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穿越之东宫

作者:涩涩儿 | 分类:同人 | 字数:0

66 65.64.63.62.1

书名:穿越之东宫 作者:涩涩儿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19:32

“若有足够军功,此事或许可行。”

棠落瑾说这句话的时候,其实并没有安甚么好心。

他那时的心思,棠落瑾知道,宁君迟亦知晓。

就如同飞蛾知晓扑火的后果,却仍旧前仆后继的冲着火光而去,义无反顾。

宁君迟知晓他是在赌,可是,想到棠落瑾在离开长安前,没有将朱家女、蒋家女接到东宫,棠落瑾东宫里的吐蕃公主也一直只是占了个位置,根本连棠落瑾的面都见不到而已,宁君迟就无法控制自己想要去义无反顾赌上一次的心。

棠落瑾去了吐蕃边境,吐蕃边境的军需等等,天元帝就交给了他、安阳侯蒋自山和户部尚书。

安阳侯自不必说,他是蒋寒漪的父亲,如今又将庶女许给棠落瑾,哪怕棠落瑾没有立时将其接到东宫,安阳侯也是铁板钉钉的支持太子。

而户部尚书是天元帝亲自选的最适合这个位置的人,为人方正,却有一个缺点,就是极其小气。

如此情形下,棠落瑾想要“拉拢”他,许下这个承诺,或许也有几分可能。

不过,这些“拉拢”,不过是琐事。其实只要棠落瑾一句话,天元帝就能立时将他换下来,换上让棠落瑾更放心的人去接管这件事情。

可是,棠落瑾并没有这么做,而是说了那番话,甚至想象着自己十六七岁时的模样,特特画了一幅画给他。哪怕有些真相太过残酷,宁君迟亦忍不住想,或许呢?或许,小七的军功攒够了,回来了,当真愿意放弃联姻,和他一生一世一双人呢?

宁君迟端坐府中书房,将棠落瑾送给他的画,展开放在桌上,怔怔出神。

小七想要的,到底是甚么呢?

军功,名声,嫡子身份,皇位?

一样一样,宁君迟在心中慢慢计算。

军功,他无法直接给棠落瑾,却已经在棠落瑾开口,想要看宁家珍藏的兵书时,全都给棠落瑾瞧了。棠落瑾看不懂的地方,他也一一教给了棠落瑾。而棠落瑾的拳脚、骑术、箭法,无一不是他所教。

原本这些,他只需要教授皮毛就好。可是棠落瑾想要,那他便毫不藏私,倾囊相授。

名声,宁君迟想,他不需要出手,他的小七,就已经把自己的名声推到一个很高却又没有高到让皇上疑心的位置。他在长安所要做的,不过是帮着棠落瑾,看着其余几个皇子而已——而这件“小事”,想来早有不少人抢着为棠落瑾去做。

至于皇位,他的小七,如今已经是太子了。还是天元帝看重的太子。即便有其他皇子的觊觎,对他的小七来说,有天元帝和太后的看重,有蒋家、朱家等等家族的支持,这个皇位,其实也算稳妥。

——宁君迟心中明白,只要棠落瑾这次从吐蕃边境带着军功回来,那么,只要天元帝不想动他,那么,那个位置,便是棠落瑾的掌中之物;若是天元帝对他生了疑心,父子二人从此有了隔阂,并且隔阂扩大到不可收拾的地步……只要有宁家支持,天元帝依旧动不得棠落瑾。

甚至,若这一次,棠落瑾当真攒到了足够的军功,收服了可信之人,悄无声息的将手中军权扩大,或许用不着宁家,也说不定。

宁君迟心中微微发涩,他想,他大概真的想清楚,棠落瑾临走之前,那番作为的用意了。

一生一世一双人,这是宁君迟心中的渴望。

而棠落瑾,是宁君迟这个渴望中,剩下的那一半。谁也不能替代。

棠落瑾知晓这件事,因此给了他诱饵,让他知道,只要军功足够,他或许就能做到“一双人”,不要其他人。可是,这个诱饵着实太过虚幻,棠落瑾甚至,连一句笃定的承诺都不曾说。

可是,那又如何呢?

如飞蛾之赴火,岂焚身之可吝。

怪只怪,那诱饵,太过惑人。让他哪怕知晓了其中的种种危险,依旧会如飞蛾一般,奋不顾身。

宁君迟尚且记得,长兄的另一半曾对他说过,情爱之中,陷得深的那个人,总要付出的更多一些。譬如长兄的另一半,自贬身份,降为奴籍,只为能贴身跟在长兄身边。

宁君迟不知道那个人的那般做法是否值得,可是,他记得清清楚楚的是,自从那个人这样做了,自己的长兄,就从此反过来,被那个人“拿捏”在掌心里了。

情爱一事,着实难料。

饶是宁君迟,明知事不可为,仍旧为之。

宁君迟深深地叹了口气,目光转到那副棠落瑾的自画像上。

说是自画像,却也不完全是。

因为如今的棠落瑾还是个小小少年,而画中人,已然是十六七岁的真正的少年人——一袭玄衣,一管洞箫,洒然立于桃花树下。

桃花花瓣翩然落下,好巧不巧,正落在少年额间那点朱砂痣上。

少年微微勾唇,似笑非笑间,竟让人越发欢喜。

宁君迟只这样看着画,就觉得为此作甚么都是值得的了。

“公子。”宁君迟的小厮地念悄悄进来,打了个千,道,“公子,皇后娘娘那边,又送了一个宫女过来。”

宁君迟眉峰微皱。

地念把脑袋垂地低低的,又道:“皇后娘娘派来的姑姑说,公子若不喜欢,尽可打发了去。只一件事,公子好歹要瞧上一眼,或许、或许就……”看中眼了呢?

皇后也好,地念他们这些贴身伺候的人也好,都知道宁君迟是喜欢男子的。可是,这么多年了,谁也没瞧见宁君迟和哪个男的走得近了,家里清秀的奴才……也不是没有,皇后、越侯夫人送了几年女人,后来也送了男人,都没瞧见过他们公子动心。皇后、越侯夫人也好,他们这些奴才也好,都有些怀疑,是不是自家公子喜欢的还是女人了。

要知道,除了那位尊贵的太子爷,他们公子,可是哪个人都不肯亲近的。

地念想到这里,不禁悄悄抬头,瞧了一眼书桌上的画像,心中登时一突,瞪大了眼睛。

宁君迟抬头看他。

地念双腿打着哆嗦,就跪了下去。

“奴才该死!奴才该死!”然后就开始“砰砰砰”的磕头,脑袋磕出了血,都没有停下。

宁君迟伸手抚过画中人的脸,这才道:“你因何该死?”

地念磕头的动作微微一顿,大着胆子去瞧宁君迟,被宁君迟冷冷的目光一瞧,心下一阵冰凉,可还是颤抖着声音道:“画里人的、的那件衣服……是公子上元节那一晚,曾经穿过的。”

而画中人,旁人不认的,地念又岂会不知是谁?甚至那人把画给公子的时候,他就在一旁瞧着呢。

宁君迟一愣,低头细看,果然发现画中朗朗少年,身上所穿的玄衣,果真眼熟。而那玄衣,穿在少年身上,亦有些空荡荡的感觉。

是他的衣袍。

宁君迟只觉心口骤然缩.紧。

是小七,长大了的小七,在穿着他的衣袍。

这样的念头,在宁君迟的脑海中不断的重复着,宁君迟竟蓦地有了绮念。

“出去!”宁君迟声音微微沙哑,“滚出去!”

地念跟随宁君迟多年,知晓宁君迟根本不像是在太子面前表现出来的那般温文尔雅,这次竟能活着出来,连连又磕了几个头,连滚带爬的就跑了出来。

至于皇后送来的女子……地念提都不敢再提,立时将她送到府中专门关这些女子的院子里,好吃好喝的供着。——但公子的面,她们这辈子都别想见了。

“你知道的是不是?”宁君迟声音沙哑,“你知道,这样的一幅画,会让我想对你做甚么的是不是?”

可是就算如此,你也送了这幅画来。

还是亲手画的这幅画。

这是不是意味着,除却算计和拉拢,他,还可以有更多的期待?

都说远香近臭,众位皇子原先只听说过这句话,未曾体验过这句话的真实含义。可是现下,太子走了,且还是去了危险的吐蕃和大棠边境,天元帝整日除了国事,就是把他们这些皇子叫过来,拿着各自的功课,挨个训斥。训斥之余,还不忘夸一夸太子。

这等差别待遇,饶是和棠落瑾最亲近的六皇子,都不免心中有些不太舒服。

六皇子是太后教出来的,性子和太后相仿,对亲近人,最是不喜欺瞒。他心中觉得不舒服了,就跑去太后面前,将自家的想法说出来。

“孙儿想,父皇喜欢七皇弟,自然是好。七皇弟过目不忘,是嫡皇子,常常智珠在握,聪慧多思,的确样样都比孙儿好。可是、可是,”六皇子抿了抿唇,拉着太后的衣袖道,“可是,这些孙儿早早就知道了呀。父皇还每日这样说说说,孙儿尚且听得有些不耐烦,其他皇兄皇弟有的也早就不耐烦了。父皇这样说,怕是会让他们的不耐烦变成旁的一些东西。”

譬如二皇子和已经稍稍明白太子和普通皇子却别的九皇子,如今眼睛里都透出凶光来了。六皇子觉得,父皇这样做,纯粹是在给七皇弟拉仇恨,会给七皇弟带去□□烦的!

太后只笑:“这有甚么不好么?”见六皇子瞪大眼睛不可置信的看她,笑道,“若是你七皇弟,远在边境,既能在边境立下军功,又能招架住一些皇子的栽赃嫁祸和算计,虽然辛苦了些,可是对他来说,真的就半分都不好么?”

六皇子有些明白过来,若有所思:“祖母是说,父皇是故意这样做的?父皇是想要七皇弟越来越厉害?”想要锻炼七皇弟?

太后笑而不语。

天元帝这样做,除了想要锻炼太子,当然,更多的,还是想要其他觊觎皇储之位的皇子,在太子那里得不到甜头后,从此能归顺太子——哪怕不能,从此能老老实实的,愿意做个富贵闲王,也是好的。

如此,便可保全他最多的皇子存活。

只是这些话,太后虽然心中明白,却不好说给六皇子听——她倾心抚养的六皇子,如今已经是个彻彻底底的太.子.党了,若她把这些话告诉了六皇子,六皇子怕是转头就会把这些话再告诉给太子。如此,天元帝的考验,不就白费了么?

可怜六皇子不知道其中缘故,自以为得了真正的消息,回到自己的宫中,写了信,就让人传给了棠落瑾。

棠落瑾是一个月后才收到信的。

原本天元帝是想要棠落瑾作为普通贵族子弟“参军”的。奈何棠落瑾容貌太过突出,额间一点朱砂痣,更是让他想要隐瞒都难,末了只能把人光明正大的给送了过去。

大棠虽表面稳固,可是总也少不了人想要推翻大棠,重建故国。他们去得了长安,进不了皇宫,杀不了皇帝老儿,如何还杀不了一个去了大棠和吐蕃边境的太子?

因此棠落瑾自从长安离开,往云贵而去,虽然刚刚开始启程的第二天,他便带着二十几个人,先离开了。可这一路之上,遭遇的截杀依旧不断。

哪怕他脑袋上顶了个帷帽,也依旧有人能认出他来。

棠落瑾心中清楚,这些人里,除了一些的确是反大棠的贼人,剩下的那些,只是想要浑水摸鱼、趁机杀了他的人——身为太子,他除了爱画些美人画像,平素没有任何骄奢淫.逸的爱好,不曾喜爱娈童幼.女,不曾嗜杀好.色贪财,不曾无才无德无品行,不曾有不靠谱的母族……那些可以用来参他并且参到他太子之位都没有的理由,他一概没有。那些想要他皇位的人,就只能从根底出发,干脆杀了他。

没有了性命,那太子之位,如何还能是他的?

此法虽然简单粗暴,但若成功,便是一劳永逸。因此想要用这个法子除去太子的人的确不少。哪怕天元帝每日都把那些皇子困在紫宸殿里,早早进殿,天黑才能离开,也不能妨碍到有心人对太子的算计。

好在棠落瑾早就预料到了这种情形,虽不幸经历了几次刺杀,但他身边带的都是武力值高的忠心之人,一个月后,仍旧完好无损的到达了云贵之地。

原本太子亲来,众多将士都心潮澎湃,士气高涨,想要一观太子容貌,为皇室为大棠而战。孰料吐蕃竟也知晓太子亲来,竟在太子来此的前两日,叫嚣开战。

棠落瑾到的时候,只得了一个副将来迎。

“殿下,请恕微臣来迟!”胡子拉碴的副将蓦地单膝跪下,声音里还带着干渴沙哑。

棠落瑾正在马上,一看这副将的盔甲上还有尚未干涸的血,立时从马上下来,亲自扶起副将。

“快快起来。”棠落瑾道,“孤现行一步,身边只带了二十六人,其余人马和东宫所赠粮草等,三日后便到。副将切莫焦急。”

副将闻得棠落瑾还带了人马粮草来,且不是朝廷给的那一部分,而是东宫另外所赠,心中登时高兴起来,喜道:“殿下为我大棠将士所做的事情,我大棠将士尽知。若非今日那蛮夷叫战,此时定有不少将士来给殿下磕头请安!”

棠落瑾微微颔首,道:“带孤去将军帐篷罢。”

饶是天元帝,也没有想到,棠落瑾刚刚到了边境,就遭遇了一场吐蕃进宫大棠的恶战。

这场战争断断续续,持续两年之久。

原本吐蕃并无如此多的兵马,还是有大棠养马的士兵认出了有些马并非吐蕃所产,而是来自突厥境内,众人才知,这次是吐蕃联合了突厥,想要在大棠太子来的时候,给予重击。

吐蕃四王子和五王子接连数次,在战前叫战大棠太子。

棠落瑾一次都未推脱,次次稳赢,却颇有君子之风,每次都是点到为止。

等到这一次,吐蕃四、五王子要求同时和大棠太子一战时,棠落瑾竟也答应了。

刘将军立刻阻止道:“此事万万不可!那等蛮夷里,王子多了去了,死了也不可惜。可是,殿下是我大棠太子,身份尊贵无比,岂能是那等蛮夷可以比得上的?之前他们只出一人,殿下一意孤行,未尝不可。可是这一次……这一次绝对不行!”

棠落瑾在战场上待了两年之久,整个人都刚硬了许多,闻言直接道:“为何不行?孤虽崇尚君子之风,只肯点到为止。可是,吐蕃欺人太甚,以二敌一,如此小人作为,孤岂能不上前去教训?且,吐蕃赞普的确不在乎死一个儿子,那么,若是两个一起死呢?”

更何况,当初的吐蕃三王子,就是在大棠伤的腿。

刘将军回过味来,双目精湛:“殿下是说……”

“此战已耗时两年,不该再往后拖了。”棠落瑾面无表情,指着舆图,道,“孤在前面与其应战,刘将军压阵,秦副将带人,烧其粮草!”

刘将军双眸锃亮。

自太子来,大棠与吐蕃的战争,就变得颇有“君子之风”。无论何时开战,都是实打实的正大光明的打,从不曾做出任何出奸计、背后使诈这等事情。

刘将军初时虽然气馁,可日子久了,竟也觉得这等“正大光明”的打法是“正常”的,吐蕃连续两年里,警醒数次,不曾见到大棠“偷袭”,此时怕也不曾多想,粮草虽有人看守,但吐蕃这次既然敢派出两位王子叫战,显见是当真想要在叫战时就要了太子性命,尔后和大棠一战到底,如此一来,那些看守粮草的人就不会太多。

“孤会拖住他们。”棠落瑾缓缓开口,双目坚定,“只是兵贵神速,刘将军、秦副将,孤会慢慢拖住他们,但是你们,必须要快!”

翌日,吐蕃王子继续叫战大棠太子。

棠落瑾果真应战。

只是这一次,棠落瑾开头还和二人慢慢周旋,似是力有不逮。可是,等到吐蕃营帐处燃起烟火,棠落瑾却不再遵守甚么“君子之道”,趁着二人神色慌张之际,当即偷袭,斩杀二人头颅。

“太子威武!大棠必胜!”

棠落瑾拎着吐蕃四、五王子的头颅,转身策马就跑。

等吐蕃士兵反应过来,想要用弓箭杀棠落瑾时,大棠站在城墙上的密密麻麻的士兵,早就用弓箭打落那些人的弓箭。

而棠落瑾外穿铠甲,里头还穿了金丝软甲,只左臂被擦伤,完好无损的回来了。

吐蕃立时分兵,一部分去察看粮草,一部分则是想要围攻大棠士兵所在的小城。

棠落瑾刚刚斩杀吐蕃二位王子的头颅,如今两只头颅正挂在城墙上,大棠士兵顿时气势高涨,先以弓箭灭杀对方士气,尔后等烧吐蕃粮草的士兵掉转过头,拦住这些吐蕃将士时,城门大开,大棠将士一前一后,将其围堵。

经此一战,大棠杀吐蕃三万余人,将吐蕃赶至六百里外。

天元帝得知如此捷报,喜不自胜,连声道了几个“好”字。

长安城中,一众皇子神色皆有变化。

此战耗时两年之久,这场战争里,棠落瑾一直坚持“君子之道”,不肯偷袭或使诈。这等作风,让不少朝臣和皇子都嘲笑不已。可是,等到棠落瑾转过头来,利用他向来“君子之道”的名声,反过来大败吐蕃时,这些人又笑不出来了。

棠落瑾紧接着来信,说想要在边境筹建新城——只有有了新城,才能将那些地盘彻底站稳——东宫为此出银八千两。

天元帝嘴角一抽,只能咬着牙出银万两。大棠的皇帝和太子都出了大头,其余人自然也不敢怠慢,一时之间,为边境建新城一事,筹了不少银两。

只是,这些银两,还有建城所需物资,该由谁送过去呢?

宁君迟站在大殿之上,双手竟隐隐发抖。 166阅读网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