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我的大明新帝国

作者:摇摇欲坠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一八二章 备战

书名:我的大明新帝国 作者:摇摇欲坠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5:00

明皇宫,谨身殿。

被分为两层的宫殿内,上面坐着怒不可遏的朱棣,下面左右两边各有两排单座,依次排开。

这不是正式的朝会大殿,属于是朱棣处理公务的地方。来此汇报工作的也大部分都是各部门的主官,最次也是个副官。所以,不仅每个大臣都能有个座位,每个人的面前还有一个案几,可以摆放公文。

遇到节日,朱棣有时候宫中小规模赐宴,也都是安排在这里。

朱瞻基在门口就遇到了等待的有些焦急的王彦,看到朱瞻基,他忍不住长舒了一口气说道:“殿下总算是回来了,陛下闻知金尚书竟然遭受羞辱,怒不可遏,还要御驾亲征,亲自讨伐东瀛呢”新 电脑端:

朱瞻基笑道:“放心好了,我会尽量说服他的。”

朱棣年岁渐大,除了偶尔的风湿关节炎折磨他的身体,其他方面倒还挺好。

只要不犯病的时候,一顿还要吃两大碗饭,能拉三石弓。

跟他相比,太子朱高炽的身体更让人不放心,特别是这次元宵节吃坏了身体,到现在都还没有恢复过来。

见到朱瞻基进入大殿,坐在右手首位的兵部尚书方宾忍不住露出了一丝笑意,陛下要亲征,没有人敢阻拦,也就只有太孙能说服他了。

朱瞻基进殿之后目不斜视,在台阶前单膝跪了下来,朗声说道:“孙儿瞻基拜见皇祖父。”

虽然在多位朝中重臣的面前,但是朱瞻基也不提官职,只论爷孙。

这也是朱瞻基的特权,不管是什么人,包括太子朱高炽,也只敢自称儿臣。

众人虽然都知道朱瞻基这样与礼不符,但是朱棣既然不纠正,自然也没有人来自讨没趣。

作为皇帝,就是孤家寡人,普通人一家,父子相见,儿孙绕膝是常事。

可是在这个皇宫里面,除了朱瞻基,其他的孙辈,也就只有逢年过节的时候,才有可能见到朱棣。

就连皇太子朱高炽,除了朝会的时候,平日里想要见朱棣,也要请见。首发

他虽然威震天下,权倾四海,但是除了皇帝这个职业,他也是个人。

朱棣扬了一下手,说道:“看座,将金尚书的奏折与太孙过目。”

两个太监抬了一把椅子放在了朱棣龙榻的右前方,朱瞻基起身,上了九层台阶,在椅子上坐了下来,接过了王彦递过来的奏折看了起来。

这次出使东瀛,是以礼部右尚书金纯为首,代表了大明帝国首先是个礼仪之国。

当然,在东瀛看来,你既然已经抓了我数万臣民,又派人放火烧了我长崎港和大阪府,再来谈礼,似乎有些晚了。

哪怕是先礼后兵,也不是这样做的啊既然要打,那就来吧

所以,这次金纯他们在正月二十出发,六日后抵达长崎,遭遇的就是幕府的抵制。

虽然东瀛只有几门小的可怜的小炮,也都拿出来摆开了阵势。

金纯此行不过是个过场,也是为讨伐做准备的,既然受阻,当然不会继续自讨没趣,而是直接退往了南部的琉球。

在琉球,大明的大军协助了中山国尚巴志讨伐北山国,将琉球的隐患去除,然后也派了使者回京复命。

不过他们与杨章德一南一北,所以并不是一路回京。

看完了奏折,朱瞻基抱拳笑道:“恭喜皇祖父,贺喜皇祖父。”

朱棣的眼底闪过一丝笑意,脸上却还装作气愤地说道:“此乃大不敬,为何道喜”

朱瞻基笑道:“东瀛人乃自掘坟墓,为我大明大军出动扫平障碍,此为一喜。”

虽然倭寇势大,但是东瀛乃不征之国,所以要对东瀛动手,朝中还是有不少反对派的。

而且,大明现在可不仅仅是一个属国,东瀛,朝鲜,南洋诸国,包括后世的伊朗南部,印度大陆的大部分小国,都是大明的属国。

应天府有上万各国的使臣在这里,他们看到大明攻打东瀛,难免会有唇亡齿寒之忧虑。

现在东瀛想要仪仗大海这道屏障,跟大明硬着来,对大明来说,也师出有名了。

朱棣故意装作雷霆大怒,其实并不是真的生气,因为针对东瀛的战略已经开展了一年多,不会因为他们现在服软就改变,更不会因为他们强硬而改变。

朱棣的发怒,只是给那些不赞同出兵大臣,给外国的使节看的。

朱棣却还故意装作不悦地说道:“此非喜事,刀枪无情,不知道又会有多少大明的将士魂归他乡。”

朱瞻基笑容不变,继续说道:“琉球一地,尚巴志统一了大部分属地,现在只余南部山区不服管教,但是南部与我大明关系和睦,已经不成后患。我大明又增添一臣服属地,此乃二喜。”

朱棣这才点了点头说道:“此言倒也合我心意,朕这一生,就希望能将这地球仪上我大明周边区域全部染黄。”

如今的大明实际控制疆域可能还不到后世那么大,因为新疆那边一大片区域都还没有真正臣服大明。

但是名义上的属地面积加起来,远远超过了后世的疆域。

不管是西藏,还是中南半岛,包括菲律宾,南洋各岛,一直到后世的沙特,东非的索马里到坦桑尼亚那一带的部落,全部向大明俯首称臣。

除了从伊朗到土耳其那一带属于帖木儿国,北部的中亚地区属于金帐汗国,整个亚洲大部分都是大明的名义属地了。

既然是名义上的,实际控制力当然远远不如后世,只是有一些影响力而已。

不过,这也是这个时代的交通能力和通信能力的限制造成的。如果能有后世的高铁,飞机,现在的大明平推全世界也没有问题。

特别是在火器广泛应用以后,如今的北元已经不成威胁了,大明的战斗力又提升了一大截。

看了一眼台阶下的群臣,朱棣却又说道:“不过,东瀛幕府如此作为,挑明与我大明为敌,实在让我生气,朕欲”

朱瞻基当然不会等他说出御驾亲征的话,大声说道:“室町幕府如此作为,实在的辱没皇祖父的威严,孙儿愿意替皇祖父效劳,将足利义持抓来应天府,替皇祖父出气,扬我大明国威。”

朱棣面色稍霁,问道:“可愿立军令状”

朱瞻基起身跪拜说道:“孙儿愿意”

“好朕就命你为征东大元帅,主持东征事宜。朝廷上下应你所求,但是你要将足利义持的人头,送到京城。”

朱瞻基大声说道:“臣领命”

朱棣这才大声向台阶下说道:“礼部左尚书吕震听旨”

坐在左一位的吕震翻身下拜:“臣在”

“拟讨伐东瀛室町幕府徼文,朕要让天下所有人知道,朕乃王者之师。”

“遵旨”

“兵部尚书方宾听旨。”

“臣在”

“制东征大元帅令,发放虎符,由太孙征集人马,集训备战。”

“臣遵旨”

“户部侍郎杨溥听旨。”

“臣在”

“着户部筹应东征军粮,不可有一丝一毫短缺。”

今天的户部尚书夏元吉不在,杨溥代表户部出席,立即说道:“臣遵旨。”

朱棣连续发了数个口谕,将朱瞻基出征之准备设想的周到无比。朱瞻基一边听着他宣旨,一边想着自己还需要做好哪些准备。

等朱棣宣旨完毕,他跪拜抱拳说道:“孙儿请求太医院支持,另征召民间郎中,皆要懂红伤救治与瘴气防治,为大军随行军医,以备后患。”

“准奏”

“孙儿另求准予幼军作为斥候营列入军伍,为新式军略开枝散叶。”

这一次朱棣没有一口答应了,问道:“是所有幼军还是只有孤儿营”

“凡十五岁以上幼军皆随军”

“此前你可曾下令”

“是”

朱棣沉吟了一番,还是点了点头说道:“准了还有何要求”

虽然勋贵营里不乏想要拉关系的子弟,不过目前的大明勋贵阶级还是比较上进的,大多数人都有忠君爱国,马上捞取功名的想法,即使有少部分人,也翻不起多大的波澜。

朱瞻基回道:“东瀛多山,多瘴气,孙儿欲求滇军一千,作为大军向导。”

朱棣想了一下说道:“张辅率领的大军在年前有一批因病撤回广东,人数大约四千。他们都是久经沙场的老兵,适应山林作战,待我下旨召回。”

朱瞻基喜道:“孙儿别无所求”

朱棣点了点头说道:“杨内阁,拟诏”

朱瞻基意气风发地回到了兴庆宫,迎来的却是张氏嗔怪的目光与担忧。“刚回来一个多月,又要出征,你就算不替我这母亲着想,也该为几个还没有出生的孩子多想想。”

朱瞻基笑道:“母妃不用担心,此乃海战为主。儿子只有等局势平缓之后,才会登陆,所以安全不用担心。何况,即便是现在集结大军,也要一个多月才能准备妥当,这段时日,孩儿就多陪陪母妃。”

张氏这才放过了他,说道:“有这些时日,你就多再给我添几个孙儿,那才是最大的孝敬。”

朱瞻基嬉皮笑脸道:“孩儿遵旨”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