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乱世为王

作者:顾雪柔 | 分类:同人 | 字数:0

12 第十二章

书名:乱世为王 作者:顾雪柔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19:46

翌日睁眼时窗外风停,又是晴空万里,鸟鸣声声,游淼伸了个懒腰起来,只觉神清气爽。自己穿好衣服起来,听到李治烽在外面不知跟谁说话。

洗漱后游淼穿过回廊,看到堂屋前站着两个二十来岁上下的小工,后头还跟了个人。李治烽见游淼自己过来了,便进去端早饭。

早饭依旧是碗面条,不过今天的面卧了三个鸡蛋,游淼唏哩呼噜把面条吃下肚,那两个小工便四处看,一人笑道:“少爷这房子可真够老旧的,俺姑奶奶家也没这么大年纪呢,要全整好得伤不少神。”

“全整好么,没那么多钱。”游淼一抹嘴,把空碗放一边去,说,“翻个七成新也就算了。”

“七成新靠咱俩可不行。”先开口的那个年纪大点的工匠说,“少爷不定还得请个人,况且木料也不够呢,您看这窗子,门,连个囫囵样都没了……”

游淼常和那群商人打交道,怎会不知这俩家伙明里暗里的意思?全是想涨工钱,游淼开口便不客气道:“你想把门给换了,我还不想呢。礼庆年间的玩意,你瞧瞧这镂空花里刻的,梨花木,别糊弄我,小爷家里用的也就是这木头。”

游淼当着两人的面叩了叩,说:“这种地方只是铆钉锈得断了,木头可是没半点事儿,加俩铆钉就成,不然你还把小爷家的门拆了去烧火?大梁,柱子这些也不用整,仔细点儿,别把门弄坏了,弄坏了你还赔不起。”

那说话的工匠只是没脸没皮地笑道:“这不成,少爷,真不成,这活儿我们做不了。”

游淼知道这俩人是李治烽从安陆村请来的,安陆村在南,郭庄在北,江波山庄卡在中间,郭庄与安陆村有世仇,年年都闹得不可开交,遂随口道:“瞧你们也做不了,做不了回去呗,我再上郭庄找人去。到时候给他们说小爷要修沈园,你们安陆的人不敢接,郭庄人听了这话你猜他们得怎么说?”

那工匠一听这话又走不了了,说:“少爷你这话就不厚道了,来之前谁知道两个人得修这么大个园子?您别说敲敲打打的,要搬点东西我俩也没那力气啊,光是要卸了你几扇门重新给刨一次,这门也得四五十斤……”

游淼说:“你俩人高马大的,搬个门也搬不过来?李治烽!”

李治烽应了,游淼说:“我这使唤的管家高高瘦瘦,一天三顿都吃不饱……李治烽,你把外头那水缸给我提过来。”

李治烽走到花园中间,躬身,手指伸进花园里一个石墩子的孔里。

一时间堂内三人都不吭声,光看着李治烽,水缸只有几十斤,石墩子却有将近百斤。李治烽还是只用一只手,就把那石墩子给提了起来,提到堂屋外,放在地上,一声闷响。

游淼:“好了,拿回去罢。”

李治烽又把那石墩子用两根手指勾了起来,拿回去,咚的一声扔在地上,尘土飞扬。

俩工匠傻眼了。

“这这这……”那年纪大点的工匠说,“少爷,不是我说,和重不重也没多大的关系,这事儿着实难办。”

游淼道:“接不下来就算了呗,走走走,说这么多干甚么?瞧你俩小身板也不是干祖师爷这行的人……”

“谁说的!”那稍小的工匠似乎受了极大的侮辱,说,“是你们家抠,不给钱!俩人干十个人的活儿,你自个说,自个说这成么?”

年纪大的工匠忙以眼神制止他,游淼嘲笑道:“你俩人干十个人的活儿,领十个人的钱,不正好么?钱又不短你俩的。”

那年纪大的工匠似乎在考虑,游淼又说:“要搬啥扛啥,你让我府里管家帮着干就成,先别说,跟我来看罢。”

游淼带着俩人出出进进,说:“这些地方,你们得把窗子给我修好了,门,里头的木板子,你要扔要拆,先得问过我,我没说能拆的,你们不许拆。”

转了一刻钟,堂屋,东厢,西厢,客房,二门,大门,游淼把全部地方看过一次,说:“这里算修房子的钱,全做完给你们统共一吊钱,多的没了,也别给我讲价,我知道外头雇你们,一天也才十文钱。这是十天的份。”

那小点的工匠忙扯同伴的衣服,游淼知道雇这么俩人,花市价的话,雇个十天也就是两百文钱,这么一来,确实是十个人的工钱,不愁他们不点头。

那年纪大点的工匠说:“东家,你管饭不?”

这句东家一叫,游淼便知道行了,爽快道:“管饭,我吃啥你俩吃啥。”

“俺弟兄俩可吃得多。”那小工匠说。

游淼说:“每人每天一斤米,晚上再给二两酒,多的没了。”

“行。”大工匠点了头,说,“俺还得想想,得怎么给你把这活儿做好,少爷是明白人。咱要在十天内完事。”

“不急,你把这些要修的地方看好,先找我商量过一声就成,实在做不完,做下去就成了,又不怪你。”游淼随口道。

大工匠笑道:“不给您快点做好了能成么?弟兄俩还得回家过年呢。”

游淼嘿嘿笑,他实际上也不怎么在乎这点钱,毕竟从前在京城时花钱都是按两算的,一吊钱,还不够在京城大茶楼里买壶茶喝。人少比人多的好,毕竟人少他就方便盯着,不会被人偷鸡摸狗了去,也不会工匠里头自己人吵起来,更不会偷懒不干活混日子。

李治烽蹲在廊下吃早饭,游淼慢悠悠地喝过茶,两名工匠在沈园里合计,游淼也不管他们,便和李治烽带上准备好的包裹,出门去圈地。

先前没仔细逛,现在开始走了,游淼发现江波山庄大得连他自己都有点怕,极目所望,全是一大片一大片的空地,暗道可惜了可惜了,这要是有人来种多好。

九千亩地,就种了这么两百亩,连个零头都不够,年年还得按九千亩给朝廷缴税。虽然这税是从碧雨山庄的账目上开的,父亲想必也不在乎这点钱,但既然自己接手了,说不得明年起,一年就要挖空心思地倒腾出那几百两银供朝廷吸血。

游淼走得脚酸,李治烽便背着他走,两人走过一条早已干涸的水渠,那水渠弯弯绕绕,来自南边的安陆,水居然要向北流,倒也奇怪。

“这里的水干了?”游淼问。

李治烽答道:“我问了,从安陆村引来的水,现在不流了。”

游淼下地来,躬身抓了点土,在指间分辨颜色,又说:“接点水来。”

李治烽的包袱里准备了个木杯,从皮袋里倒出些水,游淼便融了些泥在水里,发现土质其实还是不错的。

他翻开《齐民要术》,对照农耕一节翻阅,说:“这里不适合种茶,土有点粘了。”

李治烽也不懂他说什么,便这么站着听,游淼说:“再到那边山上去看看。”

两人到了江边,滔滔江水洪流滚滚,连个渡船都没有,两岸比水线高出数十丈,空中悬着一根粗绳,专给人渡江用,游淼忍不住道:“妈的,这也太险了,给谁住呢这是。”

李治烽说:“我背着你过去,别朝下看。”

游淼扒在李治烽背上,李治烽说:“别怕,别看。”说毕用腰带把两人绑在一起,双手揪着绳索,就这么攀爬过去,到江心处时,游淼仍然忍不住朝下看了一眼,只觉头晕目眩。

江北处的土地和江南又略有不同,这里倒是适合种树,都是好地。

游淼走到尽头,那里立着一块江波山庄的界碑,再朝外走则是通向郭庄的大路,已快被杂草掩住了。对面的地界上却已有人把地种到了山庄范围内,正在烧秸秆,看见游淼二人便马上道:“做什么的!哪里来的?”

游淼心想你这是找死么?还把地种我家里来了,但山庄已百年无人管,也只得算了,以后再慢慢解决他,看那人模样,猜得到应当是郭庄人。

郭庄和安陆以前私下聚众斗殴,死过几个人,两地简直不共戴天。

游淼摆手道:“我是江波山庄的人!”

那农夫直起身,说:“江波山庄?那闹鬼的房子终于有人管了?”

李治烽脸色一沉,游淼却示意不妨,嘿嘿笑道:“我叫游淼,游德川的儿子,正打算过来拾掇拾掇,就在这边住下了,大哥有空帮我捎个信儿,得和你们郭庄做邻居了。”

那人上下打量游淼,说:“你是游少爷?怪不得……”

游淼忽地心中一动,问李治烽:“这里距离郭庄多远?”

农夫却答了话,说:“喏,朝前走五里地就是。”

游淼点点头,小声朝李治烽说:“你回去一趟,把书房里第二个抽屉那个大匣子里装的茶,秤半斤出来,带过来给我。”

李治烽回去了,游淼笑笑,便坐在一块大石头上,也不计较他私自越地开荒的事,和那农夫随口扯话闲聊,问他的地平时都种什么,那农夫似乎不太相信,只把他当做个养尊处优的小少爷,游淼本来就是个少爷,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但既然来了,也就无所谓之前的身份了。

游淼本就机灵,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的,李治烽没多久便回来了,于是两人便与那农夫循路回郭庄去。

这里已经是流州地界,流州,扬州以长江为界,也就是他们过来的那条索道,流州人性格较硬,吵起架来显得十分火爆无礼,扬州人则骂仗时较为尖酸,一江之隔,两地民风竟是截然不同。

游淼见了郭庄的老村长,送了他一盒茶,那村长甚为惊讶,说:“你爹舍得把你扔到这里来?”

游淼笑道:“哎我自己来的,总待在碧雨山庄也没意思。”

老村长已有六十来岁,闻言就明白了,笑着说:“当年我还见过你娘一面。”

游淼意外道:“是么?”

老村长笑着说:“你和你娘一般的机灵。”说毕又朝坐在堂上的几个人说:“游少爷来打理山庄了,来日咱们是邻居,也得多走动走动才好。”

游淼笑道:“那是自然的,郭庄的地,都收几分的租儿?”

老村长唏嘘道:“去年与今年收的都是四分租,县里还未派保正来,也不知道来年是怎么个光景呢。”

“噢。”游淼若有所思地点头,四分租,就是说每一亩地里,种一年,足足四成的收成要缴成税,剩下六成归佃户。

“我爹那庄子。”游淼笑道:“得收七分租呢。”

“你们不一样。”郭村长笑道:“茶山收得再多也过得下去,咱们这地又不能种茶,种了也没人要,唉,难了难了。”

游淼心中一动,说:“我倒是想在这庄子里试种点茶树,就是没人,招点佃户也招不到。不如郭老平日就帮我看看,有来找活儿干的长工,让他们过来我这边?”

郭村长不置可否,游淼又笑道:“碧雨山庄说一年给我两万棵茶苗,都是顶好的美人眉,晒成春阳瓜片不愁没人买,前些年太后倒是喜欢吃的,现下不贡朝中了,专送巴南、蜀中、汉中三地,我爹也懒得种,茶树秧子都扔在庄里怄泥……”

郭村长说:“游少爷想在山上种茶?”

“想是这么想。”游淼笑了笑,说,“手头也没几个人,种个茶树也得好几年。不急这一时半会儿的。”

郭村长说:“是呐,现在一年过一年的,余粮也不够吃,只怕等不得茶树长出来那几年,何况茶树也不好养……”

游淼笑着说:“我爹娘种了一辈子的茶,郭老这还怕我把茶树给种死了么?”

郭村长道:“你是乔小姐的儿,怎么会把茶树种死?就怕佃户不愿去,种了也得等个两年,一家老小都等着吃饭,等不得呐!”

游淼嗯了声,点头道:“我本来是寻思着请几个长工,这连长工也请不到,都回家过年去了,郭老你这处有人,我雇点农闲在家的,过来给我开几亩地的荒。倒是不错的,一亩地,十文钱。”

“好好。”郭村长说,“那是自然的,我帮你留意着,有人想挣几个钱呢,就打发他上你那儿去。”

游淼满意了,知道这时间临近年关,有人还不起债的,挣几个钱给媳妇扯衣裳的,都得寻思挣钱,郭老头一松动,保证不到三天就有人上门去了。谈妥这事,游淼便起身告辞,与李治烽出来。

李治烽说:“去集市么?”

游淼懒懒的只不想动,说:“不想走了。”

李治烽莞尔道:“我抱着你。”

游淼笑了,抵着他又推又搡,说:“先出去再说,别在这丢人。集市远么?”

李治烽说:“不远,在江边码头上。”

两人沿东路出了郭庄,李治烽便背着游淼走,俨然一对小夫妻在江边逛,游淼忽然察觉了这点,可不正是小夫妻!

游淼扯扯李治烽耳朵,说:“喂。”

“嗯?”李治烽说。

游淼本想揶揄他几句,却又不知道说啥好,便整个人趴在他背上,两只手懒懒从他肩前垂下来,晃来晃去的,贴在他耳边说:“喂,问你话呢,集市远么?”

那话已问过一次,游淼这么说,简直就是明目张胆地调戏他,就像平日在京城,游淼用这招去试李延,几乎百试不爽,每次一调戏他,李延便会瞪他一眼,继而把他一顿揍,揍完再抱在怀里亲一口。

李治烽的反应则是,一张俊脸霎时就红了。

“问你话……”游淼在他耳朵边几乎是贴着说。

李治烽侧头看着游淼,顷刻间把唇吻了上来,游淼闭上眼睛,趴在他的背上,亲嘴的时候,心里仿佛有什么蕴化开去。

“不远。”唇分时,李治烽脸上那抹晕红还未消退,自顾自地走着。

游淼手指头伸进李治烽耳朵里转来转去,李治烽的呼吸变得急促起来,脚步都有点虚了,他背着游淼,朝江边走,声音有点不稳,说:“昨天晚上还没喂饱你么?”

游淼嘿嘿一笑,两人到了郭庄东侧路上的江边,李治烽嘴角略略上翘,说:“到了。”

长江过了江波山庄的高崖一带,到此处转为波澜初定,这处有个码头,专供蜀东,巴东以及江城府上下货用,到得下游流经郭庄外,再通往扬州北部。

码头前有个熙熙攘攘的市集,足一里路,两侧的摊子一半在卖鱼,一半则是胭脂水粉,苏绣海盐,衣食用品,还有杂耍的牵着三只猴子。

游淼四处逛了逛,没甚么好买的,倒是想吃点鱼,便选了两条大鲤鱼,说:“买这个回去吃。”

李治烽提着鱼,两人又转了一圈,一艘豁篷的大渡船停在江边,喊道:“过——江——了——诶——”

两人上船去,朝竹筒里扔了两个铜钱,船夫慢悠悠地撑着船渡江而去。

“得把山庄外面的地界圈起来。”游淼说。

“嗯。”李治烽说,“用篱笆,我去圈。”

游淼说:“其实只要挨着郭庄的地有人种,找几户人家让他们守着就成了,再设几个岗哨。”

李治烽点头,游淼看着江水滚滚,江南一带的江水是不封冻的,倒也是件好事。要做的事实在太多了,开垦,种田,架水车,招佃……房子还没修好。

游淼舔了圈嘴唇,注意到李治烽提着的直翻白眼的鲤鱼,又说:“这鱼好吃,你会弄不。”

李治烽说:“会,烤鱼。”

游淼说:“回去可就交给你了。”

船靠岸,游淼打听清楚这渡船每天几个来回,便跟着人群走,渡船所泊的码头已是江波山庄地界的五里路外了,两人还得慢慢走回去,回到山庄入口处,游淼又发现了一个占地十来亩的大坑,坑里长满了草。

“这是个池塘?”游淼诧道。

“游少爷。”一瘦子正蹲在大坑旁抽旱烟,见游淼来了,脸上带笑,说,“少爷怎么出门去了?也没见着人?”

“嗯。”游淼环着坑边走了几步,说,“你家住这儿?你叫啥名字来着?”

瘦子以烟筒指了指西边,赔笑道:“小的叫朱堂。刚被家里媳妇骂了,出来走走。”

游淼点头,昨天见了第一面便知这厮多半是不想走的,一说被媳妇骂了,便能猜到肯定是上门讨降租不成,被媳妇一顿训。但也不点破,莞尔道:“我若是降你们一分田租,你要走么?”

朱堂登时就惊了,正要点头时又想到了什么,说:“小的得……回去问问媳妇。”

游淼道:“不妨,我本来就是想给你们降点租的,只是都说不想种地了,昨天就没来得及把这话给说出口,你回去和媳妇商量商量吧,如今要找块好地也不容易,这话我倒是不诓你们,给我爹种地,不如给我种好。”

朱堂谄笑道:“少爷说得对,就连北边郭庄那头,也得收四分的田租呢。”

游淼嗯了声,看着那大坑出神,这里明明是个大湖,怎么水就干了?三人沿着湖走到最西边,游淼又看到一条溪,指向南边的安陆,说:“这池塘没水了?”

朱堂道:“干了十年了,从前有水时,梁伯还在这钓鱼来着,春夏有雨的时候,还时不时积点底儿。”

游淼又问:“这溪通到哪儿去?”

朱堂说:“安陆村呢,咱们山庄别的都好,就是水不方便。”

游淼缓缓点头,心里已经有了数,拍了拍朱堂的肩,一副老成持重的模样,和李治烽沿路回山庄去了。

游淼只觉时间也过得太快,压根没做什么就过午了,两个工匠是兄弟,分别唤作大梁小梁,见游淼回来,递给他一张纸,说:“前院里要修的东西全在这上头了,请少爷过目。”

纸上画的玩意又标了不少字,寻常人都是看不懂的,然而对游淼来说却不在话下,他说:“你们先把东西收拾收拾,到堂屋前去等着,我待会儿就过来。”

游淼进了书房,摊开那本《天工开物》,比照着大梁标的尺寸,改了几个地方,又拿着出去,说:“照着修就成了。”

大梁见游淼是个懂行的,说:“少爷也学过这手艺?”

游淼笑道:“我娘当年也是跟祖师爷学的。”

这下两名工匠不敢再小觑他,拿矩比划,弹墨线,划粉,游淼便回到书房,示意李治烽把书桌推到长榻前,便依偎在榻上,开始翻书了。

李治烽说:“我去盯着他们罢。”

游淼摆手道:“不用盯,他们不敢乱来,稍晚点你去把鱼烤了就行。”

小狗过来了,蜷在榻前,摇了摇尾巴,游淼倚在李治烽身上,李治烽男子身躯甚暖,抱着他,游淼只觉一阵心猿意马,想扒了他的衣服,就在书房里白日宣淫一番。

但工匠还在外头,万一被看见了,没的惹笑话,只得忍着。

游淼又找到一本《公输经》,津津有味地看着,片刻后那点小心思都被书里的机关图吸引了。

公输般与墨子才华不相上下,在这本书里,提到了一件非常有意思的机关——崖车。游淼眼睛一亮,三本书并排摊开。

“这三种其实可以结合在一起。”游淼自言自语道,又说,“把炭条拿来……我看看。”

游淼把江波山庄的地图在桌上摊开,说:“如果这水车能做出来,咱们就一本万利了。”

墨家,公输家两种水车结构都很不错,但也并非完全适用于江波山庄,游淼此刻有个大胆的计划——他要把这两种水车结合起来,在崖壁上做个一劳永逸的取水工具。

这种悬崖水车只要能制成,再开出一条渠,沿途灌溉南山庄地域的五千余亩地,经由水渠注入低地的大湖内,再淌过小溪,朝安陆村去。

水车与水渠一成,江波山庄将是真正的世外桃源。开一条水渠简单,难的是在几十丈高的悬崖上建起一条链式水车带。这样就得在悬崖上搭好脚手架,请不下十名工匠,万一长江涨水,这水车还不知道经不经得住江洪爆发。

但现在寒冬腊月,江面降低,正是开拓水利的最好时机,错过了这次,到春季长江上游严冰封冻时,再搭建的话就要泅水了。

事不宜迟,马上动手。

游淼朝李治烽说:“你按照我画的这条线,从江面崖边圈定水渠流向。”

李治烽也不问什么,点了点头就去了,游淼则在书房内坐了一下午,写写画画,计算尺寸,取水量,铰链固定之处,照着《墨经》与《公输经》所述,将地点一一标注出来。

这势必是一个浩大的工程,材料,制造,还要得搭上脚手架,只怕没有工匠愿意去做这种危险的事,攀在悬崖上固定铰链水车,身手也不行。

游淼写写画画,少顷李庄上门,带了墨线、墨斗、刀锤锯斧等物,以及铁钉沥青。游淼在院子里问:“木价都打听了么?”

“回少爷的话。”李庄笑道,“这上头都有,喏,我不识字,请了个读书人帮我记了下来,怕忘。”

那是安陆村里的木头价格,上头写得清清楚楚,从稍贵些的黑檀木,白杨木,枫木到便宜的桦木,柳木板子。游淼坐着看,心里兀自计算制造这么一个水车要多少钱。

李庄又时不时地望向在沈园里修屋的工匠,朝他们打了个招呼。

“少爷想盖房?”李庄问。

“做个水车。”游淼漫不经心道,“高地上的田顺着下来,开春垦荒后总得浇水吧。”

李庄连连点头,游淼招手道:“都过来歇会儿,别太拼了。”

大梁叼着旱烟杆,过来歇下,吞云吐雾的,三九天里,光裸的背脊满是汗水,嘿嘿一笑。游淼把自己的图纸给他看,说:“你觉得这玩意怎么样?”

大梁也不罗嗦,接过来看了一眼,说:“嚯!少爷这可是要搭个大架子了。”

游淼说:“你说这东西能成么?”

上头画的是固定在悬崖上的一个铰链水车,铰链的中间是个巨型木轮,被钉在峭壁上,由江水推动,水流带动木轮转动,木轮又带动绞盘,将装满水的水斗一级一级抬升到数十丈的高处,倒入水渠中。

大梁半晌说不出话来。

“少爷。”大梁说,“你这是……”

游淼笑吟吟道:“怎么?”

游淼知道大梁觉得自己太异想天开了,他解释道:“你看,这里还有个滑槽。”

游淼指向峭壁上的竖直滑槽,说:“把水轮的轴承嵌在里头,这样江水上涨时,中间轮子就会跟着上升,不怕被洪水淹了,旱季水面下降时,水轮也跟着降,一年四季都能转,这些取水的斗,用一块板子,带着一个大的水箱……”

“懂、懂。”大梁连连点头,说,“这个俺懂,就是从来没见过这种……”

大梁反复端详,游淼又说:“你觉得哪儿不成的,给我说一声。要不你过年也别回去了,就在这儿帮我把零件做出来,工钱一个子儿不会少你的。”

大梁道:“这个俺没法说,得回去问问师父。”

游淼说:“那你得空帮我去问问。”

小梁道:“俺家师父最喜欢你这种稀奇古怪的……”

大梁马上怒了,训斥道:“怎么说话的?少爷学的这叫天工术!是你不识货!”

小梁只得乖乖噤声,大梁看出这水车不是寻常玩意,遂道:“我回安平县一趟。”

大梁把游淼的图摹了一张去,傍晚时李治烽也回来了,说:“都画好了。”

游淼还在写写算算,头也不抬,李治烽说:“明天就开始挖?”

游淼笑道:“你一个人能挖动?”

李治烽说:“试试,都是力气活。”

游淼欣然道:“好,咱俩一起,挖条水渠。”

李治烽嗯了声去做饭,游淼伸了个懒腰,夜一来,沈园里便静了,只有小狗在外头跑来跑去,知道要吃饭了,绕着李治烽打转。

“吃鱼吗?”游淼和那只狗一样的兴奋。

“唔。”李治烽嘴角带着笑,剖鱼肚,取鱼鳃,那大鲤鱼兀自一跳一跳的,引得小狗狂吠。

李治烽把两条鲤鱼都洗干净,厚厚地涂了一层盐与豆瓣酱,鱼肚里塞满姜片、八角、茴香。鱼鳞外抹了层猪油,四根铁签子交叉穿着,在院子里生了堆火,便架在火上烤。

香味一起,游淼的口水马上就下来了,说:“我去蒸饭!”

“能吃了么?”游淼把蒸锅盖好出来,问。

李治烽看了游淼一眼:“没有。”

游淼:“能吃没有?”

李治烽面无表情道:“没有。”

游淼:“能吃没有?”

李治烽:“没有。”

“能吃没有……”

“没有……”

两人不停重复无聊对答,直到鱼鳞被烤成漂亮的金黄色,滋滋地朝下滴油,游淼终于眼冒金星,倒在李治烽怀里,不动了。

李治烽笑了起来,一手搂着游淼,一手拿着两条鱼进堂屋里去,游淼一坐下便开始大吃,这次的味道刚好了,鲤鱼的鱼鳞焦脆可口,鱼肉白嫩清香,又以鱼腩肉最为入味,葱姜等香料裹在鱼肚里,猪油沁入鱼肉中,当真是人间第一美味。

游淼狼吞虎咽地扒下两碗饭,撑得在床上犯懒,动也不想动,李治烽才把鱼汁拌了点饭喂狗儿,自己在廊下蹲着把饭吃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1492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