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我的大明新帝国

作者:摇摇欲坠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一五三章 战场的变化

书名:我的大明新帝国 作者:摇摇欲坠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5:00

十一月二十六。甲子月。戊戌日。

宜订盟,纳采,祭祀,祈福。忌嫁娶,作灶。

辰初时起,所有的舰队就开始依次排开,每一艘舰船之间相隔大约三百米,就形成了一个绵延几十公里的巨大包围圈。

在舰船之间,还有数十条传令船在来回穿行。望远镜的发明,旗语可以传的更远,让舰队拉开的距离可以越来越远。

但是人员的配送,一些具体命令的传达,还是需要这些联络的小船。首发

厨子们一大早就杀猪宰羊,在上午九点左右,供应上了热乎乎的肉汤。

所有人都吃饱喝足,准备战斗。而这个时候,舰队抵达了距离郡守府不到二十公里的海面上,并且东西线汇合到了一起。

舰队重新编队,统一指令,随着旗舰上面升起了攻击战旗,所有战舰按照事先确定下来的路线,向着济州岛郡守府行进。

朱瞻基站在旗舰的楼顶,看着这千帆矗立的壮观景色,忍不住为之着迷。

这是华夏民族最好的时代

他的到来,就是要让这种强盛一直持续下去

午时初,舰队在距离港口还有二十里的海面上停了下来,一半战舰降下了硬帆,放下长长的锚绳。

这里的海底距离海面都在一百米左右,船锚只能勉强挂住海底。

但是再往前,大明的舰队数量太多,相互之间就会影响,反而不利于发挥巨舰重炮的优势。

这是一场不对称的战争,不要说排水量超过万吨的宝船了,就是五千石的常规战舰,也不是倭寇们的千石船能够相抗的。

朱瞻基和郑和乘坐的旗舰并没有继续向前,除了他们以外,另外四艘宝船也都停在了他们的周围,另外还有二十多艘战舰环伺四周。

这个时候,岛上突然响起了三支火箭,这种火箭呼啸而上数百米,然后在空中炸开,形成了一片红色的烟雾。

看到了这一幕,朱瞻基知道,岸上的攻击开始了。

实际上,在大明舰队靠近的时候,岸上的倭寇就已经发觉了。

只有不到二十里的距离,只是用肉眼已经能隐约看到船只的桅杆。

倭寇的手里多少也有几架倍数比较低的望远镜,看到了大明舰队的出现,所有的人就懵了。

他们不知道从哪里来了这么多的战舰,但是他们知道,必须要趁着大明舰队还没有靠近,就驾着船逃跑。

济州岛说大不大,但是他们这一万海盗钻进山区,也能藏匿一段时间。

但是在没有补给,没有支援的状态下,他们这些人只需要饿上几天,就失去战斗力。

那个时候,他们只能成为耽罗人袭击的目标。新 手机端:

没有了船,他们的人生也就没有了任何希望。

所以,他们只能依靠自己的船小,灵活,在包围圈还没有形成的时候,就开始逃亡。

只要能逃出去,他们就还有希望。

所有人都疯了一样向自己的船上逃去,因为有着自己的明确目标,所以局势虽然混乱,却也有着自己的规律。

但是他们不知道的是,这一次的大明水师几乎出动了三分之一的水师兵力,而他们不过是整个计划里的一个诱饵。

他们很快就会知道,他们完全没有希望逃走。

也就在这个时候,陆地上的攻击开始了,冲在最前面的就是朱瞻基的亲卫羽林卫。

赵永亮率领着一千五百人的火枪手,分成了三排,形成了一个扇形,目标直指港口。

在这种急行军的状态下,虽然只是短短的一千多米,但是每个士兵都喘起了粗气。

每个士兵的左臀挂着火药,右臀挂着弹丸,肩背长枪,一直冲到了港口的外围,形成了一个散兵包围圈。

这种阵势,在冷兵器时代是很少见的,还有几个留守狙击的倭寇想要来占点便宜,但是被海军的大刀队哗哗几下就逼散了,仓皇而逃。

港口一带,原有的几排房子之间的道路上,被倭寇堆满了杂物,形成了一个隔离带。

大约一两千倭寇被留守在港口,他们要为其他人上船争取更多的时间。

在距离对方还有两三百米的地方,赵永亮吹响了口中哨子。跟在后面的一千五百羽林卫立即退到了路边,相互协助,点燃了枪管上绑着的引线。

这种引线与鞭炮的火引有些相似,不过是用棉线加上凝固胶形成的。火绳是软的,但是却燃烧缓慢,一根火绳,可以燃烧半个时辰。

而他们让出的道路上,空地上,三十架火炮被分散着对准了港口。

板车的轮子被卸了下来,火炮被平放在了地上,对准了港口的船和前方的障碍。

然后,装药手,装弹手,紧张有序地开始填装。

不论是火炮,还是火枪,朱瞻基都让人严格测试过最佳装药量,每个弹药包都用油纸包了起来。

这种定装是几百年后才出现的黑科技,火药定装,可以节约开枪的时间,也对枪管的维护有利。

这是羽林卫的第一次火炮和火枪实战,每个人都严格地按照训练手册,紧张地准备着。

即便是这样,还有人慌里慌张,忙里出错,差点没有命令就开枪了。

而他们的最前面,是五百名两人一组,举着厚木板的同僚。

“大人,炮台已经准备完毕。”

赵永亮奋力吹响了口中的哨子,举起了右臂,旗手随着他的动作压下了大旗。鼓声随后响起,十门火炮就咚咚咚地响了起来。

可惜的是,虽然目标对准路上障碍的火炮建了功,炸开了不少阻碍。而那些向海上射击的火炮,炮弹大多都射进了海中。

负责校队和瞄准的士兵连忙又重新校对,第二轮射击又开始了。

这一次,取得的成绩有了上升,堵在前方的倭寇们根本不敢用身躯来挡那些炮弹,仓皇后退。

赵永亮压抑住进攻的,再次让火炮进行第三轮的攻击。

这个时候,逃上船的倭寇们也都还没有来得及反应,他们船上装的小炮,都还没有被推上来。

三轮火炮的攻击让前方阻碍的人群散去了许多,这个时候,赵永亮才下达了攻击了任务,并且密切注意着自己一方的阵型。

两个士兵一组,举着木板,他们身后跟着的士兵根本不用担心来自倭寇的暗箭。

如今的距离,抛射的长弓射距根本达不到。何况,倭寇的弓也大部分是短弓,射距更近。

当两军之间的距离只有一百米的时候,堵的严严实实的木板四散分开,每一组木板后面,都跟着六个火枪手。

他们两人一组,轮流射击,而那些没有火器的倭寇根本连人都看不见,就已经被打的抱头鼠窜。

弓箭在东瀛也属于奢侈品,这些倭寇配备的根本不多。在三段击的连环射击声中,他们根本没有张弓的机会。

第一组的六个人火枪射击完毕,第二组的六个人就快步跑了上去,替代了这六个人,让他们有充足的时间来装弹。

中枪的倭寇们尝到了火枪的厉害,只能听见一声声的枪响,但是自己就已经受伤了,他们根本不知道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从来没有经历过这种战争的倭寇彻底被打懵了,他们连敌人都看不见,只能看见木板后面冒出的浓烟,可是一个个同伴却凄惨地抱着脸嚎叫了起来。

再高的斗志也在这种只能挨打,不能还击的战斗中迅速消散,他们全都一个个撒腿而逃,逃向还在起帆的座船。

大明如今的火枪使用的都是铅弹,融化的铅被一滴滴地滴进距离两米高的水池里,就形成了一颗颗状态完美的铅弹。

而被铅弹打中的伤口,即使当时不死,后面也会化脓,破伤风,发炎,只有极少数幸运儿才能存活。

这种伤在这个时代,几乎是无药可救。

这些倭寇当然也不会有人来救,那些没死的倭寇也被跟上来的海军士兵给一刀解决。

然后,所有的人都停了下来,人群散的更开了。

他们的任务不是要杀光敌人,只是要把敌人逼的不敢上岸,不能沿着陆地逃跑。

如果大军逼的更近,倭寇的船上可也是有小炮的,容易造成伤亡。

但是他们显然高估了倭寇的纪律性,在这个时候,没有人想着反击,他们只在考虑逃跑。

虽然有几艘船上也发射了几发炮弹,但是除了几个立功心切,冲在前面的倒霉蛋,受伤的人数还不到十个。

岸上的攻击停了下来,倭寇们却更惊慌了。因为在海面上,密密麻麻的战舰已经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包围圈,这个时候,就是想逃,也要看运气了。

大多数倭寇依旧不死心起帆,他们在舰队中间寻找着漏洞,想要逃走。

看着一窝蜂一般的倭寇们,岸上的海军突击队们一个个有些傻眼了。

这不是他们熟悉的战争,在这样的战争中,武力,勇气,似乎都一钱不值了。

因为他们根本不需要跟对方力拼,只需要在远处轻松地射几枪,敌人就已经倒下了。

唐敬看着各部在有条不紊地寻找着掩体,想要封死所有道路的士兵们,觉得自己这个大将似乎什么都没有干,战争就已经胜负已分了。

他有些眼红地看着羽林卫手里的火枪,忍不住吐了一句粗口。“他娘滴,这以后的仗还怎么打啊”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