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正德日不落

作者:中华田园牛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131章,奇怪的军队

书名:正德日不落 作者:中华田园牛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59

大明九边重镇宁夏镇这里,三边总制秦紘、李端澄此时此刻正忙的焦头烂耳,鞑子已经连续猛攻宁夏诸边关,狼烟四起、烽火连天。

要不是因为今年有水泥重新的将这些城关、长城、关隘等等重新的修葺、加固、加高的话,鞑子早就已经杀进来了。

但是随着寒冬腊月的到来,天气变得更加寒冷,寒风呼呼的直响,大雪下个不停,这让扣关的鞑子们更加的心急如焚。

因为如果再打不进来的话,这意味着他们可能就真的要饿死。

这些草原人习惯了走到哪里抢到哪里,在边关各处扣关均以失败告终,士气低迷的同时,随军携带的牛羊也是已经所剩无几了。

再加上这天寒地冻,大量的牛羊冻死、饿死,这更加剧了草原鞑靼人的急躁的心情。

鞑靼小王子以及草原各部落的首领们迫切的想要打开缺口杀进大明,然后在大明这边肆意的烧杀抢掠。

唯有如此才能够重振低迷的士气,同时获得大军所需要的粮食,也可以劫掠到草原人所需要的粮食、盐巴、茶叶、铁器等等。

“报”

“榆林有鞑子扣关请求支援”

“报”

“鱼河有鞑子扣关,猛攻三日,请求支援”

一声声急报也是让秦紘、李端澄两人坐立难安,看着宁夏、延绥的边关防御图,整个人都愁眉苦脸。

“朝廷的援军还没有到吗”

一把年纪的秦紘皱着眉头,宁夏、延绥告急,他已经多次向朝廷这边请求增兵,但是现在朝中的大佬们一个个人人自危,都在担心着锦衣卫和东厂彻查工部、兵部的事情,大量的工部、兵部官员被关进了北镇抚司,以至于现在根本就没办法有效的传递边关的事情。

更何况,即便是传到了朝中这里,朝中的这些大佬们也不会重视边关的事情,多半是会任由这些鞑子在边关地区抢掠一番然后满载而归而结束。

对于朝官们来说,边关地区的事情其实是无关紧要的,既不影响他们的前途,又不会影响他们的人身财产安全。

和鞑子硬抗是非常不明智的选择,一旦损兵折将,到时候就要有人来背锅,一旦打赢的话,到时候还会让天子慢慢变得好战、尚武起来。

他们可不希望出现一个好武、好战的天子,最喜欢的还是弘治皇帝这样的皇帝,至于说边关的事情,让这些鞑子们抢够了,他们自然而然也就回草原了,反正年年都是如此,没必要和鞑子死磕的。

也只有秦紘、李端澄他们这些边关的官员才知道边关的艰难,这一次能够抵挡到现在,那都是还是因为弘治皇帝在山西这边查抄了大量的银子、粮食,给边关的将士们发放了拖欠已久的饷银、补充了足够的粮食。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因为有水泥,有了水泥这个神器重新修葺了破败的城关、长城,这才能够一直死死地挡住鞑子的进攻。

缺少这些因素的话,估计着这边关早就被鞑子打开了,甚至于可以说,边关这边是干脆就看着鞑子进来,任由鞑子烧杀抢掠。

“恐怕是没有援军了。”

“天子在查几年前的事情,没想到那时竟然是从内帑拿出了五十万两银子出来打造军械,可是到了我们边关的时候,那些军械根本就不能用。”

李端澄摇摇头,显得很气愤的说道。

虽然他也是文官,但是作为边关的统帅,他太清楚边关的重要性了,边军不行的话,也就只能够任由鞑子烧杀抢掠。

在边关多年,他是硬生生的看着原本繁荣、热闹的边关变成了如今萧条、毫无人烟、百里无鸡鸣的局面,这边关地区不知道荒废了多少的田地。

明太祖制定纳粮开中以充边关的政策,商人们为了盐引也是不得不大力组织人手在边关地区开垦良田、定居下来,进而逐渐的在边关地区形成了一个个繁华的城镇,巩固充实、开发了边关地区。

然而到了弘治朝,自从弘治皇帝登基以来,他重新文官集团,同时又大肆毫无节制的赏赐盐引给大明朝的那些王爷、外戚、勋贵、大臣等等,导致盐引制度逐渐趋于崩坏。

辛辛苦苦运粮到边关的商人即便是有盐引也是很难从盐场里面提到盐,因为盐引太多了,需要排队,那些王爷、外戚、勋贵、大臣们往往都是优先提盐的。

如数量不大的时候,倒也问题不大,关键是弘治皇帝赏赐的数量实在是太大了,每次赏赐给寿宁侯、建昌伯兄弟两个的盐引都是几十万引的赏赐。

还有大明朝这些王爷们,一个个都在向弘治皇帝哭穷,弘治皇帝对这些宗亲又好的不行,心软的很,动不动就是大肆赏赐盐引,赏赐某地的税收给这些王爷。

另外朝中的武将勋贵、大臣们,那也是一个个都在弘治皇帝面前装穷,弘治皇帝也是被骗的不要、不要的,这盐引也是一波接一波的赏赐下去。

这盐引就跟大明朝的宝钞一样,严重过度的滥发,最终导致盐引制度难以维持下去了,不得不该纳粮开中为纳银开中。

结果就是边关地区一下子就仿佛失去了活水、成了无根之木、无源之水了,再加上弘治朝对边关的不重视,鞑子年年扣关、年年犯边劫掠。

这边关地区的百姓那是能逃就逃,短短十几年的时间,边关局势已经糜烂不堪,再也没有了以前繁荣热闹的场面了。

荒废的田地太多了,再加上边关将士粮食难以维系的情况下,秦紘、李端澄他们都不得不带领边关的将士自己开垦田地种植粮食以满足自身的需求。

在边关多年,可谓是见证了大明边关的兴衰了。

“报”

“有一支自称是大明神机1师的军队前来支援,他们手持天子旨意和太子印信”

这时,有人急匆匆的前来禀报道。

“大明神机1师”

秦紘和李端澄一听,顿时就一头雾水,首先就是他们没有收到上级有相关的文件,其次就是这个编号也太奇怪了。

要知道一直以来明军的编号都是什么军、什么营、什么卫之类的,这神机1师的编号,这还是第一次见到。

不过既然是来支援的,而且还有天子的旨意以及太子的印信,他们两个也是不得不重视,急匆匆的来到外面。

只见军营之外,一支军队排列的整整齐齐、星罗棋布、横排竖直,人数不算太多,仅仅只有几千人的样子,但是这气势就好像是千军万马一般,一股不同于边军的气质迎面而来。

此外就是这些人竟然身穿统一的绿色军服,背上背着背包、扛着长长长枪一样的东西,还真是一支非常奇怪的军队。

“好奇怪的军队啊”

秦紘和李端澄互相看了看。

“单单是这气势来看,倒像是一支强军。”

李端澄觉得眼前这支军队似乎好像并不简单的样子。

“这是长矛兵吗”

“可是他们手中的长矛又很奇怪,看起来像是什么管子一样的东西。”

两人很是奇怪,走的越近也是看的越清楚。

这个什么大明神机1师的人实在是太奇怪了,这背包、武器,还有这统一整齐队列,还有这些人一个个身体强壮、人高马大的,怎么看都和大明的军队是不一样的。

“我叫秦紘,是这宁夏、延绥的三边总制”

秦紘来到大明1师队伍的前列,看着眼前的众人开口说道。

听到秦紘的话,霍雷、卫言、杨大山、赵三娃、岳云五人一板一眼的站立出来,整齐的在秦紘面前站立,然后齐刷刷的向秦紘、李端澄行军礼。

秦紘、李端澄看着五人行军礼,也是微微张大了自己的嘴巴,这是什么鬼

“报告”

“大明神机1师奉命前来报道,协同作战、打击贼寇”

霍雷和卫言被诸侯暂时任命为神机1师的代师长和代副师长,霍雷从怀中掏出了弘治皇帝的旨意,也是掏出了太子朱厚照的印信。

秦紘和李端澄仔细的看了看,可以确定是真的,是弘治皇帝的印玺,上面太子的印信也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只是按照大明一贯的惯例,这军队的调动必需要经过兵部这边加盖授权才可以,眼前这支神机1师的文件上没有兵部加盖的印信。

“这上面为何没有兵部加盖的印信”

秦紘看了看,然后皱着眉头问道。

“因为我们大明神机1师只效忠大明天子,是当今太子殿下一手创建,我们也只听天子和太子的调度”

霍雷非常果断、霸气的回道。

“这”

秦紘、李端澄一听,顿时就微微瞪大了自己的眼睛,这天子难道是要收回军权吗

这以后调度军队什么的都不需要经过兵部了吗

这天子是要造反了吗

竟然调兵都不经过兵部,这是要坏了一直以来的军制啊。

震惊归震惊,但正缺人手的秦紘、李端澄也是马上安排神机1师去支援现在压力最大的榆林关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