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正德日不落

作者:中华田园牛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93章,父子谈心

书名:正德日不落 作者:中华田园牛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59

朱厚照和弘治皇帝目送着英国公张懋、成国公朱辅高高兴兴的下了马车,屁颠、屁颠的回去准备南下的事情。

朱厚照这边给了银子,又承诺会带他们发财,更重要的是有重视和启用武将勋贵们的意思,他们现在也是充满了干劲和动力。

说实话,谁都不想去当混吃等死的咸鱼。

他们是大明的国公爷,这大明的江山可都是他们的祖先追谁皇帝的祖先打下来的,凭什么现在他们这些武将勋贵就要远离权力的中心

凭什么那些文官集团们就可以吃香喝辣,富可敌国,而自己这些武将勋贵们却是穷的叮当响

太子殿下说的太好了,凭什么

这一次,张懋和朱辅算是充满了干劲了,手中有钱又有权,在东南沿海地区是可以好好的做一番事情了。

“照儿”

回皇宫的路上,弘治皇帝看看朱厚照,满眼都是欣慰。

自己的儿子比自己有出息多了,想当年自己在这个年纪的时候,那是唯唯诺诺,胆小如鼠,毫无主见,完全听信那些文官集团的,结果是被忽悠成傻子了,谁都可以对自己这个天之蹬鼻子上脸。

朝中的大臣一个个都变成了敢于直谏的正直大臣,天天告诉自己要垂拱而治才能够天下大兴。

狗屁

他们当然是希望自己成泥塑木雕的菩萨,什么都不管,什么都交给这些文官们,他们才是最喜欢的。

偏偏自己这些年信任他们,重用他们,可是这大明朝像什么样子了

内忧外患来形容都不为过。

内部文官集团彻底坐大,争权夺利、贪污腐败,土地兼并越演越烈,已经完全到了不顾百姓生死的地步。

这一次的旱灾,这些官员能够上下勾结,将朝廷的赈灾粮给全部吃的干干净净,官商勾结、囤积居奇、哄抬粮价,偏偏朝中还有一大帮为他们说话的人,腐烂到了极点。

外部,北方的鞑靼年年南下,就是欺自己不重视武将勋贵,无力巩固边防、重整军备,达延汗现在都已经习惯了每年冬季南下刷一刷存在感了。

辽东的女真,被自己父亲成化帝狠狠打击了一波之后,现在又逐渐的恢复起来,不断的骚扰辽东边镇。

西南的土司反复无常,可是朝廷却拿这些土司没有任何的办法,一旦朝廷的赏赐无法满足他们的胃口,他们立即造反,声势浩大。

还有这东南沿海的倭寇、海盗,越演越烈、越来越猖獗,偏偏朝廷没钱重整军备,也没钱打造海船去剿灭这些倭寇、海盗,一直以来都只能被动的防御。

想到自己当皇帝这些年来的窝囊事,弘治皇帝都深感自己愧对了列祖列宗,大明到了自己的手上竟然已经变成了这个样子。

“父皇,您不会怪儿臣擅作主张吧”

朱厚照看看弘治皇帝,虽然才三十出头的年纪,但是弘治皇帝看起来就跟一个五十多岁的糟老头子一样,精气神非常的差,头上有大量的白发。

这是长期的操劳国事,每天案牍劳形,再加上忧国忧民又往往无可奈何造成的。

人是一种非常奇怪的生物。

有时候如果心里面有气始终无法宣泄出来的话,慢慢的就容易变成病。

想要活得好,活得滋润,往往一定要顺心,心顺了,气出了,整个人身心愉悦,自然而然就可以活得更长。

弘治皇帝就是无法顺心,处处都被那些文官们给限制的死死地,名为天子,实际上不过是文官们手中的橡皮泥,想怎么捏就怎么捏,弘治皇帝是一点脾气都没有,更没有自己的想法和主见的。

“不,父皇很高兴”

“很高兴照儿你能够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主见,也有自己的行动。”

“当年父皇在你这个年纪的时候,可是畏手畏脚、胆小怕事,所以什么都听那些文官们的,以至于才有了今日之局面。”

弘治皇帝看看朱厚照,脸上挂满了笑容。

自己的儿子比自己强多了。

“父皇,您现在知道了”

朱厚照看看弘治皇帝,有些惊讶啊,自己的这个傻父皇,总算是开窍了。

“嗯”

“这次北直隶、山西大旱,锦衣卫和东厂这边也是查到了很多的人,贪污腐败、官商勾结、上下串通、欺上瞒下、还有通敌卖国的。”

“我实在是想不到他们竟然已经到了这样的地步了,亏我一直以来对他们信任有加。”

在朱厚照的面前,弘治皇帝没有自称朕,说到这事情的时候,就显得痛心疾首,自己的信任喂了狗。

以前的时候弘治皇帝废了西厂,将东厂和锦衣卫马放南山,以至于自己成了瞎子、成了聋子,对于朝中大臣和大明上下了解的太少、太少。

反倒是皇宫这里,几乎都已经成了筛子,四处漏风,有一点风吹草动立即就会被宫外的人知道,连自己早上吃了几口粥都会被大臣们给知道。

“那父皇准备怎么做”

朱厚照看看弘治皇帝,你知道就好。

别傻乎乎的再被那些文官们给骗了,真要是全信了这些文官,自己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照儿,父皇窝囊了一辈子,但我不会让你跟父皇一样窝囊的。”

“我会学太祖皇帝,会尽可能的将那些刺头都给削平了,这样你将来才可以更加的顺手。”

“你现在有什么想法、有什么想做的就大胆的放手去做。”

“你不是要在天津练兵吗”

“那就去练,按照自己的想法去练,现在边军也好、京营也罢,都已经糜烂不堪,不堪重用,更重要的是这些文官和底层的武将早已经蛀空了一切。”

“对他们不能有什么指望,能够维持现在的局面就已经很不错了,想要打击鞑靼、扫荡倭寇、海盗什么的,我们必须手中有一支只听命于我们的强军才行。”

“这些强军不能让文官们插手进去,也不能让那些武将勋贵们插手进去,那些武将勋贵们也都早已经腐朽不堪,不堪一用了,一个个只会喝兵血、吃空饷、走私的蛀虫。”

“这次山西这边就查到了很多边军将领和草原人走私粮食、茶叶、盐巴、马匹等等,获利之巨简直骇人听闻。”

弘治皇帝看看自己的儿子,语重心长的聊起来。

他觉得朱厚照长大了,可以和朱厚照多聊一聊国家大事了。

刚刚朱厚照的话,让他也是身边赞同。

没错,这大明是他们老朱家的他们。

这江山也是他们老朱家的江山。

凭什么那些文官集团、盐商、海商可以富可敌国,而自己这个皇帝却是穷的叮当响,想要做什么事情都做不成,处处被这些文官们被限制。

到底谁才是这大明的天子

“父皇一直以来对这些文官们太好了、也太宽容了,以至于他们根本就无法无天,什么都不怕,什么事情都做得出来。”

“大饥荒之下,竟然还官商勾结的倒卖赈灾粮食,甚至于还将这些粮食卖到草原上去,通敌叛国。”

“山西、北直隶饿殍满地、路有白骨、易子而食,流民盗匪四起,而那些官商们一个个却是打发国难财,吃的脑满肥肠。”

“父皇这次要大开杀戒,狠狠的震慑下朝堂上的这些人,也算是给照儿你铺路。”

“恶人就让父皇来做吧。”

弘治皇帝说到这里的时候,似乎已经下定了决定一般。

这一次任用张懋和朱辅这个两个勋贵集团的代表也是有重新扶持起武将勋贵的意思,朝堂上文官独大,这绝对不是社稷之福,对天子来说更加的不利。

对于大明江山来说更是坏事,这些文官们别的本事没有,好事搞成坏事的能力还是有的,内斗内行,不择手段、毫无底线,外斗外行毫无进取之心、得过且过。

想想这半年来大臣们上的奏疏,犹如雪花一般的奏疏都在告诉弘治皇帝要好好的管家太子,不能让太子胡来,要让太子好好的在东宫进学,而不是到处乱跑,行商贾之事等等。

总是就是希望将太子也关起来不断的洗脑,洗脑成一个和自己一样的符合文官们理想的储君,这样将来太子登基之后,他们又可以将天子给限制的死死地,想怎么样就怎么样,继续牢牢把持大明的权力,为自己背后的士绅地主、盐商、海商等等服务。

“父皇,朝中到时候肯定会有巨大的反对声。”

“您能顶得住吗”

朱厚照看看弘治皇帝,有点不相信他能够顶得住这些文官们的刀子嘴,这些文官们一向官官相护,又都能言善辩,死的能够说成是活的,活的也能够说成死的。

任何的事情到了他们嘴里面都能够往他们有利的一方去说,弘治皇帝性子软,恐怕是很难顶得住这些文官们的浪潮。

“放心吧,父皇顶得住。”

“你只管放开手脚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从这些海鱼、水泥,我就知道照儿你将来必定能够成为千古一帝”

弘治皇帝摸摸朱厚照的脑袋,笑着说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