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我的大明新帝国

作者:摇摇欲坠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二三三章 家

书名:我的大明新帝国 作者:摇摇欲坠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5:00

朱瞻基的个头,在这个时代,要比一般人最少高一个头以上。

即便是跟所有人一样,坐在一起,他也要显得比一般人高半个头。

特别是他连护卫都没有带一个,就跟他们这些个英雄一一相见,最后还坐在他们之中,让不少人激动地泣不能声。

这些在战场上断腿断臂都不哭一声的糙汉子,虽然不懂士为知己者死的道理,但是都有甘愿为太孙死的冲动。

黄渊作为大会的主持者,在一开始回忆了从太祖时期,收归第一支巢湖舰队,历经鄱阳水战,洞庭水战,到正式组建大明水师的过程。

然后就是太祖到当今永乐时期的驱赶北元,水师在北征过程中做出的贡献,包括在洪武末年对倭寇的两次大型清剿,还有对国内各处水寇的清剿。

最后,才是朱瞻基两年前将水师更名为海军,重组水师。并且占领了济州岛,对马岛,东番岛,东瀛诸岛,擒获东瀛王室的辉煌。

黄渊此人头脑清晰,文采出众,虽然没有看出他在领军作战方面的能力,但是他在组织,统筹,管理方面的能力,让他在海军里面成为了最显眼的后起之秀。

如今的明朝军队还是糙汉子多,除了一些出身勋贵的二代三代识字,有大部分将领都还不识字。

他这样一个弃笔从戎的将领在海军里面就是木秀于林。

他也是幸运的,因为有朱瞻基的力挺,刘江的重用,就连郑和也对他另眼相待,所以他不怕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反而有了最宽松的发展环境。

更何况,他的父亲黄福如今也是兵部的右尚书,根本不怕一般的宵小诋毁。

所以,哪怕他现在的级别还不高,但是已经注定成为海军的后起之秀。

就连这次出海,郑和主动点了他作为自己的副手,负责统计战船后勤物资,行军布阵,以及在各部之间建立一套有效的联络部门。

回顾了一番大明海军并不算太辉煌的历史,话题转到了今天会议的主题。黄渊以海军总部的名义,对过去六十年中,对海军发展做出贡献的战斗英雄们表示了缅怀和感激,然后将今天这一百二十人大大褒奖了一番。

第一个出场的战斗英雄是一个年龄已经超过六十岁的独臂老人王大柱,此人虽然年过花甲,但是依旧身材高大,只是常年生活困苦,面容憔悴,身材佝偻。

他是岳阳府人士,原洞庭水师一位把总。在洪武末年,一次剿灭洞庭水贼的过程中,他们这一小队人马遇到水贼主力,但是王大柱率部下英勇抵抗,将对方主力阻挡了超过两个时辰。

虽然他们全军覆没,却也让水师主力追了上来,剿灭了水贼。

王大柱命大,活了下来,功劳却被上司虚报,只是拿了一笔赏银回了老家。

洪武时期的吏治虽然清明,却因为管理水平有限,官员好心办坏事的时候常有。

王大柱嫉恶如仇,这样刚直的人往往没有什么好下场。哪怕他过去曾经是个把总,也算一个官员,最后成为乡老,也有一点权力,但是最后一大家子还是逐渐衰落。

几十年过去了,当初抢了他功劳的上司早已因为而被杀,他的事迹在家乡又逐渐有人提起,这才让第一舰队的文书们知道了曾经有这样一个战斗英雄被遗弃乡野。

接下来的日子,就让这位老人如堕云中,不知东西南北了。

首先是洞庭水师的一众高级将领纷纷来请,给他补了这二十多年的俸禄,然后就是为他授官田,建新宅,最后还把他他送到了京师来。

虽然在当地的十里辈子都没有出过洞庭湖的他,根本不能理解为何二十多年前的事,现在还又翻出来给予这么大的嘉奖。

特别他还见到了太孙,而这位龙子龙孙还能拉着他的手喊一声“老人家,你受委屈了。”

刚强了一辈子的王大柱虽然比那些年轻人更世故,却也更在乎别人对他的评价。

太孙的一句受委屈了,让他觉得自己这一辈子吃的苦都不苦了。

他颤颤抖抖地登上了高台,上台后顾不上说话,先是跪下向着朱瞻基磕了三个头,才被他旁边跟着的一个文书拉起来。

这个文书是他的翻译,他一辈子没有出过洞庭湖两百里,说的自然是当地的土话,没有一个说官话的助手,他的话会让人如同说天书,听不懂。

会议正常地举行了下来,朱瞻基这两天也是哪里都没有去,耐着性子参加了这次的表彰大会。

造星计划是他一直以来都非常想要实施的,在他的计划里,这些原本的普通士兵和军人,经过一番包装,要迸发出不下于中举,甚至是当状元的荣耀。

当然这很难,因为整个社会对文人的推崇不是一两个人能够改变的。如今整个社会的基础构架就是士农工商,士人位于金字塔尖。

但是,能够读书的人毕竟还是少数,大部分人都还是只会识数,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

想要改变这种局势,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全民普及教育,让人人都变成士人。

但是以目前的经济状况和社会结构来看,非常困难,他觉得,如果自己能够用五十年代时间,把教育程度提高到百分之五十以上,那就足够了。

如今的人更少,整个大明也就五千万人左右,但是正是因为人少,所以每个地区的经济水平不能支撑下一代的全面的教育普及,连老师都凑不够。

想要发展教育,一是要增加人口,其次就是发展经济。

如果只是依靠大明的自身发展,这是远远不够的,所以大明才需要去海外掠夺更多的资源,来弥补自己的经济。

当南洋的粮食能够源源不断地运到大明,当境外的资源可以给大明源源不断地提供生产资料,那个时候,哪怕是强制,也要开始在孩子们中间普及义务教育。

这三天对朱瞻基来说略感无聊,但是对其他人来说,却是一场心灵的净化。

这些出身底层的百姓,因为贫穷才选择当兵,甚至不惧成为军户。他们每个人的身上都有无数悲惨的经历。首发

而这些经历,用他们笨拙的语言说出来,又会让他们之间相当有共鸣。所以经常可以看到上面一个人在讲,下面和二三楼哭成一片的场景。

所以当这场英雄事迹大会,或者说诉苦大会结束的时候,大部分人都还觉得意犹未尽。

以后的键盘侠们衣食无忧地躲在电脑后面抨击时政,诉说不公的时候,根本不能理解这个时代的人的要求有多么低。

有人一辈子的追求,可能就是让家人都有一套冬衣穿,有一床被子盖。

而这些在后世最基本的生活要求,对许多人来说,都是一场梦。

因为这个时代是僵化的,你是地主家的孩子,一出生就衣食无忧,你是穷人家的孩子,那就要被剥削。

土地里挣的一点收入,还不够交税,交租,能吃饱肚子都是奢望。每年还有最低一个月的时间,自带干粮去做免费的劳役。

你想去打工,对不起,没有路引,你连门都出不了。而不管是工场还是酒楼招收学徒,最少要受七八年的免费苦工,才能有正常收入。

这些社会的不公,只能是最底层的人受着,只要能吃饱饭,就没有人造反。

朱瞻基在当上皇帝,掌握大权之前,也改变不了这种状态,即使真的掌握了大权,也很难改变,因为这些都需要人来办这些事,而这些人都是既得利益者,他们是不愿意改变的。

朱瞻基只有一个脑袋,一双手,不可能一下子直接把桌子掀翻,来造自己的反。

而且,最重要的是整个社会对这个状态是习以为常的,他们认为所有的一切都是天经地义的,即使他想改变,别人恐怕也会认为他疯了。

所以他现在只能给这些人一个向上的通道,让所有人知道,不仅仅是只有读书才能改变命运,只要从军,英勇杀敌,同样也能改变命运。

所以,他要把这一百二十人当做种子,在军中,在全社会宣传开来。

让所有人知道,哪怕是一个小兵,只要有功,同样能成为上层阶级。

而这些受到影响的人,以后都会成为朱瞻基改革的坚定支持者。

他现在不缺上层的支持者,缺的是下层的支持者,所以这次的战斗英雄评选,最高官职的人,也不过是个守备。

没有知道朱瞻基真实的目的,他们只认为朱瞻基这是想要在改组完成的海军烧第二把火,全面改变海军的士气。

第一把火当然是每日集训,如今的士兵营养不够,十天半月才能吃一顿肉。虽然粮食不缺了,现在军队里面管饱,但是每日训练的消耗,是光吃米饭配腌菜,或者光吃面条弥补不了的。

朱瞻基一直想要推行全军每日训练,但是到现在为止,还是只有他的第一舰队推行开来,其他三个舰队最多能做到十天一练。

不过还好的是如今火器换装的速度加快,士兵们有了火枪,战斗力已经比过去飙升了几倍。

短期内的身体改善并不是最要紧的事情,这些可以在解决了后勤供应短缺之后,再想办法解决。

腊月初七,也是会议的最后一天,中午所有人在海军大院共进了午餐,就进入了所有人最关注的环节。

像王大柱这样的老人当然对老婆什么的没有了期盼,但是如果能分一个东瀛女子,他也能带回去给自己的儿子当老婆。

要是嫌东瀛女子不好,也能在京城变卖了,回去后,几十两银子也足够给几个儿子一人娶个老婆了。

但是黄渊与朱瞻基他们却还在研究着,如何将这些战斗英雄们分配到各处水寨继续做宣传。

是的,在海军总部的表彰大会只是开始,接下来的一年,他们这些战斗英雄将会被分配到各处去做演讲和报告,整个海军也会大力宣传他们的事迹,让他们的名字传遍大明。

除此之外,还挑出来了十个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事迹,准备编成话本和戏剧,在整个大明境内出版发行和演戏。

而这个过程中,所有人的最后结果,也就是朝廷对他们这些人的优待,也要能让所有人羡慕。

光是朝廷的嘉赏是远远不够的,海军也不能越过陆军,奖励过甚。所以最后的这些嘉奖,全部是朱瞻基以自己的私人名义来进行的。

在朝廷赏赐的田地和赏银之外,朱瞻基不仅要给他们每人分配一个女子,还会给他们每人分配一套房子,

更重要的是,朱瞻基准备封爵。

给他们封爵当然不能是太高的爵位,但是大明即将撤销的子爵和男爵完全可以赏赐给他们。

朱棣对这些小爵位根本不在乎,他都经常给将士封侯,封伯,所以直接让朱瞻基与礼部尚书吕震商讨。

吕震对朱瞻基如此优待这些大兵当然不愿意,但是他并不是一个清官或者说是好官,而是一个大贪官,佞臣。

所以在朱瞻基的强势下,他只反抗了几天,当朱瞻基拿出了一大叠他贪污受贿的证据之后,他就成为了朱瞻基手里的工具。

一下子封一百二十个爵位,看似很多,但是对整个大明来说,并不多。

一个伯爵才在一县治地有点话语权,子爵和男爵简直就是乡镇一级的了。

而且这种武爵,除了有点赏田,能减免一部分税收,其实在其他方面并没有太大的权力。

这里面最大的区别就是,他们从今以后不是民,而是官了。

这一百二十人,来自全国各地,每个人的生活环境也各不相同,所以,每个人的赏赐也不会完全一样。

黄渊为了协调好各人的赏赐,就已经忙作了好几天。因为这些以后都会写进书里去的,朝廷的赏赐也不能差的太远。

首先,按照军功的不同,分为了特等功到三等功四级。

这个特等功只有几位已经死去的将士获得,他们的家人将减一级继承这些功绩。

像获得一等功的王大柱和苏南他们,因为身份不同,获得的赏赐也不一样,但是总价值不能相差太远。

朱瞻基还要防着一点,那就是高级将领仗势欺人,侵占下属的赏赐。

别的东西都好说,钱财方面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就是没有这些赏赐,上下级之间的送礼也很正常。

但是赏赐的房子和爵位,还有女人方面,朱瞻基绝对不会允许出现侵占情况。

他预备的女人主要分了三种,一种是这几个月来宗室送他的各地佳丽,这些女人都是各地挑选出来的绝色,并且精通琴棋书画,所以这些女人是要配给直接立功的未婚将士。

第二种是朱棣分给他的五十个朝鲜女子,她们大多也都接受了大明官话教育,不管是为妻为妾,都是上佳人选。

第三种就是挑选出来的东瀛女子,因为大多没有学会大明官话,所以价值上要低一些。

所以,他也一早就安排好了,将这些女子安排在下马桥农庄,并且会让这些将士直接去挑选,杜绝那些高级将领看中了那些女人,给抢夺了过去。

午饭之后,这一百二十人的赏赐方案基本就确定了下来。按照每个人的意愿,愿意要女人,还是直接兑换成银子,都随他们的心意。

只有赏赐的房子和爵位,这是朱瞻基要拿来宣传的,由不得他们拿主意。

像在京城新江口水师大营的苏南三人,他们就能分配一套下马桥农庄的小院,这套小院他们只能自己住,连卖都不行。

因为他们立的一等功,可以直接分配一个大明的佳丽,这个就要让他们自己去农庄挑选。

而苏南他们三人知道了不仅会分一个老婆,还有房子和爵位,一个个都被震惊住了。

他们回京的时候就已经得到了朝廷的赏赐,不仅有赏银,还有升职和授勋,包括在老家分配的五十亩到八十亩田地。

而马德钟因为是孤儿,没有要田地,却也折半价给他发了银元。

现在不仅老婆有了,连房子也有了,还是一般人根本住不进去的下马桥农庄。

下马桥农庄如今在京城可谓是出尽了风头,这里是太孙的私人农庄,能够住进来,不仅是享受了大明最先进,最幽静的社区,更代表着成为了太孙的嫡系,这可是千两万两银子都买不来的荣耀。

一排马车前往下马桥农庄,这个时候,那些高级将领全部被撇下,护送他们这三十多人过去的全部是太孙殿下的内侍们。

一个马车上坐辆车上。看到了上次的清单,三个人人觉得受宠若惊,但是一商议,还是决定都要老婆。

现在爵位有了,房子有了,他们三个人也就都缺老婆了。把家安在太孙殿下的农庄里,他们也不会担心出征之后家中无人照应。

只是,太孙殿下却要安排什么巡回演讲,那他们是不是就不能跟着太孙一起出征了呢

车队在一个大院子门口停了下来,苏南他们在内侍们的安排下,列队进入了这个院子。然后就是每人面前有一个内侍,他们仔细询问了各自的喜好。

将相同爱好的人凑在了一起,然后不一会,内侍就带进来了几十个女子,每个人的面前都带来了好几个按照他们喜好挑选出来的女子。

苏南觉得自己的眼睛都不够用了,这里的每一个女人,都是他以前从来没有敢奢望的女人。

他也不愿意亵渎了佳人,有些拘谨地躬身抱拳说道:“鄙人苏南,两湖荆州人士,侥天幸立下微功,如今被授湖阳子爵,昭信校尉,升授太孙殿下亲军千总。诸位姑娘任何一人都是如此出色,若有人愿意与在下共度此生,请向前走上一步。”

苏南虽然出身低下,但是常年军伍,身强力壮。加上他长的也不猥琐,浓眉大眼,相貌沉稳,倒是让这些女人都眼前一亮。

她们被人当做礼物送给朱瞻基,却连宫门都进不去就被转移到这个院子来。未知的命运让每个人的战战兢兢,谁也不知道以后会被送给一个白发老叟还是纨绔子弟。

这次听说会被赏赐给军中的未婚将士,她们都还长舒了一口气。因为这对她们来说,已经是不错的命运了。

这些将士既然在太孙这里被挂上了号,当然也不会是小兵,一个有前途的将领,还能当正妻,这比当一个连自己命运也掌握不了的小妾要好的多。

所以这几女看到苏南,都是眼前一亮,一个身材高挑的鹅蛋脸女子率先向前一步,向他行了一个仕女礼说道:“贱妾乃川西成都府人士,年方十五,自幼入蜀王府习歌舞,擅记账,愿与君共度“

余生两个字她终究不好意思说出口,只是张了张嘴。但是她已经是比较勇敢之人了,身上的这股大气兼羞涩让苏南很是满意。

他是长兄,长嫂如母,娇滴滴的连话也不敢说的大小姐,他是看不上的。

他点了点头,用来的时候内侍教他的新诗,长揖说道:“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其他女子慢了一步,只是将注意力又放在了其他人身上。

不一会儿,他们这些人每个人的身边都站了一个女子。段仁志虽然身材不壮,却偏偏挑了一个高大丰腴的北地老婆。而人高马大的马德钟,却又反其道而行,找了一个娇小玲珑的福建女子。

这个时候,一个衣襟上镶了红边的内侍,看起来应该是个首领,在众人面前说道:“殿下有令,送诸位新人至温泉别院,明日殿下亲自为诸位举行婚礼,并安排诸位到别院度假三日。苏千总,你们三人且慢行,因你们分配的房子就在此地,所以可以带着夫人先去看看房子。”

三人这个时候都心不在焉,没有了一丝主见,见身边的女子点了点头,才跟着两个小太监的身后一起向外走去。

新居距离这个院子不远,走路也没用一刻钟。在路上,苏南也询问了两个小太监一番,知道这里除了工部的吏员,就是羽林卫的家眷。

因为这里都是研究院,所以有大军驻守,绝无闲杂人等出现。

这里道路笔直,绿树成荫,地上连一丝灰尘都不见,更没有污水四溢的现象。

除了采买需要走远一点,要到东华门外的集市,这里没有任何缺点

更让苏南他们喜出望外的是,由于幼军现在被纳入了羽林卫,原本的幼军变成了一所军校,羽林卫的家眷子女,都可以免费入学,他们住在这里,以后有了孩子,也能送进去读书。

想到以后的美好日子,苏南忍不住回头看了看跟在自己身边的女子。虽然到现在他都还不知道她的名字,但是已经把她看做是自己的老婆了。

他低声说道:“以后我们有了孩子,也可以送到幼军校读书。”

那女子轻轻嗯了一声,将头低了下去。

在农庄南侧紧靠秦淮河的一条小河边,一排排建筑式样一样的房子整齐划一地隐藏在大树之间。

他们三家的房子紧紧靠在一起,样式也都是一样。一个不大的庭院,马车可以直接开进去,前院有一口井,都是青砖地面。

正屋只有三间,看起来不大,进步却挺深,足够一大家子住了。

左侧是伙房,顶头竟然还有一个茅房,难怪他们走了半天也没有看到哪里有茅房,只是这茅房建在院子里,会不会臭啊

右侧是一排杂物房,还有一间给下人住的小房子。

房子里面空空荡荡,想要住进来还要置办一些家什,不过这些东西都不会太贵,他们的俸禄足够了。

通过了正房,还有一个门直通后院,后院更小,只有前院一半大小,却是一片菜地。

带着他们参观了整个房子,小太监笑着说道:“房子都是一样的,这挨着的三套,就是你们三家的。想要住进来,就要自己置办家什了。不过你们想住进来,还要先到入口那里去办了手续,这里是殿下最重视的地方,一般的人可进不来这里。不办了手续,出去了可就进不来了。”新 手机端:

虽然这个房子不大,但一切都让人满意无比,能在这里住下来,再生几个孩子,苏南再也没有别的期望了。

段仁志和马德钟也都迫不及待地去看自己的房子了,苏南看着空荡荡的屋子,从怀里掏出了自己的存折,递给对方说道:“以后这里就是我们的家了,我的俸禄本就放在你这里。待从殿下的温泉别院回来,我带你去户部银行登记一下。哪怕我不在家,以后每个月初五,你到银行去就能直接领到俸禄。不过要是不用银子,也不用取出来,存在银行里面,还有利息算呢”

“妾身听说过银行,却没去过,也有点怕。”

苏南见她神情有异,久久不伸手接过存折,大着胆子掂着她的下巴,让她抬起头来。却见她已经是泪流满面,梨花带雨。

“怎么了”

她身子一软,坐在了地上,却露出一丝笑容说道:“妾身从来都没有家,现在终于有个自己的家了。”

明天加快进度,争取后天就出海。今天先补一千字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