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乱世为王

作者:顾雪柔 | 分类:同人 | 字数:0

30 第三十章

书名:乱世为王 作者:顾雪柔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19:46

游淼骑着马在街道上狂奔,命令一传十十传百,让百姓尽快回家疏散,一切都发生在顷刻间,鞑靼人的铁箭飞上高空,继而扯出一道弧线,覆盖了整个京城!箭矢从天空冲向大地,一阵箭雨凌空落下,遇瓦穿瓦,遇木断木!

到处都是哗啦啦的箭雨落下的声音,百姓慌张呐喊,根本无处可逃,跑不及的人便被一箭钉在地上!与此同时,天空中飞下一箭,射中游淼坐骑的马股,游淼登时一阵天旋地转,被掀得直飞起来,下意识地抱着自己的头,撞在路边的墙上。又一根箭射烂了屋顶的砖瓦,哗啦啦的碎石落下,侧旁冲来一个人,有力的手臂抱着游淼一滚,避进了房屋内。

“你不要命了!”李延在游淼耳畔吼道。

游淼摔得眼冒金星,被李延拽进了屋内,掀起瓦缸罩在二人身上。

同一时间,箭雨飞向皇宫,射破了金殿窗格,正在议事的群臣恐慌大喊,无数侍卫护着太子躲到柱后,金銮殿上琉璃瓦碎落,尘灰满布。

声音终于静了下来,京城内哭声,叫声此起彼伏,游淼晕头转向,推开水缸出来,打了个喷嚏,定了定神说:“我记得……老师告诉过我鞑靼人的弓箭攻城……”

李延灰头土脸,甚是狼狈,揪着游淼,说:“小心点,先顾好自己小命再带兵。”

游淼喘息道:“没事……距离他们第二波飞箭攻势还要一段时间……”

正在这时,城外响起擂鼓声与呐喊,鞑靼人开始攻城了。

山呼海喝,京城外的平原霎时成了战场,李延到处找马要回皇宫去,马匹却早已被射死,游淼匆匆奔回城门处,刚要上去却被赵超护着,拖了下来。

四周是源源不绝冲上城去的士兵,场面混乱无比,火盆,滚油被端上城楼,赵超在他耳边喊道:“你给我回皇宫去!”

游淼充耳不闻,朝赵超喊道:“不行!现在得把百姓全部带到内城里去!”

“外城能守住!”赵超吼道,“现在不能撤百姓!”

城外又开始射箭,游淼喊道:“你听我的!”

鞑靼人一开始攻城,游淼便猛然回想起从前李治烽提到过的,关于鞑靼人的战斗习惯,犬戎人与鞑靼人常年在塞外交战,对他们的作战套路了如指掌。攻城时敌方犹如饿狼一般,先以箭雨震慑敌军,但铁箭造价昂贵,数量有限,无法一波接一波地连发。而紧接着下一步就是驱赶降兵前来攻打自己一方的城市。真正的鞑靼主力军则在后方养精蓄锐,直到敌人精疲力尽后方发动最后的总攻击。

所以趁着这个时候,务必要把百姓全部撤进内城,否则攻城一方是投降了敌军的汉人,而死在京畿军的手下,鞑靼军又会将己方将士的头颅用抛投机投进城内,势必引起京师军心震荡,人心不稳。

游淼飞速解释了几句,赵超不住喘气,蹙眉道:“都是谁告诉你的?”

游淼道:“李治烽!现在别问了!马上!将百姓撤进城里!等到这批攻城军都死完,明天早上,第二波箭雨又要来了!”

赵超火速解下将印交给游淼,游淼备马进皇宫,皇宫里一片混乱,扎在地上的铁箭随处可见,太子脸色十分难看,问:“万一有奸细混进皇宫怎么办?”

游淼道:“让人带兵看守,否则第二波箭雨一来,就挡不住了。”

“不可!”有文官色变道,“皇宫内城何等重地!怎能轻易开放?陛下还在后宫养病,万一进了奸细……”

太子道:“不行……这不行,太冒险了,游爱卿,不是不相信你的判断,而是……”

游淼勃然大怒,喝道:“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殿下!”

太子被这一喝,登时清醒过来,君臣二人相视良久,殿内一片死寂,谁也不敢说话。许久后,太子轻轻点头。

“说得对,照你们的办法。”太子道,“你怎么知道这些事的?”

游淼一躬身,答道:“臣家中有一名犬戎人,是他告知我的。”

朝臣议论纷纷,太子道:“那犬戎人在何处?”

游淼说:“正在上京的路上,过来寻我。”

太子叹了口气,替帝君写下圣旨,让游淼带着御林军去开城门。

腊月二十一日子时,城所有百姓开始集中,皇宫大门开放,让人进入内城。外城城墙前是犹如过江之鲫的天启降军,在鞑靼人的箭矢与皮鞭下开始冲击京城。城墙上满是火把,滚油一瓢瓢地浇下去,游淼快步跑上城楼,赵超正在率领京畿军守城。

“这样不行,物资很快就会用完的。”游淼眉头深锁,看着城下堆积如山的尸体,不少降兵已被射成了肉泥,更有兵士被滚油浇得熟透,火焰烧灼尸体的臭气、血腥的刺鼻气味飘向城中。

“鞑靼人一个未死,现在死的都是天启的降兵,妈的!这群胡狗真他妈的狠!”赵超愤然道,“得想个办法!不然等到鞑靼人上阵时,落石和滚油都要用完了!”

游淼叹了口气,朝城外看去,攻城的先头部队足足有四五万人,简直是拿着汉人的尸体朝城墙下填,背后又有鞑靼军的弓箭手虎视眈眈,凡是敢逃的便乱箭射死。

“前面是自己袍泽的滚油和火石。”游淼喃喃道,“背后是鞑靼的利剑。”

只有攻下了京城,这些降兵才有活路,否则一旦撤退,依旧是死,游淼与赵超对视一眼,要解决这个困局,只有一个办法——让天启帝君上城楼,以君威镇压降兵,说不定能唤醒兵士们的热血,再次抢到主动权。

“我去劝说父皇过来督战。”赵超说,“只有他站在这里,降兵才不敢再攻打京城。”

游淼道:“他未必会来,太危险了。”

游淼对赵懋的勇气不抱多少希望,否则帝君也不会以南巡之名逃难了,但赵超道:“此一时,彼一时,你先到角楼下面休息一会儿,我进宫去。”

天快亮了,外面战局稍停,虽还在攻城,呐喊声却渐弱下去,赵超让副将督战,游淼也累得不行,随处找了个地方,皮甲未卸,就地一躺,闭上双眼。耳边仍是厮杀的声音,声音离他逐渐远去,他梦见李治烽回来了,带着不知道从哪里来的兵在城外横冲直闯,杀得鞑靼人大溃。

不知睡了多久,游淼被大喊声猛然惊醒。

“游大人!”有人在他耳畔喊道,“快躲起来!”

城内兵士一片混乱,一名裨将把游淼架起来,推到城墙下,几个兵士一起护着他,数声乱响,游淼不明状况,大声道:“发生什么事了?!”

石头开始飞进来,鞑靼军的又一波攻势开始了,这一次混在石头里的是成千上万的死人头颅——先前唐晖带兵,在黄河边上几次交战后,被俘虏或是被杀的天启军将士头颅。

“赵超呢?!”游淼又问道。

裨将大声答道:“三殿下正在西门督战!那里也在守城!”

飞石砸垮了屋顶,烟雾飞起,鞑靼人又在北门外烧起狼粪,呛得人睁不开眼。游淼在黑烟里不辨方向,跑出一段路,找到一匹战马奔向西门找赵超。

果不其然,帝君没有前来督战,腊月二十三夜,赵懋将帝位传给太子,昭告全城。天蒙蒙亮时,北风带来的黑烟里,鞑靼人发动了第二次箭雨。

这一次的箭雨足有近十万支,都是黄河一战中缴获的天启军的铁箭,箭雨铺天盖地,覆盖了整个京城。

腊月二十四,降兵终于死完了,鞑靼人派出使节叩城。

“游大人!”京畿军一名武官在内城喊道。

一人碰了碰熟睡的游淼,游淼已是浑身尘灰,满脸污脏,昨夜他忙了一整夜,核查伤亡,重新编排京畿军部队,困得无以复加,被叫醒后揉了揉眼睛,问:“什么事?我在这里!”

武官看了半天才认出游淼,忙道:“陛下传游大人进宫议事!”

游淼还在奇怪帝君终于出来了,然而转念一想才记起赵懋已让位,现在的帝君是太子赵擢了,便爬上武官准备好的马进太和殿内去。

抵达太和殿外时,殿内十分安静,游淼一整战甲,从侧旁入内,也无人拦他,文官以李延领头,武将以赵超居首,李延只是回头看了他一眼,示意游淼不要说话。

游淼会意,站到文臣队列内,长久的静默后,昔年的太子,如今的皇帝赵擢冷笑道:“你鞑靼可汗倒是好大的胃口。”

使节叽里咕噜地说了一大通,侧旁带来的汉人额上冒冷汗,战战兢兢道:“启禀……启禀陛下,鞑靼可汗说……若陛下不愿……不愿和谈,只怕要伤及城内百姓……可汗要的……”

使节看了汉人翻译一眼,又开始说话,边说边冷笑,嚣张至极地比划,殿上人等都看懂了那一二三四的条件,使节说完后,又催促汉人翻译。

“说吧。”太子道,“什么条件?”

汉人翻译颤声道:“一:向……可汗称臣,奉鞑靼部可汗为天子,令天启王随军起行,朝拜可汗,并派五名皇子为质,质于塞北。”

群臣大哗,翻译开了个头,索性也不藏着了,又道:“二:以……绢……千匹,黄金三万……三万两,白银十……十万两,美女……三千名,蟠龙玉壁……修两国之好。”

“三:岁岁纳黄金……五千两,白银五万……两。”

“四:天启人不得再过黄河以北……”

“五:放回犬戎人小王子……沙那多。”

大臣们纷纷小声议论,游淼登时火起,按着剑的手不住发抖,简直是辱人太甚!

“你们……”太子失笑道,“你该不会是以为……”

孰料太子一句话未完,那使节又冷笑着说了一大通,汉人翻译看看使节,又看太子。太子察觉不妥,蹙眉道:“他说什么?”

汉人翻译道:“他说……可汗知道陛下在等聂丹勤王,鞑靼与鲜卑、羯等五胡部落已结为同盟,贵国聂将军已被常瑶王在林山击杀……”

刹那朝堂上就慌了,赵超暴喝一声道:“妖言惑众!”

那声震响时使节竟是微微一震,却不住冷笑。

汉人翻译看看赵超,又朝太子说:“江南等地兵马,也因正梁关风雪所阻,三个月内陛下都等不到勤王军了,京城孤立无援,劝陛下三思。”

说毕那使节扔出两物,当啷落地,回音在殿内久久萦绕不去。

铁物正是聂丹的护腕与腰牌。

赵超直至此刻方为之彻底震撼,游淼亦久久难言,殿内所有大臣都懵了,连聂丹也死了?!这怎么可能?

太子蓦然起身,李延马上使眼色,示意此刻千万不可冲动,开口道:“请使节先下去休息。”

一名官员将使节带了下去,殿内肃静,半晌无人敢先开口,游淼环顾周围,赫然发现不知从何时起,朝廷上全换成了自己熟悉的人。太子沉吟许久后开口道:“秦卿,你负责守着那厮,尽量多套点消息。”

秦少男领命离开,太子坐回龙椅上,重重叹了口气,声音在殿内回响。

“众卿觉得如何?”太子沉声道。

漫长的静默后,李延答道:“岁帛,岁贡一道古来有之。”

赵超冷冷道:“依李大人的意思,这等要求,这等条件,竟是还有和谈的地步?”

“三殿下。”平奚道,“聂将军的军队不可能再回来勤王了。”

这话提醒了所有人,一时间目光都驻留于聂丹的护腕与腰牌上。七夕夜里和自己喝过酒,还亲自做了顿饭的聂丹,一眨眼半年间,就这么死了。

当年那个到山庄里来,笑着与游淼称兄道弟的唐晖,也这么死了。

游淼有点晃神,怔怔看着聂丹的遗物。

朝臣又开始争执是战是和,赵超吵得面红耳赤,石破天惊一声吼道:“谁也不许走!否则怎么对得住赵家列祖列宗在天之灵!”

游淼回过神,见赵超已长剑出鞘,就要上前与李延拼命,忙上前抱着他,李延怒而推开赵超,整理自己被扯得凌乱的衣袍,不再与他多说,转而朝向太子。

“第四条。”李延脸色犹如寒冰一般,冷冷道,“鞑靼人是游牧民族,他们不可能在中原生根,黄河以北的土地就算是他们的了,蛮子们又怎么管得过来?只要派出咱们这边的官员,去帮他们打理,归根到底,这还是天启的地方……”

“割疆裂土!李延你这畜生!”赵超怒吼拔剑!

“把他带下去!”太子怒而起身,左右侍卫要上前,游淼忙拦阻道:“陛下!有话好说!”

看赵超那架势,恨不得就要上前捅了太子,游淼只怕真出乱子来,忙架着他的胳膊朝后拖。

“第五。”李延道,“犬戎三王子是什么人,在何处,臣也不知道,只怕早已死了,这个人是无论如何交不出来的,陛下若愿意,臣愿意独自往鞑靼大营议和。臣家中三世为我皇尽心竭力,如今国家有难,只盼李延这条命,能为陛下换得喘息之机。”

游淼拽着赵超,把他按在墙边,李延却丝毫不惧,又说:“三殿下想取臣的性命,待臣议和归来,定将人头送上。”

夕阳斜照,从太和殿的窗格外射入,李延孤零零地站在殿中,修长的身形带着说不出的落寞之意。殿外,赵超将佩剑朝地上一扔,头也不回地出了皇宫。

腊月二十四清晨,京师下起了小雪,李延单骑匹马,出城与鞑靼军议和。赵超在城上目送他离去,神色间似有触动。

这是最绝望的一年寒冬,江南增兵迟迟未至,城中缺粮少食,太子即位,改年号为南诏,聂丹率领的部队杳无音讯,如今唯一的希望就是江南的兵马。

游淼目送李延出城去,这一刻他给自己的印象似乎有所改变,他忍不住又看赵超,实在说不清这个中滋味。

赵超自昨日鞑靼使臣走后就没有再进过皇宫,见游淼上来,便问道:“他们怎么说?”

游淼答道:“想议和,答应了第二条和第三条。李延带着文书去交涉了。”

赵超嗤笑道:“我那皇兄,不答应规规矩矩地朝可汗叩首称臣,派点皇家子孙去当囚犯么?”

游淼叹了口气,他也知道,要让帝君朝鞑靼可汗称臣,那是万万办不到的。就算皇帝自己愿意跪,兵士与百姓也绝不能容忍,战死了这么多军队,皇帝一跪下去,只怕士兵全部要哗变。

“割让土地的事呢?”赵超说,“死了这么多人,现在又要把河北送给他们?”

游淼答道:“我告诉他们,河北绝不能让,鞑靼人要的只是钱,给他们土地他们也不懂耕种,不如把税给他们。否则中原没了屏障,以后都别想生存了。可是赵超,你倒是告诉我,如果必须得让,咱们得怎么办?”

鞑靼军让开一条路,李延骑着马,消失在敌军大营之中。

赵超说:“换了是你,你会怎么办?”

游淼也说不出来个办法,以现在的局势,不议和的话……

“是我的话。”游淼说,“开城门,大家轰轰烈烈地冲出去一战,死就死了。千百年前这世上本无什么天启,千秋万岁之后,什么也不会留下来。”

小雪遮没了他们的视线,温柔地覆盖了京师,京城仍沉睡在大战间隙中疲劳的沉眠里,赵超喃喃道:“可已经错过最好的机会了。”

确实是,游淼这才意识到,两天前鞑靼军驱赶战俘前来攻城那时,若帝君太子愿意亲自上阵,以赵超为臂膀,挟着帝威杀出城去,定能让战俘再次倒戈,或许一战能决胜负。赵超前去皇宫所提也无非此事。

但太子迟迟不应,原因正是将希望寄托在聂丹身上,等待勤王军来援。如今所有的希望破灭,李延又肩负着整个朝廷的重任,前去议和。

这一天,京城上下笼罩在一片阴霾里,朝廷已剩不下几人,太子虽未说话,却看得出明显的焦虑。

“三万两黄金,十万两白银。”户部侍郎道,“启禀陛下,国库连着去年的亏空,现下只剩黄金八千余,白银倒是有十二万两。还要绢千匹,江南一地的钱税还未入库,根本不够呐陛下!”

太子疲惫地以手指头揉捏眉心,说:“先找京官借,来年收了税再挨个还回去。”

天家开国库,清点余钱并等着李延归来,但整整一日,鞑靼军没有任何消息。赵超几次派出人前去打探消息,却都无功而返,鞑靼人封锁了几乎所有的出京路线。游淼对着地图端详,隐约有种不祥的预感。

夜深了,朝中来了一名太监朝游淼讨钱,游淼叫苦道:“哪有钱?剩下二千两了,要的话就全拿去罢。”

游淼的银票都交付小厮带回了江南,剩开战前兑的一千两白银,赵超点了五百两给那太监,让他带回宫里,欠条也不打了。

“李延可能被扣住了。”赵超忧心忡忡道。

游淼蹙眉看地图,问:“京城有密道通向外面么?”

“有是有一条,但是水道。”赵超指向皇宫后的水渠,“通往黄河边上的一处悬崖,是以前排洪用的,非常狭隘,几乎无法通行了,只能勉强容纳一人钻过去,你想出去求援?”

游淼摇了摇头,一时间也说不出个究竟,他总觉得说不定李治烽就在城外等着进来救自己,然而千军万马如此声势,他武勇纵使再强,也不可能独战五万大军。

只不知道为什么,游淼单纯地想在这个时候见他一面,不管明天是活着还是死了,能再见面,总是好的。

腊月二十五,天际一抹残月,远方隐隐约约飘来笛声,游淼收起地图,抬头看了一眼窗外,继而缓缓走出去,站在院子里。寒风吹来,这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

“去睡吧。”赵超一只手搭在游淼肩上,说,“说不定在你睡着的时候,一切都解决了,鞑靼人也都走了。”

游淼苦笑道:“我倒是希望,记得小时候我跟娘回扬州去,那年发大水,娘就告诉我让我睡觉,睁开眼的时候,大水就退了,一切都好了。”

赵超嗯了声,说:“你也别太担心。”

就在这时王府外又来了人,匆匆道:“三殿下!陛下让您进宫一趟!”

赵超听到这话又疲了,问:“究竟又要做什么?”

传令的是个侍卫,赵超知道这种时候也问不出什么来,只得以眼神示意游淼,自己出去一趟。

游淼不知为什么,总觉得有种不祥的预感,遂道:“你等等。”

他回房找了一会儿,找到一把李延昔日给他的短匕首,递给赵超说:“你留着护身。”

赵超:“你留着。”

“别废话!”游淼道,“你带着!”

赵超看了游淼一会儿,只得把匕首塞进靴子里,跟着进了皇宫。

外头的乐声隐隐停了,游淼回到房内躺下,一夜辗转反侧,这短短半年多里发生的事实在太多了。只能说睡罢,睁开眼的时候,鞑靼人就走了。但在他睡着的时候,总得有人上阵杀敌,保家卫国……而他游淼,也不能总当个乖乖睡觉的小孩。

不知不觉的,他又想起了李治烽,想起了自己在江南的家。

梦回吹角连营,或许说的就是此刻的心境。

他又梦见了李治烽带着兵在战场上厮杀,耳畔全是喊杀声,士兵临死前的惨叫声。

游淼迷迷糊糊地入睡,直到巨响将他惊醒,一只手揪着他的领子,把他从床上拖起来。

“快跑!”那人的声音在游淼耳旁焦急吼道,“游大人!鞑靼人打进城了!马上出城!”

游淼还有一半陷在梦里,伸出手漫无目的地乱抓,喊道:“怎么回事?!赵超呢?”

几个兵士不由分说把他抱上马,将袍子一卷把游淼裹着,又有人喊道:“小心!”

“啊——!”士兵一声惨叫,被飞来的羽箭的穿心而过,城中燃起的火光映红了天幕,游淼被黑烟呛得睁不开眼,背后又有人大声喝骂,战马冲出了王府后的巷子,毫无方向地乱跑。沿途到处都是狂奔的百姓,鞑靼人从大街小巷各地中钻出来,以弓箭一顿乱射,游淼避过箭矢,几名鞑靼兵士冲向他,他忙策马狂奔,找到了朱雀门的方向,奔向皇宫。

大火连绵不绝,从内城烧起,覆盖了大半个京师,天启士兵正在与鞑靼人交战,游淼一路冲过去,吼道:“赵超呢?!”

士兵无暇回答,在鞑靼人铁骑的冲击下尸横就地,血液溅了游淼一身,游淼刹那终于清醒,意识到城破了。

“赵超!”游淼冲进了皇宫,四处全是尸体,他驻马养心殿前,御花园已被烧成了火海,平奚率领侍卫边战边跑,一见游淼便吼道:“快逃!”

游淼看得心惊,鞑靼人却越来越多,平奚吼道:“别留在这里!朝后门逃!”

京城破了,所有人都在逃命,游淼策马狂奔,冲过了玄武门,凡有追兵冲来,他便不由分说架箭上弦,扯开弓不辨目标的一箭。他伏在马背上,奔出了外城,黑烟滚滚,京城火光一映百里,鞑靼人正在源源不绝地冲进城去。

南诏元年腊月二十六日,京师沦陷。

游淼尚不知自己在睡梦中发生了什么事,下意识地策马狂奔,天地间下起鹅毛大雪,冲到京师北方的将军岭下,看到一队兵士正在与鞑靼人交战,忙驻马放箭。

“跑——!”天启军的领军大喊道。

那股士兵被鞑靼人屠戮殆尽,追兵又冲了过来,游淼只得调转马头朝西边没命狂奔。四面八方的追兵越来越多,渐渐地,一队十余人的鞑兵在雪原上散开呈扇形,包抄上来,游淼驭马朝树林里一冲,稀里哗啦地激起飞扬的雪花。

侧旁一人冲出来,抱着游淼朝地上一滚,游淼的头朝地上一撞,眼前一黑,就什么都不知道了。

漫长的时间过去,又一阵喝骂惊醒了他。游淼尚且置身梦中,却听到声音道:“子谦,醒醒!”

游淼睁开眼,全身冷得剧颤,太阳苍白的光芒刺得他眼睛不住流泪,紧接着有木棍猛捅过来,捅正他的腹部,直捅得他五脏六腑都要呕出来。

“啊——!”游淼目眦欲裂,抓着那木棍,却又被迎面捣中鼻梁,登时鼻血长流,倒在地上。

“别冲动!”赵超吼道。

游淼听到那声音,渐渐地安静了不少,捂着流血的鼻子朝外看去,看到自己置身于一个笼子里,周围被关着的全是人,有男有女。

四周鞑兵肆意大笑,身影挡住了阳光,几个五大三粗的鞑兵解开裤带,朝着笼子里撒尿,一个孩子的声音尖叫起来,游淼忙伸手搂着身边的孩童护住,背朝笼外,被浇了一身尿。

木棍又从笼子外伸入,把他结结实实地打了一顿,游淼从未挨过这么重的打,登时被打得眼冒金星,不住呕吐,却始终护着怀里那少年。少年看得吓傻了,大喊道:“救命——救命——!”

“别说话……”游淼艰难地说。

“鞑狗!过来!”赵超怒吼道,在另一头抓着笼子猛撞,“听到没有!”

鞑靼兵正要过去教训赵超时,远处却传来一声哨响,笼子动了,于是鞑兵们顾不得再折辱战俘,纷纷上马,押着囚笼上路。

游淼总算缓了口气,倒在笼内地上,那少年爬过来,要检查游淼伤势,却又怕脏,颤声道:“你……你叫什么名字?”

游淼有气无力地看了他一眼,点点头,少年又道:“我我我……我是工部纪尚书的儿子,纪……纪光……”

游淼拍了拍他的背,把他安抚下来,纪光又道:“我让我爹……”

“我救你不是因为你是少爷……”游淼蜷缩在笼子内,喃喃道,“我也是少爷……”

风呜呜地吹着,带来了冰天雪地里的哭声,车队启程,全是关押着汉人的囚笼,游淼不知道他们去向何方,从他醒来的这一刻开始,车队就一直在行进。但他至少知道一件事,京师沦陷了。

这队鞑靼人或许是想把他们带到北方塞外,充当奴隶又或是当人质,让汉人拿钱来赎。唯一的希望就是太子还活着,跑出了京师。也就意味着迁都江南,顺利迁都后,说不定会想办法把他们赎回去。

极目所望,除了雪还是雪,连着在雪地里行进了足足一天,没有一口吃的,游淼身上的尿都结冰了,冻得浑身发抖,眼皮不住沉下去。

“别睡……”一个声音传来,游淼猛地抬头,眼前一片模糊,发现是赵超。

“睡了就死了……”赵超竭力低声道,“撑着……”

游淼点点头,中午时眼睛刺痛,在阳光下不住流眼泪,车队停了。几名鞑兵大声呼喝,让他们下车在雪地里跪着。并手持皮鞭,挨个抽他们,边抽边大笑。

那鞭子抽在头上脸上,犹如刀刮的一般,游淼看见了一个认识的人——张文瀚。张文瀚被抽得最重,脸上全出了血。鞑兵拿他们取乐一番后,又用绳子把他们捆成一串,给了点面饼,游淼艰难地用手捧着,就着雪吞咽下去。不到一个时辰的休息后,他们开始跟着绳子,排成一队,在雪地里艰难行走。

“文翰……”游淼踉踉跄跄,小声朝排在自己前面的人说:“文翰!”

张文瀚被打得昏昏沉沉,倚在游淼身上,脸色呈现出痛苦的灰色,说:“少爷。”

游淼:“文翰!你怎么也被抓来了?不是让你先回去的么?”

张文瀚清醒了些,答道:“少爷,我们在汉阴县碰上胡人,和大队走散,只好又跟着陛下的卫队回来了,国子学的夫子让我们把书都装车带到江南去,没料半路碰上这伙鞑子,把夫子杀了,五十车的书也烧了……少爷,你怎么也在这里?”

游淼:“……”

“五十车的书……”另一人颤声道,话中带着哭腔,“都是国子学的藏书?”

“老师们都死了。”张文瀚麻木地说,“蒋夫子被蛮人乱刀砍死在车上……”

“苍天呐——”

又一人听到这话,忍不住大哭起来。

“别哭!”赵超的声音从后面传来:“都给我闭嘴!别惊动鞑子!”

游淼鼻子发酸,眼泪又被吓了回去,忙抬头张望,见押送战俘的鞑靼人正回头看,忙示意周围人都别吭声。万一被发现他们交谈,说不定就有麻烦了。

“子谦。”赵超道,“听得见我说话么?”

游淼小声道:“听见了。”

二十多人被分成两队,在雪地里深一脚,浅一脚地朝前走。赵超动了动绳索,又说:“前面的走慢点!”

队伍速度放慢下来,游淼稍稍坠后,与赵超靠近了些,彼此都能听见对方的声音。

赵超:“别回头,我问一句你答一句。”

游淼:“你让人带我逃出京城的?”

赵超:“对。让你朝南跑,你怎么又跑将军岭去了?”

游淼:“朱雀门外全被敌人封锁了,我没跑成!”

赵超:“你逃的时候见着御林军了么?”

游淼:“没……不!不!我见着了!就在将军岭的南边!”游淼马上想起刚逃出北门的时候,在山谷外见着的那队天启军,依稀正是御林军。

赵超倒吸一口凉气,颤声道:“糟了。那队人逃掉了没有?”

游淼道:“我没看仔细,可能全被杀了。”

赵超一个踉跄,栽在地上,引起周围的混乱,带队的鞑兵马上就发现了,拿着鞭子过来,不由分说将这些人全抽了一顿,然而这群年轻人不是将领就是读书人,竟是硬气得不得了,全都一声不吭。

赵超从那时开始就不再说话,鞑靼人押着他们在黄河以北越走越远,游淼知道这多半是要把他们全部押回塞北去了。只有路上再想办法逃脱。

天黑了下来,旷野中黑压压的全是人,更带着压抑的哭声。游淼筋疲力尽,在战俘群里坐了下来。鞑军暂时休息,众人便坐在一处,以身体抵挡瑟瑟寒风。

“赵超……赵超!”游淼蹙眉道。赵超远远地坐着,神情麻木,这时候看了游淼一眼,并朝身边的人说了句话,示意他们传过来,告诉游淼。

读书人中又生出一阵骚动,游淼忙抬头看,身边一人朝他说:“三殿下传的原话:我哥和父皇可能都死了。”

游淼脑子里嗡的一声,终于明白了赵超为什么会有这种反应。如此说来,那天在将军岭下见到的,很可能就是太子与天启帝的卫队。不,确切地说,是皇帝与太上皇的车驾。但就算是,也不一定死了,反而有可能被抓起来。

游淼正思考时,又听到侧旁传来一句:

“李延叛国。”

只有四个字,却犹如响雷一般在游淼耳畔炸裂。读书人们脸上尽是悲痛的表情,游淼却道:“别这么说!不一定!”

鞑兵过来了,抽了队伍最边上的人一鞭,扔给他一块饼,又走了。

游淼认得他,低呼道:“少男!”

那人正是游淼昔时的好友,礼部尚书的儿子秦少男,他被抽得满头鲜血,却连连摆手,急促喘气,鞑靼人走了,秦少男把那块饼咬了一口,表情狼狈不堪。接着递给身边的赵超。

赵超也咬了一口,递给左边的另一个人。

“我不吃嗟来之食!”那人愤然道,“要吃你们吃。”

“吃一口!”赵超道,“你才好活着,活着才能报仇!”

那年轻文官叹了口气,咬下一口饼。

“否则他为什么一去不回?”又有人问道。

数人围在火堆前,一个连一个,被绳子捆着双手,北风刮了起来,前面的鞑兵几乎全进了帐篷,留下两个人在巡逻。他们正身处下风处,虽都冷得浑身发抖,但总算能说几句话了。

游淼答道:“他要想逃,早就逃了,根本用不着卖国求荣。”

赵超看着火堆,嗯了声,朝诸人分辩道:“李家父子已经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就算投了鞑靼,也不可能许他更高的官,除非让他当、当……”游淼说到这里,便自觉噤声,毕竟赵超还在,不能说这等大逆不道的话。

而且游淼觉得,虽然李延和他们的想法、行动都不一样,但一个有勇气独自出城,到敌方的千军万马中去谈判的人,是不会受到恐吓就屈服的。

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