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救世秦皇

作者:尘心追月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370章 再添虎将

书名:救世秦皇 作者:尘心追月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52

嬴政跟着舅父赵礼进了村子,并命几个军士将沿途打的猎物都送了过来。

十多个乡亲已经聚在了村口,都是满脸笑容地迎接秦王。

有趣的是,嬴政就像是来救济灾民一样,将那些猎物都给每户人家分了。

村民一片谢声,年轻力壮的将猎物送回家,余下几个年岁大的,一直陪到赵礼家。

简单落座后,嬴政感慨道:“想不到,我这个被赵国刺客追杀的人,在这小村落还挺受欢迎。”

“刺客?”一位干瘦的老汉惊怒道,“是哪个该千刀的,居然敢行刺秦王?”

另一位老妇用力敲着拐杖说道:“作孽啊!秦王你就安心在这呆着,哪个敢再来打搅,我老太婆跟他拼命!”

其余几人也都七嘴八舌地发泄着自己的不满。

嬴政哈哈一笑道:“我可真没想到,在赵国的地界,没有被通缉,反而还颇受爱戴。”

赵礼解释道:“你不知道,之前你在韩.国除夕的事情,早就传遍了天下,人人都称赞你有大义,就连他国的百姓都同样爱惜,试问天下哪个君王能够做到?”

刚才先开口那干瘦老汉看来是个急性子,吹着胡子说道:“可不是嘛,秦王甘愿冒着生命危险前往他国,为百姓铲除祸患,而那韩.国自己的君王却像缩头乌龟一样,躲在王宫里面吃香的喝辣的,不顾百姓死活。”

那老妇说道:“依我老太婆看,有那样的君主,那韩廷灭国是早晚的事,对于他们的百姓来讲,归附了大秦反而是好事。”

几个人又议论了一通,才被杨槐的父亲阻住。

杨林道:“都是不出山门的猎户人家,讨论什么天下大事,咱只知道秦王对天下的百姓好就够了。我还跟你们说啊,谁也不许把秦王来咱这的事情说出去,不然我老猎手跟他没完。”

“村长说的对。”那干瘦老汉道,“别人的事咱管不了,但能管住自己。”

原来杨林还是这村落的村长。

那老妇又敲着拐杖道:“谁要是乱嚼舌头,老太婆也不答应!”

杨林道:“行了,话也说明白了咱别打扰人家叙旧,晚些时候再来吧。”

众人这才散去,杨林拽着杨槐交代了几句也跟着出了门。

终于清静下来,嬴政这才苦笑着对赵礼说道:“想不到舅父这里的乡亲,还挺热情。”

“乡下人吗,哪里见过什么君王,都是图个新鲜。”赵礼道,“不过他们对你的敬意到不是假的,相信不会有人透露你的行踪。”

嬴政点点头,开始跟赵家父子攀谈起来。

赵礼又详细讲了他们一家离开邯郸的经过,后来到此地投奔村长杨林,于是这小小村落便接纳了他们。

杨林对赵礼讲义气,对赵佗更是比自己的儿子都好,不但亲手教赵佗打猎,还传授武艺,有什么东西都是先让赵佗挑好的,剩下的才给杨槐。

赵佗也是出息,不但练就一身好本事,还善良勇敢,乐于帮助村民,还未及冠礼,就颇有些人气。

于是杨林便想让赵佗接任下一任的村长。

对于这个与世隔绝的小村落来讲,村长就相当于一个部落首领,既不用受朝堂的什么管制,也没有与外界争名夺利的压力。

不知不觉间,天色已晚。

杨林带着几个村妇,拿着一些嬴政送来的野味,再次登门。

“村里没什么好东西招待贵客,我让她们刚采了些蘑菇野菜,咱们就着这些猎物做些野味。”说罢,杨林让那几个村妇去帮赵佗的娘做饭,自己则拿出珍藏多年的晋酒,摆上了桌席。

索林则拿出一些军中随身带的干果肉干,几个人先喝了起来。

嬴政敬了两位长辈一杯,然后好奇地问道:“两位前辈,我特别想知道,除夕这件事,真的对于百姓来讲,有这么重要吗?毕竟绝大多数并没被波及,更没什么损失。”

杨林微微一笑,并没有直接回到他的问题:“古时有大禹治水,想来,受益的也都是受到水患困扰的民众,而绝大多数百姓并没有这方面的隐患,但全天下的百姓却都念着大禹的好,你们说这是为什么?”

索林是直性子,开口道:“想必是因为,治水之后增加了粮食产量,得以使全天下的百姓衣食无忧。”

杨林轻轻点头道:“说的没错,但不全面。依老夫看来,更重要的是,天下百姓看到了一个能够顾全百姓的君主,一个心系黎民的帝王,他能带给百姓希望,百姓也会觉得有盼头,有干劲。”

“正是如此!”赵礼拍了一下大腿说道,“黎民百姓们眼睁睁看着华夏四分五裂几百年,各国互相攻伐之间,粮食都被用去打仗,铁器都被征收了铸造兵器,就连庄稼也不知道哪天就被战火给毁了,这种日子哪有盼头!”

杨林接着道:“在这没盼头的日子里,百姓们更希望早点结束这无休止的纷争与战火,还世间一个安静宁和,家家不用提心吊胆的过日子。”

“所以说啊,外甥你带人除掉夕兽,为百姓消灾解忧,大家就如同看到了那一丝曙光。”赵礼说道,“其实身为哪国人并不重要,大家都是华夏儿女,炎黄子孙,即便换了国籍,也无非是换了个收税的主子,但如果遇上一个贤明的君主,百姓也乐不得的跟随他。”

最近一段时间,嬴政与底层百姓的接触并不多,并不清楚他们的真实想法。

而即便是走访秦国的百姓,也获得不了什么有用的信息,因为他们的自信已经建立起来,只会希望借助强大的朝堂实力来建功立业。

往往最能体现实际的,反而是眼前的他国的百姓,他们对秦国,对自己的看法,才是最为客观,最为贴切的。

让嬴政没想到的是,本来自己认为是分内之事的除夕行动,却在民间形成了如此深远的影响,大有万民归心的趋势。

这小小村落,从村长杨林到那些老幼妇孺,他们的言行都没必要掺杂任何做作与虚假。

并且,类似他们想法的地方,普天下绝非这一处,大有星火遍布的苗头。

打下几个城池,不难,难的是让城中的百姓全部归顺。

一统天下,也不难,只要拳头够硬,腰包足够充裕,而难的是让天下的黎民万众归心。

嬴政心中这般想着,嘴上笑了笑,又敬了杯酒,然后说道:“实不相瞒,我承袭了先祖开辟的盛世,的确有天下归一的雄心,还百姓太平的壮志,只是这些年里,一直在筹划和积蓄实力。”

杨林眼中放光道:“那可是百姓之福,该当如此,该当如此。”

赵礼已经是泪眼朦胧,拉着嬴政的手说道:“外甥啊,舅父我这把年纪,也经历了人生的起落,虽说已经看淡了生死富贵,但也总会想起年少时的梦想,一直也盼着世间能够有这么一个人突然出现,来拯救苍生。”

从他的眼神中就看得出,赵礼从一个王室贵胄子弟,沦落到如今偏居山林的猎户,其内心深处还是有或多或少的不甘心。

嬴政又问道:“那么假如我起兵攻赵,直到将其覆灭为止,你们会是什么样的想法?”

杨槐想了想说道:“我们毕竟生在赵国,基本的忠义还是要有的,如果秦军打来,我们既不会奋起抵抗,也不会暗中牵绊。如果赵国步了韩廷的后尘,我想我不会有什么怨念,相信大多数的赵国百姓,都会这么想吧。”

“其实两国之间的战争,都是朝堂之间的对抗,普通的百姓想掺和也使不上力。”赵礼说道,“问题还真就在于一旦亡国,百姓能不能接受接下来的命运,这也取决于你对百姓的态度。”

嬴政将自己的酒杯满上,端起来说道:“借着这杯酒,我嬴政在此向二位前辈许下个誓言,如果哪一天攻占了邯郸,亡了赵国,绝不会滥杀百姓,也不会允许任何秦国的军民抢占赵国百姓的人丁、家产,定然对降民一视同仁,绝不另眼相看。”

说罢,嬴政仰头,一饮而尽。

“哈哈,好!我老哥俩也陪你一杯。”杨林举起杯,与赵礼一起喝干了。

一旁的赵佗、杨槐小哥俩也端起杯,连同索林一起喝了。

杨林说道:“男子汉大丈夫,当如秦王般顶天立地。你研究赵国的时候,我们参与不了,但你要是攻打别的国家,我这小小的山村,也高低帮帮场子。”

赵礼也说道:“就是就是,虽说咱年岁大了,可做些箭羽,送些野味还是能办到。”

嬴政哈哈一笑道:“二老要是有心,眼下就能帮我。”

“眼下?”杨林道,“怎么帮?”

嬴政指了指赵佗和杨槐,说道:“二位虽说上了些年岁,可两个兄弟却正值年少,正是建功立业的光景。如果二老信得过我,就将他俩交到我的手上,日后也为江山社稷多出一份力。”

赵礼没言语什么,杨林琢磨了一下说道:“这两个小子虽说有些本事,但还没到行冠礼的年纪,又常年呆在深山里,不通人情世故,只怕难蹬大雅。”

“杨叔叔这是哪里话。”嬴政道,“所谓‘自古英雄出少年’,更何况我需要的不是冲锋陷阵的兵卒,而是智勇双全的战将,让他们跟在我身边,我会竭力培养他们成才,等其羽翼丰满之时,才能让他们展露头角。”

赵礼捋了捋花白的胡子说道:“话是这么说,只不过我们两个老头子,已经是土块埋到脖子的人了,身边总要有个人来养老送终。这样吧,这两个小子,你随便挑一个,给我们留下一个,等到我俩这老骨头归西了,你再把那个叫去。”

嬴政知道他说的不无道理,于是看向两个小兄弟,问道:“你们谁想跟着我回秦国?”

其实都不用问,无论从个人的关系,还是年龄次序来说,都是赵佗更合适。

赵佗看了看杨槐,递了个眼神,然后对嬴政说道:“表哥,我跟你去!”

“好,就这么定了。”嬴政哈哈大笑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