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唐,我妻武则天

作者:左百户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174章 漠北商道

书名:大唐,我妻武则天 作者:左百户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19:52

春去夏来,一晃三个月过去。

五月的太极宫,正是阳光最明媚的时候,又不会太显炎热。

承香殿外,刘充嫒站在金水河边,正在画河对面的一座宫殿。

她近来画技长进很大,尤其是素描的功夫,已经画的比李治更好了。

便在这时,远处一名宫人小跑着过来,朝她喊道:“娘子,陈王殿下来了。”

刘氏答应一声,命随身宫人收拾好东西,迈着悠闲的步子回到承香殿。

李忠正站在桌案旁边,观看她的画作,他最近越长越高了,已经超过了刘氏肩膀。

刘氏走了过去,笑道:“今日怎么得空进宫看娘?”

李忠笑道:“阿娘,儿子得了一样好东西,特意过来献给您。”说着从袖里取出一颗五颜六色的宝石,递给了刘氏。

刘氏伸手接过,在手中把玩了片刻,随手放在一边,道:“不是跟你说过吗?玩物丧志。”

李忠笑道:“孩儿自己不玩,献给阿娘,就不算玩物丧志了?”

刘氏被噎了一下,没好气道:“我不要,这东西一定是从西域胡商手中买的,也不知花了多少钱?你知道我最不爱浪费!”

李忠笑道:“阿娘猜错了,这东西不是西域宝石,而是漠北七彩石,没西域宝石那般昂贵。”

刘氏奇道:“漠北的宝石?”

李忠道:“阿娘不知道吗?最近长安有很多商队,往返漠北讶。”

刘氏道:“不是都去西域吗?怎么突然去了漠北?”

掌宫女官雨珠道:“娘子,前几日奴婢不是跟您说了吗?圣人允许商人在漠北开石炭矿。”

刘氏一拍额头,道:“啊,好像确实听你提过,只不过,不是运送石炭,怎么又有宝石了?”

李忠笑道:“这个问题,儿子也向先生请教过,因为商人们只买卖石炭不赚钱,顺路也买卖一些别的商品……”

将他从先生那里听来的情况,告诉了刘氏。

最开始,这些商人们确实积极响应皇帝的政策。

然而,石炭矿利润不高,还要雇佣一大批长工去漠北采矿,再加上运送的花费,结果并不赚钱。

商人们永远能够嗅到商机,在利益驱使下,他们很快开始做起了别的买卖。

比如草原上有很多马匹、毛皮、宝石、铜矿。

都非常多,只要运送到长安城去卖,就能大赚一笔。

漠北草原上的铁勒人虽不收钱,却对一些非常廉价的盐、米、麦子、粟、布帛都有很大的需求。

双方各有需求,商道就这样形成了。

其实原本就有一些大胆的河东、关内商人,往返草原,做毛皮买卖,只不过风险太大,容易丢了性命。

如今大唐朝廷亲自推动石炭商道,燕然都护府的军队保驾护航,安全得到了保障。

既有利息,又没有太大风险,这买卖比西域商道强多了,自然受到很多商人追捧。

短短数月,从长安到单于台的贸易逐渐兴盛起来,沿途也多了很多茶棚、邸店。

刘氏听到此处后,奇道:“既然此事如此之好,以前怎么没有商人来往呢?”

李忠道:“可能是风险太大了吧,听苏先生说,上个多月,便有一支商队被草原马贼截杀,所有人都死光了。”

刘氏吃了一惊,道:“有这等事?”

李忠道:“阿娘别害怕,其实那些人并不是马贼,而是铁勒一个小部落假扮的,被薛将军查出来了,将参与截杀的人全部处死,酋长送到了长安,父亲已下旨秋决。”

刘氏怔怔道:“他们为何要假扮马贼呢?”

李忠皱眉道:“听先生说,他们应该也是受铁勒九大部落指使,不然没那么大胆子。”

刘氏越听越迷惑,道:“铁勒九大姓不是归附了咱们大唐吗?”

李忠道:“具体原因儿子也不清楚,苏先生只说,那些大部落希望将对外贸易控制在自己手中,否则会不利于他们的统治。”

刘氏点了点头,道:“那眼下情况稳定了吗?”

李忠笑道:“苏先生说,薛将军处理的干净果断,已经震慑住铁勒人了,他们不敢再捣乱。”

刘氏重新将刚才的宝石拿在手中,道:“这宝石就是漠北那边出产的吗?”

李忠道:“对呀,这石头比很多西域宝石都好看多了,所以儿子就想着拿给阿娘瞧瞧。”

刘氏想了想,道:“陛下开拓商道,原本是为了石炭吧?”

李忠道:“是的,苏先生说,秦岭山脉是长安城的屏障,已经被砍伐太严重了,父亲用石炭代替木炭,就是为了恢复秦岭山脉上的林木。”

刘氏道:“这些商人买卖这些宝石之类的,会不会影响到陛下的目的呢?”

李忠笑道:“应该没有,长安城最近的石炭铺子越来越多,价格也越来越低,儿子府邸也存了很多呢。”

玉珠忽然道:“奴婢听人说,石炭内有瘴气,烧用之时需得小心,否则可能会中毒。”

李忠道:“我也听人说过,长安城就有人烧石炭被毒死,户部下了榜文,说烧石炭时,需得把门窗开一条缝,不能关死。”

刘氏忙道:“忠儿,那以后还是烧木炭吧,那东西听着让人不放心。”

李忠道:“儿子知道了。”

他不知忽然想到什么事,忽然笑了起来,道:“母亲,还有件趣事要告诉您。”

刘氏轻摇团扇,笑道:“什么事惹你如此发笑?”

李忠道:“不是很多商人跑到漠北挖石炭矿吗?您猜怎么着,他们挖出来后,那些铁勒人竟然用毛皮、牛羊,跟商人们换取石炭!”

殿内宫人们听完后,都噗嗤笑了起来。

刘氏惊奇道:“他们也需要石炭吗?那里不都是草原吗,还怕没东西烧?”

李忠道:“儿子一开始也奇怪,后来听苏先生说,他们过冬也不容易,平日烧的都是动物粪便,舍不得烧那些长草。”

刘氏道:“这是为何?”

玉珠拍手笑道:“奴婢知道了,他们是怕把草烧了,牲畜没东西吃了。”

李忠道:“雨珠姊姊真聪明,不过苏先生说,还有一个原因,因为他们那里的草都不禁烧。”

刘氏叹道:“那里的人守着石炭矿,竟然不知道去挖,还要买咱们的,看来蛮夷果然不太聪明。”

李忠笑道:“苏先生说,并不是他们不聪明,而是他们挖了不划算。”

刘氏道:“怎讲?”

李忠道:“他们烧炭取暖用不着太多,挖太多了也没地方处理,还影响他们放牧,到时候虽能取暖,却会被饿死。”

刘氏想了想,道:“倒也有理。”

母子俩又说了一阵闲话,李忠便告辞离开了。

他离开朱雀门时,恰好遇到一人急匆匆从横街而来,却是户部侍郎杜正伦。

杜正伦瞧见他后,过来见了礼,李忠也还了半礼。

李忠知道就是由他负责石炭矿的开采,便朝他问道:“杜侍郎,最近石炭矿开采还顺利吗?”

杜正伦愣了一下,显然没想到这位小亲王会突然问这个问题,迟疑了一下,道:“回殿下,一切顺利。”

李忠点了点头,上了马车,朝王府返回。

杜正伦目视他离开后,沉着一张脸朝户部而去。

没多久,他来到户部尚书卢承庆的办公房,也不寒暄,开门见山道:“卢尚书,商道出问题了。”

卢承庆微微一惊,道:“出什么问题了?”

杜正伦沉声道:“我刚刚得到消息,有些商队将石炭运送到关内道后,悄悄卖掉一大半,只运送很少的石炭来长安。”

卢承庆皱眉道:“他们为何这么做?”

杜正伦冷哼道:“当然是为了节省运费,而且关内地区石炭价格更高,他们也能多赚一笔!”

卢承庆沉吟不语。

若是普通人做出这种事,他早就知道了,然而这事还要杜正伦来告诉他,说明对方在朝中很有能量,隐藏了此事。

杜正伦道:“卢兄,这事需得立刻处理,不然众商见朝廷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会有更多商人效仿。”

卢承庆沉声道:“知道是谁干的吗?”

杜正伦道:“还能有谁,自然是那帮江南世族!”

卢承庆沉默了一会,道:“依你之见,该如何处理?”

杜正伦道:“立刻汇报陛下!”

卢承庆摇了摇头,道:“不,这件事汇报给陛下前,最好先去跟萧嗣业打个招呼。”

杜正伦皱眉道:“何必告诉他?”

卢承庆道:“你有所不知,萧嗣业一直在积极配合咱们,关内道北边,本有不少马贼,萧嗣业调动周围的折冲府,都给剿灭了,就是为了保护商道。”

杜正伦点头道:“他倒还算明些事理,那就跟他打个招呼,看看他怎么说。”

两人当即一起来到兵部,将此事告诉了萧嗣业。

萧嗣业得知此后,既感震惊,又有几分庆幸。

若不是辛茂将提醒过他,与江南世族划清界限,此事他肯定也要受到牵连。

“卢尚书,杜侍郎,此事你们按照规章办理就是,也尽可汇报圣人,不必顾忌在下。”他沉声道。

卢承庆微笑道:“萧尚书既有此话,那我等就公事公办了。”

两人当即前往甘露殿,向李治禀告此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