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乱世为王

作者:顾雪柔 | 分类:同人 | 字数:0

40 第四十章

书名:乱世为王 作者:顾雪柔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19:46

四月扬州,柳絮纷飞,风光晴好。

游淼回到江波山庄,先是让游汉戈写了帖子,去户部报道,随即便接手兵防司的军务,兵部平奚没敢给游淼派随军御史,也无文官前来领职,想必各个都心里有数。

而游淼也没闲着,一面为李治烽治军,另一面则重新打整山庄事务。乔珏擅做生意买卖,却不擅治理山庄。游淼上京这一年里乔珏只能保本。

首先要做的就是将所有的田地全换成种粮食。接下来的几年里,游淼几乎可以预见未来的情形:江南一地的粮食产出必须养活从前至少三倍的人。

这些人里有北方南逃的流民,有新近成立的军队,还有要进行南方贸易需要的资源。先前北方沦陷,战况传到南边,有不少怕死的佃户跑了,游淼重新整计了山庄内的土地,并从扬州招来了近千佃户。与此同时,他还将江波山庄周围的官地顺势全圈了进来,总数达到了三万四千亩。

这么一来,郭庄以南的大片土地,尽数归于江波山庄。

换了从前在扬州,要圈这么大块地难于登天,但如今天子是自己的拜把子哥们,要多少荒地,简直就是一句话的事。

当然圈归圈,游淼也不敢做得太嚣张了,深谙此道的他钻了兵部的空子,先是一纸文书交由李治烽递兵部,称江波山庄东西两线,因要与胡族交战,必须圈出预留地以供转圜。平奚批了文书,再交由户部秦少男盖印,如此一来,大片的无主荒地便在游淼的控制之下了。

等到打完仗后,再将此处重新规划,一半划入江波山庄,一半在外面让李治烽圈起来,觑户部交接之时,让秦少男将文书给换掉一本,大笔一挥,这土地就全部属于游淼了。

游淼与李治烽特地花了两天,骑马前去巡视所有的土地,包括丘陵地带,这些地原本都是扬州府的预留。北人南逃后有少数胆子大的,便在空地上开垦,试着种田。

零星几个农户在地里耕种,抬头时见游淼,都不免有点惴惴。游淼知道这些人不可驱赶,便朝他们出示官府的文书,告知这些田地已由自己掌管。但要耕种,依旧可以种植。只是需以四分税纳捐。

李治烽驻马边界,面前是大片的山峦。

“可以再种点茶。”李治烽说。

游淼缓缓摇头道:“饭不够吃,不能种茶,得种粮食,开成梯田。”

李治烽嗯了声,他一向对耕种之事没什么主意,游淼说什么便是什么了,接下来,游淼回去整改了租约,将田地分成上中下三等,原先留在山庄里,交战时未逃的佃户,依旧如往年一般缴税。

胡人南侵的消息传来时,佃户已跑掉了将近六成,大批的田地空了出来,游淼便收走他们的租约,重新计算。

新招来的佃户,游淼派给他们农具,让各人自主选择,有愿留在山庄内,种植上等田地的,要缴七分地税。种无主新田的,游淼只收六分。而愿意入山开垦梯田的,收五分税,租约三年,涨幅另算,粮种山庄出。

计田,纳人,足足又花了将近半月时间,游淼将所有事情办妥,再特地从扬州请来两名管家,专管新庄内的杂事。银两如流水一般花出去,要养活开荒的佃户,又要在西北、东北各建一座新的庄子,简直是忙得不可开交。

而李治烽练兵不能停下,白天几乎都在外面,偶尔夜里还要与士兵同吃同住,习惯夜晚作战,游淼便独自在山庄里焦头烂额地着手处理事务。

白日间游淼起得甚早,吃过早饭就在书房里写写画画。

长垣进来,躬身道:“少爷,有客到。”

“什么人?”游淼颇有点意外。

长垣道:“外头来了四个人,说是少爷流州的堂兄弟……”

游淼这一下便知非同小可,匆匆忙忙奔出去,说:“快请厅里吃茶,说我马上就来!”

游家在江南盘踞多年,已成了一股不容忽视的势力,虽为官人少,却已隐有富甲一方之势。其中又分两个大族,一在流州,一在扬州。游淼昔年便与流州的堂兄弟交好,听到此话时十分高兴,忙出来迎。

只见厅内坐着四人,乔珏笑呵呵地在招呼,四人一见游淼便纷纷起身,游淼笑着拱手,说:“什么风把你们吹来了?”

一名堂叔唤作游德明年纪最小,和乔珏年岁相仿,平日里也尽和些侄儿小辈们厮混一处,打趣道:“朝你打秋风来着,叔叔们在扬州都混不下去了。”

游淼笑得直打跌,入厅亲自沏茶,乔珏笑着说:“前几日看你们的街上,生意不还做得有模有样的?”

又一人叹了口气,乃是游淼堂兄,平日里不苟言笑,是第三代里最稳重的一个,名唤游庶的,喝了口茶,摇头不语。

游德明说:“倒是不瞒你们说,淼子,乔兄,族里年前从流州迁过来,这都想着要回去,便没怎么上来找你。眼下见江北的地只怕一时半会儿收不回来了,都说新皇要登基,来日还不知是怎么个光景,便来问问你,新朝里有派差事的无……”

游淼笑着说:“我自己倒是没当官呢,你说有没有?”

众人一想也是,近日里风声甚多,却都颇为繁杂,一会儿说要打回去,一会儿又说要在江南定下来。没个准信,片刻后游庶插话道:“听说要打仗了?是不是得收复流州?”

游淼知道聂丹的军事计划,但这场仗打下去,顶多就收复沛县,就连碧雨山庄也难说得很,更别说流、苏州北部的大片土地了。

“只怕近几年里。”游淼道,“难了。”

数堂亲缓缓点头,游淼心中一动,暗道来得正好,遂问:“哥哥们都在扬州城里做什么营生?”

“哪有什么营生?”游德明笑道,“二房三房,六房十二房,这几房凑了点银钱,在工部捐了两个官儿,你记得你六叔的儿子不?名唤游法的,还有你三伯的儿游熙……”

“记得记得。”游淼脑子里不住转,想起工部屯田郎中似乎隐约是个叫纪光的,年前逃亡时被鞑靼人押着一路北上,自己还护过他一回。又问:“扬州那边呢?”

“大爷爷那头倒是不曾伤筋动骨。”游庶道,“族中子弟七人,都进了户部、刑部做官。”

“嗯。”游淼点头,游庶却问,“你是探花郎,怎的不入朝为官?听说你在京城的时候,与三殿下也是颇有点情谊的,他就任凭你待在山庄里?”

游淼笑道:“时候未到,哥哥们,我倒是想起一个事儿,只不知道你们愿不愿意来。”

接着游淼把山庄里的事约略交代了些,谈及西北江边的地无人管辖,自己已经圈了进来。数人对视一眼,游德明便道:“成啊,怎么不成?过来给你打理庄子,可是求之不得,只是……”

游淼知道他担心胡人过江的事,便一口道:“放心,山庄里的安全我会时时照料着,现在朝廷替我养了一千兵马,外加山庄里的家兵,也有两百余人。”

游庶却是不至于一口答应,沉吟片刻,而后道:“这事得回去商量,若能成呢,料想搬过来的也不止我们几家,只怕后头的事,说不得还要麻烦你些。”

“哪里哪里。”游淼笑道,“是我麻烦你们才对。”

游庶点头,数人喝过茶,游淼又吩咐摆饭招待堂亲,吃过午后封了一车庄内的菜油与蜂蜜,让数人带回去,便上马朝西北走,去找李治烽合计。

初时长垣还要派人跟着,游淼却遣走小厮,带着点吃的,径自朝练兵处走。到得山庄西北边时,发现一个人也没有,幽谷僻静,游淼探头探脑,一路深入进去。

山坡虽不高,却得一单独名儿唤作泉山,与江波山庄中的瑶湖所呼应。山上都是待垦的梯田,已立好了田标,高处有条山泉汇成的小溪,从山上淌下来。这里在古早时原也是个茶田,是扬州一名姓白的富商所圈。后来江南三年大旱,除却几处靠近水源的茶山,许多茶林都枯死了,也包括这里。

后来白姓富商血本无归,全家远走海外,泉山附近的地过了二十年,白姓无人回来经营,便被扬州府依旧收归官田。山上不好开垦,也无人来买,江波山庄沿线就这么搁着。

渐渐地,茶山的泉水又恢复了,当地人常说山上有神灵,那姓白的商人或是招泉山神灵不待见,大旱的那几年里才停了泉水,又据此捏造了各种凄美爱情故事若干。

游淼圈下这块地时,便想着能在山上开垦梯田,但若是碰上大旱年,还是得想办法给山上送水。他曾经在《墨经》上看到一种木龙水车,以梯斗从山下水渠处取水,再一级一级地输送上去,待战乱稍停后,这个方法倒是不错。

他驻马山谷前,朝外探头探脑,山谷幽静,无人活动,便下马慢慢走进去,边走边想奇怪,人都去哪了?难道李治烽带着军队出去了?

哗一声响,路边连环绳索掠起,瞬间把他吓了一跳,一条套索飞来,游淼下意识抽身而退,紧接着又一根,游淼手中未带兵器,只得左右躲闪。两根绳索同时飞来,一左一右逼得他无路可走,游淼索性将心一横,直冲上前,漂亮地飞身一跃,避过同时飞来的三根吊绳。

落地时左右呼呼风声四飞,游淼心中更惊,头也不回冲出十步,就地翻滚,山谷内竟然全是陷阱!

“好!”游淼躲过最后一张网后,四周喝彩声响起。

游淼侧身落地,躬身查看周围,这时几名扬州军将领才从树后现身。

李治烽笑了笑,伸出手,两名副将只得把银子拍在他手里,游淼一见便笑得弯腰,指指李治烽。

“你拿老子下注?”游淼哭笑不得道,一把抢过银子,塞进自己怀里。

李治烽看着游淼,说:“还不都是上缴的。”

游淼乐了,跟着李治烽朝山上走,查看地形,这处又是长江畔的另一侧,所隔的江岸与峭壁比江波山庄更为危险,对岸是泉山的另一半,峭壁对面翻过一个山头,再朝下便是沛县县城。

一道天堑横隔两岸,颇有点风急天高猿啸哀的味道,朝自己这边山下看,就是两百个军帐构成的军营。李治烽坐在一块石头上,以小刀削着一节竹子。

游淼放眼望去,对面峭壁平整,连猴子都爬不上去,峭壁上只有一棵歪脖子松树,这道壁垒名唤相思壁,若能建一座吊桥,神不知鬼不觉潜过江北去,倒是偷袭的极好机会。

“你在做什么?”游淼转头时问道。

“不做什么。”李治烽说,“做个笛子。”

游淼看了一会儿那笛管,片刻后心里忽然生出了一个大胆的主意。

游淼:“我有个法子,要么咱们试试……”

李治烽眉毛一扬,抬头。

翌日黄昏时,游淼取来一套绳索,上面连着倒钩,交给李治烽,李治烽寻思片刻,拉开弓箭,长弓一轮满月,箭矢飞也似地射出去,反弹回来搭在松树上。游淼赞道:“好!就这样!再来一次!”

李治烽又一箭,那箭旋转着犹如流星般绕去,在半空中被风一吹,挂上了松树。游淼马上收绳,回手一扯,牢牢扯住,试了试牵力,又把一个挂钩套在绳索上。

李治烽握着挂钩,游淼却道:“我来。”

李治烽色变道:“不行!太危险了!”

游淼认真道:“我比你轻巧,我去和你去,有很大区别么?”

李治烽看了游淼一会儿,还想再说,游淼却亲了他一口,说:“放心,没事的。”

李治烽说:“再挂一根绳,情况不对我这边就收绳。”

游淼嗯了声,脱掉全身皮甲,解下刀剑扔到一旁,光着脚,只穿单衣,腰间牵着根粗绳,手腕绕稳挂钩,将铁制滑轮锁稳在绳上,两脚在石前一踹,飞也似地滑出了半空。

李治烽抓着绳子,轻轻一坠,消去冲力,对面的松树哗啦啦发抖,飞出一窝鸟儿来。

游淼身在半空,劲风猎猎,心里扑通扑通地跳,这计划实在太险了,幸亏李治烽还未反应过来,待得回去,李治烽回过神了必然会后怕。

游淼滑出绳索一半便停下了,双手铁钩互相借力,一点点地滑向对岸,李治烽将绳的一头系在自己腰上,慢慢地走向高处,游淼便缓缓滑到对面的峭壁上,稳住身形,落地时绳索轻轻一抖。

过了峭壁,地形倒是平整了许多,山顶有一块空地,还有杂草丛生,蜿蜒而下的废山径。游淼探头下去,腰上的绳子却轻轻动了动。

“我没事——!”游淼说,顺手将绳索系在一棵参天大树上,片刻后李治烽也滑了过来,紧紧抱着他的腰,小心地朝下张望。

夜色漆黑,已看得见沛县全城灯火。

游淼感觉到李治烽胸膛内通通地跳,想是后怕来了。

李治烽:“先回去,订好计划,明天我跑扬州一趟,和大哥订好计划,再来偷袭。”

这场战已经是十拿九稳的事了,翌日李治烽赶往扬州,游淼便在山庄里叫了几个小厮搭手,制他的另一件武器。

铁轮钩索是从《墨经》上看见的,而这件吹筒却是小时扬州人爱玩的,游淼越做越多,用竹筒制出了上千个吹筒,内里预备填上针。而针上所淬,却是见血封喉的竹叶青蛇毒。

春季时山庄北部竹叶青甚多,胡人一放火烧山,被赶出来的蛇不计其数,乔珏便从扬州请了几个打蛇人专来清蛇,又取下蛇胆泡酒喝,毒液便搜集到一处,恰好游淼用上。

每个竹筒里只装一根针,也只能用一次,游淼要的就只是这一次而已。

三天后,李治烽与聂丹制定了详细的计划,游淼也跟着上了战场。五月十七当夜的黄昏时分,孙舆派一队军队保护李延前去叩城谈判,这队士兵在茶马古道上便停了下来,信使传递消息,议定翌日李延入城。

这一夜,一千二百名将士上了泉山,在暮色中滑过了对面的峭壁,再每人一道钩索,悄无声息地滑下了悬崖,沿着沛县靠山的一面,潜入城中。

游淼落地,环顾四周,发现这已经不是自己认识的沛县了,靠山的一面尸体堆积如山,发出恶臭,落地时正摔在死人堆里。

下来的兵士越来越多,在李治烽的带领下潜入了月色,全城宵禁,路上有鲜卑兵策马巡逻,天启军从道路两侧射出毒针,一时间人仰马翻,鲜卑兵哼也不哼一声便摔下马去。

抢马,换装,所有人换上鲜卑战甲,李治烽调转马头,游淼低声道:“跟我来!”

一行人匆匆赶往沛县县衙,游淼对此地直是熟得不能再熟,到得县衙前便被人所拦,李治烽大声说了句鲜卑话,守卫便打着火把来照。

“下手!”游淼低声道。

又一枚毒针飞去,取了守卫性命,游淼一振长剑,喝道:“随我杀!”

一千二百名天启兵士悄然无声杀进了县衙,内里冲出鲜卑兵士,一个照面便被砍翻,士兵一路杀进后院,李治烽一脚踹开房门,看也不看就是一把毒针撒去。门里刚有人出来便倒地。

游淼挨间房踹门,手下一拥而上,来到东厢大房之时只听一声女子尖叫,游淼瞬间道:“且慢!”

一名鲜卑将领推开赤|裸的女人,恶狠狠地朝游淼扑来,被游淼手下一拥而上制住,大声怒吼,游淼听不懂他说的什么,说:“把他捆住!”继而冲进房内,问那女子:“你是汉人么?”

女子马上穿衣服,游淼看不清楚,火把一照,见是汉人,便问:“传令官符在哪里?”

“跟……跟我来!”那女子马上带着游淼等人去书房,找到兵符后游淼冲进大厅,顷刻间战事已结束。县衙里的人被杀得一个不剩。

李治烽旋风般地出来,摇头,游淼一亮手中令符,说:“去开城门!走!”

沛县的鲜卑军大营驻扎在城外,朝向茶马古道,深夜里一队身穿鲜卑军服的士兵赶往城门,上面便大声问了句。

李治烽以鲜卑语对答,亮出手中令符,城守便匆匆下来查验,又是一轮毒针放翻,紧接着天启军尽数抢占了整个城门,城门大开。

游淼心快要从嗓子眼里蹦出来,直到李治烽从城门上冒头,弯弓搭箭,一箭射向夜空。

哨箭尖锐声响划破夜幕,朝远方飞去,揭开了战争的序幕。

城门上,千余名士兵弯弓搭箭,火箭犹如流星雨般呼啸而起,飞向鲜卑大营!

远方茶马古道上,聂丹一振手中长矛。

“随、我、冲——!”聂丹喝道。

五千名天启骑兵马蹄裹着布,离开茶马古道,冲向沛县外的鲜卑大营!

火势一起便借着东南风蔓延开去,烧向整个鲜卑大营,沛县外的郊野一片混乱,火光耀亮了整个天幕,箭矢一波又一波落下,守军将领万万没想到自己城中竟发生了如此变故,一队人冒着箭雨冲城,信使还未抵达城下便被乱箭射死。

就在此刻,聂丹的大军冲锋已越过平原,冲向了鲜卑军大营。

直到近百步时,鲜卑人才发现西北的头号战神抵达,瞬间全营大溃,游淼上了城楼一看,火海已蔓延到沛县城前,还在朝对方的另两大主营烧去。

游淼一看就知,说:“他们输了,看住城门。”说毕便匆匆下去。

李治烽道:“我跟你,你去哪?”

游淼道:“去找钱!你守住了,有官府来接手时先派个人给我报信!”

李治烽:“你一切小心!”

游淼带着五十人穿过黑暗的沛城,回到官衙,这时间全城百姓几乎已全醒了,却都紧闭门窗,不敢出外,游淼又在县衙内发号施令,让人骑快马沿街喊话。自己则叫来一名士兵。

“找到库房了么?”游淼问道。

兵士点头道:“库房就在县衙后头。”

游淼道:“带我去看看。”

兵士要毁锁踹门,游淼却摆手不,先去找了那鲜卑将领的钥匙,再把锁打开,里面整整一库金银,都是鲜卑人从流州境内搜刮来,放在沛县的。

游淼道:“叫十个人,别声张,先把金银点清。”

游淼打着火把,看那金灿灿的满库金银,最后一合计,库房内有十二万两白银,八千两黄金,铜钱三十万贯。

然而流州一地富庶,大部分金银都被大户南逃时带着跑了,还有不少被鲜卑人运回北方去了。

外面打得一片火热,兵士来报。

“报——鲜卑人已逃了!虎威将军与聂将军汇合,在冲击最后的几股残余部队!一万本军入城,请游大人下令!”

游淼道:“让他们散入全城,清剿鲜卑人,凡是外族,一律抓起来,关到城西去!你们快点,把金银都装箱……不,金先装,银待会儿,钱最后……快快快!”

士兵们开始将钱装箱,还发现了一些古董,装箱足足忙碌了一个半时辰,外面鸡叫声传来,游淼一合计,聂丹多半也快进城了,便让人不要再装了,依旧把库房门锁上,箱子从南门运出城去,走水路回江波山庄。

待会儿不管是谁过来接手沛县,把钱送回朝廷,经手的人过一次,都不会留下多少。来日赵超少不得还有花钱的地方,须得最大限度地藏住钱。

那处早就安排好船只在等候,游淼出示李治烽的令牌,送出城后才松了口气。

清晨时分,游淼在侧厅内打盹,一名兵士恭敬道:“李大人入城来了,游大人看是和他谈谈,还是继续睡?”

游淼一个激灵醒了,打了个呵欠,见李治烽坐在一旁,这才回过神来,问:“什么时候回来的?”

“半个时辰前。”李治烽道,“沛县交给大哥,咱们可以撤了。”

“走吧。”游淼说,“点齐咱们的人,回山庄去。”

游淼这队人只是配合,聂丹才是主力,不可喧宾夺主,然而正要走时,聂丹也回来了。

“歼敌一万二,俘敌四千,四千逃了。”聂丹说。

游淼松了口气,足足两万的鲜卑军,就这么一战全打跑了,当真是皇天保佑天启,聂丹又问:“首领瓦尔刺将军呢?我要问几句话。”

游淼道:“在后院里呢,正捆着。”

聂丹连水也未喝便到后院去,前脚刚走后脚李延又来了,李延被一群士兵簇拥着进来,来了便把一封信扔给游淼,说:“我还以为是真要议和,没料你们来了这一招。”

游淼笑了起来,打开信,见那是孙舆给李延写的议和文书,结果上面只有一行字:

——待聂将军里应外合计奏效,便可入城接收沛县。

游淼大笑道:“这事我可没和先生串通。”

李延皮笑肉不笑:“你们一只是老狐狸,一只是小狐狸,不和你啰嗦了,库房在哪里?”

游淼懒懒道:“问聂大哥,我不知道。”

李延便去找聂丹,人一走,游淼立马起身,朝李治烽道:“撤!”

接着两人出去纠集兵士,瞬间开溜,跑了。

沛县的接收足足持续了三天,聂丹率军打了自从回江南后最漂亮的一场翻身仗,扬州百姓夹道欢庆,迎接聂丹入城。李治烽军功赫赫,获赏黄金二十两。

二十两黄金,游淼只看了一眼,就叮咚一声扔进库房里。

“今天怎么样?”游淼说。

“都安定下来了。”李治烽换了一身管家袍,说,“大哥居功甚伟,现在都在说,要北征。”

谈何容易,游淼心想,打一场胜仗和收复整个中原,根本不可同日而语。李治烽说完就转身出去,游淼道:“去哪?”

“做饭给你吃。”李治烽去下厨,答道。

游淼跟在他身后,又问:“没说别的了么?”

李治烽:“老三说,要延迟两日,改到六月初五登基。”

李治烽说到赵超时都“老三”“老三”地叫,游淼颇有点不习惯,又提醒他:“朝廷上可不能这么叫,否则那些大臣得把你吃了……”

李治烽:“知道了。”

游淼:“还说了什么没有?”

李治烽:“?”

李治烽洗手下厨,正在摘菜的钱嫂和几个小厮便给他腾地方。

李治烽:“什么方面的?”

游淼从背后搂着他,趴在他背上,李治烽挽起袖子摘菜。

“钱。”游淼试探着说。

李治烽:“没人知道你偷了沛县库房的钱,知道也不敢问,放心好了。”

游淼:“……”

李治烽笑了起来,游淼十分尴尬,问:“你怎么知道的?”

李治烽乐道:“家里多了什么东西,我能不知道?”

游淼蓦然发现李治烽最近快乐了许多,见他高兴,自己也挺开心的,想了想,又问:“先生有没有提起我?”

李治烽摇头。

外头一名兵士进来,问:“虎威将军呢?”

钱嫂喊道:“将军在做饭!”

兵士探头探脑地进来,说:“将军,扬州兵防司林大人请您去赴宴。”

“不去了。”李治烽如是说,“问问黄大人去不去。”

兵士便走了,当天李治烽想起一件事,说:“老三登基那天你去不。”

游淼道:“算了罢,我又没有官职在身。”

李治烽说:“今天下来时,平奚他们都在问你去不去。”

游淼嗯了声,寻思片刻,又问:“先生说起我没有?”

李治烽道:“没有。”

五月底,扬州那边又有人过来借钱,这次是李延从前府里的管家。

游淼知道李延妻子所在的唐家也是大户,这钱游淼不借,李延也会朝丈人处要,二管家依旧跟着李延,当年便是游淼放出京城去的。而如今知道游淼是御前红人,说话更不敢大声了。

“要多少?”游淼问。

“二万两。”管家恭敬答道,说完便不再吭声,在厅外廊下站着,低着眉眼,静静的也不多说。

游淼知道李延那天已知道自己暗地里玩的把戏,说不得要分他些,考虑良久,说:“你带个一万五千银去,我这也快没了。”

管家道了谢,亲手拿出李延的印,打了欠条,游淼抬眼问道:“唐家没出钱,将他们小姐接回来?”

管家微微摇头,低声道:“唐家不愿出这钱,说就当是已去了。”

游淼听得一肚子火,然而别人家的家事,也不好说这么多,便将银票分与他,自己留下现银。日暮时程光武又来报,这次是扬州城内的消息。

“少爷。”程光武在地下站着,从袖中拿出一张榜,内里是政事堂招募门生的昭告,政事堂全名大光天启参知政事堂,前朝曾设此机构,广罗门生,取问政于民之意,后天启太|祖得天下后停设。

如今赵超居然又重开了,将于六月初六,新帝登基后设问政会,并择优而录。

“政事堂……”游淼看了一眼,本要扔到一旁,却忽觉蹊跷,问,“城中有什么风声没有?谁给你这东西的?”

程光武恭敬道:“小的看到衙门外在发纸,喊着说要做官的都来,便去领了张来,给少爷瞅瞅,少爷的先生就是参知政事,自然是不用在意的。”

游淼心中一动,孙舆便是参知政事,也就是俗称的宰辅,重设政事堂是什么意思?为赵超提拔新人?先前平奚说到政事堂内仍有主簿一职是留给他的,那么孙舆再招人进来,也就是由他带领的班底?

罢了,待李治烽回来再说。

然而不日天子便要登基,军中诸事繁多,既要巡逻又要护卫又有仪仗等事,游淼直等到深夜李治烽还未归来,便自己睡了。

翌日一早,睡醒时打了个呵欠,发现自己睡在李治烽怀里,抬头时李治烽便醒了。

“孙参知让我给你捎了封信。”李治烽说。

游淼正睡眼惺忪地穿衣服,一听便精神了。

“拿来我看看?”游淼接过信拆开,里面依旧只有一行字。

——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游淼发了会儿呆,知道自己终于要出仕了。

李治烽道:“过几天老三登基,你去么?”

“去。”游淼笑了起来,只觉自己这老师也忒有趣了,原来兜兜转转,特地来这么一场,都是为了自己。

接下来一连数日,又快到早稻收稻之时,游淼卷着袖子,跟整个山庄亲自收了次稻,算是告别这数月里的悠闲生活,六月初四,李治烽住在扬州城里筹备帝君登基大典,游淼独自在山庄里打点家当,准备上路。

“淼子这次去扬州用得着带这么多东西?”乔珏在一旁看,游淼指挥小厮们收拾随行用具。

游淼笑道:“你说呢?”

乔珏略一心想,便知游淼要去做官了,大喜道:“好好干,淼子!你那皇帝兄弟,许你什么来着?”

游淼无奈道:“给天家卖命,又有先生督促着,能捞多少油水呢!”

两人相视大笑,乔珏乐道:“这次去得近,半天脚程就能到,没事,小舅常去扬州看你,也就是了。”

游淼点头道:“待我政务清闲了,也就回山庄里住着。”

说是这么说,但游淼心里最清楚,只怕接下来的半年里,也不可能闲得下来了,乔珏又问要不要去和游德川打个招呼,游淼便道先不惊动他们。反正游汉戈也已在户部走马上任,到时候让他传个信就成。

小厮们用四把铁棍架着,依次将几口大箱子抬上车去。分了两辆车,一辆装两个大箱子,乔珏马上就明白过来,问:“这是……”

游淼笑吟吟道:“小舅,你看我这官,捐得可不便宜。”

乔珏是见过那天游淼从沛县送回来的箱子的,每箱一千二百五十斤,五千斤,白银八万两。赶车的长垣“驾”了一声,马匹嘶鸣,只死命蹬地,半天才摇摇晃晃拉着车启程。

游淼与乔珏告别,赶着车便优哉游哉地上路,前往扬州。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