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拐走陈圆圆

作者:一梦三四年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一百九十七章 最难是人心

书名:拐走陈圆圆 作者:一梦三四年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59

过了一盏茶的功夫,朱由检放下手中的笔,端起旁边的参茶喝了一口,才缓缓站起身来活动活动筋骨。

陆七和骆养性急忙同时起身,陆七说道:“陛下日夜为国事操劳,应当注意龙体安康才是。”

朱由检摆摆手道:“无妨,这点奏折的量还能扛得住,只是多事之秋,如果朕守不住大明,朕怎么能对得起皇兄,怎么能对得起九泉之下的列祖列宗。”

说到动情处声音不禁有些哽咽。

陆七和骆养性翻身跪倒,“臣等死罪,不能为陛下分忧。”

朱由检淡淡说道:“起来吧,朕叫你们来,是想问一些事情。”

锦衣卫可以说是朱由检的亲信,所以朱由检对他二人说话没那么大架子,而是和颜悦色的多。

“请陛下明示。”两人施礼。

“骆大人。”朱由检先问骆养性,“朕想问问你,对于辽东现在的局势怎么看”

骆养性一愣,自己是锦衣卫副指挥使,不是兵部尚书,这事自己怎么好评论。

但是皇帝问话,又不能不答,侍奉皇帝多年,他知道这位天子的性子,喜欢听真话不喜欢听假话,谁要是对他有所隐瞒那就是犯了他的大忌,有一说一,说的不对他也不会怪别人。

骆养性想了一下道:“按理说,臣只是锦衣卫副指挥使,天子亲军,军国大事臣是无权过问的,但是既然陛下问起,臣就将拙见分说一二。”

朱由检点点头:“你直说。”

“依臣所见,此时建虏,看起来已经差不多被辽东王收复了,他们这久还算老实,臣虽然久居京师,但是也知道建虏并不安分,恐怕皇太极终究不是诚心归顺。”

骆养性这一番话,倒让朱由检大为惊讶。

没想到骆养性还有此等见识,在朱由检看来,建奴还是不可不防。

“骆大人,说到唐辰,朕倒是想听听你的看法,近日外戚勋贵,朝武百官纷纷弹劾他的事情,你知道吧,朕这几天为这件事苦恼良久,唐辰到底是忠臣还是奸臣”

骆养性的身躯不由的一震,眼睛里的光芒一闪而过。

朱由检皇帝察言观色的本事也是一等一的,他及时的捕捉到了骆养性眼中的神色。

“你是不是知道什么”朱由检问他。

“没,没有,臣,臣”锦衣卫本来就有闻风奏事之责,可是目前唐辰在辽东,又是辽东的实际掌权人,而且京城中也有不少亲信。

比如说旁边的陆七。

骆养性虽然万分忠于皇帝,可是他也知道,君臣间猜忌绝对不是什么好事。

朱由检盯着骆养性看了半晌,将骆养性看的心里发毛。

“你实话跟朕说吧,朕不会怪你,锦衣卫在大明各地都有安插,能知道些什么也很正常,是非曲直,朕自有决断。”

骆养性看着朱由检目光炯炯的眼神,又看了一眼旁边的陆七。

也罢,他伸手从怀中掏出了无常簿,双手恭恭敬敬的递上。

锦衣卫的无常簿一向是记录着机密的消息,而且最重要的是通常这些消息肯定是坏消息。

骆养性不说话只是将无常簿高高举过头顶。

朱由检接过无常簿,翻开看了一下。

“攻打耽罗岛的,果然是辽东军。”

陆七在旁边终于开口了:“陛下,臣也查明,确实是辽东军所为,不过臣觉得,辽东王此举,有他的深意。”

“哦”朱由检将眼光看向陆七,“说说看。”

“朝鲜虽历来是我大明藩属,但后来皇太极亲征,他们又臣服于建奴,朝鲜跟咱们之间,毕竟隔着个建奴,臣认为辽东王伪装成海盗占领耽罗岛,也算是给大明留了个后手,这耽罗岛地理位置极为重要,可进可退,可攻可守,即便以后建奴或者朝鲜起事,也可以依仗耽罗岛跟他们周旋。”

朱由检想了想,“你这么说,确实有点道理,以耽罗岛牵制朝鲜和建奴,倒是个好办法。”

“陛下,臣斗胆说一句,朝鲜还不知道占领耽罗岛的是我大明军,在他们看来,只是一群海盗而已,不如朝廷就假装不知,假意派人去剿匪,走个形势,安抚一下朝鲜之心。”

一旁的骆养性忙说道:“朝廷派兵去剿匪,还不能取胜,岂不是有失国威”

朱由检也觉得是这样,摆了摆手道:“罢了,此事朕就当不知道,也懒得去管,你们说说,唐辰如今在辽东大权在握,时间久了,他会不会骄傲起来”

陆七自然是向着唐辰一边的,忙说道:“陛下,臣派人暗中查探过,辽东王所做之事,对大明并无不利,这点骆大人也可以作证。”

朱由检看了一眼骆养性,骆养性缓缓点了点头。

朱由检于是说道:“辽东毕竟离京城较远,不便管理,你们私底下多留意那边的情况。”

他还是有些不放心唐辰,生怕他成为一方土皇帝,所以才叫锦衣卫暗中多加监督。

两人忙应了下来:“是”

朱由检想明白了一些,扫了一眼两人:“你们退下吧。”

陆七和骆养性行了礼,才走了出去。

“骆大人,陛下对唐王爷还是不太放心啊。”

路上,陆七对骆养性说到。

骆养性知道陆七是唐辰的人,笑了笑说道:“陛下交待的事,咱们用心做好便是,君心不可猜啊。”

陆七微微一笑,点头以示回应。

回到府中,陆七便修书一封,寄给唐辰,告知他京城的局势,以及皇帝对他的想法。

敖尔告,清兵大营。

此时的敖尔告,已经俨然一个小盛京。

如果纵观整个清兵大营的话,就会发现皇太极的一个很有意思的布置。

自从大军移驻敖尔告之后,按照惯例满清依然是以旗为单位,八旗分为八座大营。

而蒙古各部是按照部落为单位,每一个出兵的部落聚居在一起,但是他们的营地有大有小。

比如科尔沁部,扎赖特部就是扎下了万人大营。

而巴林部,扎鲁特部等小部落都是以几千人为单位扎下大营。

之所以说皇太极的布置很有意思,那是因为皇太极创造性的将所有蒙古部落的大营放在中间,而八旗的大营东西南北,西南,西北,东南,东北八个方向将蒙古各部的营地围在了中间。

究其根本原因,还是皇太极对蒙古各部的忠诚度不信任的缘故。

也不能怪皇太极,蒙古草原本就是一盘散沙,游牧民族一向只相信拳头,谁的拳头硬他们就听谁的号令。

但是蒙古草原也分左翼右翼,还有一大群部落跟皇太极作对,他倒是想恢复成吉思汗昔日的荣光。

那么他和这些蒙古部落有没有联系这一点皇太极也不敢肯定。

而且一旦八旗女真受到削弱,他们指定要溜。

为了防止这种情况的发生,皇太极美其名曰保护他们,将他们围在了间,如果蒙古各部有一点异动,那么皇太极会第一时间发现。

除了满清大营和蒙古各部的大营之外,在蒙古部落的角落里还有一个不大不小的营地,此时驻扎了一千多朝鲜火铳手和炮手。

皇太极将这些人一并带来了,将这些人安置在军营里面,皇太极原本的策略就是以明制明,以朝鲜制朝鲜,以蒙古制蒙古,利用他们自己人打自己人的这种方式来保护满清勇士的生命。

西伯利亚那边挖金矿的事情并不顺利,挖了许久,也没带回来多少金子。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