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唐,我妻武则天

作者:左百户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143章 小皇子与武皇后

书名:大唐,我妻武则天 作者:左百户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19:52

夜色漆黑,乌云低沉。

白日下了场雨,云却没有散,七月的晚风中,竟带着一丝凉意。

这里是一座官署,附近百姓们对这座官署很不满意,因为每到晚上,署中会传来一阵阵野兽的嚎叫声。

典厩署。

原本是饲养牛羊和杂畜的地方,然而贞观年间,皇帝下旨,将虎园的野兽,全部迁移到此处。

这里有一头狮子,是安息国五年前进贡,还有一头老虎,是康国今年上供的。

两只野兽关在不同的兽栏。

然而只要狮子叫起来,老虎便会跟着叫,把附近居民吵的睡不着觉。

只听一阵阵兽鸣响起,狮子和老虎又隔空叫了起来。

一名穿着圆领褐衣的男子,默默走在漆黑的小道上,提着一个木桶,桶里装满了羊肉。

要想让两只野兽不叫,给它们喂肉吃,是最好的选择。

这男子叫康孙,今年四十多岁了,粟特人,在典厩署担任典事已有六个年头。

他待人温和,为人热心,干活也勤快,典厩署的人都很敬重他,尊称他为老康。

老康提着肉来到兽栏外面,栏中的老虎早已闻到味道,奔了过来,发出低沉的吼声。

黑夜之中,它的眼睛像两颗明珠,发出慑人的光芒。

老康笑骂道:“别催了,马上就喂给你吃,你这畜牲,吃的比人还好,平日就不能乖一点,别吵着大家,成不成?”

老虎低吼了一声,以作回应。

老康笑道:“那我当你答应了,明日再敢嚷嚷,我就在肉上撒一泡尿,再给你吃!”

老虎这次没做声,因为肉已经透过兽栏一个小口子,扔了进去。

老康一边喂着肉,一边抬头望着月色,突然感叹一句:“也不知这种日子,还要过多久。”

“不用多久,今天就是最后一天。”一道声音从他身后传来。

老康猛地转头。

只见黑暗之中,走出一个人。

此人身材奇胖,圆的像球,穿着一身特别宽大的华贵长袍,身上隐隐带着几分威严。

“你是谁,怎么进来的?”老康喝问。

那胖子淡淡道:“你不用知道我是谁,只要知道自己是谁就行了。”

老康变色道:“你这话什么意思?”

说话间,胖子身后陆续又走出来四个大汉,全都穿着黑衣劲装,表情凌厉。

胖子慢条斯理的拨弄着手指,道:“我该称呼你大唐典事老康呢,还是称呼你吐蕃细作,康孙呢?”

老康倏地转身,朝身后兽栏奔了过去,不一会,他的一只手已经拉到兽栏大门上。

他似乎想将门拉开,放出老虎。

“嗖嗖嗖!”

几支弩矢射出。

老康双腿中弩,跪倒在地,一根绳子又抛了过来,缠住他脖子,将他拖了回去。

几名黑衣人将老康牢牢捆住,一人问道:“少监,要不要再去查一下典厩署署令?”

那胖子正是张多海,他摆手道:“不必麻烦,这些线人很特别,从来不活动。典厩署的人应该都是干净的。”

张多海命人把那吐蕃细作押送长秋台密牢,然后径直回到皇宫,准备向武媚娘复命。

来到立政殿外,却听到里面传来求饶的声音。

张多海小心翼翼的进入殿内,只听一名宫人喊道:“殿下,您就饶了我吧,奴婢下次再也不敢了。”

武媚娘坐在凤榻上,冷冷道:“还有下次?陛下若是因你疏忽,龙体有损,你死一百次,也难赎其罪。”

原来武媚娘最近因肚子越来越大,不再亲自帮李治准备药膳汤,全部交给了宫人。

这名宫人因一时大意,将一味药给弄错了。

弄错的那味药虽无毒性,对头疾之症却是有害的,武媚娘勃然大怒,这才在殿内审问。

“来人,将这贱婢拖下去,打五十杖棍。”

张多海听到后,心中一惊。

这五十杖打下去,只怕那宫人至少三个月下不了地,若是再感上风寒,可能直接就殁了。

“殿下饶命,殿下饶命啊!”宫人喊道。

便在这时,外面跑进来一道小小的身影,朝武媚娘躬身道:“母亲,念在她是初犯,请从轻处置吧。”

来人正是五皇子李弘。

武媚娘不为所动,淡淡道:“你不是在做功课吗?来这里做什么?”

李弘道:“孩儿功课已经都做完了。”

武媚娘耐着脾气,道:“母亲在管教宫人,此事关系到你父亲身体,马虎不得。你去吧,这里没你的事了。”

皇宫之中,能让她有耐心的只有两个人,一个是李治,一个便是李弘。

李弘小小年纪,却十分执拗,道:“母亲,就少打三十杖,二十杖当做惩罚也就是了。”

“李弘,你在教为娘做事吗?”武媚娘声音抬高了一些。

李弘道:“孩儿最近学论语,听教习说: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张多海见他硬刚武皇后,又是替他担忧,又是敬佩,暗道:“不愧是龙种,果然胆量异常。”

武媚娘又是好气,又是好笑,道:“你什么时候开始读论语了?”

李弘道:“郭教习见孩儿最近功课学的快,偶尔和孩儿讲几句,孩儿也就记住了。”

武媚娘道:“那你可听他说过这样一句话:父不言子德,子不言父过?”

李弘呆了一下,道:“未曾听过。”

武媚娘笑道:“这是礼记里的一句话,等你以后通读了礼记,再来和为娘讨论这些吧。”

李弘低声道:“是。”却并没有退下。

武媚娘道:“你还有何话说?”

李弘低着头道:“没有了。”

武媚娘道:“那就赶紧退下,再去把功课温习一遍。”

李弘却道:“孩儿请母亲从轻处罚宫人。”

武媚娘板着脸道:“咱们刚才那番话,是白说了吗?你现在年纪小,不要插手大人的事。”

李弘道:“孩儿只是想着,母亲宽宏大量,也许能替腹中弟弟,积一点福气。”

武媚娘瞥了他一眼,道:“谁告诉你,我腹中是男胎?”

李弘道:“父亲说的。”

武媚娘愣了一下,眼中闪动着光彩,笑道:“你父亲真这么说?”

李弘点了点小脑袋。

武媚娘微微一笑,摸了摸肚子,道:“也罢,就当为这孩子积点德吧,拖下去,只打二十杖。”

那宫人感激道:“多谢皇后殿下,多谢代王殿下。”

李弘见目的达到,也就告退离去了。

张多海这才来到武媚娘身边,低声道:“殿下,典厩署的细作,已经抓获了。”

武媚娘点点头,问道:“是第几个了?”

张多海道:“算上那米老头父子,是第九个了。”

自武媚娘收拾米二郎之后,她便命令长秋台在长安城内,搜索吐蕃细作。

她觉得禄东赞既然留下细作,就绝不可能只留着一个,故而一直暗中调查此事。

这些人虽然在长安城隐藏多年,却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贞观十四年,随禄东赞来到长安。

所以只要从雍州府抽调胡人公验,查一下那些贞观十四年来到大唐之人,再从这些人中仔细排查,便能有收获。

武媚娘问道:“雍州府抽调出的名单,全部排查过了吗?”

张多海道:“都查过了,应该不会有漏网之鱼。”

武媚娘摇头道:“那也不一定,如果他们伪造假公验,你就查不出来。”

“那臣再去调查?”张多海试探的问。

武媚娘摆手道:“不必了,没有线索胡乱搜索,不仅抓不到人,反而会造成长安混乱。把抓到的人,都送去内领府吧。”

张多海变色道:“殿下,为何要送内领府?这可是咱们辛辛苦苦几个月才抓到的人啊。”

武媚娘扫了他一眼,笑道:“瞧你这出息,你以为交给王及善,他就会把功劳贪为自己的吗?”

“啊,那倒是,他应该没那个胆子。”张多海陪笑道。

武媚娘缓缓道:“你要记住,长秋台和司宫台一样,都是负责替陛下打听情报的机构。只有内领卫才有职权,抓捕外国细作。”

张多海低声道:“臣知道。”

武媚娘侧头凝视着他,道:“长秋台要想一直保留,就要牢记自己的职责和使命。”

张多海道:“臣不明白,既是如此,您为何还要派臣抓捕那些细作呢?”

武媚娘道:“这是让陛下知道,你们还是有用的,可以弥补内领府的不足。不过,你不能因此与内领府争功。”

张多海拱手道:“臣明白了,明日就把人押送内领府。”

武媚娘摆手道:“退下吧。”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