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拐走陈圆圆

作者:一梦三四年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一百六十六章 帝心如渊

书名:拐走陈圆圆 作者:一梦三四年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59

一路来到皇宫,唐辰可不想跪,朱由检似乎看出了唐辰的小心思,笑道:“唐卿,你又在想什么”

“臣在想,陛下是不是又没钱了”

整个朝廷,恐怕也就只有唐辰这个重生者敢问皇帝这样的话了。

朱由检愕然一笑:“唐卿为何会有这样的想法”

“光是我打这一仗,恐怕就花了朝廷不少钱吧”唐辰不以为然的说道:“打仗要花钱,我打仗更要花钱。”

朱由检有些郁闷,不过还是微笑道:“钱嘛,没了可以再挣,仗打赢了就好。”

“农民军起义,可算是暂时镇住了,只是皇太极那边,不知道这久安不安分。”

旁边的太监们都吓坏了,他们怎么也想不到,唐辰会如此大胆的皇帝对话。

朱由检心情甚好,不过既然唐辰说起皇太极来,他也顺着话题说道:“是啊,建奴那边终究是个隐患,朕仔细想过了,还是得你才镇得住,所以才封你为辽东王,让你去管理关外之地。”

唐辰怔了怔。

他知道在大明要封个异姓王有多难。

刘泽清封了东平伯,左良玉进爵为平南侯,自己跟他们这些老将比起来,资历确实浅了些,不过自己这个辽东王可是实打实的靠着战功得来的,心里倒也没什么好虚的。

只不过此时唐辰才明白朱由检的心思和用意。

皇太极那边,终归是暂时的臣服,他的野心不可不防。

但是纵观大明,除了自己,没任何人能拿皇太极有什么办法。

所以,朱由检给自己封这个辽东王,是打算将自己“发配”到关外去。

一来,也算是对功臣的犒赏。

二来,让自己去关外跟皇太极互相制衡较量。

不得不说,朱由检这招棋走得不错。

既让唐辰无话可说,还能顺便牵制皇太极。

“原来陛下是想让我去治理关外啊。”唐辰直接说到。

朱由检继续说服唐辰:“自靖难之后,大明就再没有一个武将能封侯,一个都没有戚继光、李成梁的战功很显赫吧,他们都未曾封王,朕也不算亏待你吧。”

唐辰瘪了瘪嘴道:“陛下,有没有吃的,臣饿了”

他转移话题,也算是给朱由检一个台阶下来,这事就算过去了。

朱由检为了给唐辰以示恩宠,举行私宴。

参加宴会的人就四个,朱由检、皇太子朱慈烺、周皇后,加上唐辰。

吴三桂负责端茶倒水。

这是唐辰第一次见到朱慈烺,长得黑瘦黑瘦的,一双丹凤眼,显得有些畏惧生人。

唐辰对他的印象不错。

历史上,北京城破,他被俘,李自成称朱慈烺无罪,而朱慈烺要求李自成“不可惊我祖宗陵寝”、“速以礼葬我父皇母后”及“不可杀戮我百姓”,并称呼现在投降的官员是不忠不义,应尽杀之。

“太子真是可塑之才,有治国之能。”唐辰叹了一句。

旁边的周皇后愣住了。

当母亲的,自然希望自己的儿子以后能继承皇位,但朱由检正值盛年,唐辰这般当着他的面说这话,总归是有些不妥的。

在别有用心的人看来,他这话便是居心叵测了。

唐辰却不以为意,他知道,决定权在朱由检手中。

如果朱由检认为自己是功高盖主,那么就算自己毕恭毕敬,他也一样可以炮制出不臣的证据,然后把褫夺其爵,或者扔进大牢之中。

如果朱由检不想对付他,他这样的表现完全可以作为赤诚。

就像情人眼里出西施,在喜欢一个人的时候,他的身上一举一动都是优点,讨厌一个人的时候,他所做的一切,都会碍眼。

朱慈烺眼珠子骨碌碌的乱转,冲他露出一个甜甜的笑容,显然,由周皇后教育,朱慈烺的家教还是不错的。

朱由检率先拿起筷子:“先吃饭吧,这次是家宴,就是多了你一个外人。”

“那就多谢陛下了。”

唐辰完全没有把自己当成外人,与皇帝就像一家人一样,毫不客气的吃了起来。

他这般没有任何臣子的自觉,他的言行举止,一切都让吴三桂心惊肉跳。

这小子是真不怕砍头吗

唐辰时不时伸手捏捏太子的脸,夹菜给朱由检、周皇后。

这叫什么

这叫冒犯,论起来,足够杀头的了。

可问题是,朱由检却没有生气。

唐辰的小嘴巴拉巴拉一直说个没完。

吴三桂看得听得目瞪口呆,全旭居然跟皇帝混得跟一家人似的了,你真有本事

君臣一起,大口吃肉,大碗喝酒。

不谈国事,天南海北的瞎聊着。

唐辰不知不觉中,被灌了很多酒,也渐渐有些失控,他整个人有些飘飘然了。

一旁的吴三桂都伺候得哈欠连天。

周皇后与朱由检二人眉来眼去,好一会儿,朱由检长长叹了口气,声音有些低沉:“唐卿,朕这个皇帝当得苦啊。”

说着,朱由检似乎有些喝大了,他开始大骂起来,骂阉党,骂大臣,骂建奴

唐辰喝完了被中酒,颤颤巍巍的说道:“陛下,其实,这些事都很简单。”

朱由检难以置信的望着他:“简单”

“对”

“怎么个简单法”

唐辰微微一笑:“能用钱解决的事,都不叫事,如今陛下愁的,就是钱而已。”

朱由检点了点头。

事实上,明朝的问题说好解决,其实也好解决,说不好解决,也不好解决。

从万历年间统计的田亩数据可以看出,那个时侯张居正统计的田亩,也不是真正的田亩数量,也是瞒报之后的数字。

可是短短三十年,超过一半的田亩成了士绅的田亩,都不用交税。

当然,也有人会怪明朝被宗室吃夸的,另外再提一嘴,明代藩王的俸禄是由地方财政供给的,也就是国家税收中存留地方的那一部分。

什么意思呢

意思是地方把税收齐之后需要先划出起运中央与边镇的部分,这一部分最为重要,负担九边军饷、皇帝内库、中央各衙门库银以及京官俸禄,受到的监管也最多,有所谓的“起运京边钱粮事例”。

而剩下的一部分税收就是所谓的存留,这一部分负担官吏俸禄、地方行政开支、宗室俸禄等等地方开销。

因此,到了明末财政匮乏,连起运到九边的军饷都无法齐全的情况下,地方财政也不会强到哪里去,那么宗室的俸禄怎么可能发全呢

如果到了明末地方财政仍然能像某些人说的那样支付宗室上千万两的俸禄,有这样的执行力与控制力,明朝是不可能灭亡的。

他们的俸禄,朝廷每年就是亲王一万石,米钞中半兼支。

各府郡王初封者岁禄二千石,袭封者一千石,俱米钞中半兼支。

也就说,即使朝廷给他们实俸,一年六十万石粮食左右,更何况,连官员都领不到足额俸禄,更何况藩王

明朝的藩王,都被文官盯着,像防贼一样,他们其实对于国家最大的危害就是占据了田地。

其实,明朝的藩王吃空国库,这是纯属扯淡。

万历十年,山西怀仁王府奉国将军朱聪涽等人越关来京,奏称:“自嘉靖四十年起至万历十年止共二十一年,应得禄粮分毫未给,乞将河东运司余盐或有司无碍官银,转行布政司查补。”

而神宗的回复仅仅是“以宗禄拖欠年久,着司府官多方催处,每年量给一、二季,以资养赡。”

可见不仅拖欠的俸禄不会补偿,之后的一年的俸禄也不过是“量给一、二季”。

唐辰其实也知道,要解决明朝财政问题,朱由检根本就没有办法去做。

士绅一体纳粮,肯定天下皆反。

至于藩王,以明朝这尿性,他们这些藩王是领不到什么俸禄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