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穿越之东宫

作者:涩涩儿 | 分类:同人 | 字数:0

98 97.96.1

书名:穿越之东宫 作者:涩涩儿 字数:3.9千字 更新时间:01-06 19:32

九皇子会来求六皇子,着实也是因他当真没有法子了。

九皇子如今才只有九岁。在宫外的人而言,九岁,只是个半大的孩子而已。可以贪玩,可以胡闹,甚至可以做很多幼稚的错事。

可是,对宫里的皇子皇女来说,九岁的年纪,就已然算是“长大”了。

也正因此,无论是皇上、妃嫔、兄弟姐妹还是宫外的其他人,都不会再把他当成孩子一般看待,而有心思的生.母,此时就该把一些阴险的算计,一一摊开在他面前,并且慢慢教会他,该如何将这些算计一一实现。

九皇子原本就很早很早在学这些。他自小听着母妃和外祖家的教诲长大,曾经一度以为,他当真是比太子更适合太子之位的人选。就算他偶有怀疑,可是当夫子频频夸赞他的课程,周遭的人有意无意的捧着他的时候,九皇子就忍不住慢慢想,或许,他真的是比如今的太子更适合皇储之位的。

毕竟,宁家虽军权在握,可是夏家和慕容家联合在一起,他的母族势力,比起太子,从来都不遑多让;而且,太子如今纵然瞧着聪慧过人,但若往前数呢?要知道,太子可是曾经痴傻过的人!

九皇子尚且记得外祖母曾经有些恶毒的抱着他道:“从几个月的时候,脑袋就烧傻了。傻了那么久,在百佛寺下念了好几年经才慢慢清醒过来的。可是,如果这太子肯继续精心礼佛,不乱早杀孽,说不得,太子还能继续理智下去。可是,太子这几年来,手段从来干脆利落,这手上沾的血……大约也早早就把佛祖重新给他的恩惠,给夺了个一干二净了。况且,都是傻.子生出来的都是傻.子,太子虽然现在好了,可他毕竟真的做过傻.子,说不得,他现在都没有成亲纳妾生子,就是担心自己会真的生出个傻.子出来!”

九皇子那时尚且懵懂。他只能听出外祖母口中的恶意,并且记住这些话,慢慢为自己鼓劲,自己的确会比太子更适合的那个储位,然后越发的上进,以期能打败太子,坐上那个母妃和外祖父一家都期盼他坐上的那个位置。

可是,等着一年年的过去,九皇子的确尽他最大的努力,让自己变得优秀。事实上,在除了太子的一众皇子里,众位师傅都说,无论文治武功,九皇子都是头一位的。甚至论起上课的次数,更是比自三岁就开始学着各种逃课的太子要多上许多。

然而,即便是如此,众位师傅,从不肯把太子拿来与他比较。

九皇子六岁那年,太子离开长安城,往边境戍守,防卫吐蕃。太子一走就是三年,九皇子六岁到九岁的时间里,因为没有太子的存在,师傅们提起太子的次数越来越少,九皇子就越发觉得自己有些本事、有些天赋,应当正如母亲所说,他,是适合那个位置的。

然而,任是甚么事情,都是需要比较的。

太子一朝回来,来皇子学院“看望”诸位弟弟时,就开始不小心露了一手——众人纵然是知晓太子过目不忘的本事。可是,这等本事太过奇特,须知许多人虽号称是过目不忘,实则只是记性比旁人好上一些,短时记忆能力强些而已。

但太子却与其他人不同。太子是当真过目不忘。

九皇子亲眼看着太子,和众位师傅谈古论今,引经据典,侃侃而谈。尔后又瞧见太子的书画。太子的画自不必提,太子三岁学画,彼时头一样闻名的,就是太子画的优伶图。而太子的书法,仿佛梅兰竹菊,傲骨铮铮,然而比起梅兰竹菊的清高,太子的书法里,更多了一些不可言喻的野心和洒脱。

但凡看其字者,都忍不住交口称赞。

这件事,倒也就罢了。毕竟,这世上的绝顶聪明的文人虽可以名垂青史,但却鲜少能在帝位上坐的稳稳地。九皇子彼时只能在心里这般安慰自己。

可是,等到紫宸殿里,天元帝携众皇子“议事”,杀二皇子之后,九皇子就渐渐明白,这个太子,并非是单纯的只有功课上和书画上的造诣,这个太子,他还有耐心,有毅力,能一举将那些杀手活捉大半,并送了似假还真的“画押口供”来,让二皇子一举落马,还让父皇开始对十二皇子出手。

并且在那时,太子还能当着父皇的面,来威逼他。

饶是九皇子自小聪慧,亦忍不住心惊胆战,被棠落瑾吓得心生寒意。

等到事后,九皇子以为,事情已然定了下来,太子的确是遇到死士攻击,但是,那些死士,是二皇子的人手。是以二皇子才会被父皇直接杀了。而十二皇子或许亦有牵连,这才让十二皇子被贬谪到百佛寺暂时当和尚。

可惜,九皇子又料错了。

彼时二皇子一死,太子瞧着父皇可怜,便不肯再提其他皇子的事情。接下来的一两个月里,太子为了让父皇平复心情,亦不曾提及这件事情。

九皇子甚至以为,这件事情,如此便是终结了。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慕容家贪.污一事忽而被捅了出来。

原本官员贪.污,本是常事。奈何慕容家仗着和夏家关系密切,数代姻亲。而夏家又有了妃子,并且夏氏还诞育了九皇子。此等威势之下,慕容家的有些人,哪里还能忍得住?俱都从悄无声息的偷偷贪.污,变得开始一步一步,在家中子弟外放的偏远州府,慢慢的开始扩大自己的野心。

钱财一物,谁能嫌多?尤其是,慕容世家里,有了几个被有心人引着变得嗜赌如命的子孙。如此一来,慕容家只得变本加厉的开始揽财。

而招揽钱财的法子,除了贪.污,就是夺民之利,如此情形之下,岂会没有民怨?

从前夏家顾念姻亲之情,又知晓单单只自己一家,恐并不能够帮扶九皇子上.位,因此拉拢住慕容家,为慕容家遮掩贪.污一事,就成了夏家不可拒绝的选择。

慕容家虽大胆,却也乖觉,动手的事情,都是发生在大棠相对偏远的地方,那些地方的人,即使因官员贪.污与民夺利一事而受了诸多委屈,甚至妻离子散,奈何天高皇帝远,这些人,就是想要状告慕容家,竟也是苦于连离开家乡、去往长安的文书都要不来。如此情形之下,又该如何告状?

夏家正是抓.住了这一点,又令人施压,将他们是九皇子亲戚的事情告诉了下去。那些被夏家欺压之人,还能有甚么话可说?除了认命,只能认命。

原本夏家做事,虽有人发现,但因九皇子之故,又为着明哲保身,鲜少有人会在朝上奏上一折。就算偶有人做了这件事情,朝中事务何其繁多,天元帝处置不过来,只得往下面压这件事情。夏家和慕容家又因此找到了钻空子的地方。

天元帝对这件事情未必不知,只是单单以贪.污一事,处置慕容家,其结果只能是慕容家将银钱还给朝廷和乡里,然后朝廷再处置几个慕容家推出来的替死鬼,天元帝贬谪慕容家的官职而已。

慕容家既是世家,显然并不能这么轻易的以贪.污之罪惩处。因此纵然天元帝恼怒慕容家,却也一直在等待这个机会。

九皇子对此并不知情,但他的不知情,并不妨碍太子雷霆出手,以慕容家私自豢养死士过千名、贪.污上百万白银、夺民之利以致使上百个百姓家中生计被毁、妻离子散之罪,将慕容家一意打入谷底。

九皇子尚且要劝,奈何外祖一家却在劝他,成大事者不拘小节,今日舍得自断一臂,将来才有望真正成得大事,得到储位甚至是帝位。

然而九皇子闻言,却是遍体生寒。

夏家待他极好,其忠心可是天地可鉴。九皇子虽更加亲近夏家,但对慕容家,九皇子亦是感念。

如今却也生生看着夏家断然舍弃慕容家,九皇子心中,岂能不对夏家戒备?

反而对太子出手教训夏家一事,九皇子知晓这便是他参与夺嫡的结果。他既要抢太子的位置,太子不伤他性命,而是断他一臂,让夏家遭难,已然是仁至义尽。

九皇子原就踌躇。他年纪虽小,想的事情却多,一日日的,竟是一日比一日睡得少。

太医开了无数方子,竟全都不管用。

夏婕妤情急之下,找到家人,就商量着要想法子。

夏家却是不知从哪里找来了法子,道是既然寻常法子无用,不若就用镇魇之术,镇魇太子的运势,转嫁给九皇子。

九皇子听了,立刻被吓得清醒了过来。

母妃和夏家糊涂,还沉浸在他能当上太子的美梦之中,偏偏九皇子自己,却是提前一步,清醒了过来。

——父皇曾说,太子仁义宽厚,必会善待他们。九皇子并不信这句话,但是,他却相信,即便太子本性并非如此,但为着父皇的信任、看重和偏爱,太子仍旧会朝着这个方向做。

是以九皇子被吓得清醒之后,立时就跑过来截住六皇子了。

六皇子闻言,面色登时铁青:“镇魇之术?他们好大胆子!太子仁厚,他们竟要如此步步相逼,既是如此,太子还留下他们作甚?”

六皇子说罢,就要抓着九皇子,往紫宸殿去。

显见六皇子心中所想,是要把这件事情直接告诉给天元帝,让天元帝为太子做主,如此也能让太子少些烦恼。而父皇素来疼爱太子,想来定会为太子消除烦恼。

九皇子却是蓦地驻足,拽住六皇子的手,道:“六皇兄若是如此,弟弟此番就算是白来了。无论如何,这等事情,弟弟能告诉六皇兄,能告诉太子,却唯独不能告诉父皇!”

若是父皇知道了,哪里还有夏家和母妃的活路?反而若是太子知道了,纵然恼怒,若他肯一直为太子做事,那么,他所期望的不多,只要能留下母妃和夏家人的一条命,他便知足了。

六皇子稍稍一怔,才往东宫急去。

他险些忘了皇祖母的嘱咐,他既下定决心跟随太子,那么,有些时候,太子的话,要比父皇的话,还要重要。去与不去父皇那里,皆该由太子决定。

二人一路往东宫去,等到了东宫棠落瑾的书房静心斋外,却是被小径和长渠拦住了。

“两位殿下还是等一等罢,太子正和国公爷说话呢。陛下的旨意下来了,说是允许了宁元帅的辞呈。宁家二公子替宁元帅交了早年的家书,说是宁世子如今尚且没有成婚,膝下亦无嫡子,今岁正好赶回来,好在长安城里娶妻生子。”

六皇子和九皇子俱是一惊。

他们知道宁家是太子的最大的倚仗之一,可是现在,宁元帅和宁世子要一齐回来,那么,边境的军权该如何处置?太子失去了这一个倚仗,是否又会储位受损?

二人脑中,转瞬就想了很多。

六皇子忽而道:“那信国公呢?”

长渠瞧了六皇子一眼,恭敬道:“回六殿下,信国公被陛下派去戍守边境,今日来,正是来跟咱们殿下道别的呢。”

长渠的话一说完,静心斋里就传来了隐约的琴声。

长渠立时又看了六皇子一眼:“二位殿下,咱们太子今日怕是没空见二位。”

九皇子尚在糊涂之中,六皇子已然拉着他告辞:“如此,那你便告诉七皇弟,今晚,我会带着九皇弟,宿在东宫。长渠,你找人,带我们去客院罢。” 166阅读网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