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唐,我妻武则天

作者:左百户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105章 两份诰书

书名:大唐,我妻武则天 作者:左百户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19:52

长寿坊,南街一座宅院。

狄仁杰跟在一名长秋台内侍后面,来到一间屋子外。

屋子守护的极为严密,窗户被钉死,门外守着四名侍卫。

“狄少卿,人就在里面,皇后殿下有旨,你可以把人带走。”那内侍沉声道。

狄仁杰拱手道:“多谢寺人,在下能否进去和他说几句话?”

内侍道:“可以。”

狄仁杰又道了声谢,进入屋中,只见屋内坐着一名老者,正是被替换的史诃耽。

“你们到底是谁,为何把我关在此处?”史诃耽沉声道。

狄仁杰提了张椅子,在他对面坐下,淡淡道:“在下狄仁杰,大理寺少卿。”

史诃耽变色道:“你……你……”

狄仁杰道:“我想史翁应该知道我为何请你过来吧。”

史诃耽咬牙道:“我不明白你在说什么。”

狄仁杰平静道:“你该明白,我既来见你,早就把你的一切调查清楚,说句实话,狄某还真有些佩服阁下。”

史诃耽低着头,两手微微颤抖,

狄仁杰道:“阁下本是粟特人,凭着买卖昆仑奴,赚取了万贯家产,又凭着这些钱,结识了不少人脉,成为中书省一名译官。”

“后来阁下太过张扬,宅邸被褚遂良看中,被以官价强行买了过去。褚遂良虽被外放,阁下的宅子却没能要回来。”

“然而,仅仅五年不到,阁下又在宣阳坊买了一座相似的宅邸,那宅子起码要千万钱以上吧?”

史诃耽冷哼道:“老夫重拾旧业,赚钱买宅,也是罪过吗?”

狄仁杰摇了摇手指,道:“不对,你确实想重拾旧业,然而当年你熟悉的那些西域商人,都已不在,你根本赚不到这么多钱。”

史诃耽颤声道:“狄少卿,老夫已是将死之人,您就不能放过我吗?”

狄仁杰沉声道:“只要违反大唐律法之人,贪污朝廷公款之辈,狄某绝不会放过。”

史诃耽硬着头皮,道:“不知老夫犯了何罪?”

狄仁杰道:“史译官年纪大了,记性不好,狄某帮您提个醒,今年四月,门下省一名令史值夜时,不慎打翻烛台,将几本诰书烧毁。”

“那令史因此被逐出门下省,贬到户部,没过几日,您便辞去中书省译官之职,这中间不会没有关联吧?”

史诃耽脸色苍白,额头直冒冷汗。

狄仁杰道:“那令史这个月也辞去了官职,想离开长安,却被人杀死,紧接着,又有人想要杀你。”

史诃耽变色道:“有人想杀我?”

狄仁杰道:“当然,不然昨天夜里,我们为何把你救出史宅?”

史诃耽急道:“我孙三郎,他、他还好吗?”

狄仁杰道:“对方要杀的只有你一人,你孙子现在很好,不过若是你再不交代,对方只要得知你未死,很可能会抓住他,威胁你!”

史诃耽深吸一口气,道:“你让老夫见三郎一面,老夫就全部交代。”

……

李治把今日的奏章处理完毕,出了甘露殿,正准备去后宫时,隐隐觉得忘记了什么。

“伏胜,朕是不是有什么事给忘了?”

王伏胜小心翼翼的道:“是不是公主院的事?”

李治一拍额头,笑道:“不错,朕说过要去瞧瞧常山,差点就给忘了。”大步朝着公主院而行。

绕过两仪殿时,忽见一人快步走了过来。

瞧清来人后,李治驻足等候。

那人快步走了过来,拱手道:“臣狄仁杰,拜见陛下。”

李治笑道:“狄卿如此匆忙,莫非是案情有什么进展?”

狄仁杰面色凝重,道:“回陛下,史诃耽已老实交代,此案脉络已经清楚了!”

李治连连点头,道:“走,去正殿说话。”

两人来到甘露殿,李治在御案后坐好,又命人给狄仁杰搬了一张椅子。

“此案到底怎么回事,是贪污案吗?”

狄仁杰沉声道:“回陛下,是一件极为恶劣的贪污案,他们贪污的是朝廷税款。”

李治沉声道:“是谁干的?”

狄仁杰道:“参与此案的有三个人,长孙羊,史诃耽以及何光。”

李治道:“何光就是那个被杀的令史?”

狄仁杰道:“正是。”

李治点点头,道:“你详细把案子讲一下吧。”

永徽六年,四月末,高句丽联合靺鞨、百济,攻打新罗。

大唐为迅速集结兵力救援,从河北道五州征调一笔人头税,调往营州,以做军需。

征税的诰书被皇帝批复后,内侍送往中书省复核。

这是长孙无忌执政时期,才有的一步程序。

复核之后,因为疏忽,与一份需要翻译的外国国书搞混,诰书被送到译语人史诃耽的办公桌上,外国国书则被送到门下省。

史诃耽早已下衙,对此一无所知。

当天夜里,一名门下省令史疏忽,将烛台打翻,将当夜盖印的诰书,全部烧毁。

那令史因此被贬到户部。

等到史诃耽发现并未烧毁的诰书时,心中极为惊骇。

他不敢上禀长孙无忌和褚遂良,担心褚遂良公报私仇,借机给他定罪。

没过两日,一份相同的诰书出现,送到了户部。

两份诰书都有皇帝和两省印章,具有法律效应。

史诃耽因被褚遂良抢了宅邸,一直心怀愤恨,脑海中忽然产生一个大胆的计划。

既然他手中的诰书也有法律效应,便能够让地方州县执行。

如此一来,岂不是能得一大笔财富?

话虽如此,他只是个译官,要想干成这件事,根本绕不开户部。

他把心一横,找上了户部当时的最高长官长孙羊。

长孙羊一开始非常惊愕,然而细细思索,户部当时由他一人说了算,此事竟有极大成功几率。

在金钱诱惑下,长孙羊与史诃耽一拍即合。

唯一的破绽是那名令史,倘若他翻看过诰书,很可能知道内情。

恰好那令史调到户部,长孙羊多方试探,发现对方并不知情,也就安下心来。

经过缜密谋划之后,长孙羊将两份诰书下达到河北五州,并且告诉州县官员,朝廷担心百姓负担太重,故而分两次征税。

州县官员不知内情,以为真的是把一次税收分两次征,便按照两份诰书旨意,连征两次。

五州百姓苦不堪言,不少人因此家中断粮,只好离开家乡,成为流民,只为求存。

长孙羊暗中操作,将一份税收送到前线,另一份则被他秘密转运,中饱私囊。

史诃耽也因此分了一大笔钱,在宣阳坊重新置了一座大宅。

那令史也是个人精。

长孙羊当时试探他时,便留了心,后来派人去河北打听,被他瞧出破绽,于是找上长孙羊,要求分一杯羹。

长孙羊不愿把此事闹大,便也分了他一笔钱。

李治听到此处,终于明白河北为何有流民过来了。

他沉吟片刻,问道:“此事只与长孙羊有关吗?他背后有没有其他人?”

狄仁杰道:“根据臣调查,此案涉案之人不少,但真正知道内情的人,却只有这三人,他们获得的利益也最大。”

李治道:“长孙诠可与此案有关?”

狄仁杰道:“应该没有关系。”

李治皱眉不语。

如此来看,长孙诠并未涉案,只是在帮长孙羊。

难道就因同姓长孙,他就帮长孙羊到如此地步?

李治又想到了燕山会,寻思:“长孙诠帮助长孙羊,很可能是受燕山会指使,燕山会又是什么目的呢?”

想到此处,李治朝狄仁杰道:“狄卿,你是并州人,可听说过燕山会?”

狄仁杰想了想,道:“臣并未听说。”

便在这时,侍立一旁的王及善忽然道:“陛下,臣知道燕山会。”

王伏胜看了他一眼,道:“王将军既然早就知道,为何上次在九龙汤时不说?”

王及善沉声道:“上次我只是听人提过,后来找那人详细问过,这才向陛下汇报。”

李治道:“你说的是谁?”

王及善道:“是臣麾下果翼都尉,程务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