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救世秦皇

作者:尘心追月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381章 祖令与兵法

书名:救世秦皇 作者:尘心追月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52

直到此刻,嬴政才忽然意识到,他其实欠缺了许多的功课。

想当初姬发还没有暴露身份时,交给他的第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探索武王陵。

并且,他需要完成每一层的任务,才可以进入下一层。

而他自己呢,因为有了景家班这个强力后援,无论是仿造兵马俑,还是制造飞弩,不管是仿制延古漆,还是研究密石,他都成了甩手大掌柜。

就连现在正在建造的王陵,都是由景凡和拇指一直驻守在那里。

遥想当年,神农带着樵夫伐木建桥,黄帝跟着军队打造武器,都是亲力亲为,以身作则。

而作为十三岁就登基为秦王的嬴政,大多数时间更像是在养尊处优,一切都有人提前安排,一切都有人全力帮助,饭也不会做,衣服也不用自己洗。

哦不,也不是全不会,最起码现在学会烤鱼了。

长时间所养成的习惯,定然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一个人的心境和格局。

嬴政如此想着,不禁有些惭愧。

其实他这次去九幽,收获最大的,不是欣赏了奇异的风景,不是见到了从未见过的神鸟,更不是获得了那几样奇珍异宝。

他真正获得的,是敢于独自前往九幽的信心,是面对危险从容不迫的魄力,是勇于解救他人于危难的勇气,是承担自己的责任的那份担当!

这些收获,他并没有刻意去注意过,但却催促着他尽可能地快速成长,长成为一个可以真正承担历史重任的伟大帝王。

其实这一切,姬发都看在眼里,欣慰在心里。

不知不觉间,两人到了武王陵门口,嬴政拿了玄铁螺开了门,然后直奔内陵。

之前为了搬运最下面四层的五谷原种,姬发已经关掉了所有的机关,那些绿色的毒气,奇特的门锁,封闭的暗门等等基本都被停掉了。

两人鱼贯而入,直接来到太极门。

姬发所说的太公密室,就设置在太极门的后侧。

这次没用嬴政滴血,而是姬发划破手指,在机关上按下血指印,那暗门发出一声响动,分为上下两截,分别收入两侧的石壁之中。

“这密室,我也好一阵子没来了。”说罢,姬发走进暗门,点燃了身边的灯火。

依旧是蓝色的火光浮现,照亮了整个密室。

这密室设计的很是独特,乃是八边形的构造,看上去应该是八卦图的形状,中间的位置,也赫然有一个太极图的图案。

只见姬发先是绕着太极图转了一圈,然后走到那代表少阳的白点跟前,用力的向那少阳白点跺了一脚,随后又踩在旁边那个代表少阴的黑点上,旋转了一个半圆的角度。

随即就听咔、咔两声不大的机关开启声,兑门的那个位置出现了一个一人来高的暗格。

“太公留下的贵重东西,就在里面了。”姬发道,“我将箱子拖出来,今天就将这些东西都带走吧。”

说罢,他果然从密室中拖出一个青铜色的箱子,虽然体积不小,但看上去并不沉重。

不用姬发吩咐,嬴政也知道,该玄铁螺登场了,于是拿出自己的玄铁螺,打开了青铜箱子。

虽然年代过于久远,但这箱子里并没有什么腐臭的气味,就像是昨天刚锁起来的一样。

而直接映入眼帘的,是一块方形的金色锦袋,看那成色也并不陈旧。

“这东西你应该不陌生。”姬发道。

不陌生的东西,那就应该是见过。

嬴政好奇地拿起那个锦袋,只觉的里面有一硬物,打开来看,赫然是一枚黑黝黝的太公祖令!

之前他管姬发要了一枚,送给了吕武,李斯那里还有一枚,眼下竟又出现了一个。

“师尊,这太公祖令是批量做出的吗?”嬴政好奇道,“别的地方还有另外的存货吧。”

姬发嗔道:“你以为是佩剑啊,还得人手一把不成?当初太公一共就铸造了五枚太公祖令,都交给了我,最早的两个早就用过了,余下的三枚之中,包括李斯的那个和之前给你的,这一个已经是最后一枚了。”

最早的两个,嬴政自然知道去处,而且它们起到的作用还真不小。

第一枚,姬发当年的使者给了当年齐国的国君齐康公,命其放弃江山,然后让吕氏王族进行潜藏,便于接受新的任务,从而引发了一个历史上较为知名的事件——“田氏代齐”。

第二枚,又一个使者荆良授命于吕不韦,让其将姬姓后人嫁于赢家,于是诞生了嬴政,并且吕不韦一路扶植嬴政登基为王。

“余下的最后这枚,也该到了发挥作用的时候了。”姬发感叹道,“你不是拟定了一个千年大计吗,那就将这个给了吕文吧,让他传给吕雉,以便掌控刘家。”

在整个千年大计里,吕家人同样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嬴政的想法,是让刘邦接手未来的江山,但条件是将来的王朝需要效仿大周朝,同样“兴于姜姓,亡于吕氏”。

所以前一阵子他专门去找了吕不韦,计划让吕文将幼女吕雉嫁于刘邦,以便于在幕后控制刘家。

那么算上李斯的那道祖令,嬴政可以用的还有两枚,其中一个,自然应该交给吕文。

至于吕武,已经有了一枚,让其在背后帮衬吕雉,倒也应该。毕竟吕文是未来刘邦的老丈人,有些事情不是太方便去做。

而那最后一道祖令,当然是留到刘邦的王朝覆灭时候再用。

(后来,汉朝倾危,经过司马徽和吕伯奢的布局,大汉朝果然在名义上,是灭在了吕布的手里,并且由司马家再次一统,此乃后话。)

嬴政仔细将那令牌擦了擦,然后重新装进锦袋,放进了随身的包裹中。

姬发俯下身子,打开了青铜箱子的第二层,只见两部典籍安静地躺在其中,看样子也是铜箔制成的册子,样式古朴而典雅,不沾一点灰尘。

姬发十分爱惜地拿起其中一部,一边用衣袖擦拭,一边说道:“看到这部典籍,就仿若看到了与太公并肩而立的那些岁月,却已不知不觉间,悄然而逝了八百余年。”

一向仙风道骨,给人感觉已经参透生死,看淡富贵的老者,难得在脸上映出一抹难掩的思愁,似乎是在追忆那悠悠过往,又像是在重新品味人生。

他这一生,活了普通人的几辈,甚至是十几辈子,早已体味了人生百态,喜怒哀愁,却始终没曾为自己谋求过什么,如今看到太公的遗物,就仿佛看到了天承一脉的宿命,和注定波折的一世。

阅读网

而嬴政自己又何尝不是这种宿命?

虽然没有漫长的生存体验,但这几年嬴政经历的也着实不少,并且,他即将面对的,是天承一脉有史以来最大的挑战!

所谓前人种树,后人乘凉。

嬴政本以为自己就是这样,前辈们都把路铺好了,他只管走就是了。

但这次从九幽回来,他才意识到,他的成功与否,决定着整个人类的前途,和全部九幽生灵的命运!要是他这个收尾没有做好,那前人的那些数千年甚至上万年的努力,全部会功亏一篑。

“师尊,这是部什么典籍啊,竟引得你如此伤感?”嬴政打破了密室的平静。

姬发回过神来,悠悠地说道:“这部典籍,名为《太公兵法》,是太公在年轻的时候找到的一处远古遗迹的遗留。”

“那岂不是跟《本草经》,《黄帝医经》是一样的?”

“不错。”姬发点头道,“正是取自甲骨之文。”

嬴政接着问道:“听说当年你跟太公一起伐纣,想必也是借助此典籍吧?”

“当然了,有这么好的东西,怎能不用?”

嬴政笑了笑说道:“师尊啊,以前总听你说盘古、太古、远古的传说,而你自己的故事,我却知之甚少,不知道能不能给我讲讲。”

这是又想听故事了。

但嬴政这次还真就不是像以前一样,存着听故事的心态,而是他实实在在的想多多地搜集一些情报。

姬发站起身,捶了捶自己的腰背,开口道:“你不会是让我蹲在这里给你讲吧,赶紧拿了《寻龙典》,然后咱们祭拜了太公,再找个地方坐下来细说。”

“嗯,好!”嬴政道,“不过……那《寻龙典》到底在哪?”

姬发指着青铜箱子道:“当然是在最下面的格子里,我当年见太公亲手放进去的,只是这一层从未打开过。”

嬴政学着他刚才的样子,将第二层的格子打开,果然见里面又是两部秘籍,封面上用甲骨文写着“寻龙典”三个字,分为上、下两册。

嬴政同样拿起两部典籍,用衣角擦拭起来,同时问道:“师尊,这典籍你真的从没看过?还一点都不好奇?”

“我说的是,这典籍我是没怎么翻看过。”姬发道,“并不是说我没看过,我看的是手抄本。”

嬴政:“……”

就说嘛,这么重要的东西,姬发怎么会没看过。

“当时的我,还不认识甲骨文,所以太公就将很多的典籍亲自翻译给我看,当然也包括这部。”姬发道,“后来他说,要拜会神兽神鸟自然有烛九幽陪着,所以这典籍的作用不大,也就基本尘封了起来。”

天承一脉觉得作用不大,但龙族却不那么想,人家还是要防着你们。

嬴政收好了几部典籍,又向箱子底部摸了摸,确定再没暗格了,这才起身。

走出密室,嬴政将门关好,俩人径直来到太公棺椁前,开始祭拜。

点燃了香火,叩了几个头,嬴政恭敬地念叨起来:“太公先祖在上,子孙嬴政特来祭拜,望太公先祖福佑华夏,助晚辈终成功业,将龙脉彻底治愈,以保千秋万世之安平。”

姬发也拜道:“师尊啊,你留下的东西,我就都带走了,再有几年那骊山王陵就修好了,这里就会搬空,封了陵之后我就再也进不来了,不过你放心,我也快下去陪你了,你再等我些年月。”

这话说的有些扎心,但事实却的确如此。

祭拜之后,姬发一声轻叹,带着嬴政坐到了远处的那个九级的台阶上。

“你不是想听故事嘛,这次给你讲讲我和太公的故事。”

嬴政斜坐在他身侧,拿出水袋递给姬发。

姬发喝了口水,说道:“其实……当时太公选择的传人,并不是我。”

嬴政眉头一动,着实吃了一惊。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