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穿越之东宫

作者:涩涩儿 | 分类:同人 | 字数:0

64 63.62.1

书名:穿越之东宫 作者:涩涩儿 字数:6.0千字 更新时间:01-06 19:32

天元二十一年年末的冬天,比起往年,更加的寒冷和短暂。

棠落瑾诸事安排妥当,就一日日的开始习武,打拳,练习马术和箭法等等。

皇太子年后,可能要去边境战场的事情,很快在长安城里传扬开来。

不少有志向的世家公子,都纷纷吵着想要跟随太子往边境去——如今功劳不好挣,平日便罢了,现下太子都要上战场了,他们为了挣得一份功劳,哪里还能继续待在家里?

有些开明的人家,自是答应此事;有些人家根本舍不得自家儿郎上战场。

当然,有更多的大臣,是根本不明白,圣上怎会允许太子上战场?

“陛下,太子年幼,身份贵重,如何能涉足战场那等险地?”

首先反对此事的是李首相,他苦口婆心劝道,“若是换了其他时候,中宫无嫡子,陛下无得力的年长皇子,让皇子自己去战场挣一份军功,也是应有之意,可是,太子如今翻过年就十四岁,是堂堂正正的中宫嫡子,为人孝顺,小小年纪就有了首建借书馆、自建善堂收容孤儿、安置残疾将士等等功劳,显见是我大棠最优秀的储君。如此储君,陛下怎能舍得,让他去战场之上,立于危墙之下?”

“首相所言正是。太子至孝,有过目不忘之才,虽然因年纪小,常常有逃课之举,然正因其年幼,种种举动,恍若少年,正是这个年纪会有的举动,并无太大让人诟病之处。大棠有陛下这等明君,有太子这等储君,如此才能不动摇国本。国本坚实,大棠才能昌盛。陛下若当真要派皇子出征,也不该派太子才是。”

“臣也以为,太子不宜出征。”

“臣附议。”

“臣……”

棠落瑾去边境的消息,还没有正式的旨意,天元帝的桌上,已经堆满了反对这件事的折子。而早朝之上,众人也为此吵翻了天。

众大臣反对这件事,几位渐渐长大的皇子,知晓此事时,亦是神色复杂。

若论起来,战场之上,刀剑无眼,是棠落瑾最容易出事的地方——哪怕棠落瑾不死,只要像宁君远那样直接残了,大棠就容不得一个残疾的储君。至于十二皇子,一个襁褓婴儿,任是哪个比他年长的皇子,都不曾把他放在眼里。

然而若是棠落瑾安然无恙的回来呢?

宁家是太子母族,在突厥边境带兵三十万,本就兵权在握;若棠落瑾将吐蕃的兵权也收归掌心,那么,将来他们谁还能制衡太子?

到时候,哪怕是父皇,怕是也不能轻易决定太子的废立了。

如此想罢,即便当真有皇子希望太子去战场,最好是或死或残在战场上,可是想到太子有可能得到的军功和兵权,俱都和各自的母族、妻族商议好,一起反对太子去战场一事。

众人齐声反对,天元帝竟也不开口反驳,闻得有大臣激昂慷慨的反对,还会偶尔点下头,但天元帝始终都不曾开口,到底是不是让太子出征。

天元帝那里,饱受奏折和众大臣、皇子的折磨,棠落瑾这里倒是清静。

若有臣子求见,只一句“尚且年幼,不论国事”就把人给打发走了;若是那些兄弟们来见,棠落瑾就直接拉着他们去比试拳脚或箭术、马术,直到把人累得连此行目的都忘了,这才放人离开。

如此一来,棠落瑾自是得了清静。

不过,他虽得了清静,却也每隔十日,就往他自己着手建的长安城郊的山庄上跑上一趟。

他所建的这个山庄,庄子极大,却不是用来种花或赏景用的而是用来布置各种假山水洼险地,让贵族子弟带着小厮们来“对战”用的。

没错,正是对战。类似于棠落瑾过去时代的真人野.战游戏,虽比不得那种游戏刺激,但对于大棠的贵族子弟来说,这个游戏,已然足够点燃他们的血性了。

而棠落瑾会建这个庄子,除了锻炼自己之外,也是为着能从来庄子里玩的贵族子弟里,寻找到其中的“好手”,或是对战好手,或是领兵好手,他自有用。

天元帝默许了这件事,那些长安城的贵族子弟,更是着迷了似的来山庄上“游戏”。奈何这些贵族子弟的父母长辈只知道他们去“玩”了,竟不知他们“玩”的游戏,对他们的影响有多大。

棠落瑾虽然无人烦扰,但也忙的脚不沾地。

等他闲下来的时候,已经是除夕,天元帝都封笔了。

除夕之夜,自是阖家欢聚。皇宫亦是如此,天元帝满宫的妻妾儿女,皇室众人,都来到了皇宫,和天元帝一起守岁,等待凌晨。

饶是那些年纪幼小的皇子皇女,这个晚上,哪怕是睡,也只能在守夜的宫殿里睡,不能回宫。

宫中礼制如何,就算天元帝当年多心疼棠落瑾,棠落瑾都一年一年的守岁过来了,剩下的这些皇子皇女,自然就更不能例外了。

皇后、容妃和玥充媛都心疼才一岁出头的十二皇子,心中不忍他小小年纪,就要这般守岁。可是,三人也只敢在心里心疼,想想几个月前,十二皇子抓周,天元帝、太后尚且没有到,十二皇子抓周抓了个好彩头,上面也只是意思意思赏了些东西就罢了。三人自然不敢妄想天元帝和太后有多么喜欢十二皇子。

玥充媛抱着十二皇子,小声道:“珉儿乖,待会把你前两日学来的诗背给你父皇听,这样你父皇就会喜欢你啦。”

皇后微微惊讶:“珉儿如今就会背诗了?”珉儿如今,才一岁三个月而已。

玥充媛骄傲道:“当然!二姐不知道,珉儿尤其聪明!十个月就开口说话,周岁那天其实都会说吉祥话了,只是那天……”她抿了抿唇,道,“只是那天,原是想着把皇上和太后请来,再把那吉祥话说出来。结果不想,皇上和太后都忙,咱们也没能请来人。现下他又大了几个月,不单单是会说吉祥话,会背诗了,珉儿还能识得字。”

容妃亦笑:“四皇子和三公主都喜欢珉儿,拿了自己写的字来教他。原本是教着玩的,结果教着教着,四皇子和三公主就发现,他们只要教他一遍,他就能和太子那样,过目不忘,过会子再问他那是什么字,他仍旧能记得。”

皇后大喜。

玥充媛撇嘴道:“容妃姐姐这话却说错了。咱们珉儿一岁多就会说吉祥话背诗识字,可是太子……他一岁多的时候,可还是个……”

“妹妹慎言!”容妃正色道,“太子是太子,珉儿如何能和太子相比?”

容妃素来胆小惯了,但她胆小,却不是愚蠢。皇上把十二皇子的封号定为“顺”,名字定为“珉”,还把他交给两个妃嫔来共同抚养,满月、百日、周岁礼上,俱不见皇上,显见是为着太子,皇上打定了主意要冷落十二皇子了。

容妃心中明白,这样的冷落,对十二皇子来说,未必就不好。她们能为十二皇子得到皇上的偏爱,让他多“聪明”一些,如此,皇上未必就不肯多喜欢他;可是,如果她们让十二皇子的聪明胜过了太子当年,那,皇上必然是不肯再喜欢十二皇子了。

玥充媛在宫中多年,如今也明白了许多事情,闻言咬了咬唇,却也不敢再妄言。

——在她心里,十二皇子虽的确聪明,但若是比起太子……那也是完全不能比的。

先不说年纪,单单是太子抓周时和武皇抓了同样的东西,周岁封王,随即离开长安,三岁上百佛寺,得了至善大师的一礼,回长安城后就被封为太子。七岁稚龄,便以箭术赢过年长许多的突厥三王子,去年、前年更是赚尽了文人间的名声和将士们的信任感激……如此种种,足够玥充媛一个小小女子,认知到太子和她所抚养的十二皇子是完全不同的。

即便她所抚养的十二皇子真的有过目不忘的本事,那又如何呢?有太子珠玉在前,十二皇子的过目不忘,还当真算不得甚么。

容妃和玥充媛心中虽疼爱十二皇子,却也真的不敢拿他和太子相比。

可是皇后却不是这般想的。

“珉儿都会背甚么诗词了?武皇的诗词,珉儿会背几首?”

皇后的话一出,容妃和玥充媛就顿住了。

原本在稍远处的蒋德妃,却是忽然走到了几人身边,恰到好处的惊讶的笑道:“十二皇子已经会背诗词了么?还是武皇诗词?说来,太子抓周,与皇后抓周情形相似,被传乃是武皇转世,如今十二皇子竟是比太子还要聪慧,才一岁三个月,就会背诗词了。对了,太子一岁三个月的时候,除了抓周……还做过甚么?”

周围登时一默。

太子一岁三个月的时候,还是个小傻子。

傻子。

容妃勉强笑道:“珉儿哪里会背甚么武皇的诗词?我和玥妹妹都不是聪明人,会的诗词也只是寻常人都会的。珉儿跟着我和玥妹妹,自然也学不得武皇诗词。”

玥充媛脸色不好看,但也知晓不该反驳容妃的话,垂头不语,只把十二皇子越抱越紧。

蒋德妃“哦”了一声,笑道:“如此说来,就是十二皇子比不得太子当年了?倒也是,太子当年……”她笑得颇为意味深长,“太子当年的模样,的确不是普通皇子比得上的。十二皇子乃是太子胞弟,比太子小了足足十二岁有余,比不得胞兄,自然也是应分的。”

皇后双目圆睁,怒视蒋德妃。

蒋德妃原先还不敢如此猖狂。可是皇后如今形同幽禁,先前有大皇子在,还能为他们母子遮掩一番,现下大皇子已经做了和尚,她的儿子二皇子就是实际上的皇长子,哪怕是二皇子说自己并无觊觎储位之心,除了天元帝外,亦不会有人相信。

更何况,如何二皇子娶了妻子,除了母族支持,还有了妻族支持。妻子也已经诞下嫡子。二皇子还从天元帝手中,把原本属于太子的功劳抢占走了,如此种种,二皇子夺储之心,昭然若揭。二皇子还能继续佯作寻常的和太子相处,可是换了蒋德妃,她忍了这么多年,一时之间,竟有些忍不下去,一开口就说出这些挑衅之话。

二皇子妃有心阻拦,奈何婆媳辈分尊卑有别,她竟是根本拦不下的。

“蒋德妃说的正是,十二皇子的确比不得太子。”宁阳大长公主在三公主和九公主的搀扶下,慢慢走到众人眼前,“说来,在本宫眼里,不但是十二皇子,其余皇子,一个都比不得太子。”

宁阳大长公主辈分高,众人见了她,就连皇后都要行晚辈礼。

蒋德妃没想到宁阳大长公主竟会走到这边,勉强笑道:“姑母所言正是。”

宁阳大长公主却不肯这么放过她,道:“蒋德妃也认为本宫说得对?那么,蒋德妃以为,比起太子,二皇子如何?二皇子,可能比得上‘当、年、的’太子?”

蒋德妃一心贬低当年太子痴傻的事情,宁阳大长公主就偏要问一句,是如今的二皇子好,还是当年痴傻的太子聪慧。

蒋德妃额头登时渗出了冷汗。

半晌才咬牙道:“太子身份尊贵,二皇子除了年纪大了一些,其余种种,岂能与之相比?”

宁阳大长公主闻言,这才眯了眯眼,道:“蒋德妃知道便好。”尔后看一眼玥充媛抱着的十二皇子,“珉儿未出生就被封了顺王,将来的富贵荣华、悠闲自在,是谁都比不上的。你们倒也不必急着,让他这般小小年纪就没了玩乐的机会,只能一心像比他年长几岁的兄长那样苦读诗书了。”

玥充媛和容妃俱是答应不提。

皇后只不肯答话。

宁阳大长公主却也不再开口问她,转身便离开了。

宁阳大长公主虽不是天元帝嫡亲的姑姑,但却是太皇太后养女,和先帝素来亲近。天元帝继位,其中就有宁阳大长公主和夫家蒋家的功劳。天元帝素来看重宁阳大长公主,因此众妃嫔被宁阳大长公主如此训斥,竟也不敢多言。

而容妃和玥充媛因着宁阳大长公主的一番话,原本打算让十二皇子在今日露一露脸,背诵一篇诗词的想法,也被打消了。

是啊,有太子珠玉在前,十二皇子再出色,都没有用处。顺也好,珉也好,无一不是在说,皇上想要十二皇子做一个真正的“闲王”。既是闲王,小小襁褓婴儿,背那些诗词又作甚?

皇后心中自是不甘。

可是不甘又如何?容妃和玥充媛所言极是,即便是让十二皇子背诵了诗词,也未必就是对十二皇子好。

等到宴会开始,众位皇子开始向天元帝进献贺礼时,容妃和玥充媛就更加庆幸她们没有让十二皇子去背诗词了。

众位皇子之首,自然是太子。

二皇子虽然居长,却身份不够尊贵,比不得太子。当先为天元帝奉上贺礼的,自然是太子。

棠落瑾翻过年就是十四岁。小小少年,貌比潘安,单单是往那一站,周围人都目光,就尽数黏在他的身上了。

等到棠落瑾将今年的年礼拿了出来,众人就更加神情莫测了。

“儿不孝,思索许久,不知该送何礼物与父皇和祖母……末,只得请诸位老叟,各自写一字,装裱之后,又令极其高寿者各写一字,绣娘据字以绣,制成绣品……如此,分别奉与父皇和皇祖母。”

棠落瑾说罢,起身拍了拍手,就有四个宫人,一齐上前。

前面两个宫人,手中所捧,乃是一卷字画。等将字画展开,众人皆是一惊——原因无他,这一卷字画上,竟各个都是“寿”字。原本皇子送百寿图之类的,并不罕见,可是太子所送的这副字,“寿”字似有万个,而那些“寿”字,大都写的歪歪扭扭,竟像是初初学字一般。

天元帝目光微闪。

九皇子位置靠前,当即就笑了:“太子哥哥这是从哪里找来的字?虽然这寿字是足够多了,可是这些写字的人,莫非是乡野村夫?写下的字,竟如此丑陋不堪,还不如刚刚学字的小童!”

天元帝微微皱眉。

今日是除夕,棠落瑾面上稍稍有些表情,神色淡淡,却不和九皇子说话,而是对着天元帝道:“儿着人寻遍大棠,也只寻到四千余名七十岁以上的老者。故将年龄降低,寻六十岁以上老者,寻足了万人,令这万人,会写字的便直接写字,不会写字的现学,这才将这一万个‘寿’字凑足,奉与父皇。”

棠落瑾的话一说完,身后那副绣品也被打开,正是按着前面的“寿”字,所绣的绣品,只是绣品上,只有一千个“寿”字:“这副绣品的一千个‘寿’字,俱是按照令八十岁以上老者所写的字所绣,奉与皇祖母。”

“愿——”棠落瑾双膝跪下,“父皇万岁万岁万万岁!皇祖母千岁千千岁!大棠国祚绵长!”

“大棠国祚绵长!”

棠落瑾一跪下,有眼色的人立时也跪了下去,在棠落瑾之后,山呼万岁、千岁。

天元帝和皇太后自是大喜。

哪怕那些字写得并不好看,可却是高寿者所写,是他们疼爱的太子所精心准备的,二人如何不喜?

“好,好,好!”天元帝大笑,“朕的太子,果然至孝!好,好,好!”

皇太后亦是高兴,当场就把先帝所赐的她贴身带了数十年的玉佩,赠给了棠落瑾。

“若是先帝还在,必然也是最喜欢太子了。”

有了天元帝和皇太后的话,众人对太子的得宠,更有了新的认识。

而太子的新年贺礼,完全力压一众皇子和皇室中人,直到正月十五元宵节,长安城里的人,仍旧在口中对太子的“至孝”和聪慧,赞不绝口。

“除了太子,谁还能想到这样的主意?除了太子,谁还能特特找了那些年老的老叟,既让他们帮着写了养生歌、养生书籍,让他们口述了种地的经验,末了还能想着教他们写字,送了真正的‘万寿’给皇上?”

“可不正是如此?我们家老爷子,原本不怎么喜欢太子,可是有了这么一遭,在家里连连夸太子至孝,太子是个好的……”

“是啊,听说太子尤其厉害,就算经常逃课,但耐不住太子过目不忘,就是当朝李首相,都对太子的学识赞不绝口。更何况,太子除了学识,还有孝道让人称颂。”

……

棠落瑾这一招,果然将自己在长安城的声望推到了最高。

宁君迟来寻他去街上看花灯的时候,不免也提到了这件事。

宁君迟开口的时候,目光一直盯在少年身上。

从除夕到今天,他已经半个月不曾见过少年了。

少年头戴玉冠,面如白玉,眼若流星,额上一点朱砂痣。身上披了白色的狐裘,脚下蹬了一双狼皮靴,静静地站在那里,就让人分外移不开眼。

“舅舅?”

棠落瑾被盯得久了,不得不开口打断宁君迟的目光,道,“舅舅怎的今日来了?”

今日是元宵灯会,也是闺中少女难得正大光明在晚上出行的时候——当然,其实也是这时候变相的玩乐和“相亲”的日子。

宁君迟这时候来寻他……

棠落瑾微微抿唇。

宁君迟回过神来,目光仿佛和往常一样温和。

“虽是灯会,小七若要出门,怕也不易。”宁君迟看了一眼棠落瑾额上的朱砂痣,尔后去处一张半面的狐狸面具,“戴上这个,小七出门,想来就不会太容易让人认出来了。”

狐狸面具只有半面,恰好能遮住人的上半张脸。

“如此,舅舅便先走了。”

说罢,宁君迟便当真离开了。

棠落瑾拿着半面狐狸面具,若有所思。 166阅读网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