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我的大明新帝国

作者:摇摇欲坠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五十七章 耀武扬威

书名:我的大明新帝国 作者:摇摇欲坠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5:00

从九月下旬开始,越来越多的国家面对突然出现的大明,从最开始的防备和忌惮,变得越来越欢迎。

大明与葡萄牙的休达之战,虽然展现了大明强大的战斗力,但是大明并没有因此恃强凌弱,反而一直是用一种平等的态度来面对这些比他们弱小的国家,展现出来了一种让欧洲人都羡慕的东方文明。

这种文明比欧洲人自己都要更高级,所以他们甚至是以一种仰慕的态度来与大明接触。

而除了休达之战,大明的海上力量虽然非常强大,他们也把地中海当做是自己家的客厅随意穿行。

但是,他们不管面对任何一个国家的船队,都没有表现出敌意,甚至还在撒丁岛的船只触礁的时候,进行了援助。

因为他们的出现,一直在地中海游荡的海盗船,最近一段时间也销声匿迹。

大明的友好态度逐渐传开,也就引来了越来越多的的国家使团,他们面对比往年要低了将近一半价格的各种商品,表现出来了狂热的兴趣。

越来越多的合约谈成,大明的货物也找到了越来越多的买主。

但是让朱瞻基他们意想不到的是,最先售卖完的货物不是丝绸和瓷器,也不是香料,而是铁锅。

铁器的售卖被大明严格控制,这次来欧洲,大明的铁器主要是以铁锹,镰刀,还有铁锅为主。

铁锹和镰刀因为附加值太低,带来的很少,但是铁锅却装了整整一船,数万口。

欧洲是没有铁锅的,他们的铁锅主要还是以铁鼎为主,用非常厚的铁片打造而成,造价高的惊人。

一口铁锅,不仅平民用不起,就是小贵族们也用不起。哪个贵族要是有一口铁锅,在他去世之后,子女们哪怕不要金银,也要争取到铁锅的继承权。

大明带来的铁锅全部都是生铁薄皮锅,这种铁锅在东方用了几千年,虽然看似简单,却有着非常高的技术工艺。

欧洲人看到这些铁锅就变的疯狂无比,一口铁锅的售价几十倍的利润,但是他们依旧趋之若鹜。

大明的货物一点点地变成了有主之物,但是依旧有一大半没有找到主人。

这不是因为这些东西不好,也不是他们嫌贵,更重要的原因是他们的手里没有大明想要的货物。

欧洲如今除了不多的金银,主要就是马匹和羊毛,剑麻这些特产。

阿拉伯人手里更加富裕一点,他们好歹还有棉花,纸张,铜矿。

但是朱瞻基并不怕自己的这些货物卖不出去,因为还有许多国家没有跟大明达成贸易意向。

像最富裕的威尼斯,奥斯曼,马穆鲁克王朝都还没有跟大明达成贸易合作。

何况,就是卖不完,朱瞻基也会把这些货物留在欧洲慢慢卖。

到了十月中旬,大明舰队在爱琴海大破奥斯曼帝国,拜占庭帝国的海军,奥斯曼与拜占庭随即就跟大明使团展开了贸易谈判。

而马欢从马穆鲁克王朝传回来的消息,更是让朱瞻基为之开心不已。

不知道马欢是如何与对方进行谈判的,马穆鲁克国王法拉吉现在竟然派出了侍者,递交了一份愿意与大明建立更加密切关系的国书。

这份国书的主要内容主要有两条,第一是马穆鲁克王朝邀请大明舰队在苏伊士驻军,建立军事同盟,并且愿意割让苏伊士以北三百平方公里的农田,作为大明驻军的粮食供应基地。

苏伊士是个古老的城市,在两千年前,这里就是东西方贸易的一个重要集市。这里虽然位于沙漠边缘,但是在苏伊士以北,到大苦湖之间的南北二十公里,东西十公里的土地,却是肥沃的绿洲。

这里纵然比不上尼罗河三角洲的土地肥沃,但是如果利用好,每年也能产出大量的粮食。

但是对马穆鲁克而言,这里却是一片混乱之地。

地中海与红海之间的贸易,从公元前就已经开始,在苏伊士运河修建起来之前,埃及人就是通过古运河将船队从地中海一直运到大苦湖,然后再通过二十公里的陆运,将货物转运到红海。

马穆鲁克的制度与东方的两千年前一样,属于伊克塔制封建制的国家。所谓的伊克塔,其实就是封藩制度,国王虽然有名义上的管理权,但是对地方上的约束很小。

苏伊士这个贸易重镇,一直是附近各大部落的摇钱树,他们占据了这里的大部分利益,即便是国王,从这里得到的利益也有限。

十六年前,帖木儿入侵,法拉吉呼吁各大部落出兵,在叙利亚一带与帖木儿国大战,结果却大败而归。

马穆鲁克的势力大损,各大部落更是对中央政府不理不睬。

苏伊士这里环境复杂,法拉吉几乎已经丧失了在这里的威信。

不过,他毕竟还是一个国王,通过各种手段,他虽然丢掉了大部分贸易关税,却掌握了那里的大片土地。

最少名义上,这些土地是属于他。

而现在,他就想通过这些土地拉拢大明人,让大明成为他们东部的屏藩,帮他们应付来自东方的威胁。

虽然知道那里的局势比较混乱,但是这个诱饵太肥了,朱瞻基根本没有半点犹豫,就愿意接受这个条件。

三百平方公里的土地,最少可以养活几十万人,几百万人,而这个非洲与亚洲的分界线的重要性,在地理位置上,要比直布罗陀更加重要。

只要大明守住了这里,以后修一条运河,那么从亚洲到欧洲的海运,就能节省两万公里的距离。

而第二条,则是在这个合作的基础上,马穆鲁克王朝需要成为大明重要的商业伙伴,形成军事和经济的双重合作与结盟。

对这一点,朱瞻基也没有半点意见。

东方有马穆鲁克王朝,西部有马林王朝,有了马穆鲁克王朝的支持,大明舰队扼守苏伊士,也能直接保护位于克里特岛的贸易中心。

西部有马林王朝的支持,大明舰队扼守直布罗陀海峡。这一东一西,直接将地中海囊括在了大明的保护之下。

所以看到这个消息,朱瞻基的心里已经在计划,该如何嘉赏马欢这个有功之臣了。

时间进入了十月下旬,休达这个的繁忙告一段落。各国的使节得到了满意的结果,现在都返回自己的国家,开始筹集各种货物了。

而应各国的邀请,朱瞻基也准备离开休达,前往各国进行访问,同时签订正式的贸易合约。

这一次出行,大部分舰队并不会随行,贸易团队除了高层人物,大部分还会留守休达。而几乎所有的货船也依旧留在休达,等待后期的交易。

与此同时,大批的海军也会留守休达,随同朱瞻基一起同行的,主要是外交使团,还有保护他的海军舰队。

当然,羽林卫是雷打不动地要随他同行,除此之外,还有一半的幼军,这就有了将近两万五千全副武装的军队,再加上护航的海军,使团,人数也达到了将近四万。新 手机端:

除了少数国家,大部分国家都没有这么大的接待能力,光是为了安排朱瞻基的行程,就是一项繁琐无比的工作。

这一次,怀孕的沈黛儿也被留在了休达,作为惩罚,青梅绿竹两女也被留了下来。刘承徽安排了两个已经学会大明话的波斯少女,专门负责贴身伺候朱瞻基洗澡。

她们没有复杂的背景关系,又比较新鲜,如果使用的顺心。朱瞻基准备以后在身边专门安排一批异国少女伺候,省得后宫那帮女人不省心。

接到了朱瞻基安排的任务,刘承徽非常重视,因为如果以后后宫真的形成了第三方势力,作为组建这股势力的后妃,她的权力将会大增。

这段时日,她就一直忙着调教这些少女,并且暗中甄别她们的身份,将她们训练成自己的助力。

她现在对自己当初的选择满意无比,只有跟在朱瞻基的身边,她的特长才能得到发挥。

虽然她如今依旧还是一个承徽,但是她相信,只要把这件事办妥,以后的后宫,绝对有她一席之地。

而跟着殿下远航十万里,这段经历增加的阅历,更是其他妃子比不上的。

朱瞻基的这段访问之旅,首先抵达的就是距离休达最近的格拉纳达王国。

从八世纪开始,阿拉伯人就统治了伊比利亚半岛,在七百年的统治期间,阿拉伯人与罗马人除了信仰的不同,其实已经融为一体。

从十四世纪开始,卡斯蒂利亚人掀起了驱逐阿拉伯人的大旗,如今的伊比利亚半岛,大部分阿拉伯人都被驱赶到葡萄牙,还有东南部的格拉纳达王国。

格拉纳达王国,也成为了阿拉伯人在欧洲大陆最后的据点,根据朱瞻基的印象,似乎到八十年后格拉纳达王国才覆灭。

至于西班牙这个国家,则是几十年后,塞维利亚人,卡斯蒂利亚人,格拉纳达人,阿拉贡人联合起来,组成了西班牙这个新的国家。 ǎng

也就是说,现在根本没有西班牙这个国家。

大明军队轻而易举就驱赶了北非的葡萄牙人,也给了格拉纳达人充足的信心,他们不认为自己就一定会失败。

当然,想要战胜卡斯蒂利亚人,光靠他们自己是不够的,他们需要一个民族的马林人,甚至包括大明的支持。

所以,他们为了讨好大明人,几乎是倾家荡产来跟大明贸易,除了一些生活必需品,他们基本没有要任何奢侈品,而是将大明运来的一批铁制武器,全部买了下来。

大明的长矛,铁刀,在提高了炉温,学会去除铁水里面的碳以后,质量提升了一大截。

如今的长矛和铁刀已经不能说是铁了,而是钢。格拉纳达人试验了大明武器的锋利和坚韧,不顾成本,将本来就不多的这批武器全部买了下来。

虽然火枪如今已经在欧洲流行了起来,但是如今的火门枪非常落后。如今的欧洲火枪造价高昂,但是效率低下,一分钟还不到两发,容易炸膛,而且火药难以制造。

所以虽然大部分军队都装备了火门枪,但是火枪还没有变成通用武器,只能作为辅助武器。

格拉纳达人的资源不够,想要大量装备火门枪也力有未逮,所以这些钢制武器并没有落后。

朱瞻基当然是希望这些格拉纳达人能继续跟西班牙人斗下去,他们的实力越强,就越能拖累西班牙人的发展时间。

在日后著名的西班牙太阳海滩,朱瞻基与格拉纳达的国王穆罕默德八世进行了会晤,双方虽然没有签订任何纸质合约,但是朱瞻基承诺,将会在下一批大明舰队抵达的时候,免费给格拉纳达国提供一批武器。

携带着无数的金银,朱瞻基与穆罕默德八世分开,舰队继续北上,前往阿拉贡的首都巴塞罗那。

如今的阿拉贡其实要比卡斯蒂利亚的势力更大,十三世纪初,他们在兼并了加泰罗尼亚,瓦伦西亚之后,就成为了地方大国。

十三世纪后期,他们击败了萨丁王国和西西里,将撒丁岛,西西里岛吞并。

就在朱大明舰队抵达地中海的时候,阿拉贡的舰队进攻到了那不勒斯王国,将意大利半岛的南部全部吞并,成为了地中海强国。

他们与卡斯蒂利亚,葡萄牙之间的亲戚关系非常复杂,又涉及到了几代人的爱恨情仇。在内部,他们争斗不休,但是一旦面临外敌,又会很快联合起来。

因为休达之战,他们一开始对大明的态度非常模糊,甚至还召回了意大利的舰队防备。

但是在葡萄牙语大明和解之后,他们又积极地与大明展开了贸易。

伊比利亚半岛的民族,是一个极其享受奢华的民族,在大航海时代,西班牙从美洲运回了无数的金银,从亚洲运回了无数的丝绸,茶叶,香料,这些都变成了贵族炫耀的资本。

他们用这些财富购买各种奢侈品,建造奢华的教堂,宫殿,但是从来不会给平民百姓一点好处。

这也导致这个国家很快就盛极而衰,在被英国击败之后,将日不落帝国的称号拱手相让,逐渐衰落成为了一个二流国家。

但是这种特质是很符合大明利益的,在跟大明的贸易中,无数的丝绸,香料变成了羊毛,变成了金银,让大明大赚特赚。

因为卡斯蒂利亚的首都托莱多远在内陆,塞维利亚当地的贵族已经直接到休达跟大明交易,所以大明与卡斯蒂利亚的贸易,也在巴塞罗那进行。

从巴塞罗那离开的时候,大明的运金船就又多了一艘,然后还多了几艘装满了羊毛的船,被安排送回了休达。

舰队抵达法国南岸的时候,大明舰队也受到了热情的欢迎,在一个月前,大明使团就抵达了这里,然后无数的贵族运送着金银,香水,来到了南岸的几个城市,等待着与大明的贸易。

虽然如今的法国在与英国的大战中,失去了一半国土。但是对贵族们来说,这是因为王位之争的狗咬狗,不管是谁掌权,都离不开他们的支持,所以他们并不在乎谁当国王。

大明的货物对他们来说既是奢侈品,又是必需品,他们舍不得给国王支援一点军费,但是却舍得用无数的金银来换取丝绸,茶叶,香料,还有那精美的瓷器。

朱瞻基在抵达巴塞罗那的时候,饶有兴致地上岸去与阿拉贡的贵族们接洽,但是一进城市,就被漫天的臭气给熏了出来。

这让他对这个时代的欧洲没有了一丝兴趣,在塞特港,朱瞻基干脆就没有上岸。

但是抵达马赛的时候,不仅法国的许多大贵族都前来了,更有法国国王查理六世派来的特使,所以朱瞻基只能捏着鼻子,进入了马赛。

在后世,因为现代化电器的应用,欧洲的各大城市显得古色古香,充满了历史感。

但是在如今,这些如同堡垒的房子因为窗户太小,又都是土墙,石头墙壁,还没有电灯照明,就显得破落不堪。

更让人接受不了的是他们的不讲卫生,不管男女,随地大小便,哪怕因为朱瞻基的抵达,当地人对这些黄白之物进行了清理,但是城市里面仍然弥漫着散不去的的臭气。

这里的房子比不上大明,人们的衣着打扮,更是比大明差了许多。

大部分人的身上穿着的都是麻袋一样的亚麻做的衣服,他们将麻袋披在身上,用麻绳一系,就变成了衣服。睡觉的时候解开,又能当被子。

不管是小贵族,还是百姓,还是士兵,大部分人都是这样的装扮。

只有有钱人才能穿的起阿拉伯人运来的棉布,而大明的丝绸,则是最奢华的享受,只有大贵族们才能享受得起。

但是并不是说丝绸的销路就小,因为哪怕是一小块丝绸做成的手绢,都能成为流行时尚。

那些一年到头不洗澡的女人们,哪怕再穷,也要省钱买上一块丝绸制作的手绢或者是披肩,要是有意见丝绸做成的衣服,一定会成为众人羡慕的对象。

除了丝绸,香水也是他们必不可少的必需品。

不管是南欧人,还是阿拉伯人,都精通香水制作。除了羊毛,马匹,金银,纸张,香水也是大明与欧洲人进行货物交换的重要货物。

各种各样不同香型的香水,都被一坛坛地装运上船,那些会制作香水的工匠,也是身价百倍,被大明招聘。

大明舰队每到一地,都是无数的工匠毛遂自荐,希望能被大明人挑上,能前往富裕的大明。

这里面有无数的农业人才,香水师,还有无数的建筑人才。

因为数学几何的通用,欧洲人在建筑设计方面,其实不逊于大明,还有过之。

他们在这个时代就已经能建造出高达六十米以上的石头大殿,但是大明都造不出来。朱瞻基也有意携带这些人才回国,从侧面对如今的儒家垄断学术进行侵蚀,改变大明如今重文轻术的风气。

文采再高,对社会的贡献也有限,一个儒家的嘴炮再厉害,在朱瞻基看来,还不如一个会修桥的工匠对社会的贡献大。

但是在大明,只要儒家学问高,就能变成人上人,就能享受荣华富贵。

你修桥的技术再高,也只是一个下等人。

先带一批西方的工匠回去,给大明如今死水一潭的理工学科增加一点活力,这是朱瞻基在前来欧洲之前,就有的计划。

在巴塞罗那,在马赛,朱瞻基的奢华气派让法国人知道了什么才是真正的强国气势,让他们见识到了一种不敢想象的派头。

不要说他们的国王了,就连教皇,跟朱瞻基的派头比起来,也不过是乡下土财主。

这种冲击甚至还要远远大于大明无敌舰队带来的冲击,这让他们知道,在他们眼里上帝的代言人,跟大明的皇太孙比起来,也远远不如。

而这种冲击带来的思想风暴,虽然能够促使他们的文艺复兴,但是只要他们没有了美洲这个物资供应基地,他们就永远不能发展起来。

而现在他们连能够进入大西洋的船只都还没有,美洲大陆朱瞻基也绝对不会让他们染指,所以,即使给他们带来一些启蒙,朱瞻基也不怕。

等他们能够造出横渡大西洋的船只的时候,大明已经在美洲落地生根了。

随后,大明舰队又来到了热那亚,除了与热那亚进行贸易,还在热那亚与伦巴第,与神圣罗马帝国的众多贵族进行了贸易。

朱瞻基带来的影响越来越大,众多的诸侯国,城邦国,以及百姓都欢呼雀跃。

而在罗马,罗马教廷国的那些大主教们,却犹如看待洪水猛兽一样,胆战心惊地等待着朱瞻基的到来。

多次的十字军东征的失败,如今的罗马教廷国的实力已经大不如前。

虽然他们依旧掌握着神权,但是不管是东正教,还是新教,包括一些教会的分支,例如胡斯教派,都在挑战天主教的权威。

在这样一个内忧外患的时候,大明舰队突然出现在他们的面前,这种恐慌远远要比本身武力带来的威慑更加严峻。

但是各国跟他们并不齐心,他们的舰队根本打不过大明,就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大明舰队在地中海耀武扬威。

如今的教廷国乱作一团,有许多狂信徒都叫嚣着哪怕失去生命,也要杀死大明的皇太孙。

大明舰队越近,狂信徒们聚集的也就越多,他们甚至不想让他踏上罗马的土地。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