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乱世为王

作者:顾雪柔 | 分类:同人 | 字数:0

29 第二十九章

书名:乱世为王 作者:顾雪柔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19:46

当天晚上,游淼自己到吏部去了一趟,领到就任文书,又去兵部取印,回来坐着马车,心绪极其复杂,现在他也是有官职在身的人了,三年前根本就想不到现在的风光。然而这风光背后,却又有着太多的危险。

“少爷。”赶车的程光武问,“回王府么?”

“不。”游淼果断道,“去长隆巷,李丞相家。”

游淼朝李延家里去,却不见其人,家丁规规矩矩道:“少爷出去了。”

游淼看着李宅里收拾的一堆东西,心里便略略有数了些,问:“你家老爷要出门?”

家丁不敢说,游淼便知李丞相肯定是也知道风声,要跟着老皇帝去南巡了,又问:“李延去了什么地方?”

“少爷没说,入夜就与二管家出去了。”家丁答道,“游少爷要么里面坐着吃茶。”

游淼一听就知道了,遂吩咐道:“去听雨楼。”

程光武将车赶到听雨楼外,游淼一见李家的车停在那处,便上前不客气去揭车帘,里头正坐着李延的管家,一见游淼便要下来。游淼摆手示意,径自进了听雨楼,去找正在嫖妓的李延。

老鸨一脸喜逐颜开地上来迎,游淼却道:“找人。”于是轻车熟路上了二楼,龟公色变慌忙拦阻道:“公子留步,这里住的是个大人物……”

游淼道:“没事,我几句话与他说……你让开。”

几个龟公过来拦着,里头李延的声音怒了,大声道:“让他在外面等着……”

一句话未出,游淼已一脚踹开了门,里头女孩惊慌避让。李延正要发火,一见游淼却是硬生生地把那话吞了回去。打发了身边的柳纱绫,招手示意游淼进来。

游淼却嘲道:“朝廷命官,正当国事之时,流连花街柳巷,像什么样子?”

李延嗤的一声笑了,说:“派你职了?官印拿来我看看。”

“今天刚去吏部领的印。”游淼递给他官印,说,“太子殿下让我担任随军御史,本来今天这官儿都不想当的……”

李延略有点诧异,问道:“怎么说?”

柳纱绫将门带上,剩下李延与游淼二人,游淼便将赵超让他离京一事朝李延说了,他心知这也不算什么大事,而这次过来他的目的也很明确——探听迁都的事。果然李延默不作声,边喝茶边听着,听到赵超让他回去的话时便怒了,险些要找游淼的麻烦。

“升官发财重要,还是你那犬戎奴重要?!”李延怒道。

游淼与他对着嚷嚷道:“我这不还没走么?”游淼嘴上这么说,心道妈的当年我被我爹扔到江波山庄那会儿你们这群家伙都在哪里,还不是就剩下个李治烽陪着我。

“我退一万步说。”李延冷冷道,“按你先生教你的仁义礼智孝,现在国家正是用人之际,也没有卷铺盖自己跑路的道理。”

游淼叫苦道:“我没有要走!”

李延不屑道:“原来赵超也就这点志气,倒是我高看他了,我告诉你,游子谦。”李延压低了声音,把游淼扯着衣服一把拖过来,在他耳边低声道:“你当小爷不怕?现在是万万不能跑的,身家性命,全压在唐晖肩上了。眼下留在京城,只要这次撑过去,来日封官加爵,前途不可限量,赌也要这么赌一把,懂么?”

游淼终于把话给套出来了,马上追问道:“那你爹,六部尚书他们都走么?”

李延满不在乎道:“他走,我留下。”

游淼又问:“其余人呢?会迁都么?”

李延莫测高深地看了游淼一眼,缓缓摇头,游淼知道这件事就连他也说不准了。忍不住叹了口气,李延吩咐道:“回去罢,回去跟着赵超,现在不是要找他麻烦的时候了,太子眼下都没空难为他,但京畿军你得给我好好盯着,一有什么风吹草动,马上来给我说,知道么?”

游淼连忙点头,李延又说:“府里短了你吃的用的,派个小厮上我门来拿就行。”

游淼嗯了声,离开听雨楼,回到王府时又有太监来了,带着宫里太子的旨意来赏游淼,吃的用的各给了些,赵超只是悉数收下。太子又赏了游淼一块腰牌,需要的时候可以持牌入早朝去。

当天游淼接过兵册,正式开始了他的官场生涯,李治烽杳无音讯,游淼心里七上八下,忐忑不安,却又无法离京去找,只得派人送信到梁西军聂丹的部下军营中去,请人注意打听着。

三天后,帝君启程南巡,明眼人都知道这是怎么一回事,定是为了躲避战乱,一时间整个京师人心惶惶,游德佑亲自到王府来了一趟,依旧是那脑满肠肥的模样,只是这次语气恭敬了不少,进来便满脸堆笑,称道:“哎呀游大人!”

正值赵超上早朝,游淼皮笑肉不笑,在王府里坐着,一副当家的派头,说:“堂叔好,这可好几年不见了。”

游德佑嘿嘿笑,进来便在一旁站着,游淼知道游德佑虽不为官,但财可通神,游德佑在京城经年所积,于官场内也颇有点根底,不好怠慢了他,便道:“叔请坐。”

游淼泡了茶招待他,游德佑喝了口,叹道:“京师的人爱喝乌龙,比不上咱们家的绿茶好喝。”

游淼已不复三年前那嬉皮笑脸,插科打诨的公子哥儿模样,笑道:“堂叔有什么事?有话就直说罢,能帮得上忙的尽管吩咐就是。”

游德佑一听这话满脸堆笑,说:“叔这几天正好想下江南一次……”

游淼心里一凛,果然,游德佑上门来也是为的京中风声,外头都在传不到几日就要迁都了,京师豪族人心涣散,都变着法子往外跑。游德佑正想收拾东西,跟着商队有事没事回江南去,开春等北方战事定了再上来。

游德佑与户部素来有打交道,弄到一纸文书不难,然而要举家南下,却是说不过去的。毕竟如今乃是非常时期,朝廷下了严令,不许京城士族擅自南下。何况要往南逃,一路上要经过重重兵隘,没有京畿军的通行纸,从中原到粱西,再入川蜀的官道上,是万万不能通行的。

游德佑一心想跑,走投无路下赫然想起还有个便宜侄儿在京城,又是中的探花郎。然而当年游德川在江南另立嫡子一事游德佑早就知道,却从未告诉游淼,便相当于是帮着游德川瞒着游淼。游德佑混迹多年,自知这侄儿记仇的本事素来是一等一的。听说他中了探花,心里只叫苦不迭,谁知当年这小混混如今会有这般出息?昔年他管的、骂的,赫然都成了游淼的资本。

那时游德佑嫌游淼花钱多,可游淼也正是出手阔绰才认识了李延这等公子哥儿,那时游德佑、游德川都苦口婆心地劝这不长进的家伙,别跟三皇子赵超搅和在一处,结果到头来,最后还要求着与三皇子一伙的游淼。

游德佑心里那点鬼主意,游淼比他更清楚。来了京城这么久他从不上门拜访,就当做是没有这个堂叔,毕竟他也是被游德川扫地出门的那个,大家心里互相清楚得很,游淼索性也不与他演戏了,懒懒道:“四叔,我爹可都把我赶出游家的门了。”

“哎哎,”游德佑忙不迭地赔笑道,“瞧你说的这是,你爹那人就不是个东西,更何况了,你生下来就是游家的子孙,这血脉能是他说了算的么?”

游淼皮笑肉不笑地看他,游德佑一时又有点忐忑,游淼本拟刁难他一番再说,奈何现在的事实在迫在眉睫,也没空和他耍太极了,遂道:“四叔是要京畿军的通行文书?”

“嘿嘿是是。”游德佑又说,“刚听得你上京来,备了点东西,准备给你,没料前几月跟着商队出去了,就没空上太学来看你。”

说着游德佑身边那管家恭恭敬敬递上一个匣子。

这下游淼终于服了这堂叔,既赔笑又送银子,帮他这次就是了。欣然起身,游德佑便会意跟着游淼一路进内屋书房,游淼提笔写了文书,盖上自己的官印,又去径自取了赵超的京畿军帅印盖上。反正赵超的东西都允他随便动用,接着则是三皇子的私印。

游德佑看得咋舌,游淼写就文书,喊道:“光武!”

程光武进来,游淼将文书给他,吩咐道:“你带着我堂叔上兵部去找平奚,让他盖个通行印。叔,你顺路帮我带个人回去,今年与我同乡,也点了进士,叫张文瀚的就是。他还住国子学里待官职,我近日忙着有事,没空去见他。你给我带个话儿去,就说让他先回山庄里,帮我打点些家事,来年开春了再回京来。”

游淼始终有点担心,又想把光武等小厮也送出去,游德佑自知其意,忙不迭道谢,接过文书去了,游淼回到厅内坐下,莫名地感觉到了几分得意,终于明白为什么这么多读书人削尖了脑袋朝宦途上挤了。果然掌权掌印,既得银子又得权柄的感觉非常不错。

他得意了一会儿,又取出游德佑送来的匣子,打开看了一眼,赫然傻眼了。

足足二千两的银票!

游淼从山庄上京不过也就带的二千多两,这么写一份文书,就能赚二千两?游淼震惊了,看了一会儿,发现长垣也在旁边看,便吩咐道:“别出去说,知道么?”

长垣忙点头道:“叔老爷也真有钱。”

“民脂民膏,都是些行商的血汗。”游淼道,“你先收着,过几日让光武回家一趟,带回江南去。”

二千多两银,游淼看了委实心里忐忑,又想到正好老皇帝要南巡,不如就把小厮都打发回去,反正李治烽也快来了。

刚这么打定了主意,外头又有人上门,赵府的管家通传道:“游大人,李府的人登门拜访。”

“请他进来。”游淼道。

这一次上门的是丞相府二管家,先前常常跟着李延的那中年人,与游淼虽无往来,却也算老相识了。游淼心道奇怪,李延有事找自己,派个管家登门做什么?果然两人寒暄片刻,李府管家便提出来意:也是求一张通行的文书,却不是为的自己,而是让家中妻小迁去江南,投靠母舅家。而兵部出列的掌印空白文书已备好,自然是李管家自己去弄到的。

游淼看在李延的面子上一口答应,在文书上盖了自己的官印与赵超的帅印,李管家回去后,府里又送来一千两银票。游淼知道这是一半看在李延的人情上给办的事,又不住唏嘘李府当真有权有势,连个管家都能随随便便掏个千儿八百两出来。

夜里赵超回来得早,一副心事重重的模样,吃晚饭时游淼把白天的事说了,毕竟李家那事未经赵超点头,游淼还有点拿不定他的主意。孰料赵超只是嗯了声,点头表示知道了。

赵超:“近几日我父皇南巡,到时会有更多京城大户上门来求咱俩的印,你看着给盖就行了。”

游淼蹙眉道:“让他们走没问题么?”

赵超说:“本来到我手里,我是不放人的,人一走,还谈什么士气?只怕京城里就没人愿意打仗了。但不放也不行,这边不放人出去,估计就要找我大哥去闹了,骑虎难下,左也不行右也不行,不然怎么说让你居中策应呢?”

游淼缓缓点头,明白到朝廷虽不愿让京城大户举家南迁,但总不能全拦着。

“真的会有危险?”游淼又问。

赵超摇头道:“谁也说不准,若真要迁都,咱们这波人也是最后一批走的……我看要不你还是……”

游淼眉毛一挑,赵超便告饶道:“好好,不催你回去了,免得又挨你耳光,你自己看着办吧。”

说着两人都乐了,游淼想起日间收的银钱,说:“这么盖几下印,约莫着能收个好几千两呢,我分你一半吧。”

赵超哭笑不得道:“你留着就行。”

游淼又提了要把小厮们送回去,赵超自然一口应允,让程光武,长垣与摇光跟着南巡的队走,随便安插|进去就是了。翌日起,果然京城大户琳琅不绝,派人登门来拜,都拿着盖了兵部掌印的空文书,求游淼的官印与赵超的帅印。求人办事也都送了钱来,

游淼料想平奚也收了不少,只怕有上万两了,于是凡来者都老实不客气地敲上一笔,两天半下来,竟是收了银票万余,签出去近十份文书——反正天启帝君一旦迁都,这些大户都得跟着走。而就算京城守住了,这些人也将陆续迁回来,不如乐得赚一票。

三天后,赵懋起驾南巡,京城内登时空了一小半,游淼留下三千两王府中花用,将程光武等三名小厮都打发走,起初程光武死活不愿,最后还是游淼逼着他回去,不走就卷铺盖滚蛋,程光武这才无奈下江南了。

游淼送走小厮们后便开始着手安排京畿军防务,一时间朝廷里大部分人都走了,剩下国子监大学士,及不少年轻人,和兵部的一些老臣。太子监国,所有人心里都知道怎么回事,却都不敢明面上说。

前线下来的伤兵一天比一天多,战况也一天比一天紧急,直到前线传来消息,鞑靼人增援五万塞北铁骑,一举入侵中原。所有人登时就惊慌了,看样子鞑靼人这次并不是只打算在河北劫掠一番,目地居然是中原!

“马上把聂丹调回河北!”赵超在早朝上道,“让他接手唐晖的兵!”

群臣面面相觑,早朝笼罩着一层不祥的气氛,太子勉强镇定下来,说:“唐晖还能守住,现在要火速从扬州,流州等地抽拨兵员支援河北战线。京畿军有多少人了?”

游淼答道:“这几日陆续入军八百余人……”

“报——”午门外探子快马加鞭,一路冲进大殿,群臣登时色变。

那是跟随帝君南巡的信差,探子跪伏于殿外时,所有人的心跳登时漏了半拍。

赵超与太子对视一眼,眼中都充满了震惊,身体微微颤抖,望向殿外,探子开口道:“粱西一路已被五胡截断!陛下南巡时于汉阴碰上胡人兵马!”

“幸有聂将军护驾!陛下正起驾归朝……”

众臣都是松了口气,但随之陷入了更深的震惊之中,老皇帝回来了。也就意味着南路被彻底截断,登时京师风声鹤唳,人人自危。

早朝后赵超却无心多问,与太子前往御书房,召集李延等人议事,朝信差询问汉阴县的情况,这一次进入御书房的几乎全是双方心腹,大家都顾不得这么多了。信差断断续续地转述了南巡的情况——帝君刚出京城辗转进了梁州地界,便在汉阴骤然遭遇了鲜卑族的攻击,护卫南巡队伍的御林军副将手下只有千余人,便马上朝聂丹求援。

聂丹根本不知老皇帝南巡一事,赵懋也不敢多说,待得聂丹得知帝君经过自己辖区南下,居然是想去寻仙,登时就气炸了肺,悍然兵谏,派部下将老皇帝押回了京城。

赵懋无声无息地回宫,风声也越传越厉害,江南等地新兵源源不绝地派进京来,又经游淼的手编入京畿军,再送上前线去。直到腊月初三,李治烽还没有抵达京城,而河北守军,也遭遇了自入冬以来的第一次大败。

这一次大败在于唐晖的指挥失误,寒冬腊月,千里飞雪,唐晖心急欲速战速决,却不慎中了鞑靼人的冲击与伏击,黄河边上淹死了近两万新兵,唐晖带着剩余的部队狼狈撤回黄河南岸,河北全线失守。

溺水而死的新兵将近两万,再加上被鞑靼军射死的,自相践踏而亡的兵员,足有三万数,重伤的更有上万人,冰天雪地里被送回京城,京畿军营地里呼天抢地,尽是伤兵。

游淼是在床上被赵超揪起来的,赵超只留下一句话:“唐晖的兵败了,你去军营!我上早朝!快!”便匆匆出了王府。

游淼站在军营外时方亲眼目睹了战争的残酷。自接任监察御史一职起,京师与前线的军报来来去去,内里无非都是死几人,伤几人,然而一旦伤兵大规模地下了前线,面前出现这触目惊心的景象时,游淼才意识到,这些都是人,和自己一样的性命。

营帐里尚难以收纳上万名伤兵,三九寒冬,不少人便被放在露天的酷寒里大声呻|吟,游淼挨个检视,有人又抓着他的手痛苦地大喊:“快跑啊!打不过的!鞑靼人要杀过来了——”

“别在这动摇军心!!”一名裨将吼道。

“游大人!”

几名将领终于找到了游淼,游淼吩咐道:“派个人去户部,让他们把没地方挡风的伤兵送进城里去,先安置在皇宫西边的别殿里,就说是我说的,快!”

游淼分配完事,又前去点校队伍,领了兵册分派,从京畿军里给唐晖增发两万援兵,又将粮草等一应事物汇总,上报兵部。

“游大人,户部让我们先发兵……”一名将领道,“粮草说随后就到。”

“没有粮草都别发兵!”游淼怒了,说,“我去催,你们就在这儿等着。”

游淼翻身上马,在小雪中一路奔向兵部,兵部自从三天前起就热闹得像个菜市场,到处都是闹哄哄的人,外头还站着不少讨抚恤、求派事的小吏。游淼推开人进去,去找主簿,主簿被一群人围住不能脱身,游淼便大喊道:“平奚在哪里?!”

“平侍郎在内厅……”一名官员忙着找名册,喊道,“现在没有时间……你先……游大人?”

“我来讨粮草的。”游淼道,“我知道户部的文书还压在你们这里……”

游淼正跑进内厅时,险些与平奚撞了个正着。游淼急匆匆道:“粮草的文书呢?”

“没有粮草。”平奚神色凝重道,“今天接到户部的风声,粮草都还没到京。”

游淼火了,拿着兵册道:“两万人!没有粮草你让人怎么上前线去打仗?!”

平奚也顾不上别的事了,站在走廊里就和游淼吵了起来:“粮草没送到我有什么办法?!”

游淼:“我手头有圣旨!”

平奚:“你听着!不是我们不拨!是实在拨不出来……”

两人稍稍平了气,游淼道:“这样,我去吏部,让他们把今年官员的俸粮都扣下,先充了军粮。”

平奚无奈道:“那么你还得进宫跑一趟。要太子殿下的手谕,我倒是无所谓,可别的官员……”

大军就在城外正要发兵,粮草还没到,游淼心道这下就算再快,也得等到天黑才能出军了,平奚想了想,又道:“前线刚送下来个探子,你随我去一趟,一会儿我收拾了这边跟你去吏部……”

游淼一想也行,便与平奚出了后厅,这群纨绔虽说平日明争暗斗,和当兵的没几天对付,但真要碰上紧急时期,却是谁也不含糊,游淼也正因为这点才愿意与李延等人打交道。各自小节虽说有亏,到大事上还是拿得准主意的。

平奚又问:“你家的人都送出京去了?没跟着陛下回来?”

游淼答道:“就几个小厮,汉阴县那里遇了胡人,要回家的都被聂丹护送走了。”

平奚点头道:“那就好……”

正说话时,一名前线的信使浑身污血,踉跄冲进走廊里来,大喊道:“唐晖将军壮烈牺牲了!前线败了!”

游淼脑子里嗡的一声,登觉一阵天旋地转。

平奚的脸色霎时就变了,与游淼面面相觑许久。

平奚:“看来不用派兵出去了。”

游淼:“唐晖死了?!唐大哥就这样死了?!”

那信差断断续续说了个大概,原来昨夜黄河沿岸下了场大雪,河面封冻,鞑靼人以麻布裹着马蹄悄悄渡河过来,夜袭天启军大营,唐晖骤然不备遭了敌袭,却不朝后撤。而是率军仓促迎击,双方在黄河南岸鏖战一夜,待到清晨时河面冰破,落水的、冻死的士兵不计其数。而唐晖在河面上中箭,落水身亡。

游淼只觉背后一阵阵地发抖,背脊一阵恶寒,鞑靼人已越过了黄河,京城距黄河南岸只有四百里路,也就是说……

平奚尚顾不得说话,慌忙冲出了兵部,游淼紧随其后,出了兵部便朝跟的人吩咐,并解下官印,交给那校尉道:“拿着这个去传令,没我的命令,谁也不许离京,让郑勇马上加强京师外四门防御,京畿军回防!”

那校尉还有点懵,问:“游大人,不支援前线了?”

游淼摆手令他火速前去传令,平奚那头已上了马,两人一路上都没交谈,心里的念头却都翻了天。及至进得皇宫时到处都是侍卫,一过御花园便有太子身边的侍卫上前呵斥:“太子殿下在书房议事……游大人?”

游淼:“有急事!来不及通传了!”

侍卫道:“不行!不管是谁都不能进去!”

书房内隐约传来太子的破口大骂以及赵超愤怒的争执声,游淼心里一凛,太子一直以来在群臣面前都和颜悦色,从没见过他暴躁骂人的时候,事情似乎很严重?

平奚不敢硬闯,只得道:“还是在外面等吧。”

“不行!”游淼上前就推门,侍卫不敢拦游淼,只得让开两边,游淼二话不说,闯进了御书房,情况却吓了游淼一跳。

“你这是犯上……”

声音戛然而止。

从外面听上去,还以为只有赵超与太子两人,没料到却是黑压压站了一地,以赵超为首的武将和以太子为首的文臣各站一方。太子脸色黑得可怕,赵超则吵得面红耳赤。

一时间房内静得可怕,所有人都看着游淼。

“唐晖死了。”游淼沉声道,“鞑靼大军已经渡过黄河。”

太子的声音里发着抖:“很好……这下谁也走不了了。”

赵超深吸一口气,竭力压着自己的声音:“游淼跟我来。”

腊月二十,黄河的败兵撤回京城,一瞬间整个京师全是伤兵,从南门回望,寒风里军营林立,到处都是哭声,旗帜猎猎飘扬。太子严令封锁消息,军队严筑城防,派出十四路兵马下江南,发出勤王令。

当天夜晚皇宫灯火通明,军报流水般出去,京畿军出了城外挖战壕,设陷马坑,城里全是在架设防御设施的兵士,一罐罐火油从城中运上城楼,整个城墙上一列排开,燃起了巨大的火盆。游淼亲自带兵守在城门处,城门处聚集了大批的百姓要出城。

“不许走!”游淼顶着寒风朝城下怒喝道,“谁也不能出城!给我架弓箭!”

城楼上弓箭手就绪,以箭矢指向城下百姓。

下面当即炸了锅,有人大吼道:“有能耐就上阵杀敌去啊!谁敢用兵器指着父老乡亲!”

游淼心脏砰砰跳,他知道鞑靼人已经进入中原,现在逃出城去无异于送死,只有留在京城才能保住性命,但他却又不能说。

而更重要的一点是,聂丹正率领军队杀回来,虽然聂丹手下人不多,却都是常年游走塞外,抗击胡人的骁勇队伍,个个以一当百。南方诸州县的勤王军正在赶来,只要能守住京城,待勤王军一来,城中开门杀出,鞑靼军腹背受敌,定会被杀得狼狈逃出塞外。

更何况京城乃一国之都,前朝建都此处时便作了大量的布置,只要守将不出昏招,何至于弃城而走?然而京师百姓却仿佛并不领情,叫嚣声越来越大。

“杀了他!杀了这个奸臣!”

“国将不国!奸臣为祸我天启!”又有人嚷嚷道。

游淼瞬间就怒了,倏然间想到了什么,奸细!一定是有奸细挑拨作乱,他凝神看了片刻,发现人群里确实有人在领头高喊,喊出来时周围又有人应和,造成一呼百应的声势,遂弯弓搭箭,一箭射去,人群中响起惊叫。

“休要听从胡人奸细妖言惑众!”游淼怒喝道,“谁要开城门,先从我的尸体上跨过去!”

人群静了。

“干得好。”赵超低沉的声音响起。

赵超从城外回来,正碰上游淼在城楼上站着。

赵超睁着通红的双眼问:“怎么不留在皇宫里?”

游淼也被折腾得甚累,答道:“皇宫里没事派我,连大臣都想跑,李延怕压不住,我就来了。你们今天吵什么?”

“他要调集京畿军护驾。”赵超如是说,“把我父皇送出去。”

游淼:“……”

赵超:“父皇一走,整个京城的士气就泄了,不能让他走。”

游淼嗯了声,局势变得太快,一夕间兵败如山倒,唐晖战死,整个京城陷入了恐慌之中,虽前线消息未到,百姓却都知道要败了,更麻烦的是鞑靼人潜进京师的奸细还在煽动民众。

赵超道:“你去皇宫一趟……”

两人正说话时,黄昏夕阳如血,远方一阵大地震动,登时城楼上,城内鸦雀无声,游淼与赵超停了交谈,只见黑压压的鞑靼大军占据了整个平原,逐渐推向城门。

“还要去么?”游淼颤声道。

“不用了。”赵超道,“等他们过来罢。”

鞑靼大军不住接近城门,城中百姓从那隆隆马蹄声中隐约察觉了什么,于是一哄而散。鞑靼军中派出一骑奔向城门,手执羊皮卷,以汉话喊道:“天启王接令——”

赵超的脸色一瞬间变得极其难看,城楼上没有人回答。

那信使游走片刻,又喊道:“鞑靼大帝敕——!着尔等速速开城投降!可免屠城之厄!若冥顽不灵!破城后教你全城鸡犬不留!”

游淼:“是个汉人?”

赵超冷笑道:“中机营的偏将林九,多半是投敌了,好大的口气。”

“不要轻敌。”游淼低声道,“现在该怎么办?”

游淼在孙舆处学习兵法与国策时便读到过,从前也听李治烽提到塞外的民族,都知鞑靼人生性最狠,也最是嗜血。占一村必屠一村,攻一城必屠一城,百年前边塞战乱,被鞑靼人占领的城市几乎全无幸免。

“叫你们的王出来!”信差又喊道,“再不应话,别怪鞑靼大王不仁义了!”

正说话时,李延匆匆几步登上城楼,轻轻摇头。游淼微一蹙眉,李延道:“死守。”

赵超喝令道:“取我弓箭来!”

赵超一发话游淼便知要糟糕,马上匆匆跑下城楼,吼道:“通知全城!百姓全部隐蔽!”

游淼的命令刚下去,赵超便在城楼上弯弓搭箭,一箭犹如流星般射去,登时将那信使射落马下!顷刻间鞑靼军大哗,发出一阵嚣张的笑,却无人策马冲来。

赵超射杀了那前来劝降的信差,在城上怒吼道:“有胆便来攻城!”

“妈的……”赵超气得不住发抖,转头道,“等他们再靠近点,就从城楼朝下放箭……游子谦,游淼?人呢?”

鞑靼军如潮水般后退,后阵变前阵袭来,却并不靠近城下,散开队形后分布为近两万人的方阵,各分前后两队。前队士兵动作整齐划一躺倒,双脚朝天,将脚蹬弩猛地一踹,后队迅速架上箭。

赵超登时回身喊道:“掩护措施!”

与此同时,鞑靼军阵营中隐约响起指挥官下令的高喊,京城方圆十里鸦雀无声,火红的夕阳中时光的流逝宛如停驻。

数息后,上万根弩弦同时嗡地振动,一万根铁箭平地飞起,射向云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14857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