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唐,我妻武则天

作者:左百户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194章 圣人天疾

书名:大唐,我妻武则天 作者:左百户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19:52

吴王李吉是跟着李贞一起入宫的。

这是他第一次参加宗室的宴会。

千秋殿内的格局,与去年微有不同。

四条长长的桌案,首尾相连,围成一个正方形,桌案上已摆满酒馔果菜。

宗室们三三两两站在一起,因皇帝未到,依礼不能入席。

李吉年纪虽小,却因其父吴王李恪的缘故,知名度很高,不时就有位李姓宗室过来跟他打招呼,李贞则教他喊人。

叔伯翁公的喊了一阵,总算认完了亲戚,可以歇息一会了。

李吉站在李贞、李慎旁边,听着二人八卦一些宗室中的趣闻。

只听李贞笑道:“嘿,十郎,咱们这位二十二叔,快十年不回京,今年竟然回来了。”

李吉心中琢磨了一下,李贞的二十二叔,那不就是滕王李元婴吗?

“哼,还王叔呢,我看就是个无赖,一回京就把京里宅子卖了,住在城南一间四合小院,每天出入,都穿着打补丁的衣服,不就是想告诉天下人,陛下苛待他这位王叔吗?”李慎翻了翻白眼。

当初李贞向李治弹劾李元婴在封地横行不法,李治便派人调查了这位王叔,果然查出一大堆破事。

李治下旨,将李元婴调到商州担任刺史,又将他的实封降为三百户。

商州距离长安很近,李治就是为了就近监视李元婴,看他是不是还敢胡作非为。

李元婴倒也老老实实过了一年。

今年岁末,回到长安城,卖了宅子,把自己打扮的像个流民,天天在大街上闲逛,着实引起不少非议。

李治忙着对付吐蕃人,也懒得去搭理他,李贞却一直看不惯这个王叔的做派,上门将李元婴冷嘲热讽一番。

李元婴却根本不在意,依然故我。

今天来参加宗室会议的亲王,大都穿的光鲜亮丽,就他一人穿的像个要饭的一样。

此时李元婴就坐在门槛上,一脸惬意的翘着二郎腿,也不和别人说话,手中拿着纸笔,也不知在写什么。

李吉好奇之下,悄悄凑到他斜后方,终于看清他在画画,将整个大殿的人都画了进去,画技精湛,栩栩如生。

便在这时,内侍唱喏声中,李治来到殿内,身后还跟着一众嫔妃,以及宗室们的家眷命妇。

往年都是皇帝邀请宗室,皇后宴请命妇。

李治觉得这样不够热闹,吃不出年饭的感觉,今年就命人将桌案改了陈列,又让男女一起用席。

反正都是一家人,也不必太在意男女之防。

众人见皇帝将两宴并为一宴,也都觉得热闹,先向皇帝、嫔妃们拜礼,然后带着各自王妃夫人列席。

在场最窘迫的就是李元婴的妻子于氏了,她见丈夫穿着这样一身衣服过来拉她,羞的脖子都红透了。

李元婴倒神色如常。

这位滕王比李治还小两岁,长的也有几分风流俊秀,只可惜这一身衣服太掉形象了。

武媚娘朝他看了一眼,淡淡一笑,道:“我在宫中,总听人说滕王奢华无度,挥金如土,今日一见,才知皆是谣言。”

徐槿瞧出滕王是故意找李治的麻烦,微笑着捧哏道:“哦,这是为何?”

武媚娘道:“你瞧滕王这身打扮,这才叫谨身节用,当为天下楷模。”

李元婴神色不变,笑道:“皇后殿下过誉了。”

李治微笑道:“好了,大家都入席吧,今日就是一场家宴,大家都不必拘束。”

瞟了李元婴一眼,道:“心里有什么话,也可直接说出来。”

李元婴被李治瞟了一眼后,心中一寒。

他已瞧出来,这个侄子与他的兄长李世民不同,不在乎名声,倘若自己再搞事,只怕不会对自己手软。

李元婴接下来很老实,一场家宴热热闹闹的结束了。

李治接连参加大朝会、两场宴会,早已疲惫不堪,回到寝殿便歇息了。

次日,直到巳时左右才终于起身。

王伏胜过来服侍他穿衣,笑道:“大家,您总算醒了,孙神医在外面等候多时了。”

李治忙道:“怎么不早点叫醒我,快请孙神医进来。”

不一会,孙思邈背着药箱走了进来。

每个月初,孙思邈都要替李治把一次脉,察看李治恢复的情况。

只不过,以往都是初四、初五左右进宫,这个月倒来早了些。

李治笑道:“孙神医,大正日的,何不在家中多休息几日,初五再入宫也不迟。”

孙思邈道:“陛下,草民是个劳碌命,过年没有人来找草民看病,草民就闲不住了。”

李治伸出一只手,笑道:“那就有劳神医了。”

孙思邈坐在榻前替李治搭脉,很快便搭完了,拱手道:“陛下,草民告退了。”

李治忙问:“朕恢复的怎么样了?”

孙思邈道:“陛下恢复的很好,不必忧心,平日记着多休息便是。”

“您这么说朕就放心了,伏胜,替朕送送孙神医。”

王伏胜一直把孙思邈送到了朱雀门外,本来还想送孙思邈回府,被孙思邈谢绝了。

王伏胜见宫外有一名孙思邈的弟子等候着,便也没有坚持,转身回去了。

他刚一走,孙思邈表情就凝重起来,骑着花驴,穿过横街,朝着大街而行。

费十三快步跟在后头,急忙问道:“师傅,您不回府吗?”

孙思邈沉声道:“十三,一个月前,你还记得老夫是怎么跟你们交代的吗?”

费十三微微变色,道:“您让我和孟师兄做好离开长安的准备,隐姓埋名,以后不许再自称您的徒弟。”

孙思邈道:“记得就好,你们这就离开吧。”

费十三惊愕道:“师傅,到底出了什么事了?”

孙思邈淡淡道:“不必多问,一个月后,倘若老夫无事,你们再回来便是。倘若老夫……”

后面的话他没有再说,费十三也猜到与他入宫为皇帝看病有关,颤声道:“师傅,圣人……”

孙思邈喝道:“还不快走!”

费十三咬了咬牙,跪在地上朝孙思邈叩了三个头,这才离去。

孙思邈仰头看了一会天空,一声感叹,骑着花驴朝英国公府而去。

李勣正在府中后园钓鱼,听说孙思邈求见,命儿子亲自去门口,把对方请进府来。

“孙老神医,大年初二,您怎么……”

李勣后面的话说不下去了,因为孙思邈的表情非常凝重,甚至带着几分忐忑。

李勣还是第一次在这位老人身上看到这种表情,挥手让儿子和下人退下,沉声道:“孙神医,出什么事了吗?”

孙思邈凝视着李勣,道:“李公,老夫去年十二月给陛下诊脉时,发现陛下的风疾似乎在加重。”

李勣勃然变色:“怎会如此?”

孙思邈道:“老夫当时还不能完全下结论,怕陛下惊惧过头,反造成风疾恶化,所以什么也没有说。直到今日,老夫才能肯定,陛下的风疾并非普通的风疾。”

李勣脸色苍白,手掌微微发颤。

“难道是天疾?”

天疾是一出生自带的疾病,有人婴儿时候发病,一命呜呼,也有人到了中年,才慢慢显露症状。

天疾比一般的病严重的多,几乎很少能够根治,只能够缓解。

李勣也是精通医理之人,一听孙思邈这么说,就猜到可能是天疾,不然以孙思邈的能力,不会让病情反复。

孙思邈沉声道:“我来找您,正是为了确认此事,不知先帝、文德皇后,是否有过风疾之症?”

李勣脸色极为苍白,道:“高祖便是感染风疾而亡,先帝也有风疾之症。”

孙思邈叹道:“那就可以断定,就是天疾了。”

李勣双拳紧握,急道:“孙神医,可有办法治好?”

孙思邈缓缓道:“这种先天风疾,很难根治,只能缓解,幸好陛下体魄强健,善加调理,应该能够控制。”

李勣深吸了几口气,道:“要如何调理?”

孙思邈道:“我曾遇到过一个先天风疾之人,给他开了一种治疗方法,那人最终活到七十多岁,只是……”

“有什么难处,孙公尽管开口,老夫一定帮你办到。”

孙思邈低叹道:“只是此法,并不适合一位君王。”

李勣凝声道:“孙公只管说,陛下的身体关乎国家社稷,万民福祉,只要能控制病情,比什么都重要!”

孙思邈道:“我给那人开的治疗方法,是让他走遍名山大川,遇庙则拜,遇泉则浴,不理俗事,让身心得以逍遥自在。”

李勣惊愕道:“这……”

让一个皇帝不理俗事,这简直是天方夜谭。

孙思邈缓缓道:“老夫也知道此法不可行,不过究其根本,是让病人放宽心态,保持身心愉悦。您也是知晓医理之人,当能明白,很多治不好的病,只要病人能保持积极心态,往往能控制下来。”

李勣长叹一声,道:“这话你让老夫如何开口,又让老夫如何跟满朝文武交代?”

孙思邈没有说话,他虽是医者,有时也会有无能为力的时候。

李勣沉默良久后,沉声道:“无论如何,都必须将情况告诉陛下。”

孙思邈道:“我已犯欺君之罪,还请李公将我送入大牢,等候陛下发落。”

李勣拉着他手,道:“孙公不必多虑,您也是为陛下龙体着想,以老夫对陛下的了解,他不会责怪您,随我一起面圣吧。”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