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只想躺尸的我被迫修仙

作者:一荷知夏 | 分类:女生 | 字数:0

第64章 扬学

书名:只想躺尸的我被迫修仙 作者:一荷知夏 字数:0 更新时间:04-19 20:56

玉影轩,津门府最有名的花楼,也是出了名的销金窟。

凭吴家兄弟的财力,除非他们手拉手去相公堂子也当一回并蒂芙蓉,傍上金主大款为他们一掷千金。

不然任他们器量再大,在没有财力的情况下,也休想在这里潇洒快活。

徐青确认再三,确定投鞋问路指的就是这条道后,方才继续深入探索。

起初他还以为这俩小子食髓知味,彻底学坏了,所以刚到府城就大肆挥霍,一头扎进温柔乡里。

可当徐青走进花楼,却发现并非是他猜想的那样。

此时玉影轩里到处都是文人才子的身影,有不少擅长字画的书生还在围楼里当场挥毫,引来一众人等围观品评。

也有擅长诗词对联的文人,正在做对子或是站在灯谜前冥思苦想,试图解出答案。

徐青唤来小厮了解一番,方才知道这是科举考试前的老传统——“扬学”。

所谓扬学,就是要为自己提前造势,如参加诗会、文社,然后在期间显露才学,获得大家认可赏识,便是扬学。

此外,结交名流也是考生备考前的重要手段。

简单来说,就是通过与有名望的人士交往,这样考生就可以获得更多的推荐和认可,从而增加自己在科举考试中的竞争力。

只要在扬学期间打下声名,哪怕之后科考落榜,也可以凭借扬学时积蓄的名气,获得新出路。

玉影轩今日之所以这般热闹,便是因为举办了这场文会。

此时在场的所有读书人为了得到崭露头角,出人头地的机会,便个个如同开屏的孔雀,毫无保留地施展自己的才华。

徐青眼看大家都身穿儒袍长衫,举止文雅,唯独自个格格不入。

心说这哪行,他好歹也是个有文化的僵尸。

本着入乡随俗的原则,他便从山河图里翻出一把折扇,又找了件长衫换上,这才算融入进去。

府城文会连办三日,今天是第二日,各县各郡的才俊齐聚一堂,就连前来津门府巡视的太子爷,也为此设下三样彩头。

诗词第一者,得隆平皇年轻时的御笔诗作一副。

对出绝对者,得贡礼金樽一对。

此外琴画书法技艺超乎众人者,可得画仙南乔子雪梅图一幅、文绝齐仲书字帖一封……

若是有双才冠绝之人,太子则另赐千里马一匹,说是获赠马匹者来年进京赶考,可骑乘此马前往。

徐青来到扬学榜单前,上面刻录才子姓名的木制名牌正不断更新牌位。

旁边自有计分人员挪动悬挂的木牌顺序。

徐青打眼一瞧,吴家兄弟的姓名赫然在列。

“第一名吴志远,第二名庄子君,第三名吴文才……”

“啧!这俩人可真够有能耐的!”

徐青心里啧啧称奇,合着隔壁老吴家这是一门出了双凤凰,改天他说不得就要去问问吴耀兴,打听一下吴家祖坟在哪,也好长长见识。

这得是什么样的风水宝地才能养育出这样的人才!

来到文会席间,徐青刚刚现身,眼尖的吴文才就热切的招呼他过去。

“这位莫非是文才兄的朋友?”

有仪表非凡的才子上前问询。

也有书生上前笑曰:“吴家双子的朋友,想必也是位饱学之才。”

吴文才还没回上几句,一道胖乎乎的身影就挤到近前。

“算你有眼力,徐兄弟的才华与我不相上下,皆是抱玉怀珠之才。”

说这话的同时,朱怀安还贼兮兮笑眯眯的朝徐青挤了挤眼睛。

众人一阵哄笑,只因这小胖子刚进玉影轩就大呼小叫的要找姑娘听曲,似是不知这里正在举办文会。

有维持秩序的伙计想要上前驱赶,结果这小胖子开口就叫嚣着自己是长亭王府的世子,这下可好,管事嬷嬷定睛一看,还真就是那个不学无术的纨绔世子。

他们开门做生意的,不敢得罪王府,便也由着朱怀安胡闹。

不过在场的文人才子却不尽是这般,有些自诩清高的,可不管对方是不是世子殿下,该鄙夷时照样鄙夷。

唯独吴家兄弟和徐青没有这么认为。

自从一起逛过花楼后,徐青便察觉出这位世子并非真如表面那般纨绔。

这小胖子演的太假。

哪家恶少公子出门不是一帮长随帮闲跟随?

正经的纨绔谁又只会花银子去勾栏里嫖?

这小胖子不吃霸王餐,不往大街上调戏良家妇女,遇见贩夫走卒跌倒,还会上赶着搀扶,等反应过来,又骂骂咧咧的让人下回注意点,嘴里说着再敢摔倒我就打折你的腿,诸如此类云云。

就这样的人,顶多能算是玩胯,他要敢说自己是纨绔,真正的膏粱子弟第一个就不服。

刚开始凑上来的几位才子还挺好奇徐青的才学,可当朱怀安那句我俩平分秋色的话一出来,众人就下意识不再与徐青搭腔。

关键这小胖子还不自知,紧跟着就是一句:“徐兄,你肯定和我一样,也是来找乐子的,我一眼就能看出来。”

徐青眉头一挑,心说这小胖子看人的能力还挺准,他还真是为了验证玄门法术的精准性,才来到这里,某种意义上来说,也确实算是找乐子。

昨日文会比拼对课,吴志远拔得头筹,号称府城第一才子的庄子君屈居第二。

今日则由太子赵佑亲自命题,比拼诗词歌赋。

徐青来府城的目的只有一个,那便是拿到秀才功名,脱离‘贱籍’,拥有一个正常人该有权利的即可。

至于作诗扬名一事,他并无兴致。

相对于徐青的淡然,朱怀安反倒是一副跃跃欲试的模样,似是想要在文会上扬名立万。

不多时,太子侍从走出太子所在的阁楼,送来此次考验诗才的题目。

“昨日春雨如絮,打湿衣衫,殿下有感而发,今日诗词便以此为题。”

众人闻言便开始冥思苦想,唯独徐青置身事外,嘴里吃着茶楼顺来的小柿饼,跟看大戏似的,看那些才子们各展神通。

旁边,吴志远只迟疑了一瞬,便恢复如初。

徐青见状忍不住问他:“你最擅长诗词,难道就不打算借此扬名?”

吴志远小声道:“昨日我和文才应世子邀约,前往王府饮酒赏花,那时我已经即兴作了几首诗词,我方才是想,这样做会不会不太好……”

“但一想到朱世子教我的,做人不能太厚道,我就又想通了。”

“……”

徐青无言以对。

没曾想,这小胖子懂的邪门道理还挺多。

此时刚放完水的朱怀安正满脸兴奋的给自己斟酒喝。

等一盏热酒下肚,他双脸顿时浮上两抹酡红。

徐青看他坐立难安,一幅跃跃欲试的模样,不由笑问道:“似你这般高兴,莫不是想到了好诗词?”

朱怀安瞥了眼太子所在的阁楼,笑嘻嘻道:“我方才去茅房,一经解带,便感觉灵感如泉涌,你且瞧好吧,今日诗词前三甲必有我一席之地。”

闻听此言,徐青面露诧异,吴志远和吴文才则面色古怪,明显不信这个玩世不恭的世子能做出什么好诗词。

一炷香过去,已有不少书生文人作下诗词,心中有自信的起身在席间亲自吟诵,也有面薄内向者,则交由侍者当众宣读。

宴席间,有京城来的采诗官正执笔酌情记录。

不过能入采诗官法眼的却寥寥无几,其中能够流传百世的更是一篇也无。

府城第一才子庄子君已然作完诗词,截止此时,也只有他的诗词可称一句优良。

面对朋友赞扬,庄子君谦虚回应的同时,目光却总是忍不住朝吴氏两兄弟那边飘。

侍者很快诵读到吴文才的诗词,虽说不及传世佳作,但也能和庄子君打个来回。

庄子君刚松了口气,端起酒盏还未吃上一口压惊,就听见侍者开始念诵吴志远的诗词。

“春水春池满,春时春草生。

春人饮春酒,春鸟弄春声。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

吴志远对那位曾统领天下兵马,开疆拓土,立下赫赫功劳的长亭王非常崇敬,长亭王一生获赐诸多殊荣,如诏书不名、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不胜枚举,似这般人物细数史书也不过一掌之数。

昨日他受邀前往王府,虽未见到长亭王本人,却也有感而发,写下这首诗词。

倘若他能和长亭王身处一个时代,一个年纪,共同为一个理想奋斗,那该是怎样的幸事……

替太子传递诗题的面瘫老者难掩爱才之情,上前以礼相问:“公子可否将此诗誊写纸上,我好拿去请殿下观阅。”

庄子君见状顿时深感无力,这诗词太过讨好,无论当今圣上,还是年过六旬的老太子,均符合这首诗词的隐喻,吴志远年不过二十,两相映衬,却是正好触动到了那位年迈储君。

此时场中也有拈酸吃醋的人暗地里鄙夷,觉得吴志远不是君子,乃是个溜须拍马,只会阿谀逢迎的小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