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只想躺尸的我被迫修仙

作者:一荷知夏 | 分类:女生 | 字数:0

第66章 府试

书名:只想躺尸的我被迫修仙 作者:一荷知夏 字数:4.1千字 更新时间:04-19 20:56

“这传国玉玺究竟在谁手里,千影盗圣又在何处,这些迷一般的事,还有待分说。或许等到哪年哪月,列位的重子重孙,能看到这个谜底也说不定.”

留下个引人遐想的开放式结尾后,郭东阳便开始中途歇场,那些个老茶客该打赏的打赏,听的出神忘喝茶的也赶紧吃几盅茶。

茶喝多的,就趁着这工夫,去茅房解带放水。

底下一处不起眼的茶桌上,朱怀安越听越感觉不对路子,心说怎么还没听到说书人讲鬼怪,他身上就开始发凉了?

也不怪朱怀安多想,这事说到底,还是郭东阳知道的不够多,讲的不够分明。

坐观整座茶楼,要说场上谁最清楚玉玺在哪,恐怕也就只有这桌人知道一点内情了。

朱怀安打小在王府长大,小时候听过一些事,知道隆平皇曾让他父亲寻找过玉玺。

这点便与坊间流传的版本有些出入。

坊间只说长亭王要寻找传国玉玺,却没说过是奉谁的命。

最后的结果就是长亭王什么也没找到,可谁也不知道里面的真假。

至于徐青,他也知道一点事儿,比如超度千影门陈小艺时,他从对方身上得到过一个秘辛,那就是潘千影是宫里的大太监,以前整日里跟着皇上的那个就是,至于千影门则是他割掉那玩意之前创立的。

如今千影门的门主虽不再是潘千影,可暗地里却是潘千影的眼线手脚,能替他做不少明面上不好做的勾当。

既然这千影盗圣晚年移居到宫里养老,那你说说这传国玉玺会在哪里?

隆平皇不可能不知道身边大太监的身份。

他这么做明显是憋着坏水,只等哪天肚子里的坏水憋满了,不定就往谁身上泼。

朱怀安显然也知道一些事,毕竟长亭王又不是庸人,查玉玺查到一半忽然就摆烂不查了,还能是什么原因?

不就是顺藤摸瓜,摸到了切瓜的刀

小胖子掏出小手绢,擦擦额头上浸出来的细汗,也不知是茶楼里人太多太热,还是说书人讲的故事太吓人。

“怎么出这么多汗?”

“茶太热了!”

“那你手抖什么?”

“茶盅烫手!”

看向眼前好似犯了虚病的小胖子,徐青面露狐疑之色。

江湖八大门顶多算是个润口开胃的小菜,后面的鬼故事还没开始讲呢,怎么就开始打摆子了?

说话间,茶楼门口走进俩人,看模样是对老故交,两人虽然都身穿便服,但举手投足间却有种坦然大方的得体感。

此时茶楼里宾客满座,只有徐青所在的小桌子还有空位。

俩老头挺有礼貌,从人缝里一路叨扰道谢,等来到徐青朱怀安跟前,先拱手见了个礼,方才开口借座。

徐青没觉得有什么不好,反倒是朱怀安一脸戒备的看着两人,身子不着痕迹的往里边挪。

“你往我这里挤什么?”徐青也不知这小胖子今天哪根筋不对,怎么就那么多事。

朱怀安则神色凝重道:“我看这俩老头不像好人,以前家中给我请的授课老师也是这般模样。”

听到这话,徐青顿时来了兴趣。

说书人常说,这世上流传最广的有两种相术,一种相马,一种相人。相马者常有,但有识人之明,能用之以材的,却少之又少。

郭东阳搭乘徐青的顺风车时,曾对他讲,雍朝这几十年,最擅识人术的当属年轻时的隆平皇。

除佞臣,弃庸才,文武立朝纲,整备军伍,放权重用长亭王……

其中单是敢把天下军马大权尽数交予一人,且事后还能让人心甘情愿把兵权交出,就足以见得年轻时的隆平皇眼光有多毒辣。

除了会识人用人的隆平皇,期间还有一位以相马闻名的人,这人便是当朝太子。

太子太傅活着时,曾留下箴言,说相马之才,放在一隅,难能可贵,但若是放眼天下,却难堪一用。

也是从那时起,喜爱弓马骑射的太子便不再相马。

“朱兄弟这话挺像个会识人的主。”徐青笑吟吟道:“既然如此,朱兄弟倒不妨说说,我是个什么样的人?”

“你?”

朱怀安乐呵呵道:“你是个世外高人!”

徐青挑眉:“此话怎讲?”

“以前有位年轻道长云游来到我家,他明明穿着一身粗布衣裳,却敢和我父亲平辈论交。”朱怀安一双小眼睛冲着徐青一阵打量,说道:“你身上的气度和他一般无二,像是不知道什么是地位尊卑,这样的人要么是骗子,要么就是不食人间五谷,不分贵贱的世外高人……”

徐青闻言愣了一瞬,随后重新打量起眼前玩世不恭的世子:“我可不是高人,你这是抬举我了,我充其量就是个想踏踏实实过日子的小老百姓。”

“隐世高人,我懂!”

朱怀安话茬接的飞快。

你懂个屁!徐青翻了个白眼,正待分辨,就听见远处几案传来一声脆响,却是郭东阳抚尺准备开讲。

堂中乱嘈嘈的声音逐渐安静,郭东阳放下尺子开始扯闲话。

前一刻还在说京城的富饶民风,下一瞬就顺着抛出来的话头,转到了同样富饶的江南。

说是江南六道每到佳节庙会,就会举办“赛足会”,所谓赛足会就是选美比赛,这时候的人都比较内敛,纵使选美也不愿抛头露面,那该怎么办呢?

当地人想了个折中的办法,就是让参赛女子围坐于空场,或是坐于车中,蒙着盖头,不让人看到脸。

有人会问,看不到脸怎么能叫选美?这就是外地人孤陋寡闻了,赛足会也叫‘莲足会’,选美的标准自然和‘足’有关。

届时参赛女子会把自己穿着鞋袜的莲足露出,绣荷叶的,绣花蝶的,各式各样的小巧绣鞋供人观赏品评,这些却是津门看不到的……

茶楼里,朱怀安听得是双眼冒光,感觉这辈子要是不去一趟江南,这辈子就白活了!

他上辈子白活,还是前几日去书凰阁时,说想要和婉儿姑娘睡一晚。

眼下书凰阁去过了,他却又把目光放在了别处霍霍。

郭东阳扯完闲嗑,见众人进了状态,这才准备切入今日想要讲的故事

“姑妄言之姑听之,

豆棚瓜架雨如丝。

料应厌作人间语,

爱听秋坟鬼唱诗。”

“列位,在下近日得了一折好书,名曰《尸变》……”

惊堂木拍案,郭东阳环顾四下,满堂寂然。

“话说前朝有这样一个地方,叫阳信县,县里有一名开旅店的老翁,家住在蔡店村.”

本该去画舫打茶围的朱怀安,愣是跟着徐青听了半天的书。

夜幕降临时,郭东阳出面与徐青打了声招呼,身旁一同拼桌的那两位老者显然也和郭东阳是熟人,几人正凑在一块寒暄。

徐青听着几人闲谈,这才知道眼前两个老头竟是为府试批卷的监学,郭东阳则是和他们同一期参加过府试的廪生。

徐青咋舌,一个身家清白,有人作保提名的廪生,却不愿意继续科考,步入朝堂,反而游迹屈身在各处茶楼酒馆说书,这又何尝不是隐士高人?

……

津门府城刚下了一场春雨,眼下城里空气湿重,一到晚间,浓浓升腾起的夜雾就像是阴兵开道,地府现世。

一些刚听完尸变故事的茶客,走在路上还会时不时的扭头往身后看,生怕有那么具僵尸忽然就蹦跶出来。

朱怀安抻着脖子往四下打量,发现五步之外都看不清其他人的脸。

小胖子吓坏了,说什么也不肯自个打道回府,非要拉着徐青作陪相送。

说是怕遇见尸变里的僵尸。

徐青还记得答应郭东阳撰写话本的事,哪有闲工夫陪一个老爷们走夜路?

“找你家护卫去,我这边还有事,你别拽我衣服。”

“我偷溜出来的,哪有护卫,好兄弟你就送送我,到时候我让府上的厨子给你做好吃的……”

“你可是世子,出门在外哪会没有护卫?就算你偷溜出来,他们也会跟着,你有什么可怕的!”

自从突破铁甲尸后,徐青的五感就超越了世俗武夫,他老早就察觉到身边一直有人尾随。

“有这事?就凭他们也能发现我溜出王府?”

朱怀安四下巡视,满脸狐疑。

“要不你喊一声试试?”

朱怀安闻言眼前一亮,随后抓住徐青的手,往自己脖子上一搭,嗷的一嗓子打破街道上的宁静。

“杀人了啊!本世子眼看是活不成了!有没有人出来搭救……”

徐青脸登时一黑,我让你喊可没让你这么喊!

不过这效果也是真的好,朱怀安一嗓子下去,茶楼里、巷子口、房顶上,呼呼啦啦就窜出来四五道身影。

眼瞅着这帮人围拢过来,目光不善。

朱怀安立时收敛神情,放开徐青冷冰冰的手,吩咐道:“这是本世子的朋友,方才是在考验尔等……”

徐青看着朱怀安在那装腔作势,心说以后还是离这小胖子远点好,对方太不老实,指不定哪天就会招来祸事。

……

茶楼雅间,掌柜特意添置了几盏灯烛。

雅间里,郭东阳一大把年纪,还在陪着徐青秉烛夜谈。

大多时候是徐青在讲,郭东阳在记。

一则又一则的话本草稿出炉,徐青通晓书经,讲述各篇故事时并未丝毫停滞,直到奋笔疾书的郭东阳喊停暂歇,他才会拿起草稿审视一二。

不愧是廪生,纵使写的迅疾,这稿面也异常整洁。

徐青看了会草稿,心思飘摇。

这里面一篇篇的故事,单独来看并无什么感触,可当连结在一起,凝聚翻页时,却有一种行走红尘,体悟世间百态的包容感。

或许若干年后,诵读尸说,超度无数亡魂的他,也能书写出自己的尸说。

一夜无话。

翌日清晨,吴志远牵着一匹骏马来到茶楼。

这是昨日太子赏赐的宝驹,此时的吴志远可谓是春风得意,恨不得府试快些结束,他好乘着这匹千里马,赶赴京城参加秋闱,不负太子期望。

吴文才天资稍逊一筹,虽没能获得宝驹,但也得到赏识,得赠了一些名贵之物。

两人拉上徐青在茶楼庆祝,郭东阳闻听此事,则摇头不语。

徐青见不得他故意拿乔,便当着吴家兄弟的面询问于他。

郭东阳则轻叹道:“双子从龙,这是何等佳话?可当今太子殿下已经老迈,纵使有心造势,怕也是空中楼阁,不定哪时就化为风中泡影。”

“皇室之争,哪回不是血流成河?眼下时局未明,与其惦记这些,倒不如好好考个出身,静待天时。”

郭东阳人老成精,加之博闻强学,不论京畿重地,还是偏远郡县,对各地各地民生局势都有了解,目光看的自是深远。

“京城里的水很深,老夫建议你们安心科举,莫要参与任何纷争。”

吴家兄弟不是笨人,隐隐猜测出郭东阳的话外音。

这位老先生怕是知道一些事情,但是又不好明说,只能给他们提点到这里。

吴志远起身以礼拜谢,吴文才随后。

只有躺平的徐青一直保持平静。

等考完府试,拿到秀才功名,他就会回转临河,继续打理自己的白事铺子,闲着没事时就修修尸仙,逛逛花楼。

至于做官什么的,比不上他铺子里任何一具尸体的一根毛。

……

玉影轩举办的最后一场文会吴家兄弟并未参加,有前两日的出色表现,他们扬学的目的已然达到。

如今得遇郭东阳提点,他们不再得意忘形,转而开始静静修学,安心备考。

隔日一大早,府试正式开考。

徐青与吴家兄弟结伴前往知府衙门,递交考引后,几人便随着考官指引,来到各自隔间等待答卷。

府试与县试不同,需要连考三天,一天一场。

头日考帖经,次日考杂文,最后一日考的则是策论。

简单来说,就是考验记诵、辞章和表达政见时务的能力。

徐青虽通晓经义文章,但也没有把握写出合格策论。毕竟这玩意有时候是要揣测上意,在出卷前谁也不知道标准答案是什么。

两日时间,吃喝坐卧俱在考场,等到第三日策论,徐青发现监考的考官里多了三个人。

一位是当朝太子,一位是曾在文会传话的太子侍从。

还有一个面白无须,气质阴柔的老者。

徐青默默答卷,等三场考试结束,众人便依次交卷走出考场。

二合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