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拐走陈圆圆

作者:一梦三四年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一百八十六章 稻花香里说丰年

书名:拐走陈圆圆 作者:一梦三四年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59

关外土地肥沃,是个发展农业的好地方。

山林茂密的地方,结合实际情况,可以做特色林下经济,如种植人参、乌拉草、中药材、苗木、苹果、地瓜、甜瓜、生姜等。

在靠天吃饭的农耕社会,尤其是关外地区,人们还没有大规模人工种植的概念。

像人参、乌拉草、中药材之类的,原先大多都是靠去挖野生的。

唐辰将这些野生的作物大批大批人工种植,提高产量。

人参、药材的价值,不用多说,到哪都能卖个好价钱。

乌拉草这种春风吹又生的东西,一经人工种植,漫山遍野都是,除了用作编织、造纸或作为填充物用之外,主要用于畜牧业,当牧草,制成饲料。

这样一来,畜牧业也就提高了一个水平。

养殖场里,牛羊已经快组成一支庞大的军队了。

耕地上,除了原来的水稻、大小麦、甜菜、高粱等之外,唐辰又引进了土豆、马铃薯、番茄、玉米。

先前的移民计划一直在继续,到此时,关内涌入的移民已经达到了上百万。

这上百万人,可是不小的一批劳动力。

他们要吃要喝,有土地给他们种植,人人的积极性都很是高涨。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庞大的人口,加上花样不少的农作物,粮食产量自然要比原先的提高了数十倍。

看着一茬茬的麦田,唐辰感慨:要是在现代社会,这些产量还算是少的,但放在这个年代,一亩田的收益,可算是不得了了。

按照目前的形势看来,这些粮食成熟收获之后,应该是吃不完的。

还能剩下大批的粮食,可以用于储备,用于出售。

粮食,唐辰还是没打算出口到国外的。

中原地区的百姓们正在饿殍满地,这些粮食收获以后,主要还得针对国内市场。

至于出口的东西。

外国人感兴趣的茶叶、瓷器,辽东这地方不适合生产。

养蚕,织造丝绸倒是一个好的选择。

织造厂就负责干这些事情。

在李香君的带领下,此时织造厂已经有上万妇女员工了。

她们除了织造衣物之外,又开始大批养蚕,织蚕丝,织成丝绸。

这样大规模的弄下来,人手还显得不够。

唐辰又命继续招工。

妇女,不是农耕劳作的主要力量,她们与其在家种地,还不如到织造厂里干活,工钱可不少。

许多农家妇女纷纷报名到织造厂工作。

就连陈圆圆都坐不住了。

闲得无聊,小桃陪着陈圆圆到织造厂找李香君唠嗑。

“小姐,这织造厂真大啊”

看着铺天盖地干活的工人,小桃像是没见过世面一般感慨。

陈圆圆也是好奇的看着里面,“这么多人,一天能织出多少布料衣服来啊。”

两人正在感慨,李香君老远远已经看到了她们,忙放下手上的活计,迎了出来。

“陈姑娘,你怎么来了”

“在家里闲着没事,出来逛逛。”

李香君抿嘴道:“你家夫君不是急着要孩子吗,你不在家里好生休养,跑来这有什么好看的。”

陈圆圆小脸一红,说道:“天天在府里吃了睡,睡了吃,都快养成猪了。”

李香君笑道:“人家唐公子又不会嫌你胖。”

几句话说得陈圆圆都不好意思了。

一旁的小桃忙替她解围,“李姑娘,我家小姐是特意来看看你的,顺便看看你这纺织厂,今日一见,可真是让我惊掉了下巴,这么多人,这么多布料,可真是热闹啊。”

“是啊,热闹得很。”李香君点点头道:“其实都是些手上的活计,每天也不算累,日子过得倒也很充实,你看那些工人们,一个个脸上都笑开了花,既有钱赚,又能学到手艺,可比她们在家里干农活带孩子好多了。”

说完,李香君便带着两人参观了一下。

“你看,这里是专门织造衣物的这里是养蚕的这里是织造蚕丝的”

“哎。”陈圆圆忽然叹了一口气,“真是羡慕你们,有这么多事情可以做,不像我,自从来到辽东以后,我都闲得心里发慌。”

李香君得意道:“那可不,这些可都是手艺,对于这些工人来说,她们不但有工钱,还能学到这些手艺,以后便是不在这里工作了,出去还能靠着手艺养活自己。”

说罢,见陈圆圆脸上有些愁色,便知道她想什么了,柔声对她说道:“陈姑娘,你要是觉得在家里无聊,可以到这里来呀,这么多人,也不愁没人说话解闷。”

陈圆圆看了一眼,“我来这里,能做什么呢,织造厂里这些活计,我可都不会。”

“我一开始也不会呀。”李香君说道:“这些活计其实都不难,再说了,你们来,又不要你们干什么活,帮着看管工人,看管厂子就行了。”

陈圆圆还是有点犹豫。

李香君又将她引到一处,指着前方说道:“你看,我们这里还制造琴筝琵琶这些乐器呢。”

陈圆圆顺着看过去,果然,前方制造出来的乐器已经整整齐齐的摆好了许多,不少工人正在打磨、包装。

“我觉得你来这里,一定会很开心的。”李香君对陈圆圆说道:“我相信,唐公子也不会反对你来这的。”

陈圆圆点了点头:“他他向来都是顺着我的心意,我想做什么,他从来不反对,如果我来织造厂帮忙,应该是不会反对的。”

李香君又看了看小桃:“小桃,那你也来呗。”

“嗯”小桃使劲的点了点头,一副跃跃欲试的样子。

两人于是回家,同唐辰商量了之后,唐辰并没有反对。

这一久来,唐辰忙着各种大小事宜,其实是有些冷落了陈圆圆的。

因为这一久很少有时间陪她,看着陈圆圆整日在家也是挺烦闷的,唐辰也早有心思给她找点什么事情做做。

她去织造厂寻点活计做做,那肯定是最好的选择。

织造厂那么多女工,还有李香君在那管着,这样一来,陈圆圆也不会感到无聊。

而且,她还能帮唐辰监督着点织造厂的事情。

陈圆圆去织造厂前,唐辰还交给她了一个任务。

监督加紧丝绸的纺织,争取全年产出一百万斤丝绸。

陈圆圆砸了咂舌。

整个大明,一年总共的丝绸产量也就一百万斤。

不过唐辰确实有把握的。

依照目前辽东纺织厂的规模和效率,要赶上全国全年的产量,问题不是很大。

主要是,已经跟郑芝龙那边商量好了,一旦对外贸易打开,若能产出这么多丝绸,那可要赚好一笔钱。

跟国内消化丝绸不同,卖给外国人,价格自然要提高不少。

此时世界上大部分国家地区,对丝绸的需求都很大。

不管出口到罗刹、日本、大食、荷兰,还是欧洲其他地方,这批丝绸只会供不应求。

不赚他们的钱,赚谁的钱

同时,桑树的种植也不能落下。

唐辰算了一下。

这个时代,每亩大约只能栽种桑树七八株。

最多的江浙地区,每亩栽桑二十到六十株。

稍稍改进一下,栽种得密集一点,在加些肥料,勤加打理,每亩栽种个五六十株应该不是问题。

搞得好的话,每亩栽种个上百株桑树也是可以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