遗命,凡姜姓吕氏的子孙,见祖令如见太公,对持有祖令者提出的要求,必须要尊崇,并且要不遗余力地去完成。”吕不韦神采奕奕地说着自己家族的隐秘,“据说,这八百年来,已然现世的共有四枚,都运行出对于吕氏一族来讲的大事,其中一件,便是众所周知的‘田氏代齐’!”

“什么?”嬴政惊声道,“仲父是说……田氏代齐的事,是太公的遗命?”

吕不韦却摇了摇头,说道:“并非是先祖的遗命,而是持有祖令者之命。他命齐国吕氏王族将王权暗中转交至田氏一族手中,然后整体隐匿起来,等待下一个持令者的传唤。”

“为什么这么做?”身为一国之君的嬴政,当然知道让一位国君主动放弃自己的江山有多难,那可是祖宗的基业啊!

“当时的康公自然也是无法理解,但太公组训不可违逆,在挣扎了数日之后,终于答应了持令者的要求。”吕不韦概叹了一声,“于是,他暗中遣散了几乎所有的王室子孙,分发了钱财,然后整日虚度光阴,借酒消愁,还暗中扶持田氏一族,尽快取而代之。”

关于田氏代齐的史料,嬴政自然读过一些,而之前他也不甚理解为何齐康公会自甘堕落至此而丢掉了自己江山。

原来事情的真相,竟然是这样。

“那后来呢?”嬴政好奇地问道。

“后来……”吕不韦收起了那一丝不甘的表情,接着说道,“后来,吕氏子孙便逃往列国,隐藏起自己身份,但为了太公祖令,却并没有隐姓埋名,以便随时被差遣。而老夫的祖上这一支,便前往赵国安了家。”

听了吕不韦与太公祖令的渊源,嬴政心中一阵唏嘘,低头又看向手中漆黑的祖令,不禁问道:“莫非仲父的这一枚,也是接了什么任务所得来?”

“哈哈哈……”吕不韦突然大笑起来,半晌都没有停下。

嬴政的心里毛毛的,但却并没有出声打断。

大概是笑累了,吕不韦捋了捋胡子,然后转过身,看向窗外,开始了自己的讲述:“老夫的本名,并非叫做吕不韦,而是叫做吕尚,与兄长吕崇自幼相依,却怎料兄长与嫂嫂在留下了两个孩儿之后,也撒手而去。”

“无奈之下,老夫只好以贩卖布匹为生,以供养两个侄儿。”

“突然有一日,一位荆姓的青年男子找到老夫,并示出了这枚太公祖令。”

“在这之前,老夫本以为那祖训仅是个传说,离自己还很遥远。可是在见到太公祖令的那一刻,老夫才坚定了自己对祖训的信念,而那一天,也成了改变老夫一生的一个转折点。”

“在鉴别了祖令的真伪之后,老夫接受了这个看似颇为

离奇的任务。”

“那个荆姓的男子,交给老夫一名女子,并告诉老夫,这名女子原本姓姬,是大周王室的后裔,而为了避人耳目,便将那女子的姓改为了赵国的国姓,原来的姓则变成了名字。”

嬴政在心里将那两个字连起来读了一下,却顿时眼珠外凸,青筋暴起:“母后?!”

“嗯,不错,那女子,正是你的母后。”吕不韦继续说道,“当时你的父王正在赵国作质子,而那个男子的要求,便是让老夫千方百计地接近你的父王,然后将你的母后嫁于你的父王。”

嬴政:“……”

“老夫很好奇为什么偏偏非要是眼前的这个女子,问其原因,那男子只说了两个字:血脉!”

“所以,当时老夫就觉得,他们的子嗣,也就是王上你的血脉,定然不凡。”

说完了这句话,吕不韦回头看向嬴政,眼神依旧锐利。

却只见嬴政,下巴都快要砸到自己的脚面了。

也不知是吃惊于自己的身世,还是感到事情太过离奇。

“王上不必太过震惊。”吕不韦笑了笑,说道,“待老夫将所知道的都说出来,再结合你现在了解到的,想必便全都理顺的通了。”

嬴政这才缓过神来,用力推了推自己的下巴,然后点了点头。

吕不韦继续说道:“那持有祖令的荆姓男子,给了老夫一笔钱财,以作开销,而后,又命老夫想办法助你父王回归秦国,并且成为王储。”

“这一切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有朝一日,能让你顺理成章地成为大秦之主!”

嬴政瞪圆了眼睛,双手不自觉地摩擦着掌心的冷汗:“仲父是说,就连寡人的出生,都是早已谋划好了的?”

“不错。”吕不韦答道,“既然你血脉尊贵,想必定然会成为一代雄主,也或者,这本就是一个必要的因素。”

“也正是因为对这血脉一事的好奇,老夫才网罗世间的才士,以编著《吕氏春秋》的名义,来探究其中的奥秘。”

原来这才是吕不韦著书的真实目的。

“那仲父探究出什么了?”嬴政问道。

“呵呵,这事看似复杂,其实也不那么难。”吕不韦笑着说道,“所谓的血脉传承,传的是后世子孙,而要追根溯源的话,只要向前不断地查询先祖的由来,便会越来越走近真相。”

“你嬴姓一族,若是向前追溯,是起源于黄帝一脉;而大周的姬姓世族,则是起源于炎帝;再看大周之前的殷商王族,亦同样是黄帝的血脉;而大禹一脉亦是神农的后裔。所以,老夫经过多年的积累与分析,有了一个大胆的猜测。”

“什么猜测?”嬴政似乎是被吕不韦完全地带入到了谜团之中。

“朝堂……罔替!”吕不韦眼睛眯了眯,说出了一个令人难以理解的四个字。

嬴政似懂非懂地摇了摇头,紧接着又点了点头。

吕不韦继续解释道:“世人,都自称为炎黄子孙,但这其间的含义,似乎是被曲解了。正确的说法,应该是炎子黄孙,其所指的,也并非是华夏的族群,而是掌权者的血脉。”

嬴政终于明白了吕不韦所说的意思:“仲父的意思是说,朝堂的最高权势,是由炎帝和黄帝的血脉传承轮流把持?”

吕不韦很认真地点了点头:“不错,表面上看似是朝代不断地更迭,但实则,却是一直掌握在炎黄血脉之手,而其背后,又似乎是始终有着一个推手,又或

者说,是有一个专为此传承而维持规则的一个,或者几个家族在把控着历史的走向。”

嬴政并没有被自己的震惊所掩埋了理智,他细细地思考着吕不韦所说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

“如此说来,寡人是在出生之前,便被确定了血脉。”嬴政想了半晌,才喃喃道,“所以也是最有资格……继承大统之人?”

吕不韦没有回答嬴政,又是捋了捋自己的胡子,说道:“王上可想知道,那持有祖令的男子,还要求了什么?”

嬴政点了点头。

“他还要求老夫,要亲手带兵去灭掉大周,带回九鼎。”吕不韦目光闪烁,“因为只有由老夫亲自带兵,才能保证大周王族的人不被屠戮,虽是国灭,而人不亡。并且,在王上长大之后,还可以顺利成章的将九鼎直接交于王上之手。”

“老夫觉得,这持令者到是与大周王室颇有渊源,但灭周一事既然出自他的口中,想必,定是其背后势力的决策,那么也就说明,改朝换代的时刻已然来临了。”

嬴政眨了眨眼,想起了李斯最初对他说的那句话:九鼎移,江山易。

“哦,对了,那持令者,王上也曾见过。”吕不韦说道。

“寡人见过?”嬴政大为惊讶。

吕不韦点了点头,说道:“老夫将太后许配于先王,后来便有了王上,后来的事情,王上也都知晓了,但在老夫接王上回大秦之时,咱们被赵国的士卒追赶,险些遭了毒手,而那个出手救了咱们的人,便是那个持令者,想必那几年,他一直都是在暗中相护。”

“什么?!”嬴政的脑袋嗡地一声,似被重锤击中一般。

荆姓……

是荆良!

如今已经改名荆轲的荆良!

原来吕不韦早就与荆良相识。

怪不得荆良在咸阳的时候,总是神出鬼没,想必是刻意避开吕不韦。

原来是荆良,一手安排了嬴政的身世。

但他却从未对嬴政说过此事。

而且,按年龄算来,如今的荆良应该与吕不韦相仿,也应该是年近半百之人,但其外貌却看似不到三十岁。

吕不韦见嬴政面部僵硬,似乎是被触动了什么心事,于是问道:“王上,你怎么了?”

“哦,寡人没事。”嬴政这才回过神来,说道,“仲父所说的那个人,寡人不只见过一次,那次去岐山祭祖,也是这个人帮寡人解围的,寡人还跟他聊了一阵,后来他请求寡人,不要告诉仲父见过他。”

嬴政说一半,留了一半,因为蒙骗了吕不韦拿了赎金的事情,毕竟难以说出口。

吕不韦眼珠转了转,说道:“看来,他还真是经常守护在王上身侧,只不过,咱们都没有发觉而已。”

嬴政点了点头,转移了话题:“仲父,那后来呢?”

“后来的事情,大多你都知道了。”吕不韦又捋了捋胡子,“老夫帮助先王成功坐上了王位,目的就是有朝一日能将大秦的江山交到你的手中,但唯独的意外,便是你父王的早逝,这让老夫的确有些措手不及,直到那一日,李斯来到老夫的府上,给老夫看了这个太公祖令的图画。”

“那时,老夫便知道,这是有人来接替老夫完成接下来的事情了,于是,老夫的心中,也终于松下了一口气。”

“而这段时间,王上定然经历了不少,也学到了不少吧。”

嬴政不置可否地点了点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